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赤谷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的施氮量(0、150、300、450、600kg/hm2)对谷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为450kg/hm2时,谷子产量达到最高为5210.95kg,hm2,比不施氮肥增产713.15ke:/hm2,增加经济效益729.19元/hm2。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对谷子产量起主导作用,从不施氮到每公顷施氮肥45 kg、90 kg、135 kg、180 kg、225 kg,6个氮不同施用水平可以明显看出:谷子株高、穗长、穗码数、主穗粒重、千粒重差异不大,以施纯氮45 kg/ hm处理,谷子产量5 144.85 kg/ hm为最高,说明施纯氮45 kg/ hm、纯磷129 kg/ hm、纯钾67.5 kg/hm2组合,增产效果最大,比其它处理组合增产2.0%-2.4%。  相似文献   

3.
氮磷钾与有机肥配施对谷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济谷20号为指示品种,研究了氮磷钾与有机肥配施对谷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达到45 kg/hm2时,增施P2O560~90 kg/hm2、K2O 30~90 kg/hm2、有机肥450~900 kg/hm2可显著地提高谷子的产量,较不施有机肥处理谷子产量增加200~400 kg/hm2,增产率3.23%~6.45%;增施有机肥可提高蛋白质含量2.8~6.1 g/100 g,提高粗淀粉含量15~49 g/kg、粗脂肪含量6.5~9.2 g/kg、赖氨酸含量0.7~1.6 g/kg。  相似文献   

