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东北白丁香花、甘草、绿茶为主要原料,选择浸提温度、物料与水质量之比、浸提时间为三个因素,每个因素选择三个水平,通过正交试验选择最佳浸提汁液的条件,以白丁香花汁、甘草汁、绿茶汤、AK糖为原料,应用DSP7.05正交分析方法软件中的Duncar 新复极差法分析试验,经感官评价确定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该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比为白丁香花汁20%、甘草汁10%、绿茶汤10%、A K糖0.02%、β-环状糊精0.75%。产品具有白丁香花和甘草特有的香气和滋味,茶味浓郁,酸甜适口。  相似文献   

2.
研究利用索氏浸提法提取燕麦中皂甙工艺条件。以乙醇-正丁醇为溶剂,以皂甙RC为标准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燕麦提取液中总皂甙含量,采用正交试验对料液比、乙醇浓度、浸提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交试验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7;乙醇浓度:70%;浸提温度:70℃,提取率为1.716%;主次顺序依次为:料液比〉浸提温度〉乙醇浓度。该方法操作方便,简单易行,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春晴  李蕾  刘强 《林业科技》2011,36(1):30-33
采用GC—MS技术,比较木麻黄凋落物、根和根际土壤3种浸提液的成分差异和含量差异的结果表明:3种浸提液(凋落物、根系和根际土壤乙醚浸提液)中的有机化舍物化学成分有明显差别,凋落物和根际土壤的乙醚浸提液中特有成分分别为维生素E和苯酚;3种浸提液中都含有的成分是羽扇烯酮和羽扇豆醇;羽扇烯酮在浸提液中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凋落物(7.39%),根际土壤(2.65%),根(2.28%);羽扇豆醇在浸提液中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凋落物(3.22%),根际土壤(2.65%),根(2.0%)。  相似文献   

4.
中压柱层析法分离白藜芦醇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中的白藜芦醇进行了提取分离和含量测定。考察了浸提温度、浸提液浓度、浸提时间和次数、料液比等5个因素对白藜芦醇提取的影响,确立了白藜芦醇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液体积分数为95%,浸提温度60℃,料液比11:1,回流提取3次,每次60min。采用中压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白藜芦醇,产物经重结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含量达99.28%。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制备及分离纯化工艺可用于白藜芦醇的生产。  相似文献   

5.
比较研究了热提取、超声波提取、微波提取3种不同工艺对栀子黄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热浸提正交试验的最佳工艺条件:70%的乙醇(体积分数,下同)提取1.5h,提取温度30℃,料液比1:25(g:mL,下同),产品的色价为66.45。超声波提取正交试验的最佳工艺条件:80%的乙醇提取20min,料液比1:20,产品的色价为87.77。微波提取单因素试验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功率800W,用50%乙醇提取30min,提取温度50℃,料液比1:5,色价为64.14。结果表明:热浸提、超声波提取、微波提取3种方法提取栀子黄色素的色价明显不同,超声波提取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从松茸深加工综合利用的角度,利用其菌丝体提取多糖与燕麦结合,制作松茸燕麦营养餐,重点研究了松茸燕麦营养餐原辅料用量比例。从滤液比例、甜味剂、酸味剂、感官指标方面进行综合评,根据感官评定结果,由极差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口味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松茸多糖液与燕麦的比例、甜味剂比例、柠檬酸比例。其中松茸多糖液与燕麦的比例主要影响色和香气;甜味剂和酸味剂主要对口感和风味影响较大。5号配方得分最高,因此确定5号为最佳配方,即:松茸多糖液与燕麦粉的比例为1∶10,柠檬酸0.04%、甜味剂比例10%。  相似文献   

