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海南省乐东县橡胶园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乐  韦家少  吴炳孙  何鹏  吴敏 《热带作物学报》2014,35(11):2115-2120
通过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海南省乐东县橡胶园土壤速效氮、磷和钾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速效氮、磷、钾具有强烈或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相关距离变化范围为1 623~61 100 m,块金值/基台值变化范围为4.7%~49.97%;(2)0~20 cm和20~40 cm土层,速效氮、钾养分第四、第五等级分布面积较广,0~20 cm土层速效磷含量第四等级、20~40 cm土层速效磷含量第五等级分布较广;(3)不同土壤类型上,速效氮、磷和钾含量差异不显著,地形地貌和成土母质主要影响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而速效磷含量主要受人为管理措施的影响;(4)乐东县胶园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缺乏,空间结构特征明显,在县级尺度进行养分的宏观分区管理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响水县土壤养分变化状况及耕地地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响水县为研究区域,对响水县1984年与2010年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对比,并对响水县的耕地地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84至2010年响水县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大幅度提高;将响水县耕地分为4个等级,目前响水耕地以2级、3级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86.2%。  相似文献   

3.
中国北方甜菜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与适宜施钾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甜菜测土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缺素处理相对产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回归方程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新应用公式,开展了我国北方甜菜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与适宜施钾量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北方甜菜土壤速效钾(NH4OAc-K)第1~5级丰缺指标依次为>409、224~409、123~224、68~123和≤68 mg/kg。当钾肥当季利用率40%、目标产量30~90 t/hm^2时,土壤速效钾丰缺级别第1~5级的适宜施钾量范围依次为0~0、41~124、83~248、124~371和165~495 kg/hm^2。  相似文献   

4.
通过小区试验,探索化肥减施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芒果园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速效磷含量顺序均为:常规施肥>化肥减施20%>有机肥替代20%,但化肥减施20%和常规施肥处理差异均不显著,有机肥替代20%处理的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均显著低于常规施肥;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顺序为:常规施肥>化肥减施20%>有机肥替代20%,化肥减施20%处理土壤酶活性均与常规施肥处理无差异显著性,有机肥替代20%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常规施肥;真菌、放线菌数量顺序为:化肥减施20%>常规施肥>有机肥替代20%,差异不显著;细菌数量顺序为:有机肥替代20%>常规施肥>化肥减施20%,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均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罗平烟区植烟土壤pH分布状况及其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罗平烟区植烟土壤pH总体上适宜,平均值为6.55,变幅为4.16~8.06,处于烤烟生长适宜范围内(5.0~7.0)的样本占65.36%;(2)罗平烟区植烟土壤pH最适宜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和北部以及南部少数地域,偏碱性土壤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东部和南部少数地区;(3)不同土壤类型pH高低顺序表现为:新积土黄壤水稻土红壤紫色土;不同前茬作物植烟土壤按其pH平均值顺序依次为:生姜油菜小麦空闲大麦绿肥;罗平烟区植烟土壤pH值随海拔升高,呈降低趋势;(4)罗平烟区植烟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偏高,全钾含量偏低,其它养分含量适宜;土壤pH值与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钙、有效镁、有效锌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铁、有效锰以及有效硫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呈显著正相关;(5)土壤pH分组后,全磷、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钙、有效铁、有效硫含量在不同pH值分组中达到显著性差异,其它土壤养分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系统总结了我国开展的水稻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丰缺指标与适宜养分施用量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我国水稻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出现了明显上升趋势,速效钾丰缺指标出现了下降趋势;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丰缺指标不同区域之间差异较大,以缺素处理相对产量90%指标为例,土壤Olsen-P和NH4OAc-K含量变幅为2.5~46mg/kg和21~202 mg/kg;除辽宁、福建、广东和云南等省外,我国水稻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丰缺指标研究尚存在很多空白区域;水稻土壤缺磷缺钾较为普遍,第2~4级为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集中分布的丰缺级别,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大多处在70%~100%;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的试验点数不宜过少,丰缺指标高端和低端采用外推数据需谨慎,并应予以注明;适宜养分施用量与土壤养分丰缺级别呈线性负相关,与水稻目标产量呈线性正相关,与养分当季利用率呈线性负相关;当磷素当季利用率20%、目标产量4.5~15.0 t/hm~2时,土壤有效磷丰缺级别第1~7级的水稻适宜施磷量范围依次为0、20~68、41~135、61~203、81~270、101~338和122~405 kg/hm~2;当钾素当季利用率50%、目标产量4.5~15.0 t/hm~2时,土壤速效钾丰缺级别第1~7级的水稻适宜施钾量范围依次为0、22~72、43~144、65~216、86~288、108~360和130~432 kg/hm~2。  相似文献   

