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选用葫芦岛市1971-2010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葫芦岛近40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等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院葫芦岛1971-2010年的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升温趋势最为明显。年降水量有波动性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不显著;四季降水量中春季降水略有增多,冬季降水量无明显变化,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均呈现减少趋势,且以夏季降水量下降最为明显。日照时数年际变化较大,呈现出随年份的增加而波动性减少的趋势;春季日照最为充足,秋季次之,夏季由于降水较多而日照偏少,冬季日照时数最少。  相似文献   

2.
孙莹 《农技服务》2011,28(8):1236-1237
运用R/S方法,对江苏盐城1960~2010年的平均气温、降水量、降水日数、日照时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0~2010年的平均气温、降水量、降水日数、日照时数等各项指标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说明其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反映出盐城市过去51年来气候存在持续性的城市化增暖趋势。并预测,未来盐城市年平均气温持续上升,冬季增温更加明显;冬季降水量将继续增加;未来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未来日照时数将继续减少。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1—2010年宣城地区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滑动平均和R/S分析等方法,对近50年来宣城地区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宣城地区年平均气温逐渐升高,尤其是秋季气温异常偏高;年降水量有所增加,日照时数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年平均气温、四季气温、夏季降水、秋季降水均存在赫斯特现象,未来的年平均气温、四季气温和夏、秋季的降水量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1961——2010年柴达木盆地东南部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61—2010年都兰县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近50年来的气温(极值)、降水量、日照时数和蒸发量变化特征及气温和降水量季变化。结果表明:都兰县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秋、冬季增温最明显;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春、夏季降水量明显增多;年日照时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年蒸发量趋于下降。  相似文献   

5.
利用衡阳地区1981—2010年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蒸发量、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气象数据资料,分析了衡阳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衡阳地区1981—2010年年蒸发量空间分布不均匀,东北部、西部和东南部的蒸发量要高于中部和中南部。衡阳市区和衡阳县蒸发量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季节年代际变化、月年代际变化呈增加趋势,年蒸发量与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均存在着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辽宁省盘山县1981-2010年的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盘山县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蒸发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盘山县1981-2010年的平均气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各季平均气温也有上升趋势,其中春、秋季升温趋势明显。年降水量有下降趋势,春、夏、秋季降水量也存在下降趋势,各月降水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年日照时数无减少趋势;盘山县的蒸发量没有明显的减弱趋势,但是年际间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辽宁省盘山县1981-2010年的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盘山县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蒸发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盘山县1981-2010年的平均气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各季平均气温也有上升趋势,其中春、秋季升温趋势明显。年降水量有下降趋势,春、夏、秋季降水量也存在下降趋势,各月降水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年日照时数无减少趋势;盘山县的蒸发量没有明显的减弱趋势,但是年际间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为提高沧州市农业生产的气候应对能力。利用1973-2022年沧州市14站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K趋势和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Hurst指数方法,对沧州市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和趋势预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沧州市平均气温全区呈显著增温趋势,日照时数全区呈减少趋势,降水量中西部县市呈减少趋势,其他县市呈增多趋势。在空间上,平均气温差异不大,日照时数呈中部多周边少,降水量明显呈东多西少特征;前两者气候倾向率空间特征不明显,降水量呈由西向东增大的特征。沧州市平均气温、日照时数、中西部县市外的其他县市降水量分别在1997年、1988年和2010年代发生了变暖、变少、增多的突变现象。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分别在14,27和23 a时间尺度上明显存在一个9 a、16~17 a、15~16 a的第一主周期。推测未来沧州市平均气温将会在大幅波动中持续增暖,日照时数将会在大幅波动中持续减少,降水量中西部县市将会在大幅波动中持续减少,其他县市将会在大幅波动中持续增多。  相似文献   

