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蚓粪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添加蚓粪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机理,通过向基质中分别添加10%、20%、40%(苗死亡)比例的蚓粪,同时设不添加蚓粪的单盐胁迫处理和空白对照处理(CK),分析了添加蚓粪后盐胁迫(150 mmol·L-1 NaCl)下小麦生长指标(叶长、叶宽、叶面积,地上和地下部干重、根冠比)、气体交换参数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小麦幼苗各生长指标与CK相比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添加蚓粪后,小麦幼苗叶长、叶宽、叶面积、地上部分干重、总干重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较未添加蚓粪处理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根冠比则呈下降的趋势。添加蚓粪对盐胁迫下小麦叶片气体交换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盐胁迫下,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CK,但添加蚓粪后,净光合速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这说明基质中添加适量蚓粪可以有效促进小麦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普通小麦中国春及其30种缺四体为材料,对其籽粒戊聚糖含量进行遗传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1D、2B、3B、4B、6A和7A染色体可能携有增加水溶性戊聚糖(WSP)含量的相关基因,1B染色体可能携有降低WSP含量的相关基因;1B、3D、4A和7D染色体可能携有增加非水溶性戊聚糖(WIP)含量的相关基因,1A、2D和6A染色体上可能携有降低WIP含量的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长穗偃麦草3Ee、4Ee染色体是否含有小麦育种所需要的高光效基因,以小麦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二体代换系(DS3Ee、DS4Ee)为材料,分析了这两种外源染色体导入后小麦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中国春相比,DS3Ee (3B)、DS4Ee(4A、4B、4D)开花期旗叶光合速率较低,而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时间较长,其较低的光合速率与其较低的光反应能力(Fv/Fm、ΦPSⅡ、ETR)、气孔导度及胞间CO2浓度有关;DS3Ee (3D)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和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时间,但较高的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和光反应能力无关.长穗偃麦草3Ee、4Ee可能含有改良小麦光合作用的高光效基因,DS3Ee (3D)在光合速率和光合时间方面可以利用,DS4Ee在光合持续时间方面可以利用.  相似文献   

4.
普通小麦×提莫菲维小麦杂种后代中抗病染色体代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染色体染色分带方法C-带法,对四倍体提莫菲维小麦和密利提奈小麦参与杂交的普通小麦的渗入杂交系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杂交品系均含有提莫菲维小麦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数2n=6x=42,并且染色体组份稳定.被研究的品系基因代换数目控制在1~3个.同时还观测到染色体代换的光谱差异.品系146—155T、CMT3O、CMT34、CMT37和CMT45的抗白粉病和时锈病的染色体组型发生部分6B(6G)染色体代换.这表明在普通小麦品系的代换基因中有抗病原体的提莫菲维小麦6G染色体存在.  相似文献   

5.
新消息     
0158 小麦非整倍体、染色体代换系,易位系花药培养的遗传分析——利用1个中国春1D单体、6个品种的带有来自中国春5B或5BL染色体的代换系和1B(1BL—1BS/1BL—1RS)易位杂合体的杂种F_1研究花药培养。结果表明:①中国春1D和5BL上的基因可以增加胚胎发生频率②1RS上含有与再生能力有关的基因③增加白化体频率的一个基因位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小麦-大麦异代换系的进一步利用奠定基础,观察分析了三个小麦-大麦2H二体异代换系2H(A)、2H(B)和2H(D)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构型。结果表明,三个代换系的染色体构型均为2n=21Ⅱ,含有一对大麦Betzes 2H染色体,在细胞学上是稳定的;三个代换系具有21Ⅱ的频率依次为92.56%、94.12% 和95.41%。同时,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期观察到了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及不同步分裂等现象,其出现的频率为2H(A)大于2H(B)和2H(D)。从各代换系的生活力、不育率和其他农艺性状看,大麦2H染色体导入小麦背景后,对小麦2B、2D的补偿能力好于2A。  相似文献   

7.
