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同饲养密度下猪的采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猪》2015,(5)
为探讨不同饲养密度条件下猪的采食规律,利用奥斯本种猪性能测定系统(FIRE)对68头纯种大约克60~100kg生长阶段进行了测定和观察。试验猪按饲养密度大小分为4组,每组1个重复,饲养密度分别为0.56头/m2、0.50头/m2、0.44头/m2、0.39头/m2。结果表明,饲养密度为0.44头/m2时,群体的生长性能表现较好,平均日采食次数13.59次,平均日采食时间64.95 min,平均日采食量2.52 kg,平均日增重867.39 g。在后备种猪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建议采用0.44头/m2的饲养密度,充分利用养殖空间并发挥猪群的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2.
早期隔离断奶仔猪采食行为的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106头早期隔离断奶仔猪随机分成2组,A组54头采取14日龄断奶,B组52头采取21日龄断奶。全自由采食的条件下,通过观测,记录采食量、采食次数与采食时间间隔、对不同料型的采食兴趣。结果表明,断奶第二天的采食量明显高于第一天,在断奶第2~5d采食量明显较高;断奶后两周内,两组的平均日采食量相对较低,第三周有所上升,在第四周后采食量明显加大;不同阶段的仔猪白天采食次数均高于夜间,并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夜间与全天采食次数逐渐减少,采食间隔延长;不同日龄的仔猪均喜食稠料,且采食稠料的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3.
选择106头早期隔离断奶仔猪随机分成2组,A组54头采取14日龄断奶,B组52头采取21日龄断奶。全自由采食的条件下,通过观测,记录采食量、采食次数与采食时间间隔、对不同料型的采食兴趣。结果表明,断奶第二天的采食量明显高于第一天,在断奶第2~5d采食量明显较高;断奶后两周内,两组的平均日采食量相对较低,第三周有所上升,在第四周后采食量明显加大;不同阶段的仔猪白天采食次数均高于夜间,并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夜间与全天采食次数逐渐减少,采食间隔延长;不同日龄的仔猪均喜食稠料,且采食稠料的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4.
饲喂次数对育肥猪与采食有关行为规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不同饲喂次数对育肥猪行为的影响。选择24头长大二元生长肥育母猪(平均初始体重60.01±0.96kg),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栏1头猪。3个处理分别为:①日饲喂2次;②日饲喂3次;③日饲喂4次。采用瞬时记录法,在采食期间观察,试验期为2个月。结果表明:育肥猪采食期间,日饲喂2次比日饲喂3次、4次有更强的采食动机,单次采食概率大,行为规癖较少。  相似文献   

5.
2005年8月,龙镇农场某居民组李某家10头奶牛在放牧中突然有4头发病,当场死亡2头,经抢救治愈2头,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变化等综合分析,确诊为采食大量苜蓿草引起的瘤胃臌胀,由于养殖户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而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现将诊治情况汇报如下:1发病情况2005年8月5日,李某将牛群赶到刚收获不久的苜蓿草地里,由于新长出的嫩苜蓿鲜嫩、青绿适口性强,牛大量采食,一个多小时后有4头牛突然发病,出现瘤胃臌胀,患牛精神不安,腹围增大,其中2头很快倒地,眼结膜充血、发绀,很快死亡,其它2头经过治疗很快痊愈。2临床症状牛采食后…  相似文献   

6.
漳州市某养殖户的20头育成商品猪,每头体重约90kg左右,因突然大量采食水浮莲而发生中毒。经治疗痊愈17头,死亡3头。笔者在临床中对该病进行综合诊断治疗取得了一些体会,现总结如下: 1发病情况2006年5月该养殖户从自家的鱼塘捞取大量水浮莲,任其自由采食,20头大猪相继发病。2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对18头放牧牛采食鲜嫩青杠叶、树枝中毒,用中西药结合进行治疗,痊愈16头,死亡2头的诊治报告及体会。  相似文献   

8.
牛大量采食柞树新枝嫩叶中毒多在每年 5~ 6月份发生。桦南县金沙、明义、闫家、石头河子、驼腰子等七个山区、半山区乡镇 ,自 1995年至 2 0 0 0年发生牛采食柞树叶中毒 4 11头 ,治愈 370头 ,死亡 4 1头 ,其中本地品种怀孕母牛 10头 ,冻配母牛11头。预防和治疗牛柞树叶中毒对搞好肉牛繁育工作十分重要。1 诊断  连续采食柞树叶 1~ 3d轻度中毒症状 :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温 37.5~ 38.5℃。心音及鼻镜无明显变化 ,瘤胃蠕动迟缓 ,肠音增强 ,稀便呈褐色。怀孕母牛胎心音增强 ,硝酸银尿测定呈 +性。  连续采食柞树叶 4~ 7d是中度中毒…  相似文献   

9.
据报道,对每圈20头体重61~104千克的猪提供1个、2个或3个采食位,采用粉状日粮猪的生产性能并无差别。在自由采食粉料的情况下,一般为1圈20头肥育猪提供2个单采食位饲槽。在猪体重37~91千克范围内,每猪占地面积0.60平方米的情况下,因生长猪表现有“越槽采食”的爱好,饲槽中靠近服务通道一侧的饲料被吃得较多。因此,2个饲槽不应侧面靠在一起并}j暾置,而应该相隔一定距离(大于2米)。  相似文献   