9.
利用1971—2009年泰安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资料,对泰安市的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9年来泰安市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最低气温呈缓慢下降趋势,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趋势不明显;年平均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但不明显;年平均日照时数呈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根据阳信县1971-2010年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有关资料,利用统计特征量值、气候变化倾向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阳信县年平均气温具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并以每10 a 0.2℃的趋势增温,增温趋势显著;年降水量的变化总体呈减少趋势,以每10 a 45.4 mm的速度减少,多雨期和少雨期交替出现,变化周期由前期9~10 a到后期2~4 a;年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以每10 a 131.1 h的趋势减少,各季变化趋势与年平均的变化趋势一致,其中春季日照时数减少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李春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80-13282,13370
利用兴宁市气象站1959—2008年气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教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方法,对兴宁市1959~2008年的年、季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作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1959~2008年兴宁市的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冬季增温趋势最明显。1959—2008年兴宁市年降水量总体变化不大。其中冬、夏两季降水量变化不大,春季降水量呈明显增加趋势,而秋季降水量则呈明显的减少趋势。1959—2008年兴宁市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夏季减少的趋势最大,冬季减少趋势最缓。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古浪县1959—2009年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方法,对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古浪县近51年的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冬季增温最明显;近51年来降水量趋势变化不大,春、夏、冬季降水量有增加趋势,秋季降水则呈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呈上升趋势,春、秋2季呈增加趋势,而夏、冬2季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利用沈阳地区1981—2010年气候资料,应用GIS和线性气候倾向率方法对年日照、≥10℃积温、温度、降水等气候资源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来沈阳地区日照时数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季、夏季、秋季均呈现减少的趋势;≥10℃积温、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沈阳地区呈现出"暖干"状态;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趋势并不剧烈,但地域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利用鄂北冬小麦产区8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共40年冬小麦生育期降水、气温和日照资料,运用线性统计方法探讨了鄂北冬小麦生育期气候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冬小麦全生育期平均温度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倾向率为0.37℃/10年,降水量增加的速度不大,降水量变化倾向率为1.44 mm/10年,日照时数变化的倾向率为-13.3 h/10年,日照时数减少直接作用是太阳总辐射的下降。冬麦区气候变暖特征明显,对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采用1981-2018年江苏省盐城市气温、降水以及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分析了盐城市近38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8年来盐城市年平均温度、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变化趋势,年平均气温的气候倾向率为0.426℃/10年;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气温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574、0.392、0.382、0.355℃/10年。盐城市降水量整体上呈波动增加的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0.11 mm/10年,增加趋势并不明显。盐城市降水年际间波动起伏变化特别大,易引发旱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盐城市日照时数主要呈下降的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117.52 h/10年。气候显著变暖,降水量年际间大幅波动以及日照时数显著下降均会影响到盐城市水热光资源的平衡性,进而对各类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作物病虫害造成一定影响。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及时应对异常气候变化,才可以推动盐城市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内江市41年来日照时数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剖析内江市地区日照时数的长期变化规律,以更好地为农业发展和农业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内江市1971—2011年各月日照时数资料,采用气候倾向估计法,分析内江市41年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月变化以及利用滑动t-检验法的突变检验。结果表明:内江市日照时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夏季最为明显,其气候倾向率为-36.5 h/10 a,而冬季的气候倾向率只有-7.7 h/10 a;且内江市年日照时数在41年内存在2次突变,其中1980—1982年的突变现象尤为显著,表现为急剧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对2001~2016年邓州市春花生全生育期及不同生育阶段平均气温、降雨、光照等气象因素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气象因素变化对春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春花生生育期内,自2001年至今,平均气温则呈递增趋势,但递增趋势较缓;降雨量呈递减趋势(播种期、花针期呈递增趋势),光照量呈逐年递减趋势(不同生育时期递减趋势不同),但光照量递减趋势强于降雨量.基于气象分析,结合春花生生长规律,科学选择品种和规划适宜播种模式,合理运筹肥水,在安全稳产的基础上实现持续高产.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71~2010年榆林市12个气象站的气温、降水、光照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了近40 a来榆林市光热水气候资料的年代际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榆林市热量资源丰富,近40 a年平均气温呈波动增加趋势,增温率为0.37℃/10 a,冬季气温波动最大,作物生长季平均气温呈波动增加趋势,增温率为0.29℃/10 a。年降水量较年平均气温波动幅度较小,分布呈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春秋季降水趋于增加,夏季降水不稳定,年际变化大,降雨主要集中在作物生长季节,且夏季具有雨热同季的特点。日照时数西北部多于东南部县区,夏季最多、冬季最少,生长季日照时数占年总量的62.8%。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河南省13个观测站点1961~2010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近50年河南省气候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周期。结果表明,近50年来河南省气温表现为增加趋势;年平均气温和年最低气温表现为中部和西部升幅较小,中北部较大;年最高气温以西部升温幅度最大,中部最小。降雨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中部、东部降雨量呈增加趋势,北部、豫西、豫南降雨量呈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东部减少最多,西部减少最少;相对湿度总体呈减少趋势,南部中北部减少较多,中部、东部、最北和最西部地区相对湿度呈增加趋势。气候变化显著周期分别为平均气温3~5年,降雨量5~6年。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新乡市春季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乡市1971—2014 年8 个气象站点3—5 月逐日温度、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观测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累积距平法和Mann-Kendall 检验法,结合GIS 技术,探讨和分析新乡市春季气候的变化趋势和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当地防灾减灾和气候变化研究工作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新乡市春季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增幅为0.035℃/a,并且在1998 年发生显著增温突变,北部地区增温幅度高于南部地区;春季降水呈现微弱增多趋势,平均增幅为0.220 mm/a,变化不明显且年际间波动性较大,降水增幅整体上呈“北多南少”趋势;春季日照时数以平均1.216 h/a 的速率呈减少趋势,并且在1984 年发生显著递减突变,北部地区日照时数的减幅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全球变暖已造成本地区气候变异性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