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板栗林下套种香榧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榧幼龄期耐荫性特别明显,以林分郁闭度0.7~0.9的盛果后期板栗林为香榧幼龄阶段的蔽荫条件,开展板栗林下套种香榧。香榧龄期生长缓慢,对板栗的生长、产量及采收等没有影响,并且通过林下套种,可节省遮阳材料和抚育成本。经5~10a后,板栗林开始衰退,此时香榧幼树需光量开始增加,通过对板栗林的缩剪及淘汰,逐步演替为香榧林,并开始初果,可大大缩短树种更新时间。  相似文献   

2.
主要对新树种华木莲的结实规律与林下利用技术进行探索,结果表明华木莲华木莲母株产种的高峰期在树龄50~80 a. 华木莲的种子不存在生理休眠,用湿沙储存种子就可,种子储存时间越长,种子的活性越低,第3年就基本上失去发芽能力. 华木莲具有良好的前期耐荫性,后期喜阳的特点,因此华木莲作为针叶林更新树种,对改善林分结构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将是把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大面积针叶纯林改造成针阔混交生态林的理想树种.  相似文献   

3.
在3种不同郁闭度马占相思人工林下,通过样方调查测定,对其在东莞地区林下的生长情况及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期为人工林的抚育间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并筛选出适宜东莞林下种植的品种。结果表明,林下植被共有13种,分属8科10属;F3林下植被的平均树高、平均地径等生长指标最优;各郁闭度林下植物优势种明显且变化较小,大多为阴性、耐荫性或适应性极强的植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植物丰富度指数以F1最多;F2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大。综上,0.45郁闭度最有利于林下植物的生长,0.65郁闭度次之;0.55郁闭度林下植物丰度波动小,群落相对稳定;朱砂根、假鹰爪、草珊瑚、黄杨能较好地适应东莞,但对其生长繁育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青秀山景区绿化中应充分美化景区的每一个区域,增加景观的层次和色彩。由于林下光线不足植物品种耐荫能力各不相同,如何配置既能适合林木郁闭度,又能满足景观的要求,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量化标准,原有生产中耐荫植物的选择种植中依靠生产中的经验判断,使一些植物对小环境郁闭度无法适用,出现生长不良、逐渐死亡等问题,造成了重复施工和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对青秀山中现有的荫生植物进行了较全面调查研究,总结了青秀山荫生植物的种植后生长现状,对荫生植物的耐荫性进行了初步了解,为对荫生植物耐荫性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进入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行列的大花溲疏、荆条、蚂蚱腿子、小桐子4种喜光灌木树种为对象,研究其耐荫性能。对此4种植物进行不同程度的遮荫处理后,测定其叶片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其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比较了遮荫对此4种喜光灌木树种所造成的一些生理变化,并对这4种喜光灌木树种耐荫性的强弱进行了综合排序。研究发现,遮荫对此4种灌木树种的光合特性等生理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耐荫性的综合排序结果为:蚂蚱腿子的耐荫性最强,大花溲疏次之,再次是小桐子,而荆条的耐荫性最弱。  相似文献   

6.
在辽宁清原县选择25年生落叶松人工林进行近自然化改造,以不间伐林分作为对照,研究近自然化改造对林分生长和林下草本层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1年后,间伐林分平均胸径和林分材积生长量及生长率均高于对照,差异显著(p0.05)。在间伐林分中,目标树的胸径生长量显著高于一般林木的胸径生长量。近自然化改造显著地提高了林下草本层植物多样性,间伐林分林下草本层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高于对照。因此,近自然化改造促进了人工落叶松林的林分生长,提高了林下草本层植物多样性,有利于目标树的持续快速生长。今后经营落叶松中龄人工林时,应多关注目标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在江苏南京地区引种大叶冬青绿化实践表明,大叶冬青幼龄耐荫性较强,苗期生长较慢,3a后生长加快。全光照圃地5a(2年苗栽植)仅高2.5m、D1.32.6cm;侧方遮荫对3~4a苗成活及生长有良好促进作用。将这一研究结果用于中山陵风景林杂阔林林相改造,下层种植,异龄复层混交。在郁闭度0.5~0.6的上层杂阔林环境条件下,成活保存生长较好,9a时能形成4.50~5.00m高的下层常绿景观;类似半照的林缘和行道绿化,有用于景观改良的潜力。在郁闭度0.70~0.80的杂阔林下,大叶冬青生长较差,不宜用于林相结构调整与森林景观改造。  相似文献   