10.
利用ACEMA48系统对猪采食行为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纪和  赵海军 《养猪》2000,(2):18-18
ACEMA4 8系统是我国 1 997年从法国引进的先进测定种猪设备 ,该系统能自动供料和准确记录猪的采食量、采食时间、采食次数。本试验通过对猪采食时间分布、采食次数及日采食所花费时间等研究 ,以了解猪的采食行为规律 ,为猪的测定、饲养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猪群  体重和日龄较为一致的丹麦长白小公猪 1 0 4头 ,按 2、4、7、8、9、1 0、1 1、1 2、1 3、1 4、1 4头分成 1 1组 ,分布在北京种猪性能测定站测定舍的 1 1个圈栏内 ,圈栏面积均为 1 4m2 ,每个圈栏内有一台ACEMA4 8饲槽供猪自由采食 ,该饲槽每次…  相似文献   

11.
1997年4月28日,景福乡勐令村梁××饲养的2头耕牛采食路边的萎蔫桃叶,引起中毒,死亡1头,救治康复1头.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奶牛铅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调查1 999年 3月下旬 ,我市某区专业户郑某共养 4头黑白花奶牛 ,其中犊牛 1头 ,泌乳牛 3头。 3月 1 9日开始饲喂玉米秸杆 ,2 2日开始 1头奶牛产奶量下降 1 0 kg,2 3日 1头犊牛不采食 ,2 4日死亡 ;2 5日死亡 2头 ,2 6日死亡 1头。死前体温 3 8.2℃ ,脉搏 5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2月7日,泸西县白水镇善导村田某家饲养的3头黄牛因采食变质甘薯而发生中毒,最小的1头病情较重,当天死亡,其余2头经及时治疗得以康复.  相似文献   

14.
选择28日龄断奶、平均体重(8.06±0.44)kg的仔猪36头,按体重相近、性别一致的原则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试验期28d,饲喂相同的饲粮,但处理1为自由采食,处理2为限制采食(每天上午8:00-10:00和下午5:00-7:00),考察不同饲喂方式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与限制采食相比,整个试验期断奶仔猪在自由采食条件下的日采食量和日增重分别提高28.0%(P〈0.05)和11.9%(P〈0.05);②自由采食比限制采食经济效益提高6.41%;③采食量为断奶仔猪阶段首要考虑因素,因此建议规模猪场采用自由采食。本试验结论表明,自由采食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的日采食量和日增重,但降低了仔猪的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6,(8):58-61
选用84头泌乳期相近的荷斯坦奶牛,测定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RFI),根据RFI值选出14头高RFI和15头低RFI奶牛,进行采食行为观察和体尺测定,分析不同水平RFI奶牛采食行为与体尺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水平RFI的奶牛采食持续时间有差异(P=0.05),平均采食咀嚼次数和平均反刍咀嚼次数差异显著(P0.05);低RFI组采食持续时间较短,咀嚼速度较慢,反刍时间长、反刍食团个数多。奶牛体尺指标在不同水平RFI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采食行为与RFI密切相关,低RFI组奶牛出采食快速、反刍精细的特点,可能直接影响其采食效率的高低。  相似文献   

16.
对长 (长白公猪 )×荣 (荣昌母猪 )杂一代母猪所产的断奶仔猪按性别、体重大小分为两组 (试验组和对照组 ) ,每组 30头 ,共计 6 0头。试验组仔猪断奶后由限制采食逐渐过渡为自由采食 ,对照组仔猪自由采食 ,两组均为自由饮水。结果表明 :5 5日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为 2 79.6 7g ,对照组仔猪平均日增重为 2 34.13g ,5 5日龄两组仔猪体重相比 ,二者差异极显著 (P <0 .0 1)。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哺乳仔猪采食教槽料的日龄规律。选用出生7日龄、窝均仔猪数11.7头、母猪2.5胎的哺乳仔猪13窝,统一补饲教槽料直至28日龄断奶,以窝为单位记录采食量,计算仔猪的平均日采食教槽料量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哺乳仔猪70%以上采食教槽料发生在21~28日龄,7~28日龄平均日采食教槽料量符合指数型增长曲线(R2=0.899,P<0.001),根据试验结果和拟合曲线,提出哺乳期教槽料补饲方案:7~14日龄5~10 g/头/d、15~20日龄10~15 g/头/d、21~24日龄20~30 g/头/d、25日龄至断奶50~60 g/头/d。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加系母猪经过国内饲养管理后,其后代的采食行为和生产性能情况,对其采食行为和饲料转化率进行测定。利用全自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FIRE),对加系杜洛克(5头)、大白(32头)和长白(10头)进行日采食量、日采食次数、每次采食时间、体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等数据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体重在30~100kg,日龄在63~158d范围,杜洛克、大白和长白平均日增重分别是0.99kg、0.95kg和0.97kg;料重比分别是2.34、2.33和2.42。不同品种母猪及个体间的采食行为存在差异,每次采食时间主要分布在3-8min,日采食次数在7~21次,每次采食时间与日采食次数呈反比。每次采食时间、日采食次数及日采食量对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野吕明弘等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奶牛高能量饲料饲喂群(50头)、低能量饲料饲喂群(20头)、正常饲料饲喂群(50头)、放牧青草育成牛群(20头)和皱胃变位牛(10头)的瘤胃内高级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采食后饱和脂肪酸(硬脂酸)含量减少,非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含量增加;但到采食后3小时,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恢复到采食前的状态。这时采样分析瘤胃内高级脂肪酸的结果不会受采食的影响。不同饲喂条件牛的瘤胃内高级脂肪酸的组成如表。高能量饲料饲喂群、低能量饲料饲喂群的亚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密度对生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47 kg左右的健康育肥猪336头,分为4组(试验1、2、3、4),分别按头均面积1.09 m2/头、0.93 m2/头、0.84 m2/头、0.79 m2/头饲养,自由采食,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试验1日增重、料肉比均优于其他组(P0.01或P0.05),表明育肥猪占地面积以1.0 m2/头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