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新型饲料添加剂(肠润灵)对仔猪黄白痢和断奶体重的影响,选择胎次和预产期相近的健康母猪40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20头。试验组母猪于产前1周至仔猪断奶期间在饲料中添加新型饲料添加剂,对照组不添加。试验期间记录仔猪初生重、断奶重及黄白痢发病头数。结果表明。试验组仔猪平均断奶重比对照组高0.6kg提高8.11%;黄白痢发生率降低27.3个百分点,提示在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新型饲料添加剂可有效防治仔猪黄白痢和提高断奶体重。  相似文献   

2.
正四川省沐川县建和乡内多家母猪饲养户曾因仔猪黄白痢造成仔猪成活率低、经济效益不佳的局面。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溯本求源,总结出仔猪黄白痢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原母猪已带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并直接由母体垂直传播感染于仔猪。因而以预防母猪为突破口,把母猪的带病带菌问题解决在产前。现将"仔病母防"详作介绍如下。一、发病情况2011—2016年10月,沐川县建和乡的母猪饲养户因年年每窝仔猪都  相似文献   

3.
仔猪白痢病多发生于产后7至15日龄,死亡率高,危害性大,其特征是排出灰白色粘稠带特殊腥臭味的粪便。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一、预防。 1.加强和改善怀孕期或妊娠期母猪的饲养管理。妊娠母猪饲料以精青饲料类型为主,防止妊娠母猪过肥;不喂霉烂和不清洁的饲料,注意让母猪多活动。  相似文献   

