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同小麦品种因其生理基础的差异,在开花到成熟期间表现出不同的生长发育特点.为摸清偃师16的干物质积累、分配、转运特点,及籽粒形成、灌浆、成熟规律,于1999年进行了该项研究,为偃师16的后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行距配置下小麦生产与产量形成特点,为小麦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高产小麦品种石新828为材料,开展15.0 cm+15.0 cm和16.7 cm+16.7 cm+26.7 cm行距配置研究。[结果]干物质积累量以15.0 cm+15.0 cm处理稍高,而产量以16.7cm+16.7 cm+26.7 cm处理较高。生育前期以叶片干物质的积累量最高,生育后期以子粒干物质的积累量最高。开花前储藏在营养器官的同化物开花后向子粒再分配量和再分配率以15.0 cm+15.0 cm处理较高。开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对子粒的贡献率以16.7 cm+16.7cm+26.7 cm处理较高。[结论]15 cm+15 cm和16.7 cm+16.7 cm+26.7 cm这2种行距配置均适用于河北平原区当前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3.
谷子不同类型品种生育后期物质生产与转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 2 6个品种比较表明 ,新品种的子粒产量和经济系数比老品种高 ,生物产量二者相仿。不同栽培条件下 ,子粒产量、生物产量均表现为高秆弯穗品种高于矮秆直穗品种。而且高秆弯曲穗品种叶输出率高于矮秆直立穗品种 ,说明叶片不仅是光合器官 ,也是贮藏器官。茎鞘物质输出主要是叶鞘中的物质输出 ,茎秆中的物质不仅未输出 ,而且还要补充。新老品种和高秆弯穗品种子粒的干物质 ,全部都是抽穗后积累。矮秆直穗品种抽穗前积累的干物质有少部分转运到子粒中 ,产量大部分是来自抽穗后干物质的供给。不同类型品种和不同株型品种干物质积累的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4.
<正>小麦生长后期包括抽穗、开花、灌浆和成熟等生育时期。这一时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一、小麦后期的生育特点1.生育中心转向子粒。小麦开花后,最大的特征是经过授粉、受精后形成子粒。开花后旗叶、倒二叶和穗部的光合产物绝大部分输送给子粒,基本不再向该叶位以下的其他器官输送。子粒中累积的干物质大约2/3以上是由开花后的光合产物提供的。因此,做好后期管理,  相似文献   

5.
不同小麦品种氮效率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小麦主产区(鄂北岗地)主推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丰氮和缺氮条件下小麦的子粒产量、生物学产量、氯素吸收与分配、氮效率的特性.结果表明,以缺氮条件下小麦子粒产量为氮效应评价指标,供试小麦品种中氮高效应的品种为鄂麦23和鄂麦14;以丰氮和缺氮条件下小麦子粒产量之差值与施纯氮量之比为氯响应评价指标,氮高响应的品种为郑麦9023、豫麦49和鄂麦18,氮高效应和氮高响应的品种并不相同.因此,对土壤氮素吸收利用能力较强的植株生物学特性是氮胁迫条件下供试氮高效应品种的生物学基础.在丰氮条件下,供试的氯高响应小麦品种的子粒产量、植株氮吸收和干物质生产特性与缺氮条件下表现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叶面积、干物质积运及产量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不同穗型小麦的叶片功能、干物质积累与运转及产量构成特点,选用典型的多穗型、中间型和大穗型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其花后叶面积、干物质的变化规律及产量构成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大穗型小麦的单茎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均大于多穗型和中间型,但最终产量表现为多穗型>中间型>大穗型.适当减小叶片面积,增加群体穗数,可能是提高大穗型小麦品种产量水平的重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选用了4个不同穗型的小麦品种,研究了灌浆过程中烘干与风干的植株和子粒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单茎干重和茎鞘叶干重变化呈直线趋势,但灌浆28 d后植株干重的增加较慢.烘干和风干条件下单茎干重差异表现为中穗大粒型品种平安7号>多穗型豫农202>大穗型郯麦98>中穗型淮麦20.灌浆期间茎鞘叶的日转移量表现为郯麦98>淮麦20>豫农202>平安7号.子粒灌浆都呈现了“慢-快-慢”的变化趋势,可以用Logistic曲线方程拟合其增长趋势.烘干处理的子粒千粒重要高于风干处理的,但到灌浆28 d后,二者差异很小,烘干和风干千粒重差异表现为豫农202>郯麦98>平安7号>淮麦20.不同类型品种表现出不同的灌浆特点和干物质转移特征.  相似文献   

8.
