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1 注意选择地点 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的地方建床。无条件的可在温床北面建一个风障,以增加光照、提高地温。 2 注意温床结构 一般采用半地下式温床结构,床土低于地面,深0.7米、宽1.5米、长度不限;北墙比南墙高0.5米,南墙高出地面7厘米左右即可。所覆塑料薄膜透明度要高,以利阳光透过塑料薄膜。 3 注意填料碳氮比  相似文献   

2.
甘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发展前景广阔。育苗是甘薯生产中的首要环节,从建床、选种、排薯、苗床管理、采秧等方面介绍了北方平原地区常采用的甘薯冷床育苗技术,以供甘薯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3.
甘薯新品种济薯18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济薯18号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徐薯18作母本、与国外37个品种放任授粉获得的实生种子中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多抗甘薯新品种。全国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济薯18号具有品质好、适应性广、抗病性强、增产潜力大等特点,适宜在全国以鲜食和加工为主的甘薯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中国各大薯区甘薯病虫害分布及危害程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详细阐述了中国三大薯区甘薯病虫害的种类、分布、为害程度和防治现状,北方薯区以甘薯黑斑病、甘薯根腐病、甘薯茎线虫病、蛴螬和金针虫为害为主;南方薯区以蔓割病、薯瘟病、疮痂病、蚁象为害为主;长江中下游薯区处于南北交接带,靠近南方薯区的地方病虫害多与南方薯区相同,中间地带则主要是一些贮藏期病害的为害。  相似文献   

5.
甘薯对土壤适应性广,建水县气候温和,比较适合栽种甘薯。另外,甘薯比较耐旱,需肥虽较多却又耐瘠,对地处山区的官厅镇来说较适合甘薯栽培。现将甘薯栽培技术介绍如下:甘薯在大田生产中主要采用薯块育苗,然后采摘嫩枝进行扦插。1选种我县现在种植的主要品种有徐薯18(淀粉加工)、红宝宝(食用型)。2种育2.1苗床准备选地势高燥、向阳、排水性好的田块。苗床长度一般为4~6m,床宽1.2m,床深25cm左右,下铺30cm左右的腐熟牲畜粪、作物秸秆等酿热物,床边四周开40cm的深沟以利排水。待酿热物增  相似文献   

6.
一、植物学特征“黑薯珍宝”甘薯夏季栽培生育期125天左右,叶色深绿。叶心形、略有缺刻。叶片中等偏大;秧蔓、叶柄、叶脉紫黑色;秧蔓长度1.5米左右,分枝力中等:薯皮深紫色,肉紫黑色。  相似文献   

7.
菜用甘薯品种光合速率测定及综合性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适合产业化的3个菜用甘薯品种宁菜薯f18-1、福菜薯18号、台农71为材料,测定地上部性状、鲜产、干质量、光合指标,对品种进行筛选评价。结果表明:宁菜薯f18-1、福菜薯18号嫩尖产量极显著高于台农71;菜用甘薯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紫色甘薯富含硒元素,抗癌能力优于普通甘薯,同时又因其含有大量的花青素,提取后用于食品加工业,因此具有极佳的市场潜力。目前国内种植的紫色甘薯主要是日本品种川山紫,该品种在我国产量较低,难以管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国际马铃薯中心合作,于2002年育成了高产、优质、抗病的紫色甘薯新品种—济薯18。与日本品种川山紫相比较,济薯18号具有如下突出优点:1.蔓短、分枝多、地上部生长势强。济薯18叶色绿,茎紫,分枝5~6个,长度仅1.5米左右,便于大田生产管理。2.鲜薯产量高。济薯18结薯整齐集中,春薯一般每667平方米产2500千克左右,…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不同甘薯品种的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种植的23个甘薯品种为材料,进行甘薯茎线虫、根腐病、黑斑病抗性的评价。结果发现:浙紫薯3号、龙薯9号、黄玫瑰、龙薯515为甘薯茎线虫高抗品种;台农71、福薯18等14个品种为根腐病高抗品种;龙薯9号、浙薯13、心香等11个品种为黑斑病高抗品种。  相似文献   

10.
<正> 一、酿热温床。利用富含纤维素的新鲜有机物与人畜粪等酿热物,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热量的温床。其结构以半地下式温床较多(见剖面图)。 ①床宽1.5~2.0米;②上盖,塑料薄膜或玻璃;③北墙高25~30厘米,厚25厘米;④坑深35厘米(以距北墙20~40厘米处为准);靠北墙深40厘米,靠南墙深50厘米。南墙高15~20厘米、厚25厘米;⑤床土厚15~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甘薯种植业时空布局分析及产业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在世界和中国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世界甘薯种植区域布局集中度较高,面积和产量CR5均在70%以上,排名前十的国家以亚洲(主要指中国)和非洲为主。低产区国家数量和种植总面积比重均超50%,高产区主要集中在南北纬40°以内,南北回归线附近。近年来国内甘薯种植规模、单产趋于稳定。国内甘薯种植空间布局高度集中,聚焦西南。西南地区甘薯种植面积占全国比重近50%,但国内高产区集中在东部沿线。国内甘薯以春夏薯为主,鲜食薯倾向于提前上市,加工薯集中11月上市,西南、华中地区的上市时间较华北、华东和西北地区晚。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发挥比较优势,优化空间布局;加强鲜薯保藏技术研究,优化甘薯供给时间布局;重点向贫困地区布局,发挥甘薯产业扶贫优势;合理控制产业规模,保障薯农收益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甘薯是块根作物,是闽西第二大粮食作物。鲜食甘薯是指以日常鲜食为主的甘薯,要求薯块大小适中、薯皮光滑、薯形开裂少、薯肉色好味甜、鲜食口感好、商品率高。  相似文献   

