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白蛾周氏啮小蜂的人工繁殖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的有效天敌 ,群集内寄生于美国白蛾蛹。通过 8种不同的人工繁蜂寄主的选择 ,选出了取材容易、成本低廉的繁蜂替代寄主 :柞蚕蛹、赤松毛虫蛹和黄粉虫蛹 ,以柞蚕蛹最佳。通过人工大量繁殖与释放研究 ,找到了合适的繁蜂方法、放蜂时间、放蜂量、蜂虫比和放蜂次数。 5a来共繁殖并释放小蜂 8.5亿头 ,累计防治面积1.2 8万hm2 ,放蜂防治区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生率达到 5 6 .85 %~ 6 8.92 % ,天敌总的寄生率达 89.86 %~ 94 .6 0 % ,使美国白蛾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白蛾周氏啮小蜂对几种昆虫蛹的寄生率以及林间释放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讨了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为主的13种昆虫寄主蛹的寄生率和林间释放效果。结果表明,用柞蚕、油松毛虫、美国白蛾、赤松毛虫和野蚕等5种昆虫蛹可作为白蛾周氏啮小蜂的较适繁殖寄主,蛹寄生率和单蛹寄生数量均较高,其中柞蚕蛹寄生率和寄生量最高,考虑用柞蚕蛹扩繁周氏啮小蜂材料易得且成本较低,继而用柞蚕蛹做最适寄主进行了生产性扩繁和林间防治美国白蛾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用柞蚕蛹与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按1∶50的比例室内接种扩繁,柞蚕蛹的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生率达97%,而林间防治美国白蛾试验按老熟美国白蛾幼虫与白蛾周氏啮小蜂1∶10的比例林间挂茧放蜂,美国白蛾蛹寄生率可达32%~41%,而对照美国白蛾蛹自然寄生率7.3%~8.7%,处理区放蜂寄生试验效果是未放蜂对照区的4.3~4.7倍。  相似文献   

3.
用2年时间,在通辽市美国白蛾发生区研究了释放寄生性天敌昆虫周氏啮小蜂和赤眼蜂防治该害虫的效果和种群数量调控情况.结果表明:林间释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蛹的寄生率为69%、天敌总寄生率为92%、防治效果为87.4%,林间释放赤眼蜂对美国白蛾卵的防治效果为78.7%.利用天敌防治美国白蛾方法有利于其他天敌种群自然繁育,无抗...  相似文献   

4.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生物防治美国白蛾的有效天敌,具有不污染环境的特点。为了调查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的林间生物防治效果,该文以美国白蛾蛹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作为生防材料,在沈阳市美国白蛾发生区进行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试验,对放蜂后有虫株率、网幕密度及不同寄主树种受危害程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各试验区7月份和9月份的有虫株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32.1%和40.0%,平均网幕密度分别比对照每株降低3.5网和5.4网;9月份有虫株率和网目密度均比7月份有所减少,说明人工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能够有效地防治美国白蛾,且连续2次放蜂效果更好;对于蒙古栎、刺槐、黄波罗等树种较多的林地,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进行生物防治美国白蛾虫害是十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2018—2019年在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于美国白蛾各代蛹期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开展生物防治示范,系统调查了释放天敌不同种类、不同释放量和美国白蛾不同世代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与白蛾黑基啮小蜂2种天敌混合释放,对美国白蛾第2代蛹的寄生率和天敌总寄生率分别为49.10%和54.12%,均显著高于释放1种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表明释放2种天敌可显著提高寄生效果.释放45枚/hm2柞蚕蛹所繁出的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第1代蛹的寄生率和天敌总寄生率分别为55.23%,65.79%,与75枚/hm2释放量处理均无显著差异,表明增加天敌释放量未能提高寄生效果.放蜂后,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越冬蛹的寄生率高达61.04%,极显著高于第1代蛹(46.75%),第1代蛹又极显著高于第2代蛹(28.75%),表明该蜂对第1代蛹和越冬蛹的寄生效果显著优于第2代蛹;第1代蛹、第2代蛹、越冬蛹的天敌总寄生率分别为66.99%,38.18%,70.18%,总寄生率均极显著高于相应世代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生率,表明其他寄生性天敌对害虫具有较好的自然寄生作用.因此,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生物防治美国白蛾的最佳时期为第1代蛹期,经济释放量为45枚/hm2.  相似文献   