7.
以海南菜园土为试验对象,设计5个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无机肥处理,于2016年11月下旬至2017年5月下旬在海南文昌进行大田试验,探讨有机无机肥不同配比对土壤理化性质和辣椒果实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大小依次为0.7M>0.5M>0.3M,这说明在一定范围内,有机肥替代比例越高,土壤养分(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就越高;5个处理试验饱和含水量大小依次为0.7M>0.5M>0.3M,土壤容重大小依次为0.7M<0.5M<0.3M,土壤总孔隙度大小依次为0.7M>0.5M>0.3M,说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有机肥占比的增加,土壤的物理性质依次得到相应改善;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大小顺序皆为0.3M>0.5M>0.7M,说明0.3M处理为土壤酶活性最高且有机肥配比最适处理;0.7M处理中果实氮、磷、钾养分最高,钙、镁中量元素养分差异不显著,说明与有机肥配比关系较小。此结果说明有机肥替代30%无机肥能保持土壤酶活性,有机肥替代70%无机肥不仅能保证果实养分含量,而且能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8.
以黄羊镇土壤图、黄羊镇土地利用现状图、黄羊镇行政区划图和黄羊镇地貌类型分区图叠加形成适宜性评价的甜菜适宜性管理单元总图,选取研究区内对甜菜生长影响较大,并且具有区域空间变异明显、时间序列上相对稳定特征的8个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拟合各个因子隶属函数,应用层次分析法,在GIS软件中,通过累计分析计算,将研究区内耕地适宜性划分为3个等级。结果表明:黄羊镇甜菜生产适宜性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海拔、有效土层厚度、坡向、年降水量、有机质、质地、≥10℃积温和有效磷。其适宜性等级分别为:高度适宜区面积为12955.5 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3%,适宜区面积为6779.8 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3%,不适宜区面积为814.5 hm~2,占总面积的4%。  相似文献   

9.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技术,对海南定安县145个土壤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得知样点土壤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存在空间自相关,然后采用Kring球体模型插值法,输出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图,据此分析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定安县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较丰富,有效磷含量缺乏,速效钾含量严重缺乏。有机质与全氮的分布格局基本相似,南部含量较高,北部含量较低,四、五等级耕地的有机质、全氮含量高,二、三等级耕地的有机质、全氮含量较低。定安县西北部有效磷含量较高,东南部有效磷含量较低,四、五等级耕地有效磷含量较低,二、三等级耕地有效磷含量较高。整个定安县速效钾缺乏,尤其是北部,二、三、四等级耕地的速效钾含量均很低。  相似文献   

