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山东省平度市花生科研开发中心求助于小麦育种家,直接引进早熟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系,经5年试种观察,严格去杂、去劣,逐步纯化成“高优03”。该品种表现抗旱耐寒、早熟、高产、优质的特性,适宜在我国冬麦区种植,尤其适宜晚播麦田种植,是实现小麦、夏直播花生(或其他作物)一年两熟双高产的理想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高产优质的早熟水稻品种,研究了南粳45、扬粳4038、扬粳4227、常2698、常2034和嘉优07-8的生育期和产量特性。结果表明,扬粳4038在产量和生育期上都优于其他品种,作为调节茬口的早熟品种,可以适当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寻高产、优质、适合苏中沿江地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系),于2016年选取了6个小麦品种,在靖江市现代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新品种(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扬麦22、宁麦13的综合表现较好,两品种均能达到高产、稳产、优质,较适宜在苏中沿江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小麦品比试验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本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种性逐渐退化,小麦产量一直徘徊不前,为了寻找适应本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新品种,2001~2003年本公司对外引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科学论证其在本地区的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筛选出适应本地种植的高产、稳产、早熟、优质、抗性强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5.
张容 《中国种业》2020,(1):64-66
扬辐麦6号(原代号扬辐麦2054)系采用辐射诱变与常规杂交育种技术相结合而育成的高产早熟小麦新品种。2014-2016年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由于其产量和农艺性状突出,2016-2017年参加国家生产试验,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80012)。该品种熟期较扬麦20早熟1d,高抗小麦黄花叶病,中感赤霉病、纹枯病和白粉病,品质达中筋小麦标准。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应做到良种良法的配套,适期播种、优化群体结构、合理运筹肥料、协调群体生长、综合防治病虫害、及时收获等。  相似文献   

6.
85中33是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小麦室育成的适于麦棉间套耐晚播早熟小麦新品种,组合为(欧柔/北京8号)/LK 338//730-04。1990年9月经河南省品种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偏春性,早熟,抗病,高产。幼  相似文献   

7.
淮麦20号特征特性及苏北高产群体动态指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淮麦20号系江苏省淮安市农科院育成的高产小麦新品种,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适于黄淮南片(苏北、皖北、豫中、豫北等地)中、高肥力地块种植.  相似文献   

8.
小麦早熟高产品种子粒灌浆特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中、晚熟小麦品种(系)为对照,对早熟高产小麦灌浆期干物质积累和子粒灌浆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熟、高产小麦品种在子粒灌浆期较多地利用了花前贮藏的营养物质,对同化物的利用较协调;灌浆高峰来得迟,高峰峰值高;高峰出现后,灌浆速率下降稍快于中、晚熟类型小麦品种(系),但在花后35d内,灌浆速率仍显著高于中、晚熟类型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9.
<正>优质早熟杂交水稻新品种特优801是汉中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06年以自育恢复系特早801为父本、不育系T818A为母本,配组出优质早熟杂交水稻新品种特优801,历经5年品种品比及区域试验,于2011年通过了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陕审稻2011001,该组合早熟、优质、高产,适宜陕南海拔800~950m区域种植,填补了陕南中高山稻区长期缺乏合法种植品种的空白,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0.
赵玉山 《种子世界》2001,(12):15-15
1试验目的 玉米品种高产与优质是一对矛盾,一般高产的,不优质,优质的,不高产.为寻找玉米品种既优质又高产的途径,进行玉米品种间优势利用试验. 2试验方法 采用高产品种农大3138(不育系)与优质品种高油115作为一个处理,在田间混合种植,通过自然杂交,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对照为农大3138.本试验于2000年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小麦原种场实施.  相似文献   

11.
邯 5 3 1 6系河北省邯郸市农科院选育的一个高产、抗病、中早熟、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2 0 0 0年 5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在冀中南及黄淮地区推广种植。主要特征特性 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 ,全生育期 2 4 0天 ,较对照品种冀麦 3 6早 1~ 2天。幼苗半匍匐 ,苗期  相似文献   