盐胁迫对甘草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不同盐胁迫处理下甘草的光合作用生理指标,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9 g/L NaCl的盐分胁迫降低了甘草叶片中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增加了chl a/chl b;对胞间CO2浓度(Ci)的影响不显著;降低了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等光合生理指标。3 g/L和6 g/L NaCl的盐分胁迫影响不显著。这说明适当浓度的盐胁迫可以影响甘草的光合生理作用,进而影响了甘草药材的产量。结果为探讨甘草对盐胁迫的适应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针对黑麦可能提供白粉病新的抗源,对最近育成的一组小麦-黑麦附加系、代换系和易位系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以上各系与一组带有抗性基因Pm1-9和Mlk的品种/品系进行了比较.四倍体和六倍体的Thatcher小麦,对小麦白粉病高度感染,而由四倍体Thatcher和Prolific黑麦衍生而来的小黑麦系,则高度抗病.黑麦染色体1R、4R和7R不决定供试的白粉病分离物的任何抗性.2D/2R代换系的白粉病抗性高度有效,而假设来源于2R染色体的Pm7基因,则主要表现为感病反应.对带有Pm7的Transec小麦进行细胞学分析(采用Giemsa C-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鉴定)的结果表明,"Transec"易位包括一条小麦染色体4B的完整短臂和该条染色体长臂大约一半的近端区以及由黑麦染色体5R的长臂远端区衍生来的黑麦片段.结构异染色质经不同的染色后,2D/2R代换系的染色体2R显示出特定的C-带型.黑麦染色体6R决定着对所有供试白粉病分离物的绝对抗性,同时还表明,这种抗性基因就位于6R染色体的长臂上.对于此种抗性,笔者提出了临时基因符号MlP6L.此外,笔者还提出了利用6BS/6RL小麦-黑麦易位系转易这种抗性基因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叶面喷施10-5mol/L的6─BA可以提高水分胁迫条件下玉米幼苗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光合效化酶及细胞保护酶活性,降低气孔阻力和MDA含量,减轻水分胁迫下活性氧对膜的伤害,增强玉米幼苗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0.
禾本科布氏白粉菌引起的小麦白粉病是造成小麦显著减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的野生近缘种植物十倍体长穗偃麦草(2n=10x=70)携带有抗白粉病基因.为了进一步研究长穗偃麦草携带的抗白粉病基因,本研究对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异代换系A1-2-2-2进行形态学、白粉病抗性、细胞学、分子标记及原位杂交(GISH)鉴定分析.结果表明,A1-2-2-2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对白粉病表现为免疫;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构型为2n=21Ⅱ;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A1-2-2-2可能缺失了1对普通小麦的6A染色体;原位杂交结果表明,A1-2-2-2可能携带1对来自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St染色体.综上所述,A1-2-2-2可能为小麦的6A染色体被长穗偃麦草的1对St染色体取代的异代换系.另外,A1-2-2-2表现为毛颖,而双亲均表现为光颖,推测光颖由6A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1.
