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火行为与特殊火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森林火灾主要包括地表火、地下火、树冠火3种蔓延形式。目前火蔓延模型主要关注于森林地表火的蔓延研究, 对一些特殊的火行为, 如树冠火、火旋风、飞火等研究极为薄弱, 而这些火行为在特大森林火灾的蔓延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 往往加速火蔓延, 并对扑火人员造成生命危险。我国森林大多集中在山区, 火灾一旦发生, 由于复杂的地形、不均匀的可燃物分布、多变的局地风和林火的相互作用, 极易形成复杂的火行为。文中对森林火灾中的火行为和特殊火行为进行了论述, 讨论了当前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一、山地森林火灾蔓延的特点 其一,三种火灾(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呈综合性发展。通常针叶林易发生树冠火,阔叶林易发生地表火。单纯性的森林火灾较少。由于草本层干燥,密集连续,因而地表火发展极为迅速,尤其是采伐迹地,火势更强。由草本层燃烧的简单地表火火墙较窄,宽度通常5—8米。由草本和下层木共同燃烧的地表火较为猛烈,火墙宽度可在15米以上,扑救困难,造成大范围的过火面积。  相似文献   

3.
森林火灾中的树冠火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森林火灾按其燃烧物和燃烧部位的不同, 通常可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3种。树冠火是指在林冠层燃烧和蔓延的火, 通常与地表火同时发生。树冠火发生数量不多, 但其燃烧温度高、火强度大、蔓延速度快, 对森林的破坏性极大。从树冠火的发生机制、蔓延模型、扑救方法、预防和减弱树冠火发生及蔓延危险性的措施几方面对当前国内外树冠火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森林火灾会破坏森林资源,积极开展林火扑救研究对于保护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林火行为研究一直是林火研究领域的重点。文中针对地下火、地表火和树冠火3种类型,从火行为和扑救技术2个方面进行综述;认为通过研究林火发生与蔓延机理,建立基于燃烧物理机制的火增长模型,是发展林火扑救技术的科学基础。林火行为未来研究的重点是,探究自然条件下的地下火蔓延机制,发展地下火探测技术;完善地表火和树冠火蔓延的物理模型,确定地表火向树冠火转换的临界条件;提升火行为预报能力和开发扑救装备,增强扑救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外都把以火防火作为营林安全用火新技术广泛运用于防止森林火灾。以火防火的原理就是通过有领导、有计划、人为地、科学地用火烧去林子边缘或林下易燃物,消除火灾连续燃烧的条件。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蔓延,确保森林安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01-2007年黑龙江省夏季森林火灾调查研究发现,该地区夏季林火种类有地表火、地下火、树冠火3种,这3种蔓延方式之间相互演变,多数为地表火与地下火同时存在。夏季林火蔓延速度普遍较慢,地表火蔓延速度大多在0.05m/s以下;浅层地下火在有林地的燃烧速度为2-4m/h、草甸为1-3m/h,深层地下火在有林地的燃烧速度为0.2m/h以下、草甸为0.05m/h以下;树冠火蔓延速度一般为180-600m/h。  相似文献   

7.
北京西山可燃物特点及潜在火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北京西山魏家村林场为研究区域,通过样地调查和森林清查数据将可燃物划分为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和疏林地。根据样地调查和树木生物量模型计算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可燃物载量、厚度和高度。根据2000—2006年当地气象数据,确定历史平均最大风速的平均值和主风向,在此背景下对风场进行模拟,进而对地表火和树冠火进行模拟计算,计算出不同类型火发生时火蔓延速度、火强度和火焰高度的分布图。地表火的蔓延速度为0.01~0.22m.s-1,树冠火的蔓延速度为0.12~2.25m.s-1;地表火的火线强度为144~6595kW.m-1,树冠火的火线强度为3214~189002kW.m-1;地表火的火焰高度为0.37~2.50m,树冠火的火焰高度为1.75~13.4m。通过对可燃物和火行为指标的计算,可以为防火林带规划和防火林管理提供依据,也可为可燃物管理、扑火安全防范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森林火灾扑救中防火线开设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霁平  查德民 《森林防火》1996,(4):18-20,23
森林火灾扑救中防火线开设原则朱霁平,王海晖,夏敦煌,查德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重点实验室)(黄山市齐云山风景区管委会)开设防火线是林火扑救中一种常用的间接灭火法,主要针对不宜直接扑打的高强度地表火和树冠火,运用机械或人工方法清除火蔓延方向一定范...  相似文献   

