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蛋白质含量不同的春小麦开花后籽粒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不同的3个春小麦品种,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开花后籽粒内源激素活性的变化方式,结果表明:3个品种籽粒发育期间iPA含量变化方式基本一致,但低蛋白品种出现峰值后,下降的速率明显高于高蛋白品种,而且含量最低水平的出现时期比高蛋白品种提前10d;GA含量变化呈双峰曲线,IAA含量为单峰曲线;高蛋白品种的IAA峰植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而低蛋白品种的ABA峰植显著高于高蛋白品种。初步认为  相似文献   

2.
水涨龙眼果实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对生理落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水涨龙眼生理落果期间正常幼果和脱落幼果中内源激素ABA、IAA、GAs及iPAs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整个生理落果期,幼果中内源激素平均含量ABA〉IAA〉GAs〉iPAs。生理落果期,特别是落果最高峰期,正常幼果中ABA含量低,而IAA、GAs和iPAs含量高,脱落幼果则相反。幼果中ABA含量高,IAA、GAs及iPAs含量低会导致生理果,幼果中生长抑制剂(AB  相似文献   

3.
荔枝胚胎败育与胚珠内源激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研究了绿荷包(胚胎完全败育品种)和乌叶(胚胎发育正常品种)荔枝胚珠中内源激素和胚胎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绿荷包胚珠中ABA含量与ABA/(IAA、GA1+3)和ABA/(ZRs+DHZRs+iPAs)比值在胚胎败育发生时期保持较高水平,IAA、GA1+3和CTK含量则在花后 7 d迅速下降,并在败育期处于较低水平。乌叶胚珠中 ABA含量在花后 7 d即急剧下降,其含量与以上2个比值在各个胚胎发育阶段均始终明显低于绿荷包,但前者的IAA、GA1+3和CTK含量在胚胎发育早期则远高于后者,其中尤以CTK含量差异显著。ZRs、DHZRs和iPAs含量有不同变化特点,对胚胎败育亦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4.
水涨龙眼结果母枝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对花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涨龙眼花芽分化期间结果母枝内源激素iPAs、GAs、ABA及IAA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生理分化期花芽内源激素含量:ABA〉iPAs〉IAA〉GAs;形成分化期为:ABA〉IAA〉iPAs〉GAs。生理分化期主形态分化期叶芽内源激素含量均为:ABA〉iPAs〉GAs〉IAA。生理分化期:与叶芽相比,花芽的iPSs、GAs和IAA含量高,ABA含量低。形态分化期:  相似文献   

5.
不同大豆基因型氮素积累运转研究简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两个蛋白质含量不同 ,但生育期相同的大豆品种 ,在盆栽条件下 ,研究了营养体氮素积累及其运转的特性 ,结果表明 :高蛋白品种无论是氮素积累 ,还是氮素转运效率都明显高于蛋白质含量低的品种 ,高蛋白品种的叶部含氮量显著高于茎的含量 ,而低蛋白品种相差不大 ,并且高蛋白品种的氮素积累高峰期迟于低蛋白品种  相似文献   

6.
R5期遮荫对大豆植株体内源激素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R5期利用人为每天遮荫8小时,连续遮荫10天,研究了遮荫对生殖生长期大豆叶片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谷氨酸合成酶(GS)活性及叶片和子粒中的四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明显增加叶片的三种酶活性,提高子粒中iPA,GA和ABA的含量,改变叶片中GA,iPA和IAA的积累方式。认为酶活性及内源激素的变化是大豆忍耐遮荫不良环境积极生理反应,有助于减少产量和品质损失。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了对耐旱性不同小麦品种籽粒发育和内源激素含量的研究表明,灌浆前期籽粒内ABA含量长上升,在灌浆中期达最大,之后下降,土壤水分亏缺导致在灌浆前期籽粒内ABA含量上升快,峰值出现早,灌浆后期下降亦快,其变化趋势与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籽粒灌交速率变化相一致,粒重高的品种ABA含量亦高,籽粒内iPAs含量表现为随土壤水分减少而降低,作者认为,在水分充足条件下提高粒重的主攻方向是促进同化物向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大豆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在黑龙江省种植面积较大的12个大豆品种为材料,从鼓粒期开始,每隔7 d取一次样,研究不同类型大豆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积累动态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品种籽粒蛋白质的积累动态规律不同.高蛋白品种呈双峰曲线变化,高油品种和中间型品种呈单峰曲线变化,但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在籽粒形成的中后期,不同类型大豆品种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于平稳,高蛋白品种蛋白质含量最高,高油品种最低,中间型品种介于两者之间.不同类型大豆品种在各取样时期的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蛋白质的合成以籽粒形成的中后期为主.  相似文献   

