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绵羊腐蹄病治疗将腐烂角质削去,用消毒液冲洗干净,取木炭85%、高锰酸钾5%、消炎粉5%、呋喃西林片5%,共为末撒布于患部、包扎,一次可愈。绵羊腐蹄病治疗...  相似文献   

2.
奶牛腐蹄病是一种以蹄角质腐败、趾间皮肤和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的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症,成母牛发病率高达5%~10%.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会降低奶牛生产性能,提高淘汰率.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消炎粉和补蹄膏合用,结合在病灶上方人字形注射普鲁卡因和抗菌素治疗,收到明显效果.一般用药1~2次即可治愈,治愈率95%以上.……  相似文献   

3.
奶牛腐蹄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奶牛腐蹄病是一种以蹄角质腐败,趾间皮肤和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的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症,成母牛发病率高达5%~10%。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消炎粉和补蹄膏合用,结合在病灶上方人字形注射普鲁卡因和抗菌素治疗,收到明显效果。1临床症状病初奶牛蹄间裂,从后部腐烂,趾间皮肤潮红肿胀,运动时呈支跛。多蹄发病时,因站立和行走困难而卧地不起,长时间可引起褥疮。患蹄从蹄冠、蹄球至整个蹄底部腐烂分解,引起蹄冠蜂窝组织炎,病变进一步可侵害至系部、球部、腱、腱鞘、韧带、骨和关节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化脓性炎症。重者可引起蹄匣角质分…  相似文献   

4.
奶牛腐蹄病是因指(趾)间皮肤感染化脓菌引起的化脓坏死性炎症。主要原因是由于厩舍、运动场潮湿以及多雨季节导致趾(指)间皮肤长期受粪尿和污水浸渍,致使弹性降低,引起龟裂、发炎,或受到损伤时坏死杆菌等侵入而致病。 临床症状:病初蹄间皮肤潮红、肿胀、疼痛,呈现明显的跛行,  相似文献   

5.
奶牛腐蹄病是指奶牛因指(趾)间皮肤外伤感染化脓菌引起的。以蹄角质腐败、趾间皮肤和组织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症为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原包括拟杆菌属和梭杆菌属的细菌,在拟杆菌属中最常见的致病细菌主要是结杆菌,而在梭杆菌属中主要是坏死梭杆菌。蹄是奶牛重要的支撑器官,一旦发生病变,在影响其运动功能和采食能力的同时,极易引起生产性能(产奶量)下降,如果丧失运动能力,就意味着这头奶牛将被淘汰。  相似文献   

6.
奶牛腐蹄病是趾间皮肤的化脓坏死性炎症,为奶牛的常见多发病。在牛舍潮湿不洁、运动场地泥泞的条件下,蹄角质及趾间皮肤长期受粪尿及污水浸泡,感染坏死杆菌等病  相似文献   

7.
<正> 据外刊和电台报道了用糖治疗人的创伤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经验。作者即对我场两头奶牛长期不愈的溃疡进行了治疗,结果较为满意。诊断经过:两头奶牛分别因外力引起膝关节前面损伤,当时进行了一般的外科处理,效果不佳。同时,奶牛经常卧地,进一步引起伤口感染化脓,形成溃疡。行走时破行,其它不认异常。作者又用高锰酸钾和双氧水溶液对创口进行了清洗,并敷用消炎膏,但伤口一直  相似文献   

8.
奶牛腐蹄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腐蹄病是一种以蹄角质腐败,趾间皮肤和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的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症。该病在本地区历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发病后奶牛的泌乳能力下降。自1992年以来,笔者应用KMnO4外敷治疗奶牛腐蹄病,收到了显著疗效,而且本法成本低疗效高,操作简便,很适合兽医临床应用。经我们治疗的41头病牛,共60只病蹄,用药后治愈率达100%。1临床症状 病初奶牛蹄间裂从后部腐烂,趾间皮肤潮红肿胀,运步时呈支跛,多蹄发病时,因站立和行走困难而卧地不起,长时间可引起褥疮。 患蹄从蹄冠、蹄球至整个蹄底部腐烂分解,引起…  相似文献   

