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大豆豆秆黑潜绳研究进展苗保河(山东省菏泽地区农科所)赵经荣(山东省农科院)豆秆黑潜蝇(Melanagromyasojaezehntner)属双翅目,潜蝇科,又名豆秆蝇、豆秆穿心虫、豆杆蛇潜蝇。它以幼虫钻蛀茎秆、分枝和叶柄,对大豆危害极大。近年来,已对...  相似文献   

2.
对着卵量差异显著的4个大豆品种采用人工接虫方法,研究其在不同播斯条件下对豆秆黑潜蝇产卵抗选性的表现。结果表明:大豆品种对豆秆黑潜蝇产卵抗选性强弱次序,不因播种时期的不同而异,是品种的种质特性之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近年来菜用大豆上豆秆黑潜蝇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的调查研究,阐述了豆秆黑潜蝇在浙江省杭州市的发生规律、不同为害程度和为害时期与产量损失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综述豆秆黑潜蝇危害生物学、大豆对豆秆黑潜蝇抗性的鉴定、抗源筛选、抗性机制、抗性遗传和抗性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晋南夏大豆豆秆黑潜蝇防治技术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秆黑潜蝇是双翅目潜蝇科害虫,主要危害豆科作物茎秆。文中就山西南部危害复播夏大豆的豆秆黑潜蝇的防治时间和防治方法及防治药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防治豆秆黑潜蝇的喷药时间为7月10日开始,喷药次数为每隔10 d喷1次,连续喷4次,防治效果比较好;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豆秆黑潜蝇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6.
在对豆秆黑潜蝇发生规律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组防治试验,从这组试验结果不仅看出不同药剂不同防治方法和时间对大豆的增产作用,而且能通过不同抑制效果,看出大豆茎秆中的虫量与增产率的相关关系,并可求出茎秆中的虫量与大豆增产率的相关回归方程,来分析豆秆黑潜蝇不同发生程度下的损失率。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山西南部危害夏播大豆的豆秆黑潜蝇基本上有三个世代,豆秆黑潜蝇的防治方法是从7月初开始喷药,每隔10天喷一次,连续喷四次,防效比较好。  相似文献   

8.
调查不同生态类型大豆田的豆秆黑潜蝇,饲育出8种寄生蜂,其中豆秆蝇瘿蜂等6种为主要种群。测定了这6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其中豆秆蝇瘿蜂生态位宽度指数最高(0.7695),豆秆蝇瘿蜂对黑绿金小蜂生态位重叠指数最高(0.0507),黑绿金小蜂对长腹金小蜂相似性比例指数最高(0.8793)。按生态位概念进行全面分析,豆秆蝇瘿蜂为控制豆秆黑潜蝇效能最高的种类。  相似文献   

9.
1993~1995年对黄淮365份大豆品种进行了抗豆秆黑潜蝇特性鉴定,试验结果为,高抗品种4个,中抗品种12个,低抗品种19个,低感品种26个,中感品种39个,高感品种265个。并且对豆秆黑潜蝇对大豆不同品种的选择性、抗生性和耐寒性等抗性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四川大豆生产在国家农业部、全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大力支撑和带动下,播种面积逐年迅速扩大,至2009年达到480万亩,发展形势十分喜人。但是,四川大豆病虫危害日益加重,尤其以根腐病和豆秆黑潜蝇发生较为严重,对大豆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2007年9月6日至8日在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召开第十九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时,参观现场发现有大面积的大豆叶面皱缩,当时普遍认为可能是缺乏微量元素所致(见图1);2008年本课题组试验田发生大面积类似症状,通过将大豆茎秆折开,发现在大豆茎秆中木质部有虫道,而且有的可以找到白色的黑潜蝇蛹(见图2、图3),所以该症状的出现应该是豆秆黑潜蝇为害所致。  相似文献   

12.
豆秆黑潜蝇[Melangromyza Sojae(Zehntner)]是河南省大豆的重要害虫之一。虫体小,分布广,钻蛀性强,以幼虫蛀食大豆主茎、侧枝和叶柄髓部,苗期危害对产量影响最大。1980年我们在河南省14个县、市调查结果,春大豆被害株率在70%以上,夏大豆被害株  相似文献   