9.
稻麦及豆科作物籽粒发育过程中的内源激素水平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麦与豆科作物的籽粒中均含较高LAA,GA,CTK与ABA,其中IAA与ABA以胚乳糊粉层中的含量最高,大多研究认为籽粒本身要以合成ABA,在籽粒形成阶段,CTK含量峰值出现GA,IAA与ABA水平也逐渐升高,但在整个籽粒发育过程中仍属含量较低时期,因而此阶段CTK水平对胚乳细胞分化与籽粒库容形成有较大影响,在籽粒灌浆阶段,GA与IAA含量达到高峰,而ABA含量与籽粒灌浆速率呈线性相关,CTK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氮水平下GS抑制剂对小麦灌浆期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小麦叶片和籽粒内碳代谢和氮代谢之间的关联性,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谷氨酰胺合成酶(GS)抑制剂(Glufosinate)对不同施氮水平下两个小麦基因型灌浆期氮、碳同化特性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叶片GS被抑制后,高蛋白类型品种豫麦47籽粒内氮含量显著升高、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上升;而低蛋白类型豫麦50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穗GS被抑制后,高蛋白类型品种豫麦47叶片和籽粒内氮含量均显著下降、叶片和籽粒内的可溶性糖含量也显著下降;而低蛋白类型豫麦50则表现叶片和籽粒内氮含量均显著下降,但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上升.说明高蛋白品种豫麦47籽粒和叶片内氮、碳同化相对独立,而低蛋白品种豫麦50籽粒和叶片内氮、碳同化过程关联紧密.这一结果还说明高蛋白品种籽粒花后氮同化可以直接利用从根部或茎秆而来的氮素,而低蛋白品种则必须经过叶片.因此,在小麦生产上,不同类型品种必须采取不同的氮肥运筹方案,对于低蛋白类型品种,氮肥可适当前移,而对于高蛋白类型品种,则宜采用前促后补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利用间接酶联免疫(ELISA)检测技术,测定了亚麻雄性不育系及可育系花蕾不同发育阶段生长素(IAA)、脱落酸(ABA)、玉米素核苷(ZR)以及赤霉素(GA3)等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了两者间4种内源激素的平衡关系。结果表明:1)在花蕾的整个发育时期,不育系和可育系4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趋势差异明显,且含量高低明显不同。结果表明IAA和GA3含量的降低及ABA和ZR含量的提高可能与亚麻雄性不育的发生密切相关。2) IAA/ABA、IAA/ZR、IAA/GA3和GA3/ABA在两者间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且大小差异很大。表明4种内源激素之间平衡关系受到破坏可能会影响到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以3个籽粒产量相近但蛋白质含量差别较大的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分枝期后不同器官的氮素积累、分配和运转规律及其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结荚前品种之间氮素含量和积累量差别不大,结荚后高蛋白大豆营养器官(叶片、茎秆和叶柄)的氮素含量除个别时期外(叶柄第7周)都高于普通大豆,说明营养器官较高的氮素含量及长时间保持较高...  相似文献   

13.
烯效唑和三唑酮调节水稻秧苗生长的增效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烯效唑、三唑酮和烯效唑+ 三唑酮浸种或苗期喷施的结果表明, 烯效唑能有效地调节水稻秧苗的生长, 使苗高降低、分蘖增加。三唑酮对水稻秧苗的生长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烯效唑和三唑酮协同调节秧苗生长, 控制苗高和促进分蘖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与此同时, 烯效唑和烯效唑+ 三唑酮协同作用使内源激素水平发生明显变化, GAS 和IAA 含量明显降低,iPA s和ABA 含量显著增加。根据烯效唑和烯效唑+ 三唑酮协同作用调节水稻秧苗生长与内源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 明确使内源GAS、IAA 含量降低和iPA s、ABA 含量增加是烯效唑和烯效唑+ 三唑酮协同调节水稻秧苗生长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14.
小麦籽粒PPO同工酶及其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小麦籽粒PPO同工酶与其活性的关系,以PPO活性差异较大的小麦品种为材料,分别检测了不同发育时期的籽粒、成熟籽粒以及浸润籽粒的PPO同工酶谱带及其活性.结果表明:花后10~20d,小麦籽粒PPO同工酶在高、低PPO活性品种间差异不明显.而花后20~30 d,高PPO活性小麦品种的中、低分子量PPO同工酶谱带明显强于低PPO活性品种.总体来说,PPO同工酶谱带强度随着籽粒成熟而降低,而PPO活性在花后30 d达到最大值.在成熟籽粒中,PPO同工酶的强弱与其活性的高低有着较好的一致性.随着籽粒的萌动,其PPO同工酶谱带逐渐增强,尔后降低;PPO活性亦有类似变化.与低PPO活性小麦品种相比,高PPO活性品种在浸润期间有着较强的同工酶谱带和较高的PPO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为给小麦籽粒生长发育的化学调控提供依据,以蛋白质含量相近、粒重和淀粉含量差异大的小麦品种川麦32和川麦107为材料,研究了籽粒发育过程中淀粉、激素含量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大粒品种川麦32授粉后ZR含量高,灌浆中期IAA峰值高,而小粒品种川麦107籽粒发育期间淀粉含量高,GA含量也一直高于大粒品种川麦32,因而说明ZR和IAA含量与籽粒的大小及粒重关系密切,而GA含量与淀粉含量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6.
外源化学物质对小麦温光敏核不育两用系C49S育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本文探讨了外施赤霉素(GA3)、吸哚乙酸(IAA)、萘乙酸(NAA)、乙烯释放剂乙烯利(CEPA)、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AVG)、植物生长调节剂受多收(有效成分单硝化愈创木酚钠)、氯化钙(CaCl2)等化学物质对小麦温光敏核不育两用系C49S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IAA、NAA、GA3对早播不育(重庆10月30日播种)和晚播可育(重庆12月10日播种)的C49S的结实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乙烯利对C49S的育性表现很强的抑制作用,而AVG则对育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爱多收和CaCl2对C49S的结实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认为,C49S育性转换与激素的综合平衡关系有密切关系。乙烯利或其它化学杀雄剂可以用来控制异常高温下C49S不育系可能出现的微量可育花粉,以提高制种纯度;GA3、AVG、IAA、NAA、爱多收等可以用来提高C49S自交繁殖时的结实率和种饱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