6.
白蛾周氏啮小蜂可持续控制美国白蛾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在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分别放蜂1次,放蜂量为美国白蛾幼虫数量的5倍,连续放蜂防治两代美国白蛾,就可将其种群数量有效控制,使有虫株率降到1.25%,天敌的总寄生率达到92.67%。放蜂防治后连续5年,共追踪调查10代美国白蛾的发生情况,发现这种小蜂具有良好的持续控制效果。美国白蛾在防治后第2年至第5年有虫株率均保持在0.1%以下的低水平,天敌的寄生率仍高达92%,表明持续控制作用十分显著。研究中,还对我们计算出的回归模型y=-51.60795 77.47512lgx进行了实际检验。结果显示,利用该模型计算出的多种天敌的总寄生率与实际调查所得的总寄生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模型可以用于调查天敌的寄生率,能够大大节约工作量,利于生产单位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
释放周氏啮小蜂对桑园内美国白蛾进行防治试验。一是放蜂数量与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地投放3万头小蜂,美国白蛾的寄生率最优达到68%。二是周氏啮小蜂扩散距离所需时间,在越冬代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释放周氏啮小蜂,周氏啮小蜂扩散到50m、100m、150m、200m所需的时间分别为20天、25天、30天、35天。在第一代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释放周氏啮小蜂,花角蚜小蜂扩散到100m只需要20天,三是是周氏啮小蜂扩散距离与寄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离放蜂点越近处,周氏啮小蜂的寄生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相似文献   

8.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属膜翅目、小蜂总科、姬小蜂科Eulophidae,是美国白蛾蛹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该寄生蜂寄生率高,繁殖力强,对控制美国白蛾的猖獗危害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寄主范围广,能寄生多种鳞翅目食叶害虫,在林木害虫生物防治方面有着广阔的利用前景。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我们对其行为学、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寄主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指导白蛾周氏啮小蜂的人工规模化繁殖和大面积放蜂防治。  相似文献   

9.
柞蚕病害对人工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影响及其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寄生于美国白蛾蛹内的天敌昆虫.利用柞蚕蛹人工繁殖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技术在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辽宁省10多年来的人工大规模繁蜂的实践,系统地分析了利用柞蚕蛹大规模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失败的原因,阐述了柞蚕病害对繁蜂和小蜂个体发育的影响,提出了防控柞蚕蛹期病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林间释放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在林间的释放技术,确定日间段适宜的放蜂时间和树体挂蜂较好的方位,作了日间不同时间段和不同挂蜂方位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蛹寄生率效果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蛹的寄生率与挂蜂日间不同时段的时间有关,与树体上挂蜂的不同方位无关,最佳放蜂时间为每日傍晚17:00~18:00时,或清晨4:00~6:00时。  相似文献   

11.
美国白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通过对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原理的应用,利用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生物防治的特性,操作方便,效果好,具有延续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的发生规律及当地的实际情况,总结出防治美国白蛾的三种优化模式。经过6年的推广应用,使咸阳市美国白蛾防治实现基本扑灭目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繁殖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许多种农林害虫的天敌,尤其是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Drary)这种世界性检疫害虫效果更为显著。本实验利用三刀法和接种法通过柞蚕蛹人工大量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结果显示,三刀法对于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是非常有效的,达到95%的寄生率。我们观察和描述了白蛾啮小蜂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史,并且发现了更多的寄主。三刀法作为饲养白蛾周氏啮小蜂的一种新技术已经被推广和应用。图4表1参5。  相似文献   

14.
美国白蛾寄生性天敌昆虫利用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首先调查寄生性天敌昆虫种类及生物学特性 ,其次在防治措施上力求保护天敌昆虫 ,并人工助迁或规模化繁育天敌昆虫用于生产防治 ,同时要合理配置植物群落 ,创造天敌昆虫生存与繁衍的有利条件 ,增强自然控制能力 ,达到可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利用美国白蛾 Hyphantria cunea(Drury)的蛹期寄生蜂白蛾周氏啮小蜂 Chouioia cunea防治美国白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文对人工繁蜂技术和田间放蜂技术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6.
应用阿维菌素人工防治美国白蛾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维菌素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杀虫制剂。本试验筛选出了利用阿维菌素防治美国白蛾的最佳体积浓度,即1~3龄为1:12000,4~5龄为1:8000,最佳体积浓度下第5天的杀虫效果为97.7%,其杀虫效果优于苏芸金杆菌,而成本却低于苏芸金杆菌。  相似文献   

17.
美国白蛾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通过对苦参碱防治美国白蛾原理的应用,采用4个重复5个处理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苦参碱可对寄生在核桃、京桃、辽梅和火炬树等4个树种的美国白蛾有防治效果,确定1 000~1 500倍液,防治率达到80%以上,防治前后有虫株率和虫口网幕密度分别下降29.5%和1.3个。  相似文献   

18.
1999年 5月在辽宁省黑山县南湖公园发现美国白蛾 ,翌年严重危害园内行道树。及时喷洒2 5%灭幼脲 号悬浮液及人工捕捉两种方法相结合 ,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美国白蛾在辽宁发生三代的调查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在辽宁全省范围内普遍发生第 3代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其原因是 :早春温度变化大 ,降水多影响越冬蛹羽化 ,使成虫发生不整齐 ,高峰期不明显 ;幼虫期低温、多雨使孵化期加长 ,幼虫暴食期遇高温 ,使各虫态发育加快 ,期距缩短 ,但对幼虫和卵的发育基本没有影响。因此气温是导致第 3代美国白蛾发生的重要条件。夏季持续高温 ,秋季降温缓慢是决定第 3代美国白蛾出现早晚、数量多少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