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轮虫营养强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轮虫营养强化的研究概况,介绍了营养强化轮虫在水产育苗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以及目前被广泛应用的轮虫营养强化剂和轮虫营养强化的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2.
n_3多价不饱和脂肪酸营养强化轮虫技术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利民 《水产学报》1997,21(4):415-421
通过甲酯型,乙酯型,脂肪酸型和甘油酯型化学型式n-3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强化饵料对轮虫的营养强化试验,观察了营养强化过程中轮虫生理生态变化,测定了轮虫体内EPA,DHA的含量。结果表明:不论是哪种化学型式的营养强化饵料,营养强强效果均好于微绿球藻强经对照组,轮虫中EPA,DHA含量明显提高,并在强化12h达到最高峰。  相似文献   

3.
正轮虫具有营养丰富,适口性强、繁殖速度快的特点。此外,轮虫具有可以通过营养强化弥补其本身营养缺失的特性,因此成为比较受欢迎的开口饵料。国内外对于轮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营养强化手段、外在环境因子的影响等方面,对于轮虫营养强化内部机理的研究较少。L-肉碱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分子量较低的类氨酸,具有提高机体蛋白质利用率、促生长、抗氧化的作用。但是L-肉碱对轮虫的抗氧化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真蛸浮游幼体阶段的营养需要,研究了几种饵料生物对真蛸浮游幼体的育苗效果。结果表明:轮虫不宜作为真蛸浮游幼体的生物饵料;恒温培养试验得出混合营养强化的丰年虫幼体的育苗效果优于混合营养强化的蒙古裸腹溞,并优于小球藻强化的丰年虫幼体及蒙古裸腹溞;常温试验得出梭子蟹溞状幼体+丰年虫幼体组合的饵料效果最好,而微囊营养强化剂强化的丰年虫幼体的育苗效果好于混合营养组合。综上所述,可认为:梭子蟹溞状幼体+丰年虫幼体组合是真蛸浮游幼体期比较适宜的饵料。  相似文献   

5.
对条斑星鲽人工繁育技术,孵化适温、适盐范围及亲鱼、仔稚鱼营养强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温度、盐度、营养强化与性腺、胚胎、胚后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先降温再升温+营养强化方法促熟亲鱼可获得优质卵子。最适孵化温度(10.5±0.5)℃,最适孵化盐度33.6。以小球藻强化轮虫有助于提高仔鱼开口率、生长率及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卤虫的营养强化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卤虫作为水产养殖业饵料的营养价值,可以通过用富含必需脂肪酸,特别是(N-3)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强化得到加强。本文介绍了英国、日本、法国、比利时等国的卤虫营养强化技术及强化饵料,并对营养强化卤虫在水产养殖上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卤虫的营养强化及其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卤虫作为水产养殖业饵料的营养价值,可以通过用富含必需脂肪酸,特别是(N_3)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强化得到加强。本文介绍了英国、日本、法国、比利时等国的卤虫营养强化技术及强化饵料,并对营养强化卤虫在水产养殖上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外有关青蟹幼体对脂类需求的研究进展。对脂类在青蟹幼体阶段的功能和主要代谢方式、青蟹幼体发育对脂类和必须脂肪酸的营养需求和生物饵料的营养强化工艺等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以改变生物饵料营养强化形式为切入点,改进传统青蟹种苗生产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轮虫和卤虫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鱼类和甲壳类幼体培育的重要饵料。文章从轮虫和卤虫营养强化剂的选择、营养成分、强化方法和时间等层面概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可为开展轮虫、卤虫的营养强化以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几种营养强化材料应用于拟穴青蟹种苗培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进行了以淡水小球藻粉、虾片、营养强化剂单一或组合形式替代微绿球藻作为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供应源培育拟穴青蟹蚤状Ⅰ期幼体(Z1)~大眼幼体(M)的试验。结果表明:(1)轮虫营养强化后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均有显著提高,微绿球藻组与其他组强化轮虫的n-3HUFA含量无显著差异。(2)卤虫不同营养强化材料组中,50μL营养强化剂组有最高的20∶4n6(ARA)、20∶5n3(EPA)、22∶6n3(DHA)、n-3HUFA含量。(3)营养强化材料直接投入苗池。上午投喂0.5×10-6g/mL组合饵料,下午投喂0.5×10-6g/mL营养强化剂,辅以10×10-6g/(mL.d)EM活菌,试验池的M成活率比对照池投喂微绿球藻增加了10.1%。  相似文献   

