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悦 《农学学报》2019,9(12):54-59
[方法]利用InCites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2008—2018年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和扬州大学的兽医学发展情况,并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英国皇家兽医学院、根特大学等国外三所高水平大学进行了对比。[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近几年国内四所高校论文数都有所增加,但是总论文数、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数和H指数等依然偏低,科研生产力、影响力和创新力与国外高校都存在较大差距。[结论][目的]并据此提出应从加强国内高校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以增加论文产出;引导发表高水平论文、促进学科内涵式发展以提高论文质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提升学术影响力和创新力等方面提高国内论文水平。  相似文献   

2.
科研论文是科研成果的直观表现形式。学者论文高被引被认定为在该学科领域占有较高的地位和较高的学术影响力,以Scopus数据库发布的“高被引学者榜单”为依据,通过高被引学者的文献计量分析,找出高被引论文的相关特征。选择环境科学和农业与生物两个学科的高被引学者,围绕科研成果年出产量、作者合作度、研究机构及空间分布、期刊影响力4个方面进行研究,寻找高被引论文所具有的普遍性规律,为科技评价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曹燕  李云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4170-4173
[目的]从文献计量角度分析1999~2012年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状况。[方法]以SCI-EXPANDED数据库为检索对象,根据不同国家、机构和作者的发文量,文献被引频次和载文期刊的分布情况等方面分析1999~2012年国际和国内的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热点。[结果]近5年关于植物蛋白质组学的文献发表量激增,美国在该领域具有绝对的领先优势,我国近年来的研究产出增长迅速。亚细胞蛋白质组学、植物响应胁迫蛋白质组学、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组学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等多个方面的基础研究是国际上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植物响应胁迫蛋白质组学、亚细胞蛋白质组学以及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组学则是我国近几年的热点研究方向。[结论]近年来我国在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发展较快,但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甘薯研究态势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国内外甘薯[Ipomoea batatas (L.)Lam]的研究热点和重点研究方向,基于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核心期刊数据库,检索2000—2019年发表的甘薯文献,从论文产出、引文分析等视角对甘薯的研究国家、机构、作者、高被引论文、出版刊物、学科分类、关键词和基金资助做计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9年中国甘薯研究处于十分活跃的态势,在发文量、研究机构和核心作者数量指标上均为全球第一。但不容忽视的是,学术质量总体提升还未跟上,无论文献篇均引用次数、H指数还是高被引论文,与美国、日本等顶尖水平还略有差距,具体表现在优势科研单位和学者个体不多,高被引论文和高水平文章依然较少。此外,目前我国科技期刊总体上质量不高,本领域尚未创办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与科研大国地位不匹配。甘薯研究领域中,国内外学者研究重点均在作物学和食品科学上,研究热点有紫薯、淀粉和花青素,鲜食、特用(紫肉、叶菜)甘薯将是今后研究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通过对VOSviewer论文的定量分析及其知识基础结构的分析,为用户使用该工具进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从Web of Science收集相关文献,在对文献计量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文献共被引网络获取部分文献,分析了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文献。[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该领域论文数量经过较为缓慢增长的阶段后已经进入了一个应用的爆发期;从学科和期刊看,它已经被很多国家和很多学科的学者大量使用;从研究主题看,涉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可持续性、社交媒体、可持续发展以及供应链等;文献计量理论与方法、软件原理、数据库和网络分析等领域的成果形成了该领域较为坚实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应用ESI、SCI数据库,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个案,对其在农业科学领域发表论文总体情况、近十年论文篇均被引频次、论文被引频次较多的期刊、论文刊载主要期刊和与其合作的主要研究机构进行统计分析,揭示该校农业科学的卓越成就得益于学校重视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学科/大学,需要关注学科前沿和热点,多产出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提高论文的被引频次;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要选择有引用潜力的研究课题,进行持续性扩展性的研究,通过实质性科研合作与交流,产出高水平论文;转变科研管理评价模式,考核和绩效评价应该重点关注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而非论文数量,瞄准重大科学问题和前沿方向,坚持不懈开展原创研究。  相似文献   

