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瓜霜霉病抗性与叶片中生理生化物质含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试验利用4个不同霜霉病抗性的黄瓜自交系,研究了苗期接种条件下黄瓜霜霉病抗性与几个生理生化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接种侵染前,黄瓜健康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与自交系对霜霉病的抗性成正相关;接种后,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PO)、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与自交系对霜霉病的抗性成正相关。以上指标可以作为黄瓜霜霉病苗期接种抗性鉴定的参考指标。而健康黄瓜叶片中的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霜霉病抗性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综述黄瓜霜霉菌特征特性、生理小种、霜霉病菌种的保存方法以及黄瓜霜霉病抗性遗传规律、抗病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当前生产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黄瓜叶片气孔密度、总糖含量与黄瓜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负相关。黄瓜霜霉病菌的侵入需通过叶片发育成熟的气孔。气孔大小、还原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活性与黄瓜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无关。接种霜霉病菌后,不同品种PO酶活性均在症状出现时期开始上升且感病品种PO酶活性上升高于中感和抗病品种。蛋白质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与黄瓜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正相关。接种发病后,抗病和感病品种PPO酶活性均上升,抗病品种上升高于感病品种。在健叶中,抗病品种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高于感病品种;病叶中SOD酶活性降低。接种后刚显症时,抗病、感病品种SOD酶活性均上升且感病品种的酶活性高于抗病品种;发病后期,酶活性下降。 丝瓜与霜霉病组合中PPO酶活性的变化和黄瓜与霜霉病组合中的变化相类似。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6个具有不同抗性的辣椒品种感染黄瓜花叶病毒(CMV)病和烟草花叶病毒(TMV)病前后的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明确辣椒感染病毒病后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辣椒抗病毒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辣椒幼苗健全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抗病材料比感病品种高,但差异并不明显。感染病毒病后,无论是抗病材料还是感病材料,其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总的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辣椒叶片内SOD活性显著下降,而过氧化物酶(POD)普遍增强,并且在接种后期,感病材料POD活性增加幅度大,酶活性高于抗病材料。  相似文献   

5.
黄瓜对霜霉病的抗性与叶绿素含量、气孔密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不同品系对霜霉病的抗病性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抗病机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9个品系中存在明显的抗病性差异,品系53、72、S08表现高抗;品系S02,64表现为抗病;品系S06、S01、S09表现为感病。抗病机理研究采用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高低和叶片气孔数量及气孔大小作为依据,结果表明黄瓜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与黄瓜品系对霜霉病的抗性呈正相关,而气孔密度与抗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科学利用抗性品种及抗性基因是控制黄瓜霜霉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文章对黄瓜霜霉病菌及其抗病性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综述,总结了黄瓜霜霉病菌的侵染和流行规律,比较分析了国内外不同学者在接种和抗霜霉病性鉴定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论述了抗病基因定位的主流方法和最新技术,指出控制霜霉病抗病基因目前尚存在单基因、多基因的不同结论。提出今后应加强轻简化和标准化的抗病性鉴定方法研究,明确霜霉病抗性基因,筛选和创制出更多、更优异的抗性品种和资源。