9.
腐蹄病是偶蹄家畜趾间皮肤化脓坏死性炎症。临床上多见于奶牛,猪较少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得到了快速发展。2010年我国存栏量百头以上的养殖户约占28.48%,比2008年提高了8.7个百分点,我国奶牛业不断向规模化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奶牛疾病仍然是阻碍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应注意防治。1病因分析奶牛腐蹄病是奶牛场常发病之一,在南方高温多雨季节和北方潮湿地区其发病率可高达50%。主要是由坏死杆菌感染蹄部趾间皮肤和深层软组织引起以蹄组织化脓坏死、腐败和角质层破坏为主要特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常德市某规模化奶牛场奶牛皮肤化脓感染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情况,试验采用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等方法进行分离鉴定,用Kirby-Barer纸片法测定分离菌对20种抗菌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皮肤化脓感染的脓液中分离到4株绿脓杆菌,分离率为44.44%。分离的绿脓杆菌对新霉素、羧苄西林、氧氟沙星、林可霉素、万古霉素、麦迪霉素等6种药物敏感,敏感率为30%;对甲氧嘧啶、氨苄西林、丙氟哌酸、美满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拉定、丁胺卡那霉素等7种药物中介,中介率为35%;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头孢呋新、米若环素、头孢唑啉、多黏霉素B、苯唑西林7种药物产生耐药,耐药率为35%。说明奶牛场奶牛皮肤化脓感染除有其他细菌感染外还有一部分由绿脓杆菌引起,在临床治疗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正奶牛腐蹄病是常发病之一,其发病率较高,有报道显示其发病率约为20%,有的牛场其发病率可能更高。该病又称为趾间腐烂、蹄间蜂窝织炎,是由坏死梭杆菌或其他致病菌混合感染受损蹄部,引起动物趾间皮肤及深层软组织坏死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奶牛蹄部受损组织的化脓坏死性分解、腐败恶臭和角质受到破坏为主的外科疾病特征,是引起奶牛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后蹄发生比例高于前蹄,而且天  相似文献   

13.
奶牛腐蹄病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组织炎,为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的急性和亚急性炎症。其临床特征是患部皮肤坏死与化脓,常伴蹄冠、系部和球节炎症,呈现不同程度的跛行。本病可发生于所有类型牛,发病率高,占引起跛行蹄病的40%-60%,给奶牛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奶牛瘸蹄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奶牛腐蹄病是奶牛趾间皮肤及皮肤更深层软组织发生的亚急性或急性炎症,常常蔓延到蹄冠、系部和球节,有明显跋行,并伴有全身性症候。患病的奶牛通常表现为食欲减退、产奶量下降和繁殖能力下降,严重者将会被淘汰,是奶牛场的常见疾病之一。本文从奶牛腐蹄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为加强对奶牛腐蹄病的了解、有效的防控以及诊断治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奶牛腐蹄病的治疗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腐蹄病是一种以蹄部角质腐败,趾间皮肤和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的局部化脓性、坏死性炎症。它能引起牛蹄真皮坏死、化脓,角质溶解及蹄间肉芽增生。反刍动物特别是牛、羊较常见,北方地区的春季和夏季,在某些牛群中可引起地方性流行,其发病率高,一般约为8%~20%,有的高达30%-50%。  相似文献   

16.
奶牛蹄病包括蹄变形、腐蹄病、指(趾)间皮肤增殖、蹄皮炎、蹄糜烂和白线病等疾病。在一些奶牛场淘汰的奶牛中,因蹄病淘汰的奶牛占22.5%或更高。因此有些专家学者指出,蹄病已成为危害奶牛生产的“四大疾病”之一,应该引起广大奶牛养殖户的重视。在上述蹄病中,以蹄变形和腐蹄病最为常见.下面就这两种病的特点和预防治疗措施作一简要介绍.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16年2月-2018年6月,笔者对石河子下野地垦区6家大型牛场饲养的2 981头成母牛发生蹄趾间皮炎的情况进行临床调研,确诊蹄趾间皮炎奶牛145头。结果发现:奶牛蹄趾间皮炎作为一种蹄病,在下野地垦区大部分奶牛场均有发生,每月都有新发病例,初春和夏季发病奶牛增多,平均发病率为4.86%;年修蹄2次的奶牛场蹄趾间皮炎发病率显著低于年修蹄1次和不修蹄的奶牛场(P0.05);蹄趾间皮炎奶牛产犊间隔极显著延长(P0.01);通过临床防治可以有效防止向高害蹄病的转化,降低临床危害。  相似文献   

18.
奶牛腐蹄病是世界范围内奶牛三大疾病之一肢蹄病中的高发病,主要是由坏死杆菌感染蹄部趾间皮肤和深层软组织,引起的以蹄部组织化脓、坏死、腐败和角质层破坏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奶牛常见病。患病奶牛通常表现为食欲减退、泌乳量下降和生殖能力降低等症状,导致部分高产奶牛过早被淘汰,从而严重地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和产奶质量,在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同时,还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为此本文简单地分析了引起奶牛腐蹄病的原因,希望通过病因探讨为奶牛腐蹄病的治疗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笔者用下述土法小方治家畜外科常见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于下:1治各种化脓疮:呋喃西林或痢特灵粉或大黄粉与高锰酸钾粉按1∶1比例混合,撒于局部,用干棉花或布片压之轻轻涂擦干燥,隔3日1次,用3~4次即愈,化脓疮不要清洗,只要挤净或擦净脓汁即可,用本法速度快,简便易行,而且疗效  相似文献   

20.
奶牛蹄病是一种以蹄部真皮或角质层腐败,蹄间皮肤及其深层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的蹄局部化脓坏死性疾病。该病可引起产奶量下降、繁殖效率低下和饲料报酬降低,导致奶牛过早淘汰和治疗费用增加,给奶牛养殖场(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