7.
基于CiteSpace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中国知网的文献资料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对1998—2018年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从发文量、发文国家、发文机构、关键词、作者群体、载文期刊及论文被引频次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探讨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态势。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修复研究文献数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中国、美国、西班牙、意大利、韩国等是外文文献发文量较多的国家;外文文献主要载文期刊有Chemosphere、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等,中文文献主要载文期刊有《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生态环境学报》等;在外文文献发文数量、论文被引频次方面,中国科研机构都占据重要地位,表明我国在该研究领域有着较强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从关键词出现频次及文献被引频次分析可知,土壤镉、铅、锌、铜的累积特征及修复是当前该领域主要研究内容,而植物修复及生物炭在土壤重金属修复研究中的应用是当前该领域研究热点;修复机理研究、新型修复技术的研发、综合修复体系研究以及土壤重金属修复大田实践示范工作是未来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正确认识和评价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不同直属科研机构的学术现状,以Web of Science收录的河南省农科院2011—2015年产出文献为数据源,按照资助基金类型不同将其进行分类,用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方法,将不同类别文献的数量、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具有统计意义的指标及其他绩效评价指标进行了对比,并对合作关系、学科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统计指标的需要进行清洗、规范和补录后,得到有效文献279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SFC)基金文献(第一项基金为NSFC)、其他基金文献、无基金文献占比分别为32.3%、60.2%、7.5%。NSFC基金文献占比表现为上升趋势,2015年较2011年提高了13.5个百分点。NSFC基金文献涉及学科24个,产出文献最多的前5个学科为生物学、病毒学、昆虫学、农艺学和植物科学。不同直属科研机构文献数量、文献基金类型差别很大,这与各直属科研机构主要工作内容及综合科研实力相一致。且文献在少部分个人(团队)身上的集中度非常明显,其中,以ZHANG G P和ZHANG H Y为通信作者的文献最多,所发表文献的篇数、合计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均较高。被引次数排名TOP 20的文献具有如下特点:文献所属刊物的影响因子一般较高,文献多为合作发表,研究方向多为生物学。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解析石榴的国际研究现状及热点领域,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文献来源,对2011—2019年世界石榴研究论文产出量、国家、期刊、所属学科、高产机构、高产作者、研究方向及高被引论文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球石榴研究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19年最高(199篇)。印度、伊朗、美国、西班牙、土耳其和中国非常重视石榴的研究,是发文量较高的国家。西班牙埃尔切米盖尔·埃尔南德斯大学发表论文数量最高,该大学的Hernandez教授发文量最多。印度农业研究委员会、西班牙国家科学研究理事会、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也是石榴研究的重要结构。《Scientia Horticulturae》、《Food Chemistry》和《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是主要的核心期刊。食品科学与技术、农业、化学、药学与药理学和植物科学是石榴重要的研究方向。从高被引论文可以看出,石榴的研究热点是鞣花单宁、类黄酮等功能性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代谢途径及其医学保健功效等领域。本研究结果为石榴研究发展趋势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论文高被引的原因和特征,应用中国知网中的《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及《中国引文数据库》,按学科分类检索2000年以来的水产学论文,将检索结果按总被引频次排序,选取前300篇高被引论文,分析了这些论文的期刊、机构、作者、基金项目等的来源特征,还分析了这些论文涉及的学科及主题特征。该分析结果可为水产学期刊组稿提供参考,也可为论文学术价值的客观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2001~2012年世界发表杏文献的类型、年度发文量,居世界前20名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和学科归属等情况。结果表明:检索到2001~2012年间全球共发表杏文献1617篇,文献类型以学术论文为主;论文产出量逐年升高,2011年文献量最高(202篇),约是2001年的3.48倍;土耳其、西班牙、意大利、美国和法国文献量居世界前5位;西班牙国家土壤和应用生物学研究委员会、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土耳其伊诺努大学、土耳其阿塔图克大学和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杏文献数量位居前列,南京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分别位居世界第十和第十九位;最有学术影响力的作者来自西班牙;主要的核心期刊是《Scientia Horticulturae》《Hortscience》《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Biotechnology》《Food Chemistry》和《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主要的研究学科是农业、食品科学与技术、植物科学、化学和工程学。  相似文献   

12.
植物合成生物学为解决农作物育种及品质改良等重要农业问题带来新机遇。为了使相关科研和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植物合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把握领域科技前沿、有效开展科研合作、优化研究布局,从文献计量角度分析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态势。基于Web of Science 核心集检索到2000—2020年研究文献97 551篇。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合成生物学领域论文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数量及总被引频次位居前列。通过对高被引文献以及文献主题聚类分析可知,重要作用元件如转录因子的调控机制、标准化的遗传元件如启动子、功能基因的挖掘和鉴定、植物天然产物合成与代谢通路的解析、基因编辑技术/多组学分析技术等关键技术是本领域的重要主题内容,将持续推动本领域的创新发展。此外,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合成生物学的资助及研究布局,针对当前我国在植物合成生物学领域的资助现状提出展望,加强国家顶层设计,加大植物合成生物领域的资助。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5种昆虫学核心期刊2005年-2014年的高被引论文为统计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期刊的高被引论文总篇数、高被引论文的机构分布、多产学者群的产出力、研究主题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昆虫学报》和《应用昆虫学报》在产出高被引论文的数量和比例上占有优势地位,而《昆虫分类学报》和《动物分类学报》在这些指标上处于相对落后地位.总体而言,中国作者群在昆虫学高被引论文上的产出能力较低,持续研究且能形成高质量谱系化的论文成果较少.  相似文献   