13.
一、五彩甘薯育苗技术1、苗床建造要选择背风向阳、土质肥沃、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靠近水源、管理方便的地块建床。用腐熟农肥做基肥,并与床土充分拌匀,平整床面,四周开好排水沟。2、种薯精选育苗时应严格挑选种薯,选用无病害的甘薯做种,将冻害、湿害和破伤的种薯剔除掉,做到初调种时选,浸种时选,排种上炕时选。3、种薯消毒经过精选的种薯,表面还可能带有病菌,所以要进行消毒。一般可用50%多菌灵或50%多布津800—1000倍液浸种10分钟即可排种。或用50%多菌灵800倍液喷洒种薯表面,这样既可预防黑斑病也可为种床消毒,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洛薯9816-1兼用型甘薯新品种的选育及生长动态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兼用型甘薯新品种洛薯9816-1,是洛阳市农科院1998年以宁88-10为母本,经过嫁接及短日照处理,放任授粉杂交选育而成,符合兼用型甘薯品种鉴定标准,2009年2月通过河南省种子管理部门的品种鉴定,适合河南省甘薯种植区种植。洛薯9816-1于2004-2005年参加河南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2008年参加河南省甘薯新品种生产试验。2004-2008年4组试验,全省18个点次汇总,鲜薯产量31 852.7 kg/hm2,较对照(徐薯18)增产10.2%;薯干产量9 150kg/hm2,较对照种增产6.98%;烘干率为27.4%。该品种薯皮粉红色,薯肉白色,薯块纺锤形,结薯整齐集中。  相似文献   

15.
赵娟 《农家致富》2024,(1):27-28
<正>近年来,甘薯种植效益相当可观,尤其是食用型品种,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市场行情较好,已成为重要的高效粮食作物。但甘薯种苗繁殖系数低,而田间需苗量又大,所以在甘薯规模化生产上,抓好以下环节,才能提供健康优质种苗。一、苗床准备选择背风向阳、两年以上未种植过甘薯的田块,旋耕碎土,挖20~25厘米深、1~1.5米宽的苗床,长度视具体情况而定,以剪苗时能剪到苗床中间的薯苗为宜。  相似文献   

16.
盐胁迫对甘薯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甘薯品种徐薯18和徐薯28为材料,通过浇灌不同浓度的NaCl,研究盐胁迫对甘薯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和酶保护系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徐薯28的各项生理指标(叶绿素总量、相对电导率、SOD、APX和MDA含量)均优于徐薯18,即徐薯28的耐盐性高于徐薯18.  相似文献   

17.
鲜食甘薯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普通生产田和林间生产田,从品种、栽植密度和施用钾肥3方面研究了鲜食甘薯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所用3个甘薯品种(宁薯192、宁紫1号和济薯18)的商品薯产量构成差异较大,宁薯192为薯重型,商品薯比例高;宁紫1号为薯数型,小薯数量多;济薯18为中间型,商品薯产量较高.在普通生产田,栽植密度1 hm2 48 000株、增施225 kg/hm2硫酸钾,可获得最高的商品薯产量.在已成大树的林间生产田,鲜食甘薯的商品薯产量非常低.  相似文献   

18.
《农技服务》2006,(8):32-32
(一)大棚网床的布局 小区内.每幢大棚间隔15米,组成一行大棚,每行间隔20米。棚与棚之间可种几行樟木等常绿乔木形成绿化带。以净化小区空气,美化环境。每行大棚之间用三块五孔水泥板铺一条人车小道。小道边建一条宽0.6米、深0.2米的水槽.整个小区内再建一条人车总道,与各条人车小道相连接。  相似文献   

19.
以5个甘薯品种胜利100、徐薯25、徐薯26、徐55-2和徐薯18为材料,通过浇灌不同浓度(0、50、100 mmol/L)NaCl,研究了盐胁迫对甘薯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旨在为甘薯耐盐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随盐浓度增大,5种甘薯幼苗的叶绿素总量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随之增大.5种甘薯的耐盐性由小到大依次为:胜利100<徐薯25<徐55-2<徐薯26<徐薯18.  相似文献   

20.
氮磷钾不同肥料用量对不同甘薯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设置3个甘薯品种共9个处理的试验研究得出不同品种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产量相应增加.在不同施肥量下,不同甘薯品种产量以徐薯18号667m2施35kg复合肥产量最高,为1275.6kg/667m2;其次为红薯1号,为1232.2kg/667m2;白薯4号产量最低,为963.3kg/667m2.在同一施肥量下,不同甘薯品种产量高低顺序为徐薯18号>红薯1号>白薯4号>.同一品种在不同施肥量下其产量增幅大小顺序为红薯1号>白薯4号>徐薯18号.试验分析比较可以看出选择徐薯18号667m2施35kg复合肥是最佳的甘薯品种及适宜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