4.
孕母猪干预产前 15~20d肌注(按说明书剂量)仔猪黄、白痢生物工程苗,产前 7~10d再加强免疫1次,剂量减半,可提高母猪的免疫抗体水平,并通过母乳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仔猪黄、白痢发病率、死亡率明显降低,断奶窝重比对照组增加 6.8kg,提高了生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仔猪黄白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常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1 病因分析仔猪黄白痢是仔猪哺乳期的常见传染病。发病原因与猪体自身抵抗力和外界致病因子的相互作用有关。一是大肠杆菌的感染:大肠杆菌是猪肠道内的寄生菌,随母猪粪便排出体外,污染乳头、体表皮肤、地面、栏舍、饲料等,仔猪通过吸吮母猪乳头或添啃地面、饲料等而感染致病。其次是初生仔猪因胃腺发育不完善,分泌胃酸的功能很弱,对细菌的抑制和杀灭能力很弱,使致病菌在消化道中得以大量繁殖,而引发本病。三是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栏舍内污染不洁,饲料饮水不卫生,阴雨潮湿及应激等因素,也可诱发黄白痢病。 2 预防措施搞好环境卫生,母猪转舍后,舍内要彻底消毒,以杀灭各种病菌;保持母猪妊娠舍、分娩舍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病菌传播;母猪进入分娩舍后,可用高效低毒消毒药,如百毒杀、消毒威等清洁乳房和乳头。冬季母猪分娩后,要做好舍内保温,初生仔猪应及时放入保温板或保温灯箱内;分娩结束后,要及时清理胎衣和污物并消毒,以防污染。加强仔猪免疫:母猪产前20天左右,可注射或饲喂黄白痢基因工程苗,使仔猪出生后通过母乳即可获得高效免疫抗体;初生仔猪要尽快吃足初乳,迅速获得母源抗体,增强免疫力。加强哺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饲料要新鲜,无霉变,适口性好。提倡早补料早断奶,及时给仔猪补料能促进仔猪消化系统的发育,刺激胃酸的分泌,使仔猪胃肠道尽快得到锻炼,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3 药物预防母猪分娩前后半个月内,饲料中可添加土霉素、氯霉素、氟哌酸等;仔猪初生24h内,可口服庆大霉素或肌注链霉素每头5~10IU,连用2~3天,既可预防又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1把好母猪关 1.1提高仔猪的先天素质,加强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也是减少死胎、畸形和弱仔的重要方面。母猪怀孕分为三个时期。0—40天为怀孕初期,41~80天为怀孕中期,81—114天为怀孕后期。怀孕后期胎儿的增重量约占仔猪初生重的60%~70%。为了保证胎儿的迅速生长,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及健康水平。该阶段应喂高能量高蛋白饲料,日喂量为2.3~2.8千克,母猪产前2周进行体内外驱虫,产前一周体表消毒。1.2定期给母猪注射疫苗危及仔猪生命和健康的早期疫病主要是黄、白痢.初次怀孕母猪在产前1个月左右和产前半个月左右分别注射相应疫苗,这样可增强仔猪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选取品种、胎次、分娩期相近的10头待产母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头。产前5—7d开始。试验组母猪每头每天分别喂黄白痢散100g,产后1—2d连喂2次,之后每隔5d再喂一次,直至断奶。对照组母猪饲喂不添加黄白痢散的基础日粮。分娩后从其中选取日龄相同、产仔数相近(8—10头)的仔猪各3窝,作为试验仔猪。所有仔猪从7日龄开始诱食。于仔猪出生后的15、30d从每窝仔猪中随机选取体重相近的公、母仔猪各1头采血,检测抗氧化指标并进行分析。观察母猪喂服中药黄白痢散对吮乳仔猪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5日龄时,试验组吮乳仔猪T—AOC、GSH—Px、SOD活性和MDA含量变化不明显;30日龄时,试验组吮乳仔猪T—AOC提高(P〈0.01),MDA的含量降低(P〈0.05),GSH—Px、SOD活性升高,但差异不显著,提示给母猪喂服中药黄白痢散能够增强吮乳仔猪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减弱脂质过氧化的程度,从而提高其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8.
母猪喂服中药"黄白痢散"对仔猪黄白痢的预防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中兽医辨证施治理论,选择了穿心莲、白头翁等中草药配成预防仔猪黄白痢的制剂“黄白痢散”,通过拌料喂服母猪进行了预防仔猪黄白痢的试验。18头胎次、体重、年龄、分娩期相近的待产母猪随机分为3组,一组为对照组(CK),其余两组为处理组,两个处理组的母猪从产前5—7d开始,每头每天分别喂50g和100g黄白痢散1次,产后l一2d连喂2次,之后每隔7d再喂1次,直至断奶。结果表明:(1)“黄白痢散”煎剂在平板对所分离的大肠杆菌的平均抑菌圈直径为14.3mm;(2)添加“黄白痢散”的两个处理组分别获得83.22%和94.29%的保护率,效果显著(P<0.01),与CK相比,处理组黄白痢发病率分别下降了46.10%和58.06%,平均断奶窝重分别提高8.8lkg和11.06kg,而窝收益分别增加98.22元和l17.22元。由此可见,通过母猪饲料喂服“黄白痢散”,对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可有效预防仔猪黄白痢,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仔猪黄痢、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多发病,发病率为20%~60%,死亡率达60%以上.目前仔猪黄痢、白痢主要是采取综合性防治办法,如强化兽医卫生管理,加强哺乳母猪和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对哺乳仔猪用微生态制剂或敏感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对妊娠母猪进行预防免疫等.为提高免疫的针对性,本人从1998年起用患黄痢、白痢仔猪的粪便免疫该场(户)妊娠母猪来预防仔猪黄、白痢,效果亦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仔猪成活率,直接影响着母猪的经济效益,掌握好仔猪饲养的九项关键技术措施很重要。1 母猪保胎母猪保胎,就是要把握好妊娠母猪前后期的日粮营养水平,前期最好做到精料与青饲料的混合饲喂,一般比例为2:1,妊娠后期要多喂些精料,少喂青饲料,但在产前3~4天应减少精料,注意不要喂给霉烂变质、有毒、冰冻饲料。2 人工助产分娩时要预防难产,往往由于胎儿过大,母猪产力不足,以致分娩时间过长造成难产,一般母猪产仔间隔时间不超过20分钟,否则就要进行催产,  相似文献   

11.
1日常防制措施1.1妊娠母猪饲养管理疫苗的接种常选用以下几种疫苗。仔猪黄痢油剂苗,母猪临产前20-40天,肌肉注射,对仔猪黄痢的预防效果较好。大肠杆菌遗传工程活菌苗,母猪临产前20-25天口服,对仔猪黄白痢均有效。仔猪腹泻基因工程K88、K99双价灭活苗,母猪产前21天左右耳根皮下注射,主要预防仔猪黄痢。仔猪大肠埃希氏菌病三价灭活疫苗K88、K99、K987P,母猪产前15天、40天各肌肉注射一次,预防仔猪黄白痢。  相似文献   

12.
本课题组在母猪产前20天肌肉注射K_88、K_99仔猪黄白痢基因工程苗后,又在母猪产前3天混饲1%的中药“止痢散”连喂2周,预防仔猪黄白痢。结果显示:保护率达98.18%,比空白对照组(70.59%),高27.59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比单纯疫苗组(83.33%),高14.85%个百分声、(p<0.01)。进一步扩大试验,对仔猪黄白痢保护率达98.55%,经济效益增加。多收入人民币25万余元.若进一步推广,效益更加可观。  相似文献   

