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畦灌是应用最广泛的地面灌溉方法,在发展中国家畦灌比喷灌、滴灌和沟灌更为常见。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由于激光整地技术的应用,土地平整度提高,畦灌方法也因而再度流行起来,现在使用少量劳动力可以使大畦田得到高质量的灌溉。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条件所限,实际上还没有大畦田灌溉。然而在这些国家,灌溉畦完全可以做得比现在使用的小畦大得多,而且能获得更好的灌溉效果。 要获得较好的畦灌设计与管理,必须对灌溉过程有一个好的理解和洞察,然而这个过程及其最后灌溉结果是十分复杂的。比如入渗深度就取决于畦田规格(长、宽),灌溉水量、灌溉时间、土壤入渗性质与地面流动阻力等参数。  相似文献   

2.
适时适量灌溉丰收高产苹果树根部吸收养分时需要水分把肥料溶化,供其吸收;在树体内部的二氧化碳形成光合作用时也需要水分;果树在空气中生长时也需要水分蒸发来调整树体温度;树叶中有60—80%的水分,果实内就有95%的水分。一棵树结一斤果实,就必须供给它十斤的水,保证苹果达到高额稳定的产量,就得进行合理灌溉。张家管理区利用龙口水库水进行灌溉,战胜了去年特有的大旱灾,实践证明灌溉次数多的,比灌溉少的长的好,产量高,由于适时灌溉密切结合其他农业措施,获得了高额的产量。灌溉方法是沟灌,就是在树行中间开引纵横引水渠道,水沿沟渠分布水流,以毛细管作用由沟的侧向渗入土壤,因而使大部土壤保持疏松,结构良好,地面湿润均匀,省工省水  相似文献   

3.
<正> 联结在移动式灌溉机械(见图)上的多孔的聚乙烯软拖管已设计出,以代替灌溉喷头,其孔距、孔径是根据与土壤吸水速率相对应的供水率来确定的,因而,地表径流得到了控制。管内工作压力为10~50kPa,这意谓着需要很低的能量。管中绝大部分水施于作物顶盖以下,这样,由于蒸发和风速引起的水量损失减少到了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4.
我省水稻灌区水源不足,因而也限制了水稻面积的发展。故开源节流,提高水的生产效率(指每立米灌溉水获得的产量)是灌溉管理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几年来,我省的灌溉试验及实践表明,间歇灌溉及利用回归水灌溉,是水稻灌区开源节流,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两种施肥水平下根区局部灌溉对甜玉米水分利用的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区局部灌溉如分根区交替灌溉和部分根干燥灌溉是新的高效节水技术。研究了两种施肥水平条件下根区局部灌溉对甜玉米叶片光合、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常规均匀灌水相比,根区局部灌溉高、低肥处理的蒸腾速率分别降低19.01%和17.50%.光合速率分别提高8.88%和18.34%,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34.69%和43.45%。随着甜玉米生育期的推进.各灌溉处理间的叶面积差异逐渐缩小;单株干物重分别下降15.14%和24.38%,蒸散量(即作物耗水量)分别下降31.28%和29.58%;冠层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3.48%和7.40%。这表明较高肥条件下根区局部灌溉的冠层水分利用效率提高较多,因而根区局部灌溉技术的节水效应要与合理施肥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 河北省藁城县推广应用小麦灌溉预报以来,大大改变了农民过去“粪大水勤”的传统观念,在连续四年内,藁城及石家庄地区部分县绝大多数麦田按照预报方案全生育期灌四水,比推广前少浇两水以上,每年亩节水90m~3左右。由于灌溉预报是按照小麦的生长规律进行的,使小麦的生理生态处于最佳土壤水分状况,因而不仅省了水,并且实现了增产。  相似文献   

7.
在深耕密植和多肥的条件下,实行浅灌、湿润灌溉、晒田是预防倒伏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区农业生产大跃进以来的主要经验。因为浅灌、湿润可以提高水温、地温,易于通光透气,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质肥料的分解,有利于根系的发育;晒田可以促使根系向深广度发展,形成发达的根群。实行浅灌和湿润灌溉,田间湿度较低,茎秆和叶片含水量相应减少因而迅速变老,节间粗而短,机械组织变硬,因而增强了抗倒伏的作用。要把浅灌、湿润灌溉和晒田三者正确结合起来,其中浅灌是基础。湿润灌溉和晒田要根据水利条  相似文献   