7.
在室温下用间歇式快速搅拌法从印楝种仁中浸提印楝油和印楝素。讨论了料液比以及浸提时间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印楝种仁300g,以750mL石油醚做溶剂,在快速搅拌条件下浸提21min时印楝油得率最高;将300g去油后的印楝种仁以900mL甲醇做溶剂,在快速搅拌下浸提21min时印楝素得率最高。由此得出,快速搅拌法浸提印楝油的最佳条件是:溶剂石油醚、料液比1∶2.5(g∶mL,下同)、时间每次7min、浸提3次,出油率30.4%;快速搅拌法浸提印楝素的最佳条件是:溶剂为甲醇、料液比1∶3、时间每次7min、浸提3次,印楝素A的得率为0.438%,印楝素B的得率为0.142%。  相似文献   

8.
以山葡萄籽为实验材料,通过单因素法提取葡萄籽中的多酚。根据不同浸提剂在540nm处可见光吸收情况的测定,确定70%甲醇溶液为最佳浸提剂。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提取剂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的适用范围,再利用正交试验法进行工艺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体积分数70%的甲醇,料液比1:20(m/v),70℃水浴,浸提20min。山葡萄籽中多酚的含量可达18.981mg/g。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毛红椿落叶腐解后对自身种子发芽的化感潜力,并分析落叶腐解浸提液的主要成分组成,探索毛红椿的濒危机制,为促进毛红椿的实生更新提供参考。【方法】对毛红椿人工林内毛红椿落叶、毛红椿落叶与林地土混合以及林地土3种材料进行腐解,采用无水乙醇∶丙酮∶水=2∶2∶1的体积比混合液提取其中的化感成分;采用毛红椿种子发芽试验进行生物检测;用丙酮萃取分离浸提液,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其中的弱极性成分。【结果】毛红椿腐叶土和腐叶浸提液对毛红椿种子发芽具有抑制作用,腐叶土浸提液对发芽的抑制作用极显著强于腐叶浸提液,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低浓度腐叶和腐叶土的浸提液(10 g·L-1)对毛红椿幼苗存活没有显著影响,高浓度腐叶土浸提液(1 000 g·L-1)显著降低毛红椿幼苗存活率;低浓度腐叶浸提液对毛红椿幼苗根长促进作用达极显著,低浓度腐叶土浸提液对毛红椿幼苗根长、茎长促进作用显著;高浓度腐叶浸提液对毛红椿幼苗根长、茎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低浓度腐叶和腐叶土的浸提液极显著增加毛红椿幼苗生物量,高浓度腐叶和腐叶土的浸提液极显著降低毛红椿幼苗生物量。GC-MS分析结果表明,腐叶土浸提液中存在6种物质,苯甲酸衍生物为主要成分;腐叶浸提液中鉴定出36种物质,其中主要成分为谷甾醇、豆甾-4-烯-3-酮、棕榈酸等脂肪酸及其酯类。【结论】毛红椿落叶经腐解后对自身种子发芽具有抑制作用,低浓度浸提液对毛红椿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浸提液对毛红椿幼苗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毛红椿腐叶土浸提液中苯甲酸衍生物可能为主要的化感成分;腐叶浸提液中主要弱极性成分为甾醇类、脂肪酸及其酯类物质。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提取乌饭树叶色素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超声波法提取乌饭树叶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为:室温下,超声波频率30kHz,浸提时间10min,溶剂为62%(体积分数)乙醇,液固比为3.5:1(mL:g),浸提1次。超声波提取法与常规提取法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在各自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常规法提取率为11.43%,而超声波法为23.84%,且所用溶剂少,提取时间短,所得色素品质更高。此外对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实验。乌饭树叶色素在酸性条件及低于80oc时是稳定的;蔗糖对色素的降解作用不明显,而柠檬酸具有明显的增色和护色作用;当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的质量分数高于0.01%时对色素有明显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微波、超声波萃取技术提取松茸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茸多糖因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降血脂、抗病毒等生物活性作用,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黑龙江林副特产研究所对松茸多糖的提取进行了研究。1)采用微波萃取技术,对微波萃取功率、微波萃取时间、料液比3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和分析,确定微波萃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660W,萃取时间45min,料液比1:25;2)采用超声波技术对松茸中水溶性粗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用硫酸-蒽酮法测定了松茸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180W、超声时间13min,提取温度100℃的条件下进行提取,料液比1:20,多糖提取率最高;3)比较超声和微波萃取松茸多糖的提取率,可知微波萃取方法更加优于超声方法,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The commercially important mushroom matsutake has been considered uncommon in Sweden by most mycologists and has been unknown to the Swedish public. Between 1849 and 1997, 81 matsutake reports were registered in Sweden. A field study in 1998 resulted in 121 matsutake localities, of which at least 30% were prolific, producing 30-200 fruit bodies ha-1 in the far north of Sweden. Using DNA sequencing of r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it was shown that Japanese and Swedish matsutake (Tricholoma matsutake and T. nauseosum) should be treated as the same species. The oldest name is T. nauseosum, bu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name T. matsutake should be conserved. This study has stimulated private companies to investigate possibilities for commercial export to Japan.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云南省松茸产量连年锐减的严重现实 ,通过对松茸产区及市场的深入了解 ,结合在林间试验地的研究和观测调查 ,提出一系列促进松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禁止采收和收购占松茸总量约36 .4 %的未成熟幼茸 ,可使云南松茸在现有基础上增产 1.96倍 ;在保持现有松茸生态环境条件下 ,采用科学的采收方法 ,实施一系列有关的科学技术措施 ,在 2 7hm2 范围内松茸产量连年成倍增加 ;在 1hm2试验林范围内 ,松茸个数增加 4 5.2 8% ,产量增加 4 8% ,而有关鸟害等损失则降低 ,森林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土壤营养条件也不同程度得到改善。因此 ,恢复和保护松茸生态环境并配合适当的技术措施与科学的采集方法 ,更适合当前云南松茸的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培养基对3个来源不同的松口蘑菌株和1个栎松口蘑菌株菌丝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培养基上,各菌株之间在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干重和菌落形态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茶皂素提取与精制方法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无水乙醇为提取剂并采取改进的胆甾醇纯化法,得到了精制茶皂素,40.0g油茶籽粉经脱油处理后用300mL无水乙醇提取。所得粗品经素氏抽提除杂并制得皂素-胆甾醇复合物(投料质量为比为胆甾醇:皂素=0.75:1)。以甲苯为溶剂再次索氏抽提分离该复合物,同时得到纯度为98.5%以上的茶皂素精品。  相似文献   

