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网信息入乡村”,解决了农业市场化中农户经营分散、生产规模狭小和信息传递不畅的问题。农网架起了千家万户与信息化、社会化大市场相连接的桥梁。信息从制约农村经济发展、阻碍农民增收的“瓶颈”一跃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增长、加快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农业信息基础建设与推进农村信息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勉 《广西农学报》2008,23(3):89-91
信息基础建设是支撑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应用必需设备装备和基础组织等基本保障条件建设,是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最基本环节和内容,是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也是发展“瓶颈”。深入研究信息基础建设与农村信息化的关系,客观分析农业信息基础建设的现状和探索加快推进建设的对策,是加快广西农村信息化的客观需要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建设可以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有效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目前,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信息化程度低、信息不对称等几个方面。我省应尽快建立“三网三板一库”的信息化网络,做到信息共享、管理科学。  相似文献   

4.
关于推进安徽农业信息化进程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信息化就是农业技术在农业多方面的广泛应用,是一个传统农业向信息农业转化的演进过程,本文论述农业信息化在促进安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要把加强安徽农网建设,加快农业信息技术推广和实现全省农业信息化确定为实施安徽农业信息化的三大战略目标;提出了做好“三个方面服务”,创立“三大模块”,构建“三大体系”,制定“三大政策”,打造“三个平台”等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福建农业科技》2004,(6):61-61
福建省选择农村科技信息化建设基础条件较好的宁德、南平、三明、泉州4个设区市及12个县(市、区)开展福建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科技示范,建立“中国星火计划网福建站”,构建农村科技信息、农村市场信息和星火计划管理等三大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国务委员陈至立2004年在全国县(市)科技工作会议上指出:“科技信息不灵、信息滞后、信息失真的问题.仍是制约先进技术进入农村、企业的瓶颈。因此.要加快信息化步伐.把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加强县(市)基层科技工作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信息鸿沟”是制约中西部贫困山区赶超式发展的瓶颈,而供需协同短缺则是导致“信息鸿沟”的症结.从中西部贫困山区农村信息化市场考察着手,对有效供给不足、有效需求不足的现实困境进行了剖析.基于中西部贫困山区的实际提出了强化供方激励、提升农户需求意愿、培育中间服务主体、将大学生“村官”培养成农村信息化生力军、发挥第三方典型示范等一揽子促进供需协同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典型调研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农业的发展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息的作用日益成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动力。“最后一公里”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本文以河北省石家庄、保定两市典型调查的翔实客观数据,分析了河北省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现状,以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有效信息的需求、开发及利用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农村公共信息平台和农村基层站点建设和信息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信息技术对本地区农业和农村的全面渗透,为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农业科技成果和有价值的知识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信息、服务信息,同时建立高效的信息应用示范体系和灵活的推广机制,加强基层农村科技人才和信息队伍的培养建设,做好“三农”信息服务工作,解决“信息不对称”和“最后一公里”问题,缩小“数字鸿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务如何因地制宜解决城乡数字鸿沟,把大量实用农村公共信息方便、快捷而又低成本地传送到农民手中,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甘肃省平凉市从实际出发,统一规划,按照“五个一”的标准,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各乡镇建立了由政府倡导,公共财政支持,涉农部门参与,农民直接受益的“农民信息之家”信息服务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农村信息传输“最后一公里”问题,在传播农业科技,促进生产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滴灌条件下不同产量棉花氮磷钾积累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静波  黄玉萍  何江勇  杨国江  樊庆鲁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774-13776,13785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产量棉花科学施肥氮、磷、钾配比、施用时间及施用量。[方法]利用Logistic方程,分析不同产量棉株各个生育期的氮、磷、钾的积累量。[结果]高产和中产棉株对氮磷钾最大积累量和积累最高速率远大于低产棉株。滴灌棉株出苗后40~95d左右是氮积累的旺盛期,出苗后51~110d左右是磷积累的旺盛期,出苗后47~90d左右是钾积累的旺盛期。[结论]保证棉株苗蕾至花铃前期吸收足量的氮,满足棉株花铃期到吐絮期对磷的高强度需求,并保持棉株生育后期对钾仍有旺盛的吸收能力,是形成棉花高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白广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5053-5055
农民是农村建设的主体,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必然要求当代农民从自在向自为转型。当代中国农民总体上仍然处于自在阶段,没有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和意识能动性,盲目地受着必然性的支配,消极、被动地适应自然与社会,导致农业生产落后、农村发展缓慢。农民必须从自在向自为转变,自觉、能动地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促进农村的发展,实现自我。从自在向自为的转变过程中,要求农民必须自我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发展,因而农民要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掌握和运用科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试论合并高校的财务与会计合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高校合并实践,研究了高校合并中的财务合并问题,分析了财务合并与高校合并的关系,阐明了财务合并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合并高校财务与会计合并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镍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及黄瓜胚轴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i2+浓度为0.05、0.1 ms/L时对黄瓜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影响不大,而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镍胁迫对黄瓜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镍胁迫浓度的升高而加强;在低浓度镍胁迫处理下黄瓜胚轴中的SOD、CAT活性有所增加,但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其活性均下降,而黄瓜胚轴中的POD活性和MDA含量则随着镍胁迫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降解秸秆的细菌和放线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秸秆粉部分代替LB、高氏培养基中的碳源,通过延长培养时间从土样中分别富集降解秸秆的细菌、放线菌,用稀释倒平皿挑取单菌落法通过菌落形态差异分离出细菌29株、放线菌29株。用秸秆粉培养基定性鉴别法鉴别出其中有8株细菌、10株放线菌能降解秸秆。测试了硝酸铵、酵母粉和土壤浸液等添加物对能降解秸秆的细菌和放线菌在秸秆粉培养基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粉对细菌的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他添加物对供试菌的生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管道是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运输工具,春焊接质量对管道的安全可靠性有较大影响。管道环焊接头的断裂评定,对于管道系统的安全动物真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欧美等国家有关管道环焊接头断裂评定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工程方法的进展,讨论了各种评定方法之间的差异,目的在于为管道焊接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肠艾美耳球虫共进行3代裂殖生殖,第一代在肠粘膜层的肠腺细胞内、第二和第三代在肠腺和肠粘膜层的细胞内进行。子孢子和各代裂殖子侵入细胞的途径不相同。裂殖体的核分裂为典型的球虫型有丝分裂。裂殖子以外出芽方式形成。每代裂殖体都有大型和小型两种,裂殖子亦相应的有细型和粗型之分。裂殖子为单核,少部分为双核或多核。裂殖子表面被有3层膜,有24根膜下微管。锥体为半截形圆锥,其前方有两个前极环。锥体腔内有两根棒状体的颈部、两根微线和两根微管向后延伸。大型裂殖体和小型裂殖体的比例在不同世代不同。  相似文献   