9.
浅析森林火灾案件的侦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灾害性事件。由于森林火灾对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严重,所以森林火灾案件历来都是森林公安机关查处的重点。森林火灾按火源类型可分为自然火和人为火,本文探讨的森林火灾主要是指由人为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  相似文献   

10.
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灾害性事件。由于森林火灾对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严重,所以森林火灾案件历来都是森林公安机关查处的重点。森林火灾按火源类型可分为自然火和人为火,本文探讨的森林火灾主要是指由人为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  相似文献   

11.
<正>地表火是森林火灾中最常见的一种林火,它占整个森林火灾的94%。地表火按其蔓延速度可分为:急进地表火和稳进地表火。急进地表火的火头向前推进的速度是4~8km/h,稳进地表火火头向前推进速度4km/h以下。地表火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黑龙江省夏季森林火灾的种类,其包括地表火、地下火、树冠火三种.分析了这三种林火蔓延方式之间的相互演变关系,阐述了火强度的研究方法并给出了平均火强度值.  相似文献   

13.
林地可燃物火行为的研究是林火管理、林火预报、火灾扑救的理论基础,森林可燃物类型及特性对可燃物的火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室内点烧试验,分析油松辽东栎凋落叶可燃物载量对火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载量对蔓延速度有显著影响,载量越大,蔓延速度越快;可燃物载量对蔓延速度、火线强度、火面强度、火焰高度都有显著影响,均呈正相关,对火线强度、火面强度、火焰高度有极显著影响。降低地表可燃物载量能够有效降低发生地表火的潜在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木荷生物防火工程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振问 《林业科学》1997,33(4):338-348
进行了木荷防火林带的模拟火烧试验,并对木荷针叶树混交林燃烧性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木荷防火林带能够有效地阻隔地表火和树冠火蔓延;通过合理规划与布局,可从宏观上控制林火蔓延,防止大面积森林火灾发生;木荷在混交林中可成为间歇式的限制性林火蔓延带,降低林分燃烧性,形成微观密集型的防火网络体系,控制森林火灾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是我国木材的主要生产基地 ,采伐迹地的面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加之可燃物细小而且极易干燥 ,是森林火灾的主要隐患之一。通过火烧实验分析 ,即可了解冲火与地形的相关性 ,为森林防火及其营林用火提供理论依据 ,也可以通过计划火烧进行迹地清理 ,消灭病虫害 ,提高土壤保墒的作用。1 采伐迹地林火特点东北地区四季变化明显 ,其中春秋两季气候干燥、风速较大 ,容易引起森林火灾 ,造成林火的快速蔓延。据统计 ,森林火灾中 94 %为地表火 ,而地表火的引发多发生在杂草居多的林地内 ,其中采伐迹地占有相当比重 ,因为突然把上层木伐去 ,林…  相似文献   