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不同黄瓜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机制,采用组织切片和田间接种的方法,从近130份种质中筛选出高抗(GY14A、GY4)、中抗(津春4号、津优30号)、中感(W12757、仪黄)、高感(DE843、平望乳瓜)黄瓜品种各2份,并对8份黄瓜品种的形态结构与抗性生理生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抗品种叶片组织结构紧凑,栅栏组织排列整齐、紧密,且细胞壁较厚;而高感品种则细胞壁较薄,叶片组织间出现大量空隙;中抗和中感品种虽具清晰的栅栏组织,但空隙较大,说明叶片组织细胞的排列整齐和紧密度以及细胞壁的厚度与黄瓜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密切相关。病原菌接种后,抗性品种体内防御酶活性上升速度与幅度都明显高于感病品种,且过氧化物酶(POD)同功酶谱带较深,H2O2积累较慢。另外,抗性品种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感病品种,而可溶性糖含量则明显低于感病品种,还原糖含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利用7个酒葡萄品种对霜霉病抗性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不同感病性酒葡萄品种霜霉病的发生情况及霞多丽品种叶片内三项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供试品种中,没有对霜霉病完全免疫的酒葡萄品种,但不同酒葡萄品种间抗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贝特和SV6059属低感品种,感病较重的品种有霞多丽、伏罗西,而华北264、夏夫拉尼、品丽珠感病性中等。随着发病程度逐渐加重,葡萄叶片内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qhxlove@tom.com     
 利用7个酒葡萄品种对霜霉病抗性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不同感病性酒葡萄品种霜霉病的发生情况及霞多丽品种叶片内三项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供试品种中,没有对霜霉病完全免疫的酒葡萄品种,但不同酒葡萄品种间抗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贝特和SV6059属低感品种,感病较重的品种有霞多丽、伏罗西,而华北264、夏夫拉尼、品丽珠感病性中等。随着发病程度逐渐加重,葡萄叶片内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黄瓜不同品种抗霜霉病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两年来对黄瓜抗、感霜霉病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黄瓜不同品种对霜霉病的抵抗力不同,其抵抗力的强弱与黄瓜叶内的叶绿素含量多少、过氧化氢酶活性的高低以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多少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黄瓜霜霉病苗期与成株期抗性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智龙  周鸿飞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837-6838
[目的]为高抗霜霉病黄瓜品系的选育奠定基础。[方法]以自交系S94和S06及其构建的224个F6重组群体为材料,研究黄瓜苗期人工接种病情指数和成株期田间自然发病病情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苗期出现病斑较多的家系,成株期感病情况更为严重。通过抗性鉴定,获得17份抗病家系和16份感病家系。春、秋季苗期人工接种的病情指数与成株期自然发病的病情指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呈正相关。因此,可利用苗期人工喷雾接种的辅助手段对黄瓜群体进行快速鉴定,评价其霜霉病抗性,筛选出优良的抗性资源,从而缩短育种周期。[结论]适宜条件下,利用苗期人工接种可快速鉴定出黄瓜群体中抗霜霉病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黄瓜渐渗系对霜霉病抗性的筛选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温室苗期人工接种和田间成株期鉴定分析评价来源于栽培黄瓜和野生酸黄瓜种间杂交后代的20份渐渗系对霜霉病的抗性,筛选到具有霜霉病抗性的6份黄瓜渐渗系材料,对黄瓜抗霜霉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比较两次接种结果,发现苗期抗性和成株期抗性显著相关,说明通过苗期接种能够鉴定黄瓜对霜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葡聚六糖诱导黄瓜对霜霉病的系统抗性机制,采用生理生化方法测定了诱导后黄瓜不同叶位叶片中木质素和可溶性酚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性,Ca2+、水杨酸(SA)和茉莉酸(JA)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葡聚六糖可以诱导黄瓜对霜霉病的系统抗性,经葡聚六糖处理的植株不同叶位叶片木质素和可溶性酚含量,PAL和POD活性,Ca2+、SA和JA含量都明显升高,说明葡聚六糖是通过积累结构抗性物质,经SA和JA传递抗病信号,从而诱导黄瓜对霜霉病的系统抗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黄瓜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黄瓜(CucumissativusL.)