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邓建明 《植物保护》1992,18(1):32-32
甜菜夜蛾(Laphygma exigua Hubner)食性杂,但在棉田严重发生为害尚属少见。 在我场1988年发现此虫为害夏播棉苗,以后逐年加重,至1991年在全场大范围暴发,受害春、夏棉面积达6万多亩。此蛾在该地每年发生6代,在棉花上可发生为害4代。成虫喜在作物长势差  相似文献   

2.
我国北方高粱丝黑穗病发生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粱是我国北方重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每年种植面积为2500万亩左右,辽宁省为主产区每年种植600多万亩。高粱丝黑穗病一直是影响高粱产量的重要病害。建国以来该病曾几次严重发生,较近的一次发生是由于八十年代初从美国引入新抗源 T×622A及其抗病杂交种在生产上应用后而得到控制。那时在辽宁省高粱生产田中几乎找不到丝黑穗病。但自1989年后,辽宁省高粱丝黑穗病又普遍发生,发病率逐年上升。至1991年辽宁及吉林省部分地区该病为害十分严重,平  相似文献   

3.
田畴  贺答汉 《植物保护》1988,14(5):39-41
我国北方草原面积约47亿亩,是我国的主要畜牧业基地。但由于鼠、虫危害严重,致使草原植被遭到破坏,载畜量降低,水土流失严重。农牧渔业部1985年在内蒙呼和浩特召开了北方10省区草原灭鼠治虫座谈会。据9省区统计,草原鼠、虫为害每年发生面积3.1亿亩,占可利用草原面积  相似文献   

4.
麦茎叶甲(Apophylia thalassinaFald),俗称小麦钻心虫、小麦金花虫。山西南部至甘肃平原一带发生较重,曾有报道,在沧州地区从未造成严重为害,但1982年以来为害日趋严重,1986年全区发生2万亩,其中1千余亩绝收。 形态识别:成虫为翠绿色甲虫,体长  相似文献   

5.
1976年以前,马尾松毛虫在广东仁化县从未猖獗为害。从1976年开始,城口等公社的个别大队出现零星严重为害,但面积不大,一般只有20~30亩。1977~1978年曾采用烟剂、白僵菌粉加六六六粉对第一、二代幼虫进行防治,但因虫龄较大,气候(高温、干旱)不适,防治效果不佳,虫口密度仍然很高,被其严重为害的面积达800亩左右。1979年马尾松毛虫蔓延至全县,被严重为害的面积达247000亩,约占全县松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严重影响松林生长和松香的产量。1980年4月中旬采用白僵菌对越冬后的6龄马尾松毛虫进行了全面的防治,在247000多亩受害的松林上取得了90%以上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甜菜象虫为东北,内蒙古、山西、新疆及山东等甜菜产区苗期主要害虫,据1979—1983年在黑龙江省调查,为害甜菜的象虫有12种,其中以甜菜长柄象Mesagroicussp. 蒙古土象Xylinophorus mongolicus Faust及甜菜象Bothynoderes punctiventris Germar为优势种,每年为害面积约80万亩,使块根减产11—25%,发生严重地块  相似文献   

7.
稻赤斑黑沫蝉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春泉 《植物保护》1985,11(6):44-44
稻赤斑黑沫蝉(Callitetix versicolor Fabricius),俗名泡沫虫,是局部稻区间发性害虫,我县历史上无此虫发生的记载,但近3年来,桥头乡早稻受害颇重。 桥头乡是丘陵山地单季与双季混栽区(坡田只插一季早稻),每年插早稻4500亩左右,1983年赤斑黑沫蝉突然大发生,近年每年的发生面积在1100亩左右,严重受害的有300来亩。一般减产5—10%,严重丘块减产20%以上。 1985年7月中旬调查其为害征状及损失程度。此虫寄主有  相似文献   

8.
一、异稻缘蝽的发生及为害异稻缘蝽 Leptocorisa acuta Thunberg 以成虫、若虫刺吸稻株、穗汁液,造成生长缓慢,花穗萎缩,谷粒干瘪、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影响产量,降低米质。异稻缘蝽以前在我县间歇性零星发生。自80年代后,发生面积迅速扩大,每年发生面积3.5~4.6万亩,目前全县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山坑田发生较洋田严重,晚造稻为害重于早造。我县1981、1982、1983、1986、1989年发生严重,1986年晚造翁田、昌洒、龙马发生面积21000亩,一  相似文献   

9.
应荣枢 《植物保护》1982,8(4):22-22
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为害柑桔嫩叶、嫩梢,使叶片卷曲变为畸形,乃至提早脱落。卷曲虫叶,常常成为多种害虫的藏身之所。在柑桔溃疡病区,潜叶蛾还能加剧这种病害的为害。 宜昌县自1976年以来,发展柑桔近3万亩,每年育柑桔苗数百亩,柑桔潜叶蛾为害严重。 发生与为害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草地螟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及其综合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地螟(Loxostege sficticalis L)别名黄绿条螟,甜菜网螟,俗名罗网虫,吊吊虫。属鳞翅目、螟蛾科、野螟亚科,锥额野螟属。草地螟在我省历史上曾多次大暴发,每次暴发都连续发生为害5—7年,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最近一次是从1979—1984年暴发的。这次是我省历史上草地螟发生危害最重的一次,发生地域广、面积大,危害损失严重。据统计,在这次暴发过程中,草地螟成虫几乎波及全省,平均每年发生面积621.4万亩,最高的1983年达到1426万亩。防治以后,平均每年  相似文献   