13.
豆秆黑潜蝇Melanagromyza Sojae(zehntner)为双翅目潜蝇科的一种小型蝇,是我国黄淮流域大豆产区主要害虫之一。据我省多年调查:夏大豆被害株率高达100%,单株有虫3—5头,多者达10余头,一般减产两成左右,严重的减产4—5成。1980—1982年针对该虫在我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表现进行了观察研究,现整理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大豆根潜蝇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北、山东及山西等地,其中以黑龙江省等地尤为普遍。主要在大豆苗期进行危害,幼虫在大豆苗根部皮层和木质部钻蛀危害,造成根皮层腐烂,形成条状伤痕,导致大豆根系受损伤而不能正常生长和吸收土壤中的各种营养成分。2015年黑龙江省克山县大豆根潜蝇普遍发生,为了探求该虫害发生程度与前茬作物关系,同时初步统计该虫害发生程度。本研究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大豆育种示范田进行,前茬作物分别为大豆、马铃薯、小麦,采用棋盘式取样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前茬为大豆的地块大豆根潜蝇发生程度最重,其次是前茬为马铃薯茬的田块,侵入率最低的是前茬为小麦茬地块。在调查所有的大豆株系中平均根潜蝇侵染率为66%,调查地块每平方米蛹的数量为21头,基本属于大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对豆卷叶螟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6个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对豆卷叶螟(Lamprosema indicata Fabricius)实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赶泰-2-2和丰平黑豆饲养的豆卷叶螟化蛹率分别为45.42%和59.25%,世代存活率分别为30.42%和39.17%,卵孵化率分别为32.50%和36.50%,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Bethel饲养的豆卷叶螟化蛹率、世代存活率和卵孵化率均最高,吴江青豆3、皖82-178和山东大豆饲养的豆卷叶螟各指标差异不显著.在山东大豆、皖82-178、丰平黑豆和Bethel上豆卷叶螟的产卵量大,而在吴江青豆3和赶泰-2-2上的产卵量较少,山东大豆和皖82-178上的初孵幼虫数最多,分别为311.83和308.83头/株,Bethel上的幼虫数较多,为208.00头/株,而赶泰-2-2、丰平黑豆和吴江青豆3上的初孵幼虫数最少,三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南方大豆资源对豆秆黑潜蝇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盖钧镒  夏基康 《大豆科学》1989,8(2):115-121
鉴定了我国南方4,582份大豆资源对豆秆黑潜蝇的抗性。提出以茎秆虫量为指标、以筛选所得的10份高抗、10份高感材料为标准品种,将抗蝇性划分为5级的鉴定方法。抗蝇性鉴定结果未发现免疫材料,东南及长江下游地区的资源中有较好的抗性材料。抗蝇性属遗传性状,对抗蝇性的选择有效果,但该性状的遗传力较低。抗蝇性与生育期、分枝数、叶色、茸毛密度及茸毛着生状有关,与花色、种皮色、茸毛色及其粗细、长短等相独立。  相似文献   

17.
稻小潜叶蝇是水稻常发性害虫之一,以幼虫潜入叶片取食叶肉为主,危害水稻前期的生长发育。盘锦稻区常年被害率为10%~20%,严重年份达到50%~60%。讨论了盘锦地区稻小潜叶蝇的发生规律,以及有效的稻小潜叶蝇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29、32、35、38、41℃)阿里山潜蝇茧蜂[Fopius arisanus (Sonan)]幼虫、蛹和成蜂体内保护酶系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经不同高温处理后,阿里山潜蝇茧蜂各虫态体内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8℃为幼虫、蛹和雌蜂体内CAT清除H2O2的最适温度.同一处理温度下,幼虫体内CAT活性高于蛹,雄蜂体内CAT活性高于雌虫.(2)热胁迫处理后,雌雄蜂体内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均高于对照,且雄蜂体内POD活性高于雌蜂.幼虫、蛹和雌蜂体内POD活性随温度的升高呈“M”形变化趋势,分别在35、38、35℃时达最大值.(3)阿里山潜蝇茧蜂高温暴露后,幼虫和蛹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均在35℃时达最大值,雌雄蜂体内SOD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分别在35、32℃时活性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9.
水稻潜叶蝇是水稻苗期的重要害虫。在水稻插秧后约30天内的本田中,如果天气冷凉、深水灌溉,再加上稻苗长势柔弱,那么稻苗即会受到水稻潜叶蝇的严重危害,造成缓苗延迟,甚至死苗。l危害症状水稻潜叶蝇以幼虫潜入水稻叶片组织内,咬食叶肉,只剩上下表皮,稻叶上呈现人规则的白色或浅黄色条斑。叶片组织严重受损,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运输。受害严重时引起全株枯死,造成大量死苗。2由态特征2.l成虫是一种小蝇子,体长2-3mm黑褐色,头和足颜色略深,一对股质翅黑色透明。2.2幼虫蛆形,体长4mm左右,乳白色,圆筒形,头尾较细,尾端呈斜…  相似文献   

20.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Olympus SZX-16体视显微镜,观察了龙眼叶瘿蚊虫瘿的结构和发生发育过程。结果表明:龙眼叶瘿蚊雌成虫将卵产于维管组织附近,幼虫孵出后取食刺激,导致虫瘿的形成,随着幼虫的发育,虫瘿个体逐渐增大,瘿室外周组织发生分化,从外到内大致可分为外层、厚壁层和内薄壁细胞层;根据虫瘿组织的变化分期,结合解剖学特征,虫瘿的发育过程可分为虫瘿初始形成期、成长分化期、成熟期以及开裂期4个阶段;虫瘿的内部结构包括表皮层、保护层、营养层和虫室,其中外层对龙眼叶瘿蚊幼虫和蛹的安全生长提供保障,营养层主要成分是内薄壁细胞,为幼虫的生长发育提供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