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大豆ms1核不育轮回群体选择育种技术作为种质创新的方法在大豆新种质创新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大豆ms1核不育基因实现了大豆的开放授粉、基因聚集、积累,丰富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本文介绍了宁夏春大豆雄性核不育种质基因库基础群体的构建及大豆ms1轮回选择种质创新及进展。  相似文献   

2.
L-6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大豆雄性不育系MSP-287为母本,主推品种为父本进行自然杂交轮回选择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2010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豆2010002。该品种遗传性状稳定一致,熟期适合,抗病性较好,是适宜山西省中部地区春播和南部地区夏播种植的一个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甲醇溶液在大豆田应用效果初报高明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哈尔滨,150086)大豆通报1997.2期科学试验甲醇是一种有机溶剂,美国农业科学家经过几年的试验表明,给作物喷洒适当浓度的甲醇,可使作物的生长速度加快一倍,使作物的灌水量减少一半,...  相似文献   

4.
晋豆11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豆11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张海生,吴聚兰,王宏兵(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所·太原市,030031)一、品种来源:原名晋遗14,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大豆室,于1983年从龙76一9239品系中选出一株变异株,经系选育成。1990年,经山...  相似文献   

5.
《大豆科学》2006,25(3):F0003-F0003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隶属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成立于1975年4月。前身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作物科学系大豆育种研究室,大豆研究工作始于1957年,因此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是伞凼最早以大豆作物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科研机构。1998年共同筹建了凼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000年经农业部批准,以大豆研究所为主体组建了困家农作物改良中心哈尔滨大豆改良分中心。  相似文献   

6.
浅谈大豆理想株型育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浅谈大豆理想株型育种张学英(沈阳农业大学)侯雪琪,周淑芹(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赵九洲,陈洁敏(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宋力平(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有的作物品种,由于植株高大、茎叶繁茂,不适于进一步密植,或生产效...  相似文献   

7.
北方大豆育种协作网建立大会于2008年6月20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来自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中心、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中心、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长春市农业科学院、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农科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  相似文献   

8.
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在大豆育种中的利用朱文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杭州,310021)寿惠霞(浙江农业大学.杭州华家池,310029)在育种工作中,丰富的品种资源以及对这些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极为关键的。50年代中期,美国大豆育种工作者,从长期保存原产于...  相似文献   

9.
由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承办的"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2010年度总结会议"于2010年12月27~30日  相似文献   

10.
魏丹 《大豆科技》1996,(6):20-20
运用数学模型指导大豆施肥魏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哈尔滨,150086)作物增产的主要因素是种子、农药和肥料。其中肥料是作物增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如何合理地施用肥料,进行平衡施肥是农业生产中迫切解决的问题。由于施肥与作物的关系极为复杂,尤其...  相似文献   

11.
高蛋白大豆轮回选择群体的合成(简报)孟祥勋(吉林省农科院大豆所)在大豆育种中,提高大豆子粒蛋白质含量已成为主要目标之一。据报道,利用多亲本互交进行轮回选择是提高蛋白质含量的一种有效途径,Miller和Fehr(1979)以12个高蛋白质和12个高产品...  相似文献   

12.
小麦抗赤霉病大轮回选择育种研究进展简报方毅敏,朱涵,张姚旺,何美娟(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建阳354200)小麦赤霉病是发展小麦生产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八五"期间,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在赤霉病病区建阳市,开展小麦抗赤霉病轮回选择育种研究,取得明...  相似文献   

13.
干旱制约吉林省大豆发展因素浅析及对策傅艳华,李楠,彭宝,项淑华(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吉林市,132101)大豆是需水量多,且又不耐旱的作物。吉林省大部分地区雨水偏少,又无人工灌溉条件,因此,限制了大豆单产和总产的提高。尽管大豆整个生育过程需水量较多,但不...  相似文献   

14.
轮回选择作为群体改良的一条重要途径已在许多作物上广泛应用。作物的雄性不育又为轮回选择提供了有效的杂交工具。蓝标型不育系为隐性核基因控制的小麦不育材料。它具有矮秆、优质、生态适应性强等特点。但它的抗条锈病能力差 ,遗传背景较单一。利用轮回选择既可以改良它的背景基因型 ,同时又可以将多亲本的优良性状聚集、累加 ,从而选择出优良的重组体。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蓝标型核不育的轮回选择育种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人物小传     
《大豆科技》2005,(6):F0002
李莹 李莹研究员,女,汉族,1938年7月出生于河北省无极县,1961年毕业于山西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工作。1974年调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工作。1985年及1990年荣立山西省劳动竞赛二等功。现任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理事;  相似文献   

16.
抗大豆孢囊线虫病新品种齐黄25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大豆孢囊线虫病新品种齐黄25的选育郝欣先,蒋惠兰,吴建军,高建伟,李之琛(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济南,250100)大豆孢囊线虫病是世界大豆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我省70年代末80年代初,东部大豆产区的即墨、腋州、平度、高密、莱西、昌邑、潍县等地...  相似文献   

17.
论新疆大豆的生态类型罗赓彤王桂荣战勇李玉梅(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石河子市,832000几十年来,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大豆室的科研人员,在兄弟省区同行专家的帮助下,坚持引种试种,系统选育与区域试验相结合,研究大豆生态类型及其地理分布,对新疆大豆育种工...  相似文献   

18.
大豆高产育种杂交亲本的遗传基础分析彭宝,付艳华,孟庆福,王维田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国内外作物育种工作者对品种的选育,往往趋于把优良性状集中到遗传上一致的少数品种,这一措施常包含重复利用少数优良种质做亲本,使得品种遗传基础趋于贫乏(杨琪1993)...  相似文献   

19.
大豆生长调节剂普丰1号的增产效果林蔚刚(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滕殿华(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所)普丰1号为大豆生长调节剂。该产品无毒无味。为白色粉末状,熔点为184℃。普丰1号对大豆植株生长有控制调节作用,施药植株比对照植株平均低10%,...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原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多年育种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服务区域障碍大豆生产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产量、品质、抗性与适应性问题),开展了新品种选育工作,创新出大豆新品种合丰56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