4.
针对星云湖径流区花椰菜施肥过量及施肥方法不合理,易导致养分流失,增加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不但不能进一步提高产量,而且不利于星云湖水的治理和保护的实际问题,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从施肥对花椰菜的产量、养分吸收量及肥料利用率方面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N450~750 kg/hm2之间,植株总吸N量差异很小,但花蕾吸N量以施N 450 kg/hm2的最高;施P2O560 kg/hm2与施P2O5120 kg/hm2相比,植株吸P量及花蕾吸P量二者很接近。花椰菜以施N450 kg/hm2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及氮肥偏生产力最高,分别为29.3%、29.0 kg/kg、87.7 kg/kg,因此花球产量最高,达40 539 kg/hm2;以施P2O560 kg/hm2的磷肥吸收利用率、磷肥农学利用率及磷肥偏生产力最高,分别为11.8%、27.8 kg/kg、668.4 kg/kg,因此花球产量较高40 104 kg/hm2。以塘肥+3次追肥的施肥方法的氮肥和磷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和磷肥农学利用率及氮肥和磷肥偏生产力最高,因此花球产量最高。提出了以施肥量N 450~525 kg/hm2、P2O553~60 kg/hm2、K2O 105~120 kg/hm2及采用塘肥+3次施肥的控肥技术,并应用于大面积花椰菜生产上,节本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油麦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450 kg/hm2时产量最高,施氮量为600 kg/hm2时,产量反而下降。施氮量在0~300kg/hm2范围内,油麦菜VC含量随着施肥量提高而升高,硝酸盐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在中下等肥力水平条件下,施氮量以30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油麦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450 kg/hm2时产量最高,施氮量为600 kg/hm2时,产量反而下降。施氮量在0~300kg/hm2范围内,油麦菜VC含量随着施肥量提高而升高,硝酸盐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在中下等肥力水平条件下,施氮量以30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谷子高产施肥中氮、磷、钾肥的最佳施用方式。[方法]以谷子品种“张杂10”为材料,研究氮、磷、钾肥运筹对谷子品质与产量的影响。[结果]产量最高的处理为N4,氮肥施用量为225 kg/hm2,产量为7443.55 kg/hm2。磷肥处理产量最高的是P5,磷肥施用量为240 kg/hm2,产量为6800.45 kg/hm2。钾肥处理产量最高的是K4,钾肥施用量为90 kg/hm2,产量为7180.16 kg/hm2。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产量、穗粒重、千粒重以及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但降低脂肪和纤维含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产量以及蛋白质、纤维的含量,但降低脂肪含量;钾肥施用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产量以及灰分、碳水化合物、脂肪、纤维的含量,但降低蛋白质的含量。[结论]氮肥是提高产量的最主要决定性因素,磷肥和钾肥只有与氮肥相互配施才能发挥增产的效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谷子的最佳(合理)施肥量。[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磷肥不同配比及不同施用时期对谷子农艺性状、干物质构成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氮肥和磷肥施入量的增加均有利于谷子植株的生长,可促进谷子干物质的积累及产量的增加。[结论]以基肥施尿素163 kg/hm2、过磷酸钙1 875 kg/hm2,追肥施尿素620 kg/hm2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氮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北疆灰漠土区不同氮肥用量玉米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为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2年田间肥料定位试验,氮肥(N)用量设置6个水平:0、225、300、375、450和600 kg/hm2(分别以N0、N225、N300、N375 、N450、N600表示).[结果]施氮肥可显著促进玉米生长,高氮处理(N375 N450和N600)玉米干物质重显著高于中氮(N300)、低氮(N225)和不施氮肥处理(N0),但三个高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随施氮量增加玉米植株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加,且氮素在叶片和籽粒的分配比例也显著增加;施氮量超过450 kg/hm2氮素积累量增加不显著.增施氮肥也可显著促进玉米磷素吸收,其中N375处理玉米磷素积累量最大,过量施用氮肥(> 375 kg/hm2)会抑制玉米对磷素养分的吸收.施氮肥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但施氮量高于300kg/hm2后,玉米增产不显著.[结论]施氮300 kg/hm2是本研究区玉米的适宜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黔西北山区玉米生产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科学依据,以黔兴201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5个不同施氨水平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施氮量为450~675 kg/hm2时,黔兴201的叶面积系数较适宜,最大叶面积持续期长,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合理,易形成较高产量,即在一定范围内增施氮肥可增加叶面积系数、叶绿素相对含量、穗粒数、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氮肥施用量超过一定范围产量下降.2)氮肥对产量的模拟方程为y=7 233.25+10.807 3x-0.008 48x2,在95%可靠区间内,黔兴201玉米品种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563.76 kg/hm2时,其理论产量为9 132.12~12 129.50 kg/hm2,纯收益达最大;在施氮量为637.23 kg/hm2时,可获9 177.69~12 175.47 kg/hm2的理论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钾量对谷子干物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农业科技》2015,(19):9-10
在相同的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基础上,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谷子干物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谷子穗干重、叶干重、茎鞘干重与施用钾肥有关,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在抽穗期和成熟期的穗干重、叶干重、茎鞘干重都呈现增加的趋势;地上部的干物质积累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在各个时期呈现增加的趋势,施钾量在75~150 kg/hm2时地上部干物积累基本达到最高值;谷子的穗粒重随施钾量增加而提高;有效穗数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谷子的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出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施钾量为75~150 kg/hm2时,生物产量、经济产量、产值与经济效益最高,确定最佳施钾量为75 kg/hm2。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生物碳和棉花秸秆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棉花秸秆在450℃下厌氧热解制备成生物碳.设置等碳量(1.40、2.80 t/hm2)的两个生物碳施用量及与其对应的棉花秸秆用量,生物碳施用量为2.25、4.50 t/hm2(1/2BC、BC),棉花秸秆施用量为2.25、4.50 t/hm2(1/2ST、ST),同时以空白土壤为对照,并设三个氮肥用量(0、300、450 kg/hm2).[结果]施用生物碳和棉花秸秆均能显著促进棉花生长、提高棉花产量.不施氮肥条件下,ST和1/2BC处理的棉花干物质重、籽棉产量显著高于BC及1/2ST处理;在施氮肥300 kg/hm2条件下,ST处理的棉花干重、产量最高,1/2BC处理显著高于1/2ST处理;但施氮肥450 kg/hm2条件下,1/2BC及BC处理的棉花干重、产量显著高于1/2ST及ST处理,且随生物碳和秸秆施用量的增加干物质重、籽棉产量均显著增加.[结论]生物碳与氮肥合理配施,有助于促进棉花生长、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济谷14对留苗密度和氮肥施用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山东谷子夏播区济谷14对留苗密度和氮肥施用量的响应情况,以济谷14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留苗密度为主区、氮肥施用量为副区,分析了不同留苗密度(67.5万和90.0万株/hm2)和施肥量(0、75和150 kg/hm2)对谷子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济谷14产量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留苗密度对产量影响不大。在试验期内,高密度处理的谷子干物质积累量始终>低密度处理,且差异随着谷子的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灌浆成熟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不同施氮量与留苗密度下,株高、茎粗、穗长、穗粗、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综合氮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互作试验产量结果,认为在山东谷子夏播区有利于发挥济谷14产量潜力的栽培方式为留苗密度67.5万株/hm2、孕穗期追施氮肥(纯N)75 kg/hm2。  相似文献   

