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温差刺激法:在平菇子实体开始形成阶段,每天给予7~10℃的温差刺激,可促使提早出菇,子实体发育整齐。方法是:白天盖膜保温,晴天傍晚或早晨揭膜露床。通过降温,加大温差,并结合高温浇水诱导出菇。  相似文献   

2.
1.温差刺激法 在平菇子实体形成阶段每天给予7~12℃的温差刺激,可促使提早出菇,子实体发育整齐。方法是:白天盖膜保温,晴天傍晚或早晨揭膜露床,通风降温,这样加大温差,并结合高温浇水诱导出菇。  相似文献   

3.
1 温差刺激 在平菇子实体形成阶段,每天7~12℃的温差刺激,可促使提早出菇,子实体发育整齐.方法是:白天盖膜保温,晴天傍晚或早晨揭膜露床,通过降温、加大温差,并结合高湿浇水诱导出菇.  相似文献   

4.
1、食盐保鲜,将新采的平菇、凤尾菇等经整理后浸入0.6%食盐水中约10min,沥干后装入塑料袋储藏,能保鲜5~8d. 2、焦亚硫酸钠保鲜,将新采收的平菇摊放在干净的水泥地面上,向菇体喷洒0.15%焦亚硫酸钠水溶液,边喷边轻轻翻动菇体,以便喷洒均匀.喷后装入塑料袋,立即封口储存在阴凉处,在10℃~25℃下可保鲜8~10d.食用时,要用清水漂洗.  相似文献   

5.
平菇不同温型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平菇品种99为对照,对引进的4个平菇品种在不同温度区间进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4155、4142在出菇温度为10~25℃时随着栽培温度的升高出菇提前,朵形增大,商品性好,生物学效率提高;最适出菇温度为20~25℃,此条件下生物学效率分别为133.90%、131.21%。4195、99的最适出菇温度为15~20℃,生物学效率分别为113.14%、110.62%。4513在15~25℃条件下生物学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安农 《农村百事通》2007,(B07):38-38
平菇在栽培中常常出现菌丝生长旺盛(白且浓密)、子实体难以形成、不出菇或出菇很少的现象,菇农常称其为“白毛”。出现这种情况可采取如下方法处理:调节温度高温型平菇白天可将温度控制在25℃左右,低温型平菇白天可将温度控制在10℃左右。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尽可能加大昼夜温差,以刺激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1.江差刺激法:在平菇子实体开始形成阶段,每天给予7~10℃的温差刺激,可促使提早出菇,子实体发育整齐.方法是:白天盖膜保温,晴天傍晚或早晨揭膜露床.通过降温,加大温差,并结合高温浇水诱导出菇.  相似文献   

8.
肖淑媛  何颖 《湖南农业》2006,(12):11-11
将装好平菇菌种的塑料筒(呈柱状)放在室内或菇窖内,室温在24℃~25℃时只能单行单层排放发菌,室温在20℃左右时可二三行单行排放,室温在10℃~15℃时可以堆高1米~1.5米,每隔10天~15天,上下调换位置,使各部位温度均匀,发菌一致。这一时期,室内尽量干燥,室内湿度达80%以上时,最好采用地上发菌、地下出菇的两级栽培法。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常换气,控制料温不超过30℃,菌丝期不要见光。一般情况下,自接种至出菇需20天~50天。菌蕾将要发生时应给予散射光,窖内每隔五六米安装1个40瓦~60瓦的灯泡,每天照明12个小时即可。出菇阶段,单行排放,堆高1.…  相似文献   

9.
秀珍菇,又名袖珍菇、黄白侧耳、环柄斗菇、姬平菇、小平菇等。其子实体单生或丛生,朵小形美,菇盖直径1~3厘米,有浅灰色和乳白色两种,菇柄粗壮,长2~3厘米,中实、色白。秀珍菇质地脆嫩,清甜爽口,营养丰富。是菌中新秀,颇受市场欢迎。秀珍菇属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最适温为20℃~25℃,长菇最适温度为18℃~22℃,8℃以上的温差刺激有利于原基分化。培养基含水量60%~65%时菌丝生长正常。子实体生长发育空气相对湿度以85%~95%为好,低于70%子实体不易发生,超过95%时出现菌柄抽长、不长菇盖的畸形菇。菌丝生长阶段如果菇房通风不良使二氧化碳浓度…  相似文献   

10.
1.掌握适宜的生长环境。①温度。各种菇都需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菌丝体和子实体对温度的要求是不同的,有的还“喜欢”变温条件,如平菇每天若能给予10℃的温差刺激,则利于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大部分种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一般在25℃左右,子卖体发育的适温一般在15℃左右。随着科技的进步,为了扩大栽培领域.扩展栽培时期,目前已培育出低温型、高温型、广温型等优良品种,我国大江南北都可种植。  相似文献   

11.
<正>平菇类平菇品种很多,低温型的出菇温度为2~22℃,中温型的出菇温度为8~24℃,高温型的出菇温度为15~37℃,广温型的出菇温度为4~32℃。为了提高产量,延长产菇期,冬、春等低温季节除高温型品种不宜栽培外,其他温型的品种基本上均  相似文献   