不同小麦品种(系)黑胚病发生及其对子粒危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河南省目前推广及新近选育的小麦品种(系)黑胚病的田间发生及其对子粒危害的影响,并在室内对田间收获的各小麦品种(系)的黑胚率、千粒重、发芽率及幼芽鲜重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的黑胚率存在显著差异,陕229和豫优1号发病最轻,黑胚率为2.0%和2.1%;漯麦4号发病最重.小偃803等43个品种黑胚子粒的千粒重是增加的,病、健子粒千粒重差值为0.71~6.96 g;仅有豫麦49号等5个品种黑胚子粒千粒重是降低的,病、健子粒千粒重差值为-0.08~-5.2 g.豫麦68号等35个品种的健康子粒发芽率高于病子粒,病、健子粒发芽率差值为-3.33~-20.0;新麦18等4个品种的黑胚子粒发芽率高于健康子粒,病、健子粒发芽率差值为3.33~10.0;山东95519等9个品种黑胚子粒和健康子粒的发芽率是一致的.豫麦70号等13个品种黑胚子粒萌发后的幼芽重是增加的,病、健子粒幼芽鲜重差值为0.000 6~0.004 4 g;郑麦9023等35个品种的黑胚子粒萌发后幼芽鲜重比健康子粒萌发后的幼芽鲜重减轻,病、健子粒幼芽鲜重差值为-0.000 2~-0.016 4 g.不同小麦品种的黑胚率与病、健子粒千粒重、发芽率和幼芽鲜重的差值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不同小麦品种对春季限水灌溉条件的响应,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济麦22、石农086、邯6172和鲁麦14计4个小麦品种处理,研究了限水灌溉(春季拔节期灌溉1水)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特性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济麦22和石农086在灌浆期间光合性能较高,灌浆后期叶面积指数(LAI)和光合性能下降缓慢;邯6172在灌浆前期和中期旗叶光合速率和SPAD值较高,后期降低较快,LAI灌浆后期较中期降低51.7%。生育期间济麦22和石农086的干物质积累量较多,花前干物质转移量和花后积累干物质对子粒贡献率均较高,其中济麦22收获指数高达0.64;邯6172花前干物质积累量较高但转移量较低,花后积累干物质量多且对子粒的贡献率最高;最终,济麦22产量最高,其次是石农086和邯6172,鲁麦14产量最低。在生产实践中,限水灌溉条件下宜选择生育后期光合性能衰老缓慢、花后积累干物质量多、收获指数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以冬小麦品种矮抗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追氮时期(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对其子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追氮处理小麦子粒灌浆过程均呈慢-快-慢的"S"型变化曲线,子粒鲜重和干重随灌浆进程的推进呈增加趋势;子粒体积随灌浆进程推进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不同追氮时期对矮抗58子粒灌浆特性的效应不同,以起身期追氮子粒干物质积累量和灌浆速率表现最大。  相似文献   

11.