18.
以已有研究文献为基础,概述了不同厚度地膜残留与回收的研究,并对地膜选择使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参考.结果 表明:不同厚度地膜覆盖后地膜残留情况因作物不同而异,地膜越厚,残留量越低,达到一定厚度后,残留量差异并不显著,超过一定厚度后,由于单位面积残片质量增加,反而出现残留量增加现象.使用厚地膜...  相似文献   

19.
李海涛  黄渝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488-10489,10491
生物多样性的存在,是人类和大自然和谐共处的集中体现,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全球的共同财富。但是,随着人口的猛增和对大自然的无节制的开采,对物种和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甚至产生了灭顶之灾。为了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的多样性,进一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在粮食、健康等方面的需要,就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并从理论与实践的高度上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笔者试从生物多样性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侵蚀沟植被边坡防护提供理论基础,通过野外径流小区试验,观测次降雨对1:1.5和1:1.2坡比边坡7种植被配置产流产沙的过程特征。结果表明:产流量主要随降雨量变化,大于其受植被影响,产沙量主要集中于前期强降雨,15 mm雨量为阈值,高于15 mm雨量产沙量大幅度增长,植被生长后期产沙极少;不同时间段次降雨减流减沙优势植被配置不同,紫花苜蓿草种前期减流减沙效果好,无芒雀麦和早熟禾草种后期减流减沙效果好;坡度变陡,产流量随植被生长由相近逐渐提高,产沙量只在强降雨下明显升高。在侵蚀沟陡坡防护时紫花苜蓿混播比例要高,提高前期对强降雨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