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改造与利用扁茎大豆材料,挖掘与转化有益基因,改良与创新品种,此研究以当地主要推广品种为核心亲本,扁茎大豆及其后代材料为改良亲本,连续进行杂交改良,充分利用杂交育种后代基因重组、累加与互补及突变等遗传效应,通过正确识别与确定扁茎大豆后代选择个体目标与连续定向选择,创新出合丰51、53号两个新品种和一批优良品系。概述了扁茎大豆材料改造与利用及创新品种的过程与试验结果,并就相关育种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梯级杂交、定向选择与连续改良是改造扁茎大豆及其后代材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汾豆72号是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1996年在研究分析山西省育成大豆品种现状,重新确立选育高产、稳产、多抗、优质大豆新品种育种目标的基础上,以抗旱、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晋豆23为母本,早熟、高产、抗旱、抗倒伏优质品系8272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抗旱育种程序,选育出的抗旱、高产、抗病、抗倒伏优质大豆新品种。该品种植株紧凑,整齐度好,花多荚多,丰产性好,产量表现3 000kg/hm2左右,适宜山西中部及黄土高原同类地区春播,晋南地区及黄淮海中部地区夏播。该品系2007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审委审定,审定编号2007002。  相似文献   

3.
大豆自然异交率非常低,对晋大62×诱处4号杂交亲本及后代的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目的是对突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相结合的后代群体进行分析,并确定其中的高产品系。利用Excel、SPSS软件对后代的21个农艺性状进行了产量因子的主成分分析,从而概括出与单株产量显著相关的一些性状。结果表明:利用诱变材料做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其后代群体变异类型丰富,遗传基础广,基因重组类型多,在72个分析群体(包括2个亲本)中有7个品系是高产品系,50个中产品系,15个低产品系。杂交后代的高产品种的选育应选择单株荚数、有效分枝数、主茎粗、单株粒数、百粒重、主茎荚数等均具有明显优势的后代材料,以提高大豆育种工作的效率,尽早选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4.
大豆自然异交率非常低,对晋大62×诱处4号杂交亲本及后代的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目的是对突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相结合的后代群体进行分析,并确定其中的高产品系。利用Excel、SPSS软件对后代的21个农艺性状进行了产量因子的主成分分析,从而概括出与单株产量显著相关的一些性状。结果表明:利用诱变材料做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其后代群体变异类型丰富,遗传基础广,基因重组类型多,在72个分析群体(包括2个亲本)中有7个品系是高产品系,50个中产品系,15个低产品系。杂交后代的高产品种的选育应选择单株荚数、有效分枝数、主茎粗、单株粒数、百粒重、主茎荚数等均具有明显优势的后代材料,以提高大豆育种工作的效率,尽早选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5.
1984~2010年邯郸市农业科学院共育成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8个,其中5个为国审品种,3个为高产高油优质品种。逐步完成了由高产向高产优质的跨越,形成了以高产高油大豆为主要品种特色;同时品种在抗病、抗旱等抗逆性方面也有显著提高。在育种上,提出了杂交亲本应尽可能选择遗传基础好、产量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或材料作核心亲本,与地理远缘、配合力高的品种或中间材料配制杂交组合的观点;在杂交后代选择上,提出了早期应尽量扩大后代群体,并在水、旱交替条件下增加选择压力,可使选育品种具有较好丰产性、耐旱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豆优良品种黑河14的选育,作者认为:在大豆超早熟育种的亲本选配上,应选择双亲生育日数差值小、花期短、鼓粒快、株体繁茂、中日性、耐低温的极早熟种质资源作为杂交亲本.以极早熟、丰产、抗病品种间杂交为最佳组合,通过有性杂交获得早熟性基因累加超亲遗传后代,进而创造出更早熟的杂交后代材料,于F2和F3世代,以早熟、抗病性为主进行选择,严格淘汰晚熟、感病单株.F4世代以丰产性状选择为主,从早熟、抗病后代的优良株系中大量选拔丰产性状优异的单株,混合成品系,下年进行品系鉴定.由于大豆生态适应区域明显,为此,充分结合当地生态条件进行选育更易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大豆产量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共同提高已经成为国内大豆育种工作者的研究方向。本文从高蛋白大豆品种资源选择、杂交方式以及选择方法对高产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选育的关系加以探讨,同时对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予以报道,旨在为大豆高产高蛋白育种者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 从1984年开始,我院以外引的高蛋白品种(系)45份为亲本材料,与一些丰产性状突出的品种(系)配制杂交组合。F1、F3代在海南加代,F2、F4、F5代在院内试验区种植选拔,同时在F4或F5代测定蛋白质含量。2 结果与分析2.1 亲本选配 通过育种…  相似文献   