是我国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黄瓜品种的选育工作始于50年代末,60年代随着黄瓜叶部病害霜霉病、白粉病发生的日益严重开始了黄瓜的抗病育种。津研系统黄瓜品种的育成〔1〕,标志着我国黄瓜抗病育种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我国露地栽培黄瓜品种的第一次更新换代。在常规品种选育的基础上,于70年代开始进行黄瓜杂种一代优势利用与研究〔2〕。1979年组成黄瓜抗病育种协作组,1983年抗病育种纳入了国家攻关计划,新品种在抗病性、早熟性、丰产性、品质等方面有较大提高,替代了常规品种且趋于专用化。对黄瓜育种技术、方法及…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347份温室、大棚和露地栽培黄瓜自交系材料的霜霉病田间发生情况的调查、分析,对各类型材料的抗性进行了评价.共获得各类型高抗霜霉病材料25份,其中温室材料2份(2/122),大棚材料17份(17/156)和露地材料6份(6/69).通过室内苗期人工喷雾接种和田间自然发病情况比较,表明人工接种条件下发病程度普遍重于田间自然发病,获得的高度抗病资源为黄瓜抗霜霉病育种和品种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瓜霜霉病病原与抗病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主要对黄瓜霜霉病菌有性阶段和初侵染源、霜霉病菌的保存方法和生理小种分化以及黄瓜霜霉病抗性遗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葡萄霜霉病(Downymildew)是发生最为广泛、危害最为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于葡萄霜霉病发病盛期,对在陕西省杨凌区新引进栽培的不同葡萄新品种霜霉病抗性进行田间自然鉴定,摸清不同葡萄品种抗病性,为葡萄霜霉病的田间防控和葡萄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新引进的38个葡萄品种叶片的田间发病情况统计,并对霜霉病的抗病指数和病叶率进行常规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查的38个葡萄品种中,6个品种表现为高抗,病情指数为4.47;6个品种表现为抗病,病情指数为20.00;18个品种表现为感病,病情指数为34.47;8个品种表现为高感,病情指数为62.00。受霜霉病的感染,葡萄的病叶率达82.90%,且随着抗病等级的降低,叶片病害等级也随之增加。综上所述,不同品系葡萄对霜霉病的抗病等级为:山欧杂交种山葡萄欧美杂交种欧亚种,且不同葡萄品种间的抗病性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苯并噻二唑(BTH)对黄瓜幼苗霜霉病的诱导抗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木质素和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含量的关系。【方法】用比色法对BTH诱导或接种霜霉菌的植株进行PAL和POD活性以及木质素和HRGP含量的测定。【结果】BTH不仅能提高黄瓜幼苗对霜霉病的抗性,而且明显提高了PAL和POD的活性以及木质素和HRGP的含量。BTH诱导处理和霜霉菌侵染黄瓜叶片,细胞壁中HRGP的积累与木质素的沉积在时间进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同步性。【结论】HRGP的积累和细胞壁的木质化与黄瓜对霜霉病的抗性反应有关,是寄主抗病反应的生化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以国内外29份典型黄瓜材料为试材,研究了黄瓜品种(系)对霜霉病和白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黄瓜品种(系)对霜霉病、白粉病抗性存在明显的差异。黄瓜苗期和成株期对霜霉病抗性不同品种具有各自的特征,苗期和成株期霜霉病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黄瓜苗期和成株期白粉病病情指数也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霜霉病和白粉病抗性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根据鉴定结果,选出兼高抗霜霉病、白粉病的K1、K3、K4、K8和高抗白粉病的K9、K11。  相似文献   

20.
为给葡萄抗霜霉病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参考,通过田间调查结合室内接种的方法测定不同品种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测定接种葡萄霜霉病菌后,不同抗性品种叶片的SOD、POD、CAT活性及SA、H_2O_2、JA含量的变化;观察喷施SA、H_2O_2、JA对葡萄霜霉病抗性的影响,明确萄萄抵御霜霉病菌侵染的生理生化防卫反应。结果表明,与感病品种相比,抗性品种的POD、CAT活性在接种病菌后迅速增强;不同品种的SA、H2O2含量在接种病原菌后与对照相比都有明显升高,抗病品种升高出现早、生成量更高;不同品种叶片JA含量较对照虽有增加,但品种间无差异显著性;水杨酸、茉莉酸、过氧化氢有助于增强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水杨酸增强抗性较为明显,抗性增强44.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