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为探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群体自动调节能力差异型双季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抗倒伏能力及其稻田杂草发生的影响.[方法]以筛选到的群体自动调节能力强品种早稻湘早籼45(XZX 45)、晚稻五丰优T025(WFY T025)和群体自动调节能力弱品种早稻潭两优83(TLY 83)、晚稻天优华占(TYHZ)为材料,共设置3个处理:高密度(HD)、中密度(MD)和低密度(LD),进行不同种植密度大田试验.[结果]与自动调节能力弱品种相比,自动调节能力强品种在不同密度下产量增幅为2.34%~15.66%.分析表明自动调节能力强品种的产量稳定性能更优,主要归因于其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动态平衡实现.茎秆倒伏特征结果表明,自动调节能力差异型品种倒伏指数随种植密度增大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自动调节能力强品种的茎秆各节间茎粗和壁厚、弯曲力矩和抗折力下降幅度显著低于自动调节能力弱的品种,有利于植株保持较高水平抗倒伏能力.此外,稻田杂草发生结果表明,自动调节力差异型品种的田间杂草生长量随种植密度增大均不同程度降低.自动调节能力强品种有利于抑制田间杂草发生量.[结论]采用群体自动调节能力强的水稻品种,配以适宜种植密度,为传统水稻高产稳产及抗倒和稻鱼共作模式中防草栽培提供一种生态学视角.  相似文献   