8.
1970年利用当地优良推广品种黑农16(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日本高产高蛋白品种十胜长叶杂交,经多代选育鉴定育成黑农35,1990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1992年已累计推广近700万亩,并已大量出口。选育高蛋白高产大豆品种,在选择亲本时要选择高产性状突出、综合性状好的亲本,同时亲本之一蛋白质含量应较高,这样易于成功。为了提高大豆产量,必须选育秆强不倒的品种,可利用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和无限结荚习性品种杂交;利用有限结荚习性品种之间进行杂交;用钴60等射线处理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利用农家品种中的矮秆材料。对大豆后代材料可用不同肥水条件进行鉴定,同时用北育南繁、温室加代等措施来缩短育种年限。在大豆育种中要利用和保存好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9.
吉育65是由吉林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于1990年利用地理远缘的美国材料和中国材料杂交并回交,经多年选育而成,原品系编号为公交9035NEB1-1。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抗病、抗倒伏和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0.
修饰回交法在大豆高蛋白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蛋白质含量与产量呈负相关趋势,在大豆高蛋白杂交育种中,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是长期困扰育种工作者的一个难题。我们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应用修饰回交法育成了高产、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铁丰29号,基本解决了高产与高蛋白含量之间的矛盾,证明修饰回交法是大豆高蛋白育种的一种有效方法。大豆蛋白质含量为数量性状,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加性效应明显,且遗传力较高〔1〕,因此选用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或品系做高蛋白亲本与丰产亲本杂交,无论正交或反交,后代均可获得高蛋白性状。辽宁省属大豆低蛋白区域,在高蛋白杂交育种中多…  相似文献   

11.
垦农四号是新育成的大豆优良品种,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综合性状优良、质优、抗性较好,可成为我省主要栽培品种之一。垦农四号品种的育成,使我们体会到:掌握好适宜当地条件的高产生态型;选用高产、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为亲本,双亲缺点少,并能互补;后代保留较大的变异幅度,确定正确的选择标准和关键性状,提高选择效果;突出优良品系的鉴定工作等是培育高产大豆新品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大豆倒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品种的抗倒伏性是一个重要的生态性状,它是获得高产、稳产的重要条件之一.一个品种如不抗倒伏,那么很难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如吉农一号大豆品种,丰产性状良好,但抗倒伏能力较差.因而不能在吉林省中部高肥地区推广,只能在西部瘠薄地区种植,这就影响了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的经济效益.大豆倒伏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大豆倒伏后,造成叶片重叠,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植株体内榆导组织不畅通,对养分、水分运输受阻力.严重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落花落英,秕英率增加,最终导致产量降低.造成大豆倒伏的原因较多,有品种本身的原因,也有土壤气候条件、栽培措施等方面的因素.应该研究导致大豆倒伏的各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3.
扁茎大豆与普通大豆品种杂交,F1代表现为正常,无扁茎茎类型出现。F2代分离很大,有扁茎类型出现,比例很小,平均占总株数的8%左右,扁化程度不同。F3代系统中,扁茎株的后代平均95%左右为扁茎,圆茎很少,扁化程度也不一致。这说明扁茎性状可能由一个主基因及多个微效基因控制。扁茎杂种后代中,节短、节多、花多、英密的优良农艺性状出现比例很在,F2代平均占总株数的60%左右,选择秆强抗倒伏、粒较大的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南方遗传育种创新团队成功选育出高产稳产、抗逆、优质、抗病大豆新品种油春1204并通过国家审定。据悉,该品种是以高产抗病的大豆品种中豆32与优质抗倒伏的大豆品种中豆29的杂交后代株系为亲本,杂交后经  相似文献   