16.
《松茸保育促繁综合技术推广》项目,经9年的推广和研究,已经总结了一套完整、科学的经营管理技术。包括划区定点、专人守护;封山育茸;承包管理;科学防害;保湿促繁;定位观察,系统优化;技术培训,持证上岗;科学分片,科学采摘。2003年,全县松茸产量达163.7t,收入4911万元。  相似文献   

17.
松茸SCAR标记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茸群全球共报道15个种1变种,我国记载5个种1变种(臧穆,1990).长白山区有2种,即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和假松茸(T.bakamatsutake),同属于口蘑属.松茸是与松属(Pinus)树木共生的一种外生菌根菌,不仅菌肉肥厚、营养丰富、风味绝佳,而且具有抗癌作用(傅伟杰等,2005).  相似文献   

18.
松口蘑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标记技术分析中国主产区和日本松口蘑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供试样品聚为3类,且供试松口蘑之间遗传距离较近,表明它们是一个物种下的不同居群.  相似文献   

19.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松茸菌丝体多糖的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超声波时间、水料比和超声波功率为影响因子,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进行3因素3水平的试验设计,以菌丝体多糖得率作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RSM)。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松茸菌丝体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菌丝体干粉0.1 g,提取时间223 s,超声波功率427 W,水料比69.7∶1(mL∶g),得率预测值14.52%,验证值为14.33%,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1.29%,提取2次,得率为16.29%。对超声波提取松茸菌丝体多糖进行抗氧化性研究,结果表明,松茸菌丝体多糖对.O2-清除作用较好,最大清除率为19.32%;对.OH清除作用显著,最大清除率为88.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