8.
<正> 灌溉与排水,特别是灌溉,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需要研究。世界上很多灌区的供水日益紧张。灌溉水被重复利用,要求把它转为其他用途的压力增加,因而可能潜在威胁人类健康以及产生其他不良社会影响。对很多地区讲,研究的重点应该是:提高水的管理效率,搞好蓄水保水以及控制盐分。 一九八六年,国际灌溉与排水委员会(ICID)中的科学研究和未来发展委员会,提出了一个需要优先研究的范围的总目录,包括从规划政策,设计、施工和管理到水土保持、盐渍化,以及灌溉排水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等问题。但是,ICID所提出的优先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并未突出一些更为迫切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
<正> 作物需水量测验是灌溉试验的一个老课题,但在理论上,测验方法和土壤一植物水分运动的机理上还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首先,目前一般测量作物需水量的方法,不论田测法,坑测法或简测法,均没有将叶面蒸腾和棵间蒸发量分开测量。一般均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因而不能准确地知道灌溉水分的消耗途径及其数量,尤其难于掌握作物蒸腾逐时日的变化,以致无从研究节约灌溉水量的可能性。再者,水分通过土壤进入植物根系,再运行到叶面以维持作  相似文献   

10.
<正> 灌溉措施的很重要任务是经济而合理地利用灌溉水。减少地面径流、渗漏和地表蒸发,以提高灌溉效益。为了使用保墒灌溉技术措施,必须掌握土壤水量平衡各组成部分的测定方法,其中蒸发量的测定尤为重要。目前测定旬、月蒸发量广泛地利用计算方法,这种方法多属于经验性的,不能认为是十分满意的。水量平衡法测定短时期蒸发量,其困难在于必须精确计算土壤上下层的水分交换和蒸腾。在实践中普遍采用各种类型和大小不同的蒸发器来直接测定蒸发量,但由于蒸发器内土柱与自然土壤隔绝,因而器内土柱的水、热状况与自然土壤有别;特别是在有作物覆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和北方其他省区一样,水资源比较缺乏,人民生活水平又迅速提高,积极要求增加大米的供应量,因而水田种植面积连年扩大,因此,研究节水的灌溉方法,开展水稻高产栽培灌溉技术试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经过我们的试验研究,认为改变过去长期淹灌的传统灌溉方法,实行以“大畦宽床薄膜启闭式旱育苗喷水灌溉”和“本田浅、湿、干结合,适时限水控氮的灌溉技术”能起到节水高产的作用。具体作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探究灌溉对我国北方地区花生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及不同灌溉模式下花生产量和WUE变化的差异,可为北方地区花生高效灌溉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通过收集北方地区近40年的花生田间灌溉试验数据,依据灌溉方式、灌溉定额、灌溉次数和灌溉阶段进行分组,以不灌溉作对照,利用Meta-analysis定量分析灌溉对花生产量和WUE的综合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北方地区,相比不灌溉,花生灌溉后产量和WUE可分别提高16.86%和2.62%(P<0.05),其中,在华北地区灌溉对花生产量和WUE的提升幅度高于东北地区。当采取畦灌、灌溉定额>90 mm、灌水次数≥4次或全生育期灌溉的措施时,花生的增产率更高,分别为20.42%、29.87%、25.89%和29.84%(P<0.05)。选择滴灌、灌溉定额<30 mm、灌水1次或花针期灌溉时,花生WUE提升更显著,分别为2.76%、8.39%、5.27%和7.96%(P<0.05)。随机森林结果显示:在北方地区,灌溉定额是影响灌溉对花生产量和WUE效应的最重要因素,其次为灌溉阶段。因此,建议北方花生种植区灌溉定额...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开展不同时间序列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净灌溉需水量变化趋势研究,为未来农业用水规划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了近60 a(1961―2017年)与近30 a(1988―2017年)小麦-玉米轮作的作物需水量、有效降水量、净灌溉需水量的变化趋势。【结果】不同时间序列小麦-玉米轮作的作物需水量、有效降水量及净灌溉需水量的变化趋势存在较大差异,1961―2017年小麦-玉米轮作作物需水量与有效降水量整体呈显著增加趋势,变化倾向率分别为5.3、7.8 mm/10 a;而净灌溉需水量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变化倾向率为-2.5 mm/10 a。1988―2017年小麦-玉米轮作作物需水量整体呈显著增加趋势,变化倾向率为11.0 mm/10 a;有效降水量整体呈显著减少趋势,变化倾向率为-7.3 mm/10 a;净灌溉需水量整体呈显著增加趋势,变化倾向率为18.3 mm/10 a。【结论】1961―2017年小麦-玉米轮作的净灌溉需水量减少,主要是平均风速与日照时间减少所致;而1988―2017年小麦-玉米轮作净灌溉需水量增加,主要是气温升高与相对湿度减少所致,且序列越短其变化趋势越显著。因而在进行灌溉用水规划时,合理选择序列长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1节水灌溉的迫切性和经济性我国是水资源缺乏国家,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缺水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传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农业灌溉用水占很大比重,传统的灌溉主要以大田漫灌为主,水的利用效率很低。因此,节水灌溉是今后现代农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滴灌非常适合现代农业和园林业等的灌溉,它是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滴头、孔口或滴灌带等灌水器将水一滴一滴地、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土壤中的灌水形式。由于滴水流量小,水滴缓慢入土,因而在滴灌条件下除紧靠滴头下面的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外,其它部…  相似文献   

