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中国保护性耕作研究分析-保护性耕作与作物生产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保护性耕作(conservation tillage,CT)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收集中国公开发表的与保护性耕作相关的研究论文,整理前人研究提供的试验数据,分析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作物生产的影响,为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的作物稳产丰产研究提供支持。研究发现,保护性耕作对作物的生长发育、病虫害发生、水分利用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当地传统耕作模式为对照,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物产量平均增加12.51%。但有10.92%数据显示减产,表明保护性耕作减产是客观存在的,文章归纳了影响保护性耕作条件下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中国自“六五”期间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工作,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对保护性耕作概念的深入理解,中国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研究,保护性耕作要充分重视理论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新型研究技术和研究手段,明确保护性耕作影响作物生产的机制,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1玉米保护性耕作栽培的概念和应用优势1.1玉米保护性耕作栽培的概念玉米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的核心思想是保水保土、免耕少耕、防治土壤侵蚀,包含了免耕播种技术、秸秆残茬处理技术、深松技术、杂草控制技术等,在操作措施上融合了残茬覆盖、生物覆盖、作物轮作,可以加强对耕地的保护,解决土壤失墒严重、耕层变浅等问题,有利于提高玉米单产,降低玉米生产成本。在玉米保护性耕作栽培中,作物秸秆的残茬覆盖面积需要达到耕地总面积的30%,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农业生产技术,丹东位于辽宁东部,是一年一作垄作地区,从2002年开始推广保护耕作技术,经过近十多年的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关于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满足作物生长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田间作业,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将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以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是一项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技术实质是通过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我省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以作物残茬覆盖地面和不翻耕土壤为特征的一种新型旱地耕作方式;保护性耕作在国内外的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点;吉林省保护性耕作研究取得的成绩;吉林省保护性耕作应加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起源于美国,现已成为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广、效果最好的一项旱作农业技术。本文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国内外应用概况,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状、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讨了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6年9月17日-11月17日,应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南部中心菲克·伊斯兰姆博士邀请出访美国学习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2个月的学习、培训、交流了解到美国俄亥俄州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主要有3种,第一种是大豆-冬小麦-玉米3年期的轮作,其中冬小麦收获后可引入大豆作为保护性覆盖作物;第二种是大豆-玉米的隔年轮作;第三种是大豆-玉米轮作中引入黑麦等覆盖作物。该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十分成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结合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现状,3种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中,大豆-玉米隔年轮作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适宜在黑龙江省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7.
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植株高大、适应性强、分布广,是保护性耕作研究的主要作物之一.根据前人对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的研究,总结和分析了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分布特点、不同保护性耕作对玉米生长环境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玉米的产量效应和经济效应,对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的研究现状作了归纳和分析,为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用秸秆等作物残茬覆盖在地面,尽量减少耕作,最好免耕或少耕,来减少对土壤的搅动量,增加地面粗糙度,达到保土保水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一种现代耕作技术,它运用农业机械的作用完成了玉米从种到收的保护性耕作。本文从保护性耕作优势入手,通过分析玉米保护性耕作所存在的问题和具体推广措施,希望对研究玉米保护性耕作有所帮助。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国内外都比较受推崇,是比较现代、先进的耕作技术,它具有"节本增效"的作用,它是将作物残茬覆盖在地表,来减少土壤的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抗旱能力的一项  相似文献   

9.
姜海 《吉林农业》2011,(10):101-101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发生了“黑风暴”,农田由于掠夺式经营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引起了人们对传统耕作方式的反思,对水土保持新方法的探索,美国农业部于1937年以研究秸秆覆盖作用为切入点,开始了保护性耕作的系统研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总结出了以少耕、免耕和秸秆覆盖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开始在美国大面积推广。我国的保护性耕作研究近几年才真正开始,通过一些地区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项技术较常规垄作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一新式保护性耕作,必将带来一场耕作制度的革命。  相似文献   

10.
一是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扩大保护性耕作的应用区域和作物种类。根据不同地区农业地理情况和作物种植生产特点,因地制宜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并与旱作农业技术进行融合,逐步形成了多种模式,如美国的免耕模式、留茬耕作模式、条带垄作模式、少耕模式,加拿大的粮草轮作模式等。二是免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的种植方式在华北平原区的农业生产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传统耕作方式使该区的农业生产不可持续。保护性耕作是一种先进的保水保土的生产技术,对该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作用甚大。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定义、原理及保护性耕作的历史与发展,归纳总结了保护性耕作对播种、出苗、田间杂草、作物生长发育及作物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研究。以期为华北平原一年两熟区的保护性耕作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当今,发展保护性耕作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有明显的保水保土,改善生态环境之功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此,探究保护性耕作对农业发展的生态效益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一、保护性耕作的内容及在郯城县的发展现状保护性耕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保护性土壤耕作措施,这是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措施。二是保护性土壤耕作措施与作物残茬覆盖、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等相结合的覆盖耕作。三是保护性作物种植,即通过合理的作物布局、轮作倒茬、间作、混作、套作、复种、插种等技术构建作物复合群体,增加农田的覆盖度和覆盖时间,防止土壤水蚀风蚀。今年,我县大力推广保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以"节本增效"为目的的耕作技术体系,是一项以免耕、少耕和作物残茬覆盖为主体的现代耕作技术。玉米保护性耕作全程机械化技术,是运用农业机械完成玉米保护性耕作生产方式从种到收的全过程。本文首先介绍了保护性耕作的优势,然后总结了玉米保护性耕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具体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一、保护性耕作的概念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残茬、秸秆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改善作物的生长的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产、增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二、保护性耕作原理耕作的目的是为了作物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及国、内外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探讨认为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创新不足、技术的监测、评价和保障体系不完善、农田休闲期保护性绿色覆盖作物的开发利用重视不够是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此提出了需重点加强研究解决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通过免耕、少耕、作物残茬覆盖来增加土地的修养生息,以及各种营养的汇聚,近几年来,这项技术在吉林省得到很好的推广,2006年吉林省开始对这项技术大力推广应用,并组织培训学习,本文将通过对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述、吉林省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展望吉林省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全国耕作技术的意义这几点的论述、探析,希望能够有助于广大学者对于玉米耕作技术的研究,以及提高玉米产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  相似文献   

17.
丁辉 《农民致富之友》2014,(12):202-202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该项目的实施必将促进我市保护性耕作发展,加速推进玉米机械化进程。本文主要讲述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推进玉米机械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就是在确保玉米种子稳定生长发芽基础上,借助少耕、免耕、化学除草技术措施合理选用,保障作物残茬能有效在地表进行覆盖,降低土壤风蚀、水蚀,促使生产活动长远发展。在玉米种植中,选取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栽培技术,能促使玉米种植区域有效保水保土,实现环境保护以及增产增收目标。  相似文献   

19.
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地耕作,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突然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机具是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的物质技术基础,选择适宜的保护性耕作机具是项目区的一项关键性工作。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非常重要的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利于优化玉米作物生长环境,缩短作物污水生长周期,从根本上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该文对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内涵与应用效果进行简单论述,介绍了玉米灭高茬整地与宽窄行留高茬交叉种植两种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可以保护土壤,还可以降低病虫害爆发频率与程度,促进玉米生长发育,为玉米高产稳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