11.
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大黄鱼受精卵的孵化和生物饵料的营养强化技术,以及仔,稚鱼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提出了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的鱼苗培育技术,并对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李建田 《齐鲁渔业》1998,15(3):36-38
结合杭州市的实际,分析了养鳖业的发展趋势和现存在问题,提出增强竞争意识,改进养殖设施,提高科技含量,加强鳖病防治,推广鱼鳖混养,庭院养鳖,把握市场动态,加强精深加工,强化行业管理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产种业技术创新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红浪  韩枫  桂建芳 《水产学报》2023,47(1):019101-019101
种业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振兴种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要素,也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种业发展涉及政策、技术和市场等多种因素。我国水产遗传育种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与《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的要求尚有差距。本文从育种技术研究、发展与应用等角度阐述了我国水产遗传育种技术发展现状,对照《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与任务,从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育种技术创新、种业生产体系建设和种苗监管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水产育种技术发展存在的短板,认为我国水产养殖用种总体有保障、风险可管控,也存在国内种质资源丰富但遗传改良率不高、科研育种成果多但转化效率不高、种业企业多但核心竞争力不强等3个主要问题。针对短板,本文提出加强种质资源挖掘保存与创新利用技术研究、加强现代育种技术特别是新种质创制的研究及应用、加强生产体系技术标准化应用、加强育种技术商业化应用研究、加强种业市场监管技术支撑等建议,以期为我国水产育种技术创新攻关及种业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欧洲循环水养殖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欧洲循环水养殖系统技术随着欧盟和欧洲各国环保法规的加强而不断创新和发展。本文对欧洲正在使用生命周期法对循环水养殖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的状况,以及欧洲应用独特的循环水养殖系统技术增加了养殖的品种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着重介绍了欧洲循环水养殖系统新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状况,特别阐述了脱硝反应技术、淤泥浓缩技术和臭氧技术等新技术在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循环水养殖可能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5.
进行了北方地区提高罗氏沼韪养殖效益试验。采取虾苗暂养,控制水深,大棚保温,驯喂高含量蛋白质的人工饵料,加强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措施,在总面积20亩的试验池中,共产罗氏沼虾2510kg,平均亩产125.5kg,出池规格32尾/kg,平均每尾体长15.3cm,商品率98.5%。  相似文献   

16.
张福寿 《福建水产》2012,34(3):173-176
渔业安全生产事关渔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社会发展稳定大局。近年来,福建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渔业安全生产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抓紧抓好,渔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但渔业安全生产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本文在构建渔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方面作了深入的探讨,对各地落实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游玉 《福建水产》2016,(2):153-156
本文在分析宁德市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采取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扶持力度、构建信息和电子商务平台、提升品牌效应、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措施,促进宁德市水产品加工业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福建省渔船投保综合险数量和理赔案件数量不断增长,渔船理赔过程中由于渔船互助保险机构理赔人员的素质偏低、事故查勘专业程度不高以及渔民对保险的认知不足等,影响着渔船互助保险业务的发展。通过对以上理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创新理赔人员业务培训,加强渔民会员对渔业互助保险的认知,建立渔业互助保险机构、渔民会员、船厂三方的沟通机制等方法和措施,提高福建省渔船保险理赔服务,为渔业互助保险理赔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对虾白便综合征(white feces syndrome,WFS)的发病症状、流行特点和危害。分析了对虾白便综合征的病因,包括:肝胰腺和肠道病变、弧菌感染、肝肠孢虫感染、消化系统微生物结构变化和其他因素。从种苗、水质、饲料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对虾白便综合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海洋环境现状和保护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统计近几年福建省海洋环境监测结果,综合评价海洋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分析影响海洋环境质量的因素,提出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