14.
设置不施氮肥、分别施纯氮150、300、450、600kg/hm2和施纯氮300kg/hm2+鸡粪1500kg/hm2等6个处理,4次重复,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油后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棉田、密度24000株/hm2的条件下,施纯氮300kg/hm2+鸡粪1500kg/hm2,能够明显地提高油后棉产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田间试验设计,探讨了不同水平施氮量〔不施氮(0)、适氮(75 kg/hm2)和高氮(150 kg/hm2)〕与栽培密度(450万粒/hm2、750万粒/hm2和1 050万粒/hm2)互作对胡麻产量、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并筛选了胡麻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与密度组合。结果表明:不同的施氮水平和密度对胡麻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高氮和适氮处理的胡麻分枝数、单株蒴果数和单株粒重均跃不施氮处理,同一施氮量条件下胡麻的株高、分枝数和单株蒴果数均随密度增大而逐渐降低;氮肥水平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其中适氮与高氮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二者产量均显著跃不施氮处理,而密度以及氮肥伊密度对产量影响均不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胡麻含油率降低,但亚麻酸含量升高。本研究条件下,施氮量为150 kg/hm2、播种密度为1 050万粒/hm2时胡麻产量最高,达到了1 655.1 kg/hm2,但与该施氮量下密度为750万粒/hm2的处理以及施氮量75 kg/hm2下密度为450万和750万粒/hm2的处理产量差异均不显著。综合考虑种子和肥料的投入成本以及投入产出比,认为施氮量为75 kg/hm2、播种密度为450万粒/hm2时较为经济,该条件下胡麻产量可以达到1 523.4 kg/hm2。  相似文献   

16.
水稻氮肥施用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肥力较高的雪菜茬种植水稻,氮肥总用量应适当减少;氮肥总用量为180kg/hm2的处理水稻产量最高,其次是270kg/hm2处理和90kg/hm2处理,不施氮肥处理产量最低;但施氮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分别与不施氮肥处理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施用氮肥水稻的净增产值顺序为纯氮180kg/hm2>90kg/hm2>270kg/hm2。  相似文献   

17.
为小黑麦(triticale)东农96026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种植获得高的产量及较优的饲用品质,从栽培措施的密度及氮肥施用入手,采用裂区设计,4个密度水平(基本苗750万株/hm2,600万株/hm2,450万株/hm2,300万株/hm2),3个施氮水平(纯氮75 kg/hm2、150kg/hm2、225 kg/hm2),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氮肥处理对小黑麦东农96026生长发育、产量及饲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密度和增加氮素营养水平利于提高东农96026的生物产量,并具有较好的饲用品质.在种植密度为450万株/hm2、施氮水平为150 kg/hm2时产量结构比较协调,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8.
对氮肥的有效管理是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山西襄汾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夏玉米产量、收益、农学效率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N)0~350 kg/hm2的范围内,氮肥显著增加了夏玉米生物量、产量和净收益;施用氮肥210 kg/hm2获得了最高产量(9 897 kg/hm2)和最高的净收益(14 970元/hm2),较不施氮肥处理增产1 712 kg/hm2,增产率达20.9%,增收2 132元/hm2,氮肥的农学效率为8.2 kg/kg,同时氮肥利用率可达到38.6%。产量和施氮量的关系、纯收益和施氮量的关系均符合二次函数曲线,求得最高产量施肥量为235 kg/hm2,最佳经济施肥量为194 kg/hm2。这将为山西省南部夏玉米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氮肥施用量对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不同用量[N0(对照):0 kg/hm2、N1:90 kg/hm2、N2:180 kg/hm2、N3:270 kg/hm2、N4:360 kg/hm2、N5:450 kg/hm2、N6:540 kg/hm2]对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农艺性状、成产要素、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施用氮肥尤其是N5处理增加了上层土壤的含水率,并促进了玉米根系下扎深度,使玉米利用了较多的深层土壤水;在不同生育期,以N5和N6处理的形态指标表现最佳;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等玉米成产要素以 N5处理最高。随施氮量的增加,玉米产量显著提高,但当氮肥用量高于450 kg/hm2时,玉米产量增幅不明显;水分利用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N5处理最高,其产量(12093.0 kg/hm2)和水分利用效率[24.4 kg/(mm · hm2)]分别较对照增加70.7%和78.1%。综上所述,玉米的最佳施氮量为450 kg/hm2。  相似文献   

20.
中低产田水稻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宁夏灌区中低产田水稻氮肥基追比例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插秧稻氮肥65%基施、35%追施的产量最高,水稻产量为13 436.5 kg/hm2.50%基肥、50%追肥的产量次之,水稻产量为12 957.0 kg/hm2.直播稻氮肥50%基施、50%追施的产量最高,水稻产量为7 403.0 kg/hm2.氮肥65%基施、35%追施的产量次之,水稻产量为7 253.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