12.
<正>3.沼渣种菇①种蘑菇。于8月底或9月初取池底上层沼渣晒干后粉碎,按沼渣∶稻草=1∶2的比例一起堆沤成培养料作菇床培养蘑菇,在蘑菇生长过程中,每天用沼液原液与清水按1∶1的比例混匀喷施作追肥。②种平菇。取腐熟的沼渣晾干后,按沼渣70%、棉籽壳30%的比例配料做成菇床培养平菇,在平菇生长过程中,每天用1∶1沼液肥水喷施作追肥。4.沼气贮粮和水果保鲜在贮藏稻谷、玉米、豆  相似文献   

13.
平菇栽培中出现的菌丝生长旺盛,白且浓密,而子实体难以形成,不出菇或出菇很少的现象,菇农常称其为"白毛"。对此可作如下处理。1.调节温度高温型和中温型平菇,白天温度控制在25℃左右,低温型控制在10℃左右,并要求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尽可能加大昼夜温差。2.控制湿度将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之间。湿度太低,子实体发育缓慢,湿度太高,菇体易溃烂变色。3.增加通风量在缺氧条件下,不易出菇,或出现畸形菇。故要增加通风量,但要避免风直接吹到菇体上。  相似文献   

14.
一、平菇的特性在食用菌中,平菇是一个生活能力旺盛、适应性强、易于栽培、产量较高的品种。平菇喜欢潮湿通气的生长环境,在菌丝体生长阶段,最适宜温度为25~27℃,相对湿度为70%,长菇阶段最适宜温度为12~18℃,这阶段昼夜温差越大越好,培养料表面湿度和空间相对湿度应控制在90%左右。沼渣栽培平菇,投资小,品质好,可比单纯用棉壳育菇增产29.2%。  相似文献   

15.
<正> 黄色平菇由于感观好,深受消费者欢迎。目前除榆黄菇是黄色外,其余平菇都是灰色、白色等。本站为了开发新平菇品种,从江苏引进金黄色平菇,经本站种植和推广取得了1公斤料产菇3公斤以上的好效果。此品种属低温型,在2~22℃下子实体正常生长,解决了低温不能生长黄色平菇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程明  谢杭 《吉林农业》2004,(6):38-38
袖珍菇即小平菇,在子实体幼嫩时似姬菇,所以又称假姬菇。袖珍菇在市场上很受消费者欢迎,售价比平菇高。现将其高效栽培方法介绍如下: 一、生物学特征 袖珍菇是一种中低温型食用菌,菌丝的生长范围是3℃~36℃,最适温度是26℃~32℃, 在温度超过37℃时菌丝停止生长;菇蕾分化温度  相似文献   

17.
李俐俐  刘天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30-430,432
采用平板培养法,探讨了在PDA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的平菇菌糠提取液对茶新菇、金针菇、毛木耳、杏鲍菇和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中加入30%~50%的平菇菌糠提取液对茶新菇和金针菇菌丝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加入10%~30%的平菇菌糠提取液对毛木耳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加入10%平菇菌糠提取液对杏鲍菇和白灵菇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但当平菇菌糠提取液加入量达到30%及其以上时,则明显抑制菌丝生长,尤其是白灵菇菌丝几乎不能生长.  相似文献   

18.
一、育蕾管理 (一)催蕾 1.催蕾条件菇棚内温度白天控制在15-20℃,夜间8-10℃,造成有10℃以上的昼夜温差;菇棚内保持空气新鲜,有充足的氧气;需有散射光;空气相对湿度80%-90%,培养料内有充足的水分,以含水量50%-55%为宜。  相似文献   

19.
<正> 1.温差刺激法。在平菇子实体形成阶段,每天给予7~12℃的温差刺激,可促使出菇提早,子实体发育整齐。方法是:白天盖膜保温,晴天傍晚或早晨揭膜露床,通过降温,加大温差,并结合高温浇水诱导出菇。 2.高湿刺激法。先将菌床(或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农林生物复合共生循环模式,实现农林产业的生物良性循环。[方法]在人工速生林林下适宜处搭建小拱棚并安装配套设施,在棚中栽培平菇。[结果]当袋子内有黄水出现时,标志着平菇已达生理成熟,进入出菇期管理。在通风条件好的棚室内,垛底高20em,宽30cm,走向与通风换气一致。垛间距1.0~1.1m,垛高可码放8~10层菌棒。出菇前要用10℃以上温差刺激7~10d,在4~26℃范围内均可出菇,出菇温度控制在15℃左右为宜。可采用喷雾或地面灌水蒸发等方法将出菇期空气湿度控制在85%。袋内补水可用注水器注水,也可将菌棒放到容器内浸泡24h。棚室内栽培密度一般以30~35棒/m2为宜。试验栽培平菇的纯收入为121125万-200700万元/hm2。[结论]通过林菌高效结合与循环利用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完成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