11.
麦田杂草种类多、密度大,为害损失严重,尤其是撒播麦田人工难以防除,经统计,新沂市每年有30%的麦田因草害损失小麦2成以上,部分田块常因草荒而不得不翻耕改种。从1984年起,连续5年用苯甲(20%苯达松水剂 20%二甲四氯)、苯绿20%苯达松水剂 25%绿麦隆合剂进行防除麦田杂草示范,取得显著效果,1988年示范采用苯甲合剂27万亩,苯绿合剂8万亩占草害发生面  相似文献   

12.
亚麻为我区主要油料作物,每年播种面积300万亩左右。亚麻细卷蛾(Diceraturasp.)是为害亚麻蒴果的主要害虫。在我区的四盟二市发生普遍,尤以乌盟的北部、锡盟的南部亚麻主产区为害严重。幼虫蛀食蒴果,一般减产5%左右,重者达20%,影响亚麻的品质和产量。该虫的形态及简单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13.
稻曲病在我省山区通常年份零星发生,为害甚微。八十年代初以来,此病急剧上升,蔓延迅速,为害严重,特别是1982年,全省大面积流行,晚稻发病面积1500万亩左右,一般发病穗率为4—6%,严重的高达  相似文献   

14.
汉中地区小麦条锈病越夏菌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汉中地区位汉江上游,秦岭、巴山之间,属北暖温带向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呈盆地状。 条锈病为本区小麦主要病害。在流行区划上处我国西北和西南两大流行区之间。是七十年代,特别是1975年以来我国条锈病流行频率最高、为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区150万亩小麦,1975—1981年,锈病大流行5次,中度流行一次,每年发病面积均在70—100万亩,损失小麦约1000—3000万斤,成为小麦生产的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15.
峨边县位于凉山州东北部,地处山区。全县种植玉米12.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3.3%。由于气候温和、雨水较多,适宜玉米病虫害发生,特别是春玉米第一代大螟在全县发生为害严重。在常发地区,一般年份为害产量损失约10%,大发生年损失高达30%以上,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为了有效控制大螟为害,近几年来笔者对玉米上大螟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做了一些调查试验工作。1发生规律观察1.1发生期本县地形、气候复杂。不同地区大螟的发生期、发生量都有明显差异。大螟在低山河谷地带每年发生3代,在中、高山地区每年发生2代。9月下旬幼虫在玉米秸秆内开始…  相似文献   

16.
玉米纹枯病,特别是田玉米纹枯病,近几年来在靖西县发生为害逐年严重,每年发生面积已超过3.7万亩,病株率50%以上的达1.3万亩,造成粮食损失在30万公斤以上,一般只用石灰水或波尔多液进行涂茎防治,效果不十分理想,为了探索出较理想的防治药剂和防治办法,我们于1989年上半年,选出几种成本较低、易被群众接受推广的农药,在靖西县化峒镇八德村雷屯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一、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黄腹灯蛾(Spilosoma lvbricipeda L.)在保定、石家庄地区一年发生3代,主要以一代幼虫为害麦套玉米,严重的造成毁种或补种,对麦套玉米是一严重威胁。自1980年以来,年年都有发生,且逐年加重,保定地区1982、1984、1986、1988年四年发生面积分别为17.3万亩、40万亩、65万亩、100万亩。1989年在保定、石家庄共发生200多万亩,严重受害面积130万亩,毁种玉米50万亩。  相似文献   

18.
农田蟋蟀,主要是油葫芦(Gryllus testaceus)在新疆乌苏县发生较重,1989年局部地区暴发为害,共发生1.57万亩,其中向日葵7800亩平均缺苗40~60%,1500亩小麦叶片基本被吃光,1300亩苜蓿地上部分全部被食光,3300亩蔬菜遭受严重为害。这种严重发生情况,在我县属首次。其所以暴发是由于1988年冬季气温偏暖,1989年春季气温回升快,无倒春寒现象,促使  相似文献   

19.
一、发生情况自70年代以来,草地螟在我省曾三次严重发生,第一次是1979年,第二次是1980年,第三次是1982年。1979年在嫩江、黑河、绥化三个地区9个县发生,受害面积110万亩。1980年扩大到嫩江、黑河、绥化、松花江,伊春等五个地区的38个县、市,发生面积达1,370万亩。1982年是特大发生年,南自松花江、北至黑龙江、东起乌苏里江、西到嫩江沿岸普遍发生,有八个地区,67个县,市遭受为害,发生面积达5,876万亩,比大发生的1980年增加三倍多。除为害农田外,还为害林木150万亩,比1980年增加30多倍。  相似文献   

20.
张怀玉 《植物保护》1990,16(5):51-51
棉蝗Chondracris rosea(De Geer)是个体较大的土蝗,成虫体长62—81毫米,一年发生一代,据记载主要为害棉花、甘蔗、水稻、竹类、柑桔等,食性很杂,而在江北近年主要为害大豆和棉花,主要为害叶片。此蝗在该地区以往没有造成危害,1989年在淮北平原的五河县新及区、城郊区的郜家湖大豆田危害严重。发生面积6500亩,2—5头/米~2的有3000亩,6—30头/米~2的有2500亩,31—60头/米~2的有1000亩,减产5—10%的有35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