8.
对红锥纯林造林与杉木林、马尾松林林下套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成活率、保存率、地径与抽梢生长均有明显差异,以红锥纯林生长表现最好,马尾松林下套种次之,而杉木林下套种成活率、保存率最差。永安市妍岭林木种植试验场红锥容器苗纯林造林与林下混交套种均较成功,可在今后较大量引种红锥容器造林与林下套种,从而提高永安及周边地区杉木、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耐荫树种与不耐荫树种相比,其光合作用在较低的温度和较少的光照条件下就开始。随着光照的增加,耐荫树种能以较低的光强达到最大的光合作用率,而不耐荫树种则不能。随着光照的持续增加,就出现相反情况。不耐荫树种能响应光照的持续增加,比耐荫树种达到更大的光合作用率,而耐荫树种则不能。一般说来,空旷地上的不耐荫树种比耐荫树种生长快。随着荫蔽的形成,两者的生长差异缩小。当荫蔽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耐荫树种的生长将超过不耐荫树种。选择人工更新方式时,应考虑树种的适光性及其随竞争和光照而形成的生  相似文献   

10.
以广西国有六万林场33年生柳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上、下和中3个坡位的植物多样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位林下植物种类多样性表现为中坡下坡上坡;中坡林分的Shannon指数(H′)和Simpson指数(D)分别为2.01和0.93,均为各个林分中最高;柳杉人工林中坡的草本层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均高于其他坡度的林分,表明了柳杉人工林中坡植物种类丰富,林下光源充足;柳杉人工林灌木层物种均匀度Jsw指数的平均值分为1.580,而草本层物种均匀度Jsw指数平均值为1.487。并得出了伴随着坡位的变化,光照可从林分不同方向透过林分照射于林下植被,可给林下植被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也提升了林下植被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应用25个地理种源400余个家系在广西凭祥进行西南桦种源家系联合筛选试验,对1~4年生幼林进行了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西南桦种源间和家系间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均差异极显著;(2)各种源树高和胸径均与其产地经度极显著相关;(3)不同林龄间种源和家系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的相关分析表明,种源选择的可靠性逐年增加;(4)以4年生时生长性状作早期评价,发现大多数优良种源、家系来自广西,可见西南桦种源选择以就近种源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丹  王兵  戴伟  李萍  胡文  郭浩 《林业科学研究》2009,22(5):667-671
对江西大岗山地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林地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土壤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各层次有机碳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变异特征,变异程度为:40~60 cm土层>20~40 cm土层>0~20 cm土层,其中中龄林土壤变异最为显著;随杉木的生长发育,土壤有机碳含量从幼龄林到中龄林呈下降趋势,中龄林到过熟林则呈上升趋势;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N量、碱解N量、有效P含量等土壤因子密切相关;建立的从幼龄林到过熟林各阶段的土壤有机碳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回归精度,比较标准化回归系数法处理显示,土壤N状况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变异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3.
杉木枫香混交林生长及其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林木生长及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入手,对杉木枫香混交林与枫香、杉木纯林进行了定位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生长优势明显,有利于地力的维持和形成稳定的人工林群落。改善了林内的小气候条件和土壤的理化性状,是一种高产稳定、生态协调的人工针阔混交林类型,与杉木纯林相比,11年生混交林蓄积提高34.8%,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43.3%,含氮量增加12.1%,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增加11.5%、8.3%和11.3%。营造杉木枫香混交林是杉木纯林皆伐迹地更新,防治地力衰退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南亚热带6种人工林凋落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在广西凭祥市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伏波实验场,采用塑料网框收集法对米老排、西南桦、红椎、火力楠、马尾松、杉木6种人工林分凋落物的凋落量及凋落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林分凋落物的动态变化规律不同,凋落量也各异.在6种林分中,叶、杂物的凋落量以米老排最高,分别达4 748.23、1 881.07 kg·hm-2·a-1,西南桦最低,分别为2 641.32、153.88 kg·hm-2·a-1;枝凋落量以马尾松最高,达902.94 kg·hm-2·a-1,杉木最低,仅149.93 kg·hm-2·a-1.林分的年总凋落量也以米老排最高,达7 095.76kg·hm-2·a-1,西南桦最低,仅3 309.05 kg·hm-2·a-1,米老排林分的年总凋落量是西南桦的2.14倍,而红椎、杉木、马尾松、火力楠4种林分的年总凋落量比较相近,为5 555.61~5 864.87 kg·hm-2·a-1,相差不足6%.6种林分年总凋落量的差异极显著,多重比较显示,米老排与另外5个树种比较都达到了极显著差异,红椎和杉木与西南桦、火力楠、马尾松比较达极显著差异;火力楠、马尾松与西南桦比较达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10种乡土阔叶树种造林效果初报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在增城市营造了10种乡土阔叶树种的生态示范林,样地的早期生长结果显示,山乌桕、红锥、红苞木、枫香等树种生长较快,观光木、深山含笑、石栎和胡氏青冈等生长较慢,野外观察发现,夏季高温天气会灼伤观光木和合掌木幼嫩部分及叶片,这些植物的早期生长需要半荫蔽环境;个别秋枫植株受蚜虫侵害,生长受抑,因此造林初期需要重视虫害防治,针对乡土树种的特性,还对生态林造林和抚育技术的改进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分析我国热带北缘地区炼山营造的桉树(Eucalyptus)人工林前后林下植被物种组成与生长的差异,初步探讨桉树与林下植被的关系,为我国热带地区的桉树种植提供参考。造林前的植被包括3个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和1个果树林,炼山后全部种植桉树。结果表明:炼山造林2 a后,林下植被得到恢复,其种类组成没有发生改变,而频度的变化则与植物类型有关,频度减小的以灌木为主,频度增大的以草本为主。果树林改造为桉树林后,林下植被出现了一些新的物种,且物种平均高度大幅增加;马尾松林改造为桉树林后,多数物种的平均高度和盖度接近原有群落的水平,而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从林下植被层消失,割鸡芒(Hypolytrum latifolium)盖度大幅提高,表明种植桉树对林下植被的影响因物种而异。经过炼山造林,在广东省茂名地区种植桉树对少数物种影响较大,短期内没有降低林下植被的多样性,长期是否存在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树干液流速率与气象因子之间的时滞特性,采取PS-TDP8型热耗散式树干液流测定系统持续监测,以掌握树体蒸腾耗水规律,从而为杏李科学灌溉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杏李生长季液流速率日均最大值在6月18日;决定其第1主成分大小的是温度及水气压亏缺,决定第2主成分大小的是光照强度及空气相对湿度。4—8月液流速率均与1 h前第1、2主成分相关性最大;杏李生长季液流与1 h前光照强度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810,与1 h后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水汽压亏缺相关性最大,系数分别为0.757,-0.572,0.736;回归方程中液流与实时气象因子拟合决定系数最大,为0.751。杏李生长季液流速率与实时气象因子回归拟合模型效果最好,体现了杏李在长期树干液流数据模拟中,可以不用考虑液流速率与气象因子的时滞效应。  相似文献   

