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校农村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与调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大学生,特别是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正越来越引起教育界和整个社会的关注。通过研究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探讨做好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解决办法,以期促进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天津青年职业学院西部地区贫困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SCL-90症状自评量表提取6隔壁反映在校西部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子与最新的SCL-90量表因子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统计结果表明,西部地区贫困大学生的心里健康状况与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最为显著的学生是否为独生子女和是否有宗教信仰。因此在日常的学校教育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尊重西部地区贫困学生信仰并正确引导,加强对西部地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其经济与心理的双重贫困日益成为高校、社会关注的焦点。鉴于此,通过立足于农科类贫困大学生的实际,在综合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个体心理因素、学业和生活因素、家庭、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分析大学生的压力源,并具体分析了应对压力的策略,以期帮助贫困大学生维护自身心理健康,并为农业院校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河北大学医学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改善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以河北大学医学部47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贫困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上的得分高于非贫困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水平低于非贫困生和全国青年常模,形势仍不容乐观,需从各方面做好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同时也使得高校内的文化氛围也随之有所改变,从而对一些贫困大学生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正确面对并处理这些问题,产生心理问题。本文就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河北省八所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河北省高校在贫困大学资助中存在包括贫困生的认定标准不明确,勤工助学工作进展缓慢,学费减免比例低以及缺乏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关注等。经过深入分析调研后,提出严把贫困生认定关,培养贫困生自立能力,减免学费,关注其心理健康,加大社会投入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社会学视域下农村贫困大学生学校适应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学校适应问题日益凸显,可以社会学视域从生活惯习、语言编码、经济文化资本、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分析影响其学校适应问题的主要因素,通过实施新生教育工程计划、营造民主平等的文化氛围、开设特别融合教室、开展心理健康辅导等措施帮助农村贫困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生活,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由于起点的不同和整体素质的差异,他们在接受高等教育机会、教育过程中都存在诸多不平等。而由此导致学生中出现的大量的心理障碍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了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积极关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是当今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贫困大学生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贫困大学生是校园里的弱势群体,增进对贫困大学生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创建和谐校园,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综述了目前国内对贫困大学生问题的研究状况,包括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原因、对其生活和学习状况的研究现状、相关的研究方法,并着重介绍了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具体表现,分析了其原因,最后介绍了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的一些措施、方法。  相似文献   

10.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探析与应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高校中承受心理压力较大的一个特殊群体就是那些经济贫困的大学生。从贫困生的心理压力源追溯;心理压力的应对;心理压力的预防与缓解等方面加以分析和探讨,旨在深入研究高校贫困生心理,探索如何发挥高校管理和育人功能,不断加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全体大一新生入学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UPI调查显示,有72.83%的同学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一类学生筛选率为15.69%,二类学生筛选率为11.48%;SCL-90调查显示,心理问题非常严重者占施测人群的比例为0.68%,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占2.37%,大一新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学校应有效利用入学后的心理适应期,以积极理念为指导,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在的在大学生是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只注重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了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心理素质的培养,进入大学,各种心理困扰,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尽管已受到高校的普遍关注,但是仍不能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应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农业高校农村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德琼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5):175-176,183
农业院校农村籍大学生在农业院校所占比重较大,在经济困难和就业压力等因素影响下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到其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首先对农业高校农村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深入剖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构建了农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体系。  相似文献   

14.
《农业科学学报》2019,18(8):1768-1779
Malnutrition an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re both prevalent among rural students in China. To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al linkage between these two problems, this study estimates the causal effect of improved nutrition on rura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tatus, exploiting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volving 6 044 fourth and fifth graders in rural northwestern China. Estimation results show that a nutrition subsidy provided by the projec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tatus(measured by their anxiety scale). However, an add-on incentive provided to school principals, which was tied to anemia reduction, almost entirely offset the beneficial impact of the nutrition subsidy.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o improv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n rural China, not only direct subsidies, such as low-priced school meals, but also correct incentives, especially those tied closely to students' mental health outcomes, should be provided.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了解体质弱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健美操对其心理品质的改善作用。研究方法:8所中学240名体质测试不合格的中学生,使用90 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测量工具,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水平的测试。随后进行为期90天的健美操运动,结束后再使用同一工具测量心理健康水平,观察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与分析:体质弱势中学生SCL-90总体得分和多数项目得分均显著高于中学生常模;健美操运动有改善体质弱势中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结论与建议:体质弱势和心理健康二者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相比体质健康,体质弱势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参加健美操类的团体项目能提高体质弱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福建农林大学16个学院232位学生的心理情况,分析了抑郁症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疏导和预防措施:(1)做好“三早”,即早发现、早疏导、早治疗;(2)建立心理健康档案;(3)建立和培训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4)引导抑郁症患者参与社团活动;(5)鼓励抑郁症患者参与体育活动;(6)引导抑郁症患者欣赏音乐;(7)鼓励抑郁症患者参与趣味游戏。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阅读能缓解大学生不安和焦虑的状态,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在分析江汉大学图书馆心理健康类图书借阅率和馆藏量数据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心理健康类图书采购、馆藏结构调整等建议,就如何提高心理健康类图书的利用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心理咨询的内涵扩大和外延伸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了那些有心理问题但还没有及时走进心理咨询室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本质上是素质教育,自始至终要贯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只有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才能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创新是心理健康的核心要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面对着就业的巨大压力,产生了就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自卑、自负,依赖等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产生这些就业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来源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因素.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主要采取加强就业市场的法制建设,为大学生营造平等的就业机会;高校以就业市场为导向,深化教育改革,合理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构筑心理保健体系,做好毕业生的心理保健;加强大学生就业培训、指导和服务工作;营造家庭和谐的气氛,培养自主能力;提高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