15.
大豆引种是解决短期内大豆优良品种缺乏的有效措施。利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三组对33个引进的大豆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分析各品种的产量及相关性状表现。结果表明,产量超过对照的高产品种(系)有10个,结合生育期的要求,,筛选出适合当地麦茬复播的高产大豆品种(系)3个,分别是汾豆79、秦豆10号、齐黄34;而汾豆56、Gd102和特大粒三个品种(系)可以作为当地果园推荐的大豆品种。晚熟高产品系阜04035、山宁17、蒙1001、中黄39和中黄48等具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株形收敛,单株粒重较高,丰产潜力较大等特点,可以考虑作为高产亲本,与当地生育期较早的亲本杂交,培育新的高产大豆新品种。研究结果对于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大豆新品种和相关育种工作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倒伏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和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材料自身的抗倒性培育抗倒伏品种是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本研究利用实心秆突变体st1与易倒伏材料R86杂交,在F_2分离群体中对后代单株的茎秆性状和农艺性状等进行鉴定,筛选出4个抗倒伏性显著增强,农艺性状与R86一致的新株系。其中,株系R86-2基2节间厚、基3节间厚和穗茎厚分别达到1.68mm、1.25mm和0.7mm,倒伏指数158.34%,所配杂交稻新组合科09S×R86-2在保持原有对照组合优良综合性状的同时,抗倒伏性显著提高,为水稻抗倒伏育种提供了有利的新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春大豆新品种丰产性与稳产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近年来,我省大豆育种单位针对大豆生产对品种的要求,陆续育成一些优质高产春大豆新品种(品系),有的品种已在生产上示范种植。为鉴定这些品种在我省各大豆主产区的产量表现及适应能力,2002年春季,福建省种子总站组织了多点联合鉴定试验。本就其产量结果进行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以期为  相似文献   

18.
对来源于不同亲本组合的13个大豆新品系产量相关性状和遗传距离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为区域性大豆生产中品种更新、筛选和亲本选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探讨了各产量相关性状以及各品系综合主成分值的大小与产量高低的关系;根据品系间的遗传距离,通过聚类分析将13个品系分为4类,结果表明亲本来源与遗传距离没有必然联系。在选择大豆品种时,应根据育种目标确定各个主成分值的大小;在评价品种间遗传差异时,应根据育种过程中对品种的选择方向和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9.
大豆新品种陇中黄605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中黄605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中品03-5179为母本、中黄30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稳产广适抗病品种。2018 — 2019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3 038.7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2.87%。2020年参加全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2 958.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16.04%。该品种丰产稳产,适应性广,抗旱、抗病、抗倒伏能力强。籽粒含粗蛋白405.0 g/kg、粗脂肪208.5 g/kg。多年田间试验未发现花叶病毒病、霜霉病、菌核病的发生,经鉴定抗大豆花叶病毒,中抗大豆灰斑病。适宜在甘肃省中晚熟及晚熟品种类型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浅谈北方春播大豆杂交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育种是迄今大豆育种主要的、最通用的、最有成效的途径。在不同品种间杂交获得杂种,再通过一系列试验,鉴定所筛选出品系的生产能力、适应性和品质等,使它成为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因而,杂交、选择和鉴定是杂交育种不可缺少的主要环节。为了达到杂交育种目的,发挥其创造性作用,在育种开始以前,必须拟定杂交育种计划,包括育种目标、亲本选配、杂交后代的处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