18.
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 Zhang(Coleoptera:Curculionidae)是我国近年来危害最为严重的松林钻蛀性害虫[1],主要危害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ann),也危害火炬松(P.taeda L.)、马尾松(P.massoniana Lamb.)和华山松(P.armandi Franch.).  相似文献   

19.
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荷(Schima superba)3树种进行树种与苗木类型双因素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5年生时,树种间新梢高、地径和冠幅生长差异极显著,生长量大小为杉木>马尾松>木荷,树种与苗木类型间互作效应不显著,属树种的遗传效应;容器苗与裸根苗间新梢高差异极显著,地径和冠幅则差异不显著;经多重比较,容器苗平均新梢高生长比裸根苗增产30.3%,效益显著,其中杉木增产14.5%,马尾松增产34.9%,木荷增产51.9%。  相似文献   

20.
对北京低山侧柏人工林资源分布及生长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个山区县侧柏人工林面积为7.84万hm2,幼龄林面积占92.01%,中龄林面积占6.5%;幼龄林蓄积占低山侧柏人工林总蓄积的72.7%,中龄林蓄积占20.9%,近成熟林及过熟林蓄积占的比例较少。不同立地条件下,坡向、坡度对于侧柏的生长影响较大,分布于阳坡的侧柏生长较快。不同立地等级下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54a时仍未相交。利用Forstat2.0和SPSS 18.0分析软件,模拟不同立地等级侧柏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过程,并建立各因子生长模型。结果表明,Richards生长方程能较好地预估北京侧柏人工林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