14.
《天津农业科学》2014,(10):123-127
以中国知网的栀子研究文献作为材料,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栀子研究领域相关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分析了栀子研究论文的来源数据库、文献产出数量及发表年度、学科分布、被引频数、下载次数、作者的合作情况、文献量排在前10位的机构、作者发表的文献量、基金论文率等9个方面的情况。根据洛特卡定律确定了核心作者,为相关研究人员把握栀子研究现状和为今后栀子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被引论文数量成为衡量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现有研究大多是从学科领域视角分析高被引论文涉及的热点,鲜少以某个机构为出发点,将其发文总体情况与高被引论文情况进行对比、总结该机构高被引论文的内外部特征与规律。[目的/意义]为全面了解深圳大学高被引论文的发展现状,并就如何利用ESI和InCites培育高被引论文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过程]对深圳大学在InCites和ESI中高被引论文情况与近10年SCIE/SSCI中Article与Review的统计总量进行对比分析,包括所涉及学科、研究方向、高产作者、高产期刊、合作机构、基金资助机构等,对深圳大学潜力高被引论文进行预测,最后从宏观上将深圳大学与其他代表性地方大学、广东省内高校进行对比。[结果/结论]深圳大学的科研水平在不断提高,高被引论文数也在逐年增长,但相对于上海大学、郑州大学等其他代表性地方大学还有一定差距。深圳大学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图书馆需要结合分析数据提供更加针对性的学科服务、培育更多的高被引论文。  相似文献   

16.
基因型、表型和环境三者构成了遗传学研究的铁三角。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型的研究更加简单快速。然而由于植物表型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动态变化的特性,表型研究严重滞后于基因型研究。为了充分挖掘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等各种组学的信息以提高动植物育种效率,加快高通量、高分辨率表型组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和概括了植物表型组学的概念和研究意义,对目前的表型组学的研究现状、具体的研究技术与重要的研究公司进行阐述,并对表型组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表型组学作为一个与表型鉴定相关的研究领域,是联系生物体基因型和表型的桥梁。大力推动表型组学发展,整合有效资源,建立相关的研究设施和平台对推动我国分子育种和加速挖掘我国种质资源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推动我国动植物育种和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植物非生物胁迫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其研究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植物非生物胁迫领域的学术积累丰厚,但鲜有系统性的梳理和总结。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平台的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数据库,利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对2000—2020年SCIE收录的植物非生物胁迫相关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分析。规模数量上,2000—2020年,该领域大致经过了缓慢增长期、稳定增长期、快速增长期和爆发增长期4个时期,累计产出13567篇相关文献;研究水平上,该领域产出的论文水平在相应学科和时间阶段内处于较高水平;研究实力上,中国是论文发表数量最多的国家,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是科研产出的主力,且机构间合作紧密,但跨国合作研究较少;主题分布上,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多样且兴起较早,主要集中在植物科学和生化与分子生物学领域,具有多学科性的特点,但近年来新兴主题较少。目前,植物非生物胁迫领域的研究已经深入基因和蛋白水平,未来研究者应重视活性氧和转录因子方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利用InCites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2008—2018年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和扬州大学的兽医学发展情况,并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英国皇家兽医学院、根特大学等国外三所高水平大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近几年国内4所高校论文数都有所增加,但是总论文数、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数和H指数等依然偏低,科研生产力、影响力和创新力与国外高校都存在较大差距。并据此提出应从加强国内高校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以增加论文产出;引导发表高水平论文、促进学科内涵式发展以提高论文质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提升学术影响力和创新力来提高国内论文水平。  相似文献   

19.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了1995—2013年转基因植物环境生物安全领域相关文献,对发文量全球排名前10名的国家、研究机构、作者、载文期刊、学科以及高被引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结果检索了全球509篇文献,文章的数量呈现持续且稳定增长的趋势;美国在发文量、被引频次、发文机构数量、高被引论文数量等统计指标显示,均居全球首位;中国发文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但文献的影响力较落后。文献内容分析表明,有关转基因植物生物安全研究仍然不断深入,转基因作物大规模商业化种植是其发展的推动力。中国在该领域的发文量较高,有关作物基因漂移研究仍然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来源数据库、年度载文量与期刊分布、高发文量期刊、核心作者群与主要产出机构、基金项目、下载量及被引频次、文章类型等方面对2007-2016年生态修复与植物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发表的相关文献来源数据库以学术期刊为主。学术期刊统计结果中,论文数量及发文期刊数逐年增加,下载量和被引频次则呈下降趋势。期刊的刊均载文数量呈下降趋势。刊文量最高的期刊是《生态学报》《安徽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技术》《中国水土保持》和《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核心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南京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修复与植物的研究受到国家层面的基金资助占极高比重,国家对于生态修复与植物研究给予了很大程度的重视。近10年发表的绝大多数是研究分析类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