2.
不同冬割方式对大麦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冬割对不同春化特性大麦品种主要性状的影响,以春性大麦品种(六恢)和半冬性品种(扬饲麦1号)为试验材料,在越冬始期,以留茬2 cm、5 cm、留茬2 cm 施肥、留茬5 cm 施肥4种不同方式进行冬割处理,以不割为对照,研究不同冬割方式对大麦鲜草重及成熟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主穗粒数、单株穗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干重、千粒重、穗数、产量等12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鲜草重因品种及留茬高度不同而异。(2)冬割降低了大麦株高,增加了单株穗数、单株干重、单株粒重及单株粒数。相同留茬高度,施肥能提高麦茬再生能力。(3)割后大麦的抗寒性降低,部分植株被冻死,单位面积的植株减少,单株穗数的增加不足以补充基本植株的减少,单位面积的穗数变少。春性品种尤为明显。在保证一定留茬高度并及时追肥的条件下,半冬性品种比较适宜冬割,并可获得较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源库关系改变对春小麦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选用宁夏灌区历年推广的主栽品种及搭配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剪叶剪穗[未剪叶剪穗为对照(CK)、剪全穗(T_1)、剪1/2小穗(T_2)、剪1/3小穗(T_3)、剪倒三叶(T_4)、剪倒二叶(T_5)、剪旗叶(T_6)、剪全叶(T_7)]处理,研究抽穗后源库变化对春小麦产量、单穗粒质量、千粒质量、花前干物质输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抽穗后减源能够降低春小麦穗粒质量和千粒质量,可促进花前茎鞘干物质向籽粒中运转,不同减源处理的穗粒质量和千粒质量表现为T_7T_6T_5T_4CK。抽穗后缩库增加春小麦的千粒质量,但由于库容的减少抑制花前干物质输出率,不同剪穗处理的千粒质量表现为T_2T_3CK,花前干物质输出率表现为CKT_3T_2。不同年代的推广品种减源缩库的表现相同,但不同品种减源缩库后千粒质量、穗粒质量及花前干物质输出率的降幅不同。宁夏灌区春小麦产量的提高需要在增源的同时扩库,适当减少源库比,促进花前干物质的输出,并在抽穗后通过适当的栽培措施保障冠层的光合作用,提高源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宜在塔额垦区种植的大麦品种(系),以11个大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塔额垦区开展了品种(系)比较试验,对参试品种(系)适应性、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进行比较分析,对各性状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引进的11个大麦品种(系)在塔额垦区均能正常成熟,产量较高的品种有2020C/106、21-6、20-9、2018C/95,分别为4 932.84、4 783.58、4 626.87、4 626.87 kg/hm2。参试品种(系)株高、千粒重、穗实粒数和穗总粒数均与产量成较大的正相关关系,在品种筛选上应将株高和千粒重作为优势选择性状。综上,结合试验综合表现,适宜塔额垦区种植的高产大麦品种(系)为2020C/106、21-6、20-9。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盆栽的方法对19个水稻品种(系)在花期进行剪叶与剪穗处理,结果表明减少库容对降低秕粒率的效果不如减源对增加秕粒率的效果大;剪库增加粒重,而剪源则降低粒重.品种间对剪源与剪库的反映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保山市育成大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大麦品种审定(登记)证书,对保山市1991年以来审定(登记)品种的育种方法和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保山市大麦育种方法以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穿梭育种并存;大麦产量持续增加;株高持续降低;穗实粒数、千粒重缓慢增加;二棱大麦有效穗持续增加,多棱大麦有效穗变化不大;生育期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夏大豆3品种(系)花后(7月30日)至鼓粒初期(9月2日)剪叶试验表明:剪叶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单株荚数、粒数和粒重降幅早剪叶>晚剪叶,全剪叶>剪上部叶>剪下部叶。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不同环境点种植的大麦品种(系)籽粒γ-氨基丁酸(GABA)进行检测与分析,为优质专用大麦种植区划与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和材料。【方法】采用比色法对由267份裸大麦和91份皮大麦构成的大麦种质资源籽粒γ-氨基丁酸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其中分别含有46份浅粒色和58份深粒色裸大麦资源的2个供试组,同时在地理经纬度相似而海拔高度差异大的什邡、元谋和拉萨不同环境点种植。【结果】在四川种植点,大麦不同基因型间籽粒GABA含量的变异幅度较大(0.062~1.038 mg/g),表现为数量性状的正态分布特点;平均GABA含量裸大麦显著(P<0.05)高于皮大麦,分别为(0.574±0.173)和(0.488±0.169)mg/g;籽粒颜色与GABA含量呈正相关,紫粒含量最高(0.618 mg/g),黄白粒含量最低(0.537 mg/g);在上述3个种植点,供试裸大麦的平均GABA含量随海拔增加显著提高(P<0.05),环境条件对浅粒色组影响更大。其中,浅粒色组平均GABA含量分别为(0.496±0.133)、(0.765±0.191)和(0.907±0.259)mg/g,而深粒色...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新疆大麦产量构成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为新疆大麦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新疆2011~2012年度9个大麦品种(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穗粒数>穗长>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千粒重>穗长>穗粒数;偏相关分析表明,穗长同穗粒数呈极显著相关,穗粒数同产量显著相关,穗长和千粒重同产量呈负相关但不显著.[结论]新疆大麦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应以选育和选用千粒重大的品种为主,同时要通过合理栽培技术措施,稳定穗粒数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江苏沿海地区大麦品种(系)在产量与产量构成三要素间的关系,在2007—2014年,每年利用12~15个不同大麦品种(系),进行了大麦产量与产量构成三要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麦品种(系)产量水平较高,最高达到8 562.0 kg·hm-2。不同年份、不同品种(系)的有效穗数和实粒数与产量间相关性有正有负,千粒重与产量间相关性均为正。结合多年数据,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9,0.29和0.43。不同年份,对照品种产量与产量构成三要素间的相关性存在差异,有效穗数与产量相关性在不同品种中均为正值。不同品种(系)中,千粒重与产量相关性最大;不同年份,同一品种的有效穗数与产量相关性最稳定。  相似文献   

11.
日本札幌啤酒联合公司用本国大麦与荷兰大麦杂交,培育出一种质量好、产量高的啤酒专用大麦新品种——“新田二号”。该品种有五大特点:(1)麦芽中的提取物从78%上升到83%,(2)淀粉转化为糖的酶作甩比一般品种高50%;(3)过滤性和发酵性好;(4)生长期短,成熟期比一般品种早10—15天;(5)秆短、穗长、粒多、不易倒伏、产量高、便于机械化收割。  相似文献   

12.
 以云南3个优质功能大麦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以单作大麦(MC)为对照,研究了大麦—马铃薯套作对大麦农艺性状和籽粒γ-氨基丁酸、总黄酮、生物碱及抗性淀粉的影响。结果表明:(1) 套作条件下大麦的生育期缩短,分蘖数,有效穗、株高、节间总长度、旗叶长和宽、茎粗、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穗草比增加。(2)大麦—马铃薯套作对两种作物经济产量增幅大于4%,且大麦籽粒产量的LER均大于1,有明显的套作优势,其病害低于单作。(3) 3个大麦品种套作条件下γ-氨基丁酸、总黄酮、生物碱和抗性淀粉含量均高于单作。  相似文献   