16.
1.森林火灾种类。森林火灾种类分为三种:地表火、树冠火、地下火。2.森林火灾等级。森林火灾等级分为一般森林火灾、较  相似文献   

17.
计划烧除是在人为情况下,有组织、有目的的一种森林火灾预防阻隔或减缓火势蔓延的方法,目前在森林防火中广泛应用。其优点:一是有计划地将林区公路、铁路两侧的草本植物燃烧掉,防止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喷火及人为活动而引发火灾。二是将沟溏、距公路较近的山坡上的草本植物燃烧掉。目的是阻隔外火内侵或内火外延。可作为一道防护屏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模拟研究不同强度的可燃物处理对大兴安岭地区典型森林的火行为影响,为开展可燃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19年火险期,分别对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林、白桦林、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等天然林和兴安落叶松与樟子松人工林进行可燃物调查和清理。每种林型分别设置3块样地(20 m×20 m),每块样地再分别设置4块小样地(10 m×10 m)。对每块样地进行林分结构调查,然后对4块小样地分别进行可燃物处理,包括割除枯死灌木和草本、清理枯枝和地表凋落物等。按可燃物处理程度分为未处理、低、中和高强度处理4个等级。低强度处理后林内无易燃及枯死灌草、地表无大型可燃物(10 h),可燃物梯最小高度为3 m,中强度处理后倒木、灌木及小乔木全部清除,高强度处理后地表存留可燃物不会支持火的持续燃烧和蔓延。调查可燃物处理后的可燃物空间分布。利用可燃物特征分类系统(FCCS)分别模拟各林分在火险期内一般天气情景和干旱情景下的火行为。一般天气情景下,模型输出的指数包括地表火蔓延速度、火焰高度和火强度指标;干旱情景下,模型输出指数为潜在地表火(火强度、火焰高度和蔓延速度)及潜在树冠火行为(树冠火发生指数、蔓延指数和蔓延速度指数)。【结果】模拟结果显示,低强度可燃物处理后,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和人工林地表火蔓延速度分别降低51.6%和42.8%,火焰高度分别降低33.6%和39.4%,平均火强度分别降低22.8%和34%;而兴安落叶松白桦天然混交林、白桦林和樟子松人工林的火行为变化不明显。中强度可燃物处理后,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白桦林、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和樟子松人工林的地表火蔓延速度分别降低29.4%、37.1%、79.1%、83.3%和19.7%,火焰高度分别降低33.3%、29.8%、67.2%、69.7%和38.1%。高强度可燃物处理后,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兴安落叶松白桦天然混交林、白桦林和樟子松人工林平均蔓延速度分别降低95.3%、97.6%、85.7%、88.9%和77.6%,平均火焰高度分别降低93.1%、93.9%、92.6%、87.6%和87.3%。干旱情景下,5种林型地表火行为指标随着可燃物处理强度的增大而明显降低(P0.01),白桦林无树冠火发生,其他4种林型树冠火发生可能性及蔓延速度随可燃物处理强度的增大而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一般天气情景和干旱情景下,中强度可燃物处理后,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白桦林、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和樟子松人工林的地表火蔓延速度均低于1 m·min~(-1),火焰高度低于1 m,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的地表火蔓延速度和火焰高度分别低于人工0.1 m·min~(-1)和0.1m;各林型地表火焰高度低,蔓延速度慢,易于直接扑灭;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和樟子松人工的树冠火发生降幅超过20%,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和人工林地表火蔓延速度减少40%以上,树冠火发生可能降低30%。而高强度可燃物处理后,会影响森林结构及其功能,因此,针对当前主要林型进行中强度的可燃物清理,清理地表未分解的枯落物和易燃灌木草本以及树冠下空间易燃可燃物,就可以有效降低地表火蔓延速度和避免树冠火发生。  相似文献   

19.
介绍西藏林芝地区森林火灾情况,分析森林火灾多发原因.以1999~2006年在察隅、波密、林芝3县收集的8次森林火警与火灾阻隔带数据及灾后调查数据为依据,以防火阻隔带烧损程度划分地表火行为等级,共划分为4级.防火阻隔带对中等强度以下的森林地表火能起到有效的阻隔作用.提出建设防火阻隔带要根据森林分布特点科学区划,统筹安排.  相似文献   

20.
森林火灾是一种具有突发性和危险性的自然灾害,根据火情种类可将森林火灾分为:地下火、地表火和树冠火,其中树冠火极其危险,因为它的传播速度是地表火的十几倍,因此,尽早对火灾类型进行分类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和声音频谱分析技术的林火探测系统,此系统适用于森林火灾连续监测和早期探测的无线声学测深,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为实时监测林区,将大量传感器节点部署在林区,实现林区全覆盖。根据无线传感器的有效通讯距离以及能耗问题,本研究选用具有低功耗、远距离传输特点的LoRa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最后,对声音传感器采集到的音频数据进行声音频谱分析,结合分类算法和交叉谱区分树冠火和地表火的声音频率差异。但是,分类方法的准确性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传感器的分布、声音传输中的能量损耗、数据传输的延迟等。通过实验测试表明树冠火的声音频率为0~400 Hz,地表火的声音频率为0~15 000 Hz,并可以通过声音频谱分析技术实现从声音角度来探测森林火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