10.
琼中县槟榔园土壤养分肥力质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海南省琼中县作为研究区域,采集并化验了槟榔园土壤样品224份,利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了采样点土壤养分肥力质量。结果表明:琼中县槟榔园土壤呈现较强的酸性,有机质和碱解氮较丰富,磷钾较缺乏;5项参评要素的权重分别是:pH 0.167 4、有机质0.314 2、碱解氮0.206 8、有效磷0.090 7和速效钾0.221 0;在本综合指数分级方案下,4级的样点数最多,1级和5级样点数接近,土壤养分肥力质量中等偏下。此次的土壤养分肥力质量研究揭示了琼中槟榔园土壤的养分肥力质量状况,可为今后全省槟榔园土壤养分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网格布点法收集海南岛较大的洋田水稻土样52份,分析测定土样的pH值、全磷、全氮、全钾和有机质5个养分指标,并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海南水稻土为酸性土壤,其pH值平均为5.94;海南水稻土养分水平以中低级为主,占总数的74.9%,普遍表现为土壤有机质和钾的含量低;不同母质形成的水稻土之间土壤养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对海南省万宁地区大叶冬青种植园以主施用农家肥土样和主施化学肥料土样的养分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施用农家肥土样所反映的肥力水平高于施用化肥的,说明种植大叶冬青在施用化肥同时还应足量施用农家肥,才能不断改善和保持土壤肥力,达到作物的持续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芒果园施肥现状调查及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通过了解海南岛芒果园施肥现状及对应的土壤养分状况,综合分析施肥管理现状,为芒果种植科学施肥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芒果主产区肥料投入平均水平为 N 334.01 kg/hm2、P2O5 177.10 hm2、K2O 184.21 hm2,其中 N∶P2O5∶K2O 为 1∶0.53∶0.55,芒果化肥消耗系数为 0.059 01 kg/kg,纯氮消耗系数为 0.020 7 kg/kg,施用有机肥农户比例为 76.92%,有机肥平均施用量低于 333.33 kg/hm2。海南岛芒果主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范围为11.16~17.22 g/kg;碱解氮含量偏高,范围为 278.86~859.10 mg/kg;速效磷含量差异较大,为21.74~81.73 mg/kg;速效钾含量在 96.56~97.19 mg/kg。综上所述,海南岛芒果园氮磷钾肥料投入比例不科学,钾肥投入量偏低,建议增施钾肥;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建议提高施用有机肥农户比例,增大有机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典型农业土壤产流与面源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径流场结合人工模拟降雨方式,研究各种降雨条件下海南岛不同土地类型产流产沙的规律与面源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泥沙)产流系数与平均流失速率表现为暴雨>大雨>中雨,且暴雨时的泥沙平均流失速率为中雨时的416%、大雨时的261%,在中雨、大雨和暴雨强度下,平均径流系数分别为24.49%、33.97%和53.40%;雨强对土壤营养物质流失速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COD、有机质和氮素以径流流失为主,磷素以泥沙流失为主;土壤径流和泥沙中的COD、有机质、氮素和磷素流失速率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坡度也可明显影响面源污染物的流失;海南岛农业土壤平均流失量为3.79 t/(hm2·a),中雨强度条件时为1.92 t/(hm2·a),大雨强度条件时为2.57 t/(hm2·a),暴雨强度条件时为6.87 t/(hm2·a)。海南岛农业土壤的水土流失强度较高,海南农业土壤的水土流失与农田污染物输出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海南省主要橡胶园土壤养分限制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熙  林电  余爱  罗旸  熊静逾  华元刚 《热带作物学报》2009,30(12):1746-1751
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研究海南省红田农场、公爱农场、岛西林场、南田基地的橡胶园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1)盆栽试验巾养分亏缺顺序红田农场为:N>K>Mg>P>Zn>Mo>B>Cu>S>Ca;公爱农场为:N>P>K>Mg>S>Mo>Mn>Ca>Cu>Zn;岛西林场为:N>P>K>Mg>S>M0>Mn>Ca>Cu>Zn;南田基地为:N>Mg>P>K>S>Mo>Ca>Mn>Zn>Cu.(2)海南省橡胶园土壤普遍缺N,N均为第一限制因子,相对缺K、Mg、P、S,土壤贫瘠,应当加强土壤所缺元素的施用,才能提高土壤生产能力,从而实现橡胶的平衡施肥.(3)实验室测定结果与盆栽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施肥对我国植胶业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经过多年的植胶生产,各植胶区已面临单产提升困难、土壤养分大面积下降和施肥技术亟待提升等重大问题。本文对海南植胶区养分管理现状进行综述,探讨海南胶园养分管理的若干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土壤有机碳研究工作多集中在森林土壤,而灌丛土壤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以海南岛24个灌丛样地的72个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及其碳储量,以期揭示海南岛灌丛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并初步估算海南岛灌丛土壤的有机碳储量,为评价海南岛灌丛的重要生态价值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海南岛灌丛土壤平均有机碳含量为(6.20±0.61)g/kg,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为5.94 kg/m~2;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各土层统一到10 cm厚度的平均有机碳密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海南岛灌丛土壤(100 cm)的有机碳储量约为1.48×10~7t。其中,土壤表层(0~30 cm)与(0~50 cm)的贡献率分别为46.15%和65.28%,与其它类型土壤一致。  相似文献   

18.
刺激割胶制度对广东植胶区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实施刺激割胶制度后广东植胶区胶园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析,并与实施刺激割胶制度前胶园的土壤养分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实施刺激割制14a后,胶园的土壤养分总体水平比较低,其中花岗岩赤红壤和砂页岩赤红壤中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均低于正常值的下限;玄武岩砖红壤中的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的含量在正常值范围内,而有效钾的含量低于正常值下限。说明现行胶园培肥等管理措施已不能满足刺激割胶制度下的橡胶树正常生长、生产的需求。在刺激割胶制度下,胶园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有效钾、速效氮和pH等6种指标是影响橡胶树产量的主要因素。胶园土壤pH在下降,胶园土壤有呈酸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