13.
超级小麦郑麦7698生长发育特性及其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配合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系郑麦7698的推广,采用大田攻关和小区试验相结合,探讨郑麦7698生长发育特点和超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郑麦7698自动调节能力强,分蘖成穗中等;籽粒灌浆期长,粒质量增加快,每1000粒日增重平均达2.1 g;在大于10 500 kg/hm2产量水平下,郑麦7698产量结构为穗数648万穗...  相似文献   

14.
不同棱型大麦材料灌浆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0个大麦品种(品系)为材料,用Logistic曲线方程对其灌浆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不同棱型大麦灌浆参数不同,二棱大麦的灌浆平均速率(R),灌浆渐增期速率(R1),最大灌浆速率(Rmax),理论最大粒质量(K)和千粒质量显著大于四棱大麦.二棱大麦千粒质量与灌浆平均速率(R)和灌浆渐增期速率(R1)呈显著正相关.四棱大麦千粒质量与灌浆缓增期速率(R3)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灌浆最大速率(Rmax)、灌浆快增期速率(R2)和灌浆最大速率出现时间(Tmax)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安徽农业科学》2020,(2):30-33
为了较快寻找出适合巍山县栽培的大麦品种,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9个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关联度分析,进而指导育种实践。结果表明, 052DM3-3、052DM3-8-8、凤03-39、071DM11-4和凤03-9的产量较对照(S500)高,且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大麦品种(系)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株高、成穗率、基本苗、千粒重、穗粒数、生育期、有效穗、最高茎蘖、穗长。其中,株高和成穗率对大麦的产量影响最大。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分析显示,大麦品种(系)各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互制约关系。因此,在育种实践中,应采取适当的育种手段,注意株高、成穗率与其他农艺性状之间的协调发展,尽量减少主次性状之间的矛盾冲突,才能有效获得大麦高产品种(系)。  相似文献   

16.
小麦籽粒建成过程的光合特性及内源激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粒(重)型小麦品种为材料连续测定籽粒建成过程中的光合特性和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开花7日前后,各品种的叶片光合速率均有不同程度回升,该回升与蒸腾速率的高峰、籽粒中内源 IAA,Z+ZR 及 ABA 的含量高峰相吻合,而后进入籽粒快速增重期。不同粒型品种间在旗叶、倒2叶的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及叶片功能期间的叶源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大粒显著高于中粒和小粒品种。在籽粒增重尤其是快速增重期,不同粒型间上述几种激素含量亦有明显差异。以上可能足导致不同基因型间粒重差异的重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滩涂盐碱地区大麦植株农艺性状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通过对大麦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及通径分析,结合大麦生长发育特点,确定了影响大麦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第一节间长第二节间长单株有效穗数总穗数成穗率株高茎粗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相关性分析表明千粒重(0.934)、总穗数(0.893)、株高(0.820)、成穗率(0.764)和第二节间长(0.762),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入选的6个因子(茎粗、第一节间长、穗长、总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对大麦产量模型的决定系数达到0.954;通径分析表明株高、成穗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正效应最大。在滩涂盐碱地区大麦高产栽培中,建议优先选择植株高、籽粒大而饱满的品种进行栽培。  相似文献   

18.
几个水稻品种源库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穗型的5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剪叶(见穗时剪去剑叶一半长度)、疏花(见穗时剪去逢奇数的一次枝梗)处理,研究其源、库特征.结果表明:3个粳稻品种中,剪叶和疏花处理,对大穗型品种中超123饱粒率和粒重的影响较大,其次是穗粒并重型品种恢236,对多穗型品种武陵粳l号的影响相对最小;中超123有明显的二次灌浆现象,是...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七星农场对垦啤麦3号采用30cm条播,选择7胪不同种植密度,进行体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麦群体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叶面积系变化规律呈单峰曲线,干物质和积累过程表现为S曲线,穗数与群体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和千粒重呈极才显著负相关,三者达到最优组合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大麦抗旱性鉴定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对15个大麦品种13个农艺、生理、产量和品质性状的综合抗旱性进行了鉴定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单株分蘖数、穗长、单株粒数和穗粒数5个性状的抗旱权重值与品种抗旱相关性较大;而叶片SPAD值及籽粒水分、淀粉和粗纤维含量4个性状与抗旱相关性较小。按隶属函数综合D值将15份参试大麦品种划分为4类,其中,沪麦4号、晋大麦(啤)3号和鄂大麦9号抗旱性较好。与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相比,隶属函数法能更全面地评价大麦品种抗旱性,为大麦抗旱新品种或新种质鉴定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