15.
不同灌溉制度对矮化密植红枣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裸地滴灌不同灌溉制度对矮化密植红枣根区土壤水盐分布和红枣产量的影响,对灌溉定额为196、224和252mm,灌水次数8次和14次、共6种组合的矮化密植红枣进行滴灌试验,研究表明,低频灌溉可明显提高土壤含水率,相同灌溉定额条件下,低频灌溉较高频灌溉更有利于土壤水分的保持;高频灌溉控盐效果优于低频灌溉;随灌溉定额的增加低频灌溉较高频灌溉产量增加明显,而高频灌溉产量降低幅度比低频灌溉快;在合理灌溉定额下,采用高频灌溉较低频灌溉更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再生水灌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生水灌溉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综述了国内外再生水灌溉的研究现状,并对再生水灌溉的前景及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分析.再生水灌溉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地下水的盐化、氮磷化合物及其迁移转化方面;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土壤盐分和重金属的累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等方面;再生水灌溉对作物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作物的品质、产量;再生水的安全灌溉技术、不同灌溉技术对土壤化学性质、作物产量、卫生方面的影响;再生水灌溉制度的研究.今后研究重点应集中在以下方面:再生水灌溉标准的制定,氮、磷、有机物、重金属在土壤植被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再生水安全高效灌溉技术,研究建立再生水灌溉环境影响和健康风险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不同灌溉方法对盐渍土壤中水、盐、热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温室盐渍土壤中的种植试验,对常规灌溉、固定灌溉、交替灌溉3种灌水方式下水分、盐分、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替灌溉水分利用效率优于常规灌溉和固定灌溉;相同时间内交替灌溉的干燥沟升温幅度大于湿润沟,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温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常规灌溉土壤返盐最多,固定灌溉返盐最少。土壤水溶性盐、Cl-、Na+在土壤表层积聚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8.
任佶  姚水萍 《农机化研究》2007,(12):243-245
目前,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农业是用水大户而且用水浪费相当严重,因而建设节水型农业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当务之急.为此,就实现节水型农业提出了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采用节水灌溉方式和适宜的灌溉模式等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9.
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主产区,但同时也是水资源较为短缺的地区,干旱问题一直制约着小麦产业良性发展,因而研究该地区的小麦灌溉发展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北方地区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小麦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模式,并提出了利于北方麦区节水灌溉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麦后移栽棉适宜的调亏灌溉模式。【方法】在麦后移栽棉蕾期、花铃期分别设计不同亏水灌溉处理,研究了不同调亏灌溉处理对麦后移栽棉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蕾期和花铃期的水分亏缺均会抑制棉花株高、茎粗等营养生长,其中蕾期水分亏缺影响程度相对较大;无论是蕾期还是花铃期,轻度亏水灌溉对棉花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叶片相对含水率随缺水程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蕾期或花铃期轻度亏缺灌溉均有利于地上干物质积累;与全生育期充分灌溉(CK2)处理相比,蕾期轻度调亏灌溉节省灌溉用水5.45%,增产9.16%,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15.05%;花铃期轻度调亏灌溉节省灌溉用水9.09%,增产2.34%,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12.90%;调亏灌溉对麦后移栽棉马克隆值和伸长效率影响不明显,但蕾期或花铃期轻度调亏灌溉都有提高棉纤维长度、整齐度和断裂比强度的趋势。【结论】在水资源供应较为充足时,蕾期轻度调亏灌溉、花铃期充分灌溉可获得最高的籽棉产量和较高的灌溉水利用效率;而在水资源不足的条件下,蕾期充分灌溉、花铃期轻度调亏灌溉是较为适宜的省水、高产、高效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