12.
孙世彦 《中国种业》2006,(10):59-60
1品种选择经过多年的引进、示范与推广,现已筛选出比较适于淮北市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有优质强筋小麦烟农19和优质中筋小麦皖麦19,表现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综合性状好,已成为淮北市优质小麦的主栽品种,种植面积达4.7万hm^2,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3.
凉州区井灌区春小麦品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贵 《种子世界》2003,(1):22-24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是春小麦的主要产区,春小麦约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70%,而且产量较高.为了更好地选育出高产、优质适应在本地种植的小麦新品种,我们于2002年设置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从中筛选出高产优质,早熟抗倒伏,灌浆快落黄好,丰产稳产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绿色、高效、优质小麦产业发展需求,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以高产小麦品种扬辐麦 4 号为母本、优质抗病小麦品种镇麦 9 号为父本,利用辐射诱变与杂交技术相结合,育成高产、多抗、中强筋小麦新品种扬辐麦 13。2017-2020 年度完成江苏省淮南组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21 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 20210005)。扬辐麦 13 综合抗性强,中抗赤霉病、免疫白粉病、抗小麦黄花叶病、高抗穗发芽、抗倒伏;品质优,达到中强筋小麦标准。该小麦品种的推广应用有利于促进小麦的清洁、高效生产,适应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新品种在推广应用过程中还需做到适期播种、优化群体结构、合理肥料运筹、综合病虫害防治并及时收获。  相似文献   

15.
豫麦34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品种1982年由郑州农科所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大粒,白色,角质,千粒重45g左右,株高80cm左右,抗倒力强,早熟,综合性状好。1994年审定命名为豫麦34。1995年3月农业部鉴评为面包用优质小麦新品种,1998年定为国审小麦品种,1996年引入滑县,现已成为我县当家品种,种植面积达6.67万hm^2,占小麦种植面积7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早籼早熟新品种62256225系江西省农科院水稻所用高产早籼7004与7081(小麦稻)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早籼早熟新品种。1994年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属早籼早熟冲,全生育期109天,株形紧散适中,分蘖力强,每亩有效穗29万左右,每穗8...  相似文献   

17.
徐宗俦  冯明友 《种子》1997,(3):61-64
通过对杂交稻组合“汕优桂41”的八代定向定型系统选育成功的常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安优粘”,经两年区域试验、两年生产试验、一年多点大面积生产示范,通过了品种审定。该品种具有早熟、米质优异、产量高和适应性广、抗性较强等特点,适于在黔中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生产上对优质高产早熟广适油菜品种的迫切需求,以川油系列新细胞质不育材料为基础,协同改良优质高产早熟性状,创制双低优质不育系、恢复系,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育成优质高产早熟新品种川早油1号,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2020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扩区登记。该品种具有生育期短、双低品质、株高适中、抗倒性强、产量高、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宜在云南和贵州早熟油菜地区、四川、重庆、陕西、湖北、江西冬油菜产区秋播种植。川早油1号的育成及其推广应用对缓解我国长江流域两熟或三熟地区油菜与后茬作物的茬口矛盾,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适宜江苏沿江高沙土地区高产且优质的粳稻新品种,以审定范围适合沿江种植的 21 个粳稻品种(12 个迟熟中粳类型,9 个早熟晚粳类型)为供试材料,探究了不同品种在江苏沿江高沙土地区种植的茎蘖动态、产量及产量结构、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沿江高沙土地区适宜抽穗期为 8 月 26 日至 9 月 3 日,选择大穗型品种更容易获得高产;直链淀粉含量与稻米淀粉 RVA 谱特征值紧密相关,崩解值和消减值可以作为优质稻米的辅助选择指标。综合生育期、产量和品质,沿江高沙土地区总体适宜早熟晚粳类型品种;迟熟中粳品种中扬香玉 1 号和金香玉 1 号综合性状较好;早熟晚粳宁香粳 9 号和武育粳528 生育期适宜,兼顾产量和品质,表现较好;糯稻中品质和产量综合性状较好的为镇糯 29 号和扬粳糯 2 号。  相似文献   

20.
<正>北麦16是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抗病、优质、中筋春小麦新品种。2016年5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麦2016004。1品种选育1.1选育目的针对当时黑龙江省主要种植小麦品种中缺乏既高产又优质的品种,生产上赤霉病害日益严重的实际情况,选育适宜黑龙江省北部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广适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