不同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系统分析了小麦品种间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干物质积累均呈"S"型趋势,品种间干物质积累差异主要表现在小麦返青后。百农矮抗58干物质积累量大,向籽粒分配和运输的比例也较大。分蘖力强、分蘖成穗率高、成穗数多、穗粒数多、开花后保持较高的平均灌浆速率是百农矮抗58实现高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宁夏灌区不同时期种植的春小麦品种的群体光合特性研究表明,在宁夏灌区春小麦改良过程中,不同品种的群体光合性能存在显著差异.宁夏平原春小麦随品种的更新,相对生长率、净同化率(NAR)有增加趋势,叶面积(LAI)、光合势(LAD)、作物生长率(CGR)逐渐增加,叶面积比率(LAR)逐渐下降,干物质累积量、子粒产量、生物产量有明显提高.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CGR,LAI,LAD与子粒产量、生物产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且CGR对子粒产量和生物产量的直接作用都是最大的.因此,从群体光合作用考虑,提高作物生长率,降低叶面积比率,适当扩大叶面积,延长叶面积持续期是增加小麦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材料。研究氮肥后移对小麦子粒产量、收获指数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对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影响显著,其中底追比例为3:7、拔节期追肥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较大。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小麦开花后不同部位氮素、磷素营养物质积累的动态规律,以中国春和贵紫1号2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分别于花后5,15,25,35,45 d对小麦旗叶、茎鞘、颖壳穗轴和子粒中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无机磷、植酸含量及单粒质量进行动态测定。结果表明,在子粒发育过程中,2个小麦品种库源器官氮素、磷素营养物质及单粒质量均有相似的变化趋势。除源器官的氨基酸和茎鞘的植酸外,其他氮素、磷素营养物质与子粒库中的5个营养性状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子粒发育中期库源器官氮素、磷素营养物质含量的差异远小于其前期与后期。结果还表明,小麦子粒发育中期(花后15~25 d)库源器官氮、磷代谢最为旺盛。建议此时期更应注重小麦氮、磷养分均衡,既满足子粒积累足够氮、磷营养,不致早衰,又同时注意防止其过量造成贪青晚熟,以保证小麦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5.
优质冬小麦子粒灌浆过程中蛋白质和粒重积累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8个加工品质优良的冬小麦推广品种。分析了子粒灌浆过程中蛋白质和粒重的积累动态。研究表明,优质小麦在子粒灌浆过程中N素的变化动态及累积趋势与非优质小麦品种基本相同。呈高,低,高凹型曲线。灌浆初期,子粒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随着子粒的增大。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到开花后21d降到最低,之后又开始缓慢回升;粒重在灌浆前期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就群体而言,蛋白质积累与干物质积累密切相关,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呈同步增加,产量越高,蛋白质产量也越高。  相似文献   

16.
以不同筋力型小麦豫麦34、豫麦49、郑麦004为试验材料,进行水稻茬与玉米茬不同播种期对强筋、中筋、弱筋小麦干物质积累和灌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茬小麦干物质积累明显大于水稻茬小麦;适期晚播(10月28日) 可以提高干物质积累,其干物质的积累量明显大于早播(10月8日)的小麦;中筋小麦品种(豫麦49)花后前期灌浆速度大于强筋(豫麦34)和弱筋品种(郑麦004),强筋品种花后15 d后灌浆速度大于中筋与弱筋品种,整体灌浆速度呈快、慢、快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灌浆期高温和干旱对小麦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盆栽和人工气候箱模拟条件下,研究了高温与干旱胁迫对两个不同筋力小麦品种豫麦34号(强筋)和豫麦50号(弱筋)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抑制了子粒灌浆速率,使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提前,灌浆持续期缩短,导致子粒干物质积累量下降.不同时段高温胁迫对粒重的影响有差异,豫麦34号和豫麦50号分别以前期和中期受高温胁迫影响最大,后期相对小.豫麦34号以中期干旱胁迫粒重降幅最大,而豫麦50号在前期受干旱胁迫影响最大,后期干旱使两品种的粒重略有增加.高温和干旱对小麦子粒灌浆特性及粒重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水、温互作效应.研究还表明,渐增期平均灌浆速率的降低及快增期、缓增期持续时间的缩短是最终导致粒重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谈谈影响小麦品质的五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子粒品质既受品种本身的遗传控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小麦子粒品质特性是品种基因型和环境影响的综合表现.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条件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因此,了解影响小麦品质的因素,对搞好优质小麦生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小麦叶枯性病害对小麦灌浆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不同程度小麦叶枯性病害对灌浆过程的影响发现 :重病植株干物质积累时间短 ,干物质量低 ,营养物质转移时间短 ,造成子粒不饱满 ,穗重下降。病害对小麦穗部的影响使子粒中各种氨基酸及粗蛋白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导致品质变化。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品种绿叶面积和茎鞘干物质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子粒结实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抽穗3周后的绿叶面积、抽穗后2周内的茎鞘干物质量与结实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