13.
1.给母猪喂全价料。蛋白质水平不要过高,保持饲料的相对稳定性。不喂发霉、糟渣饲料,加喂青饲料,保证下奶好。2.喂脂肪。在怀孕母猪后期的饲料中添加脂肪,促进乳脂的合成。提高初生仔猪的抗寒力,减少仔猪腹泻。3.注射疫苗。在怀孕母猪产前4周和2周,各进行1次猪大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对10头母猪产前注射仔猪黄白痢苗,同时产后分别在2日龄和18日龄投喂仔猪白痢散,各一个疗程.从而有效地控制了仔猪黄白痢的发生,有效率达94.77%,试验证明采取上述措施能有效地控制仔猪下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天水市猪产业快速发展,截止到201 1年底,猪饲养量达到322.1万头,其中:存栏143.3万头,出栏178.8万头,能繁母猪存栏9.2万头,繁活仔猪149.02万头,能繁母猪年均提供仔猪由2007年的14.2头提高到16.2头,被甘肃省列为良种仔猪繁育基地.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市规模养猪场、小区、母猪饲养户能有效防治仔猪黄白痢,全市上下积极贯彻“预防为主,治疗为副”的原则,采取了小单元饲养分娩母猪、母猪进产房严格消毒、补铁补料、加强产房环境控制等综合措施,仔猪黄白痢得到有效控制,仔猪成活率明显提高.现将有关防治仔猪黄白痢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仔猪生产是养猪生产的第一环节,因此,加强仔猪饲养管理,提高仔猪成活率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第一步。1 仔猪产前的超前管理 小母猪应选好初配月龄。生产母猪在发情第1次交配后的12~18h可再配一次,以提高受胎率。母猪怀孕期要加强饲养管理,把握怀孕期间的日粮营养水平。怀孕前期每天给予1.8~2.0kg的饲喂量,但青年和膘情差的母猪及寒冷季节要多喂些,成年母猪和膘情好的母猪适当少喂;怀孕后期尤其是怀孕最后1个月,胎儿生长发育快营养需要多,应喂2.5kg以上的平衡饲料,以保证胎儿健康发育。2 产仔和产后3日龄内的饲养管理 2.1 产前准备 …  相似文献   

17.
仔猪主要分为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哺乳仔猪由于消化器官发育尚未完善,消化机制和体温调节机能亦不完备,故容易得病。断奶仔猪脱离母猪独立生活,应激强烈,且具贪食易病的特点。因此,要提高仔猪成活率,就必须加强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主要应采取如下技术措施。1 做好生产母猪的饲养管理 根据母猪妊娠、哺乳不同阶段的营养要求,配制全价饲料饲喂,严禁饲喂有霉变和有毒的变质料,以利增强母猪体质,提高胎儿初生重,增强仔猪抗病能力,相应降低发病率。并在母猪产前18~24天免疫注射仔猪黄白痢疫苗。同时做好分娩前产…  相似文献   

18.
仔猪黄、白痢是养猪生产中的一种常见和多发病。究其原因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和预防工作不到位。本文根据实践提出了仔猪黄、白痢的防治工作,应从坚持自繁自养、加强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做好母猪产前免疫、搞好环境的卫生和消毒、仔猪防寒保暖及药物预防、治疗等方面做起。笔者根据几年来防治仔猪黄、白痢的临床经验,对该病的综合防  相似文献   

19.
仔猪黄、白痢病流行特点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商品猪基地县后,丘北县养猪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仔猪黄、白痢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仔猪生产。据县兽医防疫站调查,2002年10月-2003年10月,全县14个乡(镇)累计发生仔猪黄、白痢病23889例,发病率高达23.61%,死亡2013头,病死率达8.43%,养殖户经济损失达15.17万元。如何搞好仔猪黄、白痢病防治,促进仔猪生长发育,提高仔猪存活率,加快生猪生产,保证肉食品供给,已成为母猪饲养户和基层兽医人员共同关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2004年开始,丘北县把仔猪黄、白痢病防治列为动物疫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内容,积极探索仔猪黄、白痢病防治措施,经过4年的努力,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就丘北县仔猪黄、白痢病的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探讨自配中药制剂仔猪黄白痢进行预防,选择胎次相近,生产性能的经产母猪60头,按每组20头,分中草药制剂组、抗菌药组和对照组;中草药制剂组在产前7天到哺乳期阶段(28天)每吨饲料添加中草药制剂2kg,抗菌药组在产前7天到哺乳期阶段(28天)每吨饲料添加15%金霉素2kg,对照组,只喂基础日粮。试验表明,自配中药制剂对预防仔猪黄白痢的效果优于抗菌药组、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