葡萄糖浸种对NaCl胁迫下燕麦幼苗生长和渗透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外源葡萄糖对燕麦幼苗耐盐性的调节作用,以燕麦盐敏感品种白燕8号和耐盐品种草莜1号为材料,采用沙培试验法,研究了NaCl胁迫下葡萄糖浸种对燕麦幼苗生长和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质膜透性及渗透调节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燕8号和草莜1号幼苗分别在100和200mmol·L-1 NaCl胁迫下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下降,质膜透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增加;葡萄糖浸种可提高燕麦幼苗的耐盐性,且在重度盐胁迫下效果显著,轻度盐胁迫的促进作用大于葡萄糖的调节能力。葡萄糖浸种浓度为0.5mmol·L-1时,可提高燕麦幼苗叶片和根系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缓解盐胁迫,是适宜的浸种浓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不同盐(NaCl∶Na_2SO_4=1∶1和NaHCO_3∶Na_2CO_3=1∶1)胁迫对小粒大豆东农690植株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中性盐对小粒豆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低浓度的碱性盐对小粒豆生长抑制作用不明显;较高浓度盐胁迫抑制小粒豆生长。在两种盐浓度高于60 mmol·L~(-1)胁迫条件下,植株的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大幅改变,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小粒豆株高、根长、根瘤菌数、单株叶面积、干鲜比、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各值与两种盐胁迫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绿素含量与中性盐胁迫呈显著负相关,与碱性盐胁迫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外浸液相对电导率、胞间CO_2浓度(Ci)与两种盐胁迫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钠钾替代对甜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菜ST13092、SD13829、25和HI0474为材料,通过盆栽水培研究了不同钠钾比作用下对甜菜幼苗的干物质重、叶面积、总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替代K+50%时,耐盐品种甜菜幼苗的干物质量、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均有所提高;而耐盐弱品种甜菜幼苗的干物质量、叶面积均有所下降,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均有所提高。随着钠钾替代率的增加,所有甜菜幼苗的干物质量、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均有所下降。研究结果表明:钠钾替代对于耐盐品种的效果要明显优于耐盐弱品种,Na+只能部分替代K+,不能完全替代K+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盐胁迫对小麦根系氧化损伤及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小麦根系响应盐胁迫逆境的生理机制,以耐盐性不同的三个春小麦品种新春11号(高耐)、新春29号(中耐)和新春6号(盐敏感)为材料,分析300 mmol·L~(-1)NaCl胁迫对耐盐性不同的小麦品种根系生长、活性氧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盐胁迫下三个品种根长显著下降,根系干、鲜重均呈下降趋势,新春11号和新春29号变化幅度较小,而新春6号变化幅度相对较大;根尖中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保持增长趋势,耐盐性强的品种上升速率慢于耐盐性弱的品种,过氧化氢含量先增后降,最后与对照基本相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在盐胁迫初期快速上升,胁迫30min后开始下降。SOD活性在耐盐性强的小麦品种中显著升高,而APX活性在耐盐性弱的品种中则显著升高。Evans Blue染色结果发现,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增加,死亡细胞数目逐渐增多。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盐胁迫4h后即可检测到DNA片段化的发生,表明NaCl胁迫对小麦造成氧化损伤,诱导小麦根尖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  相似文献   

15.
外源糖可以缓解盐害,提高植物耐盐性。为探究外源糖对盐胁迫下小黑麦幼苗糖代谢的影响及其机理,以小黑麦品种东农8809为材料,通过施加0.5mmol·L~(-1)葡萄糖和0.5mmol·L~(-1)蔗糖,探讨了100mmol·L~(-1) NaCl胁迫下外源糖处理的小黑麦幼苗相对电导率、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与未经外源糖处理(CK)相比,外源葡萄糖、蔗糖预处理的小黑麦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显著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及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果糖-6-磷酸激酶和己糖激酶活性提高,尤其是己糖激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丙酮酸激酶活性降低。说明盐胁迫下,施加外源糖可以促进蔗糖和葡萄糖进入蔗糖合成途径和糖酵解途径,促进淀粉向可溶性糖转化,从而提高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渗透势,提高细胞吸水能力,以缓解盐胁迫对小黑麦的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黄腐酸、褪黑素、水杨酸三种浸种剂对硫酸盐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的调节效应,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黄腐酸(0.5、1.0和1.5 g·L-1)、褪黑素(0.01、0.05和0.10 mmol·L-1)、水杨酸(0.1、0.5和1.0 mmol·L-1)对小麦进行浸种处理,随后与未处理的小麦种子一并采用100 mmol·L-1 Na2SO4溶液培养,测定各处理下小麦种子萌发期的生长生理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其耐盐性。结果表明,0.5~1.5 g·L-1的黄腐酸、0.01~0.10 mmol·L-1褪黑素、0.1~0.5 mmol·L-1水杨酸浸种均提升了小麦根系活力、体内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小麦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及丙二醛(MDA)含量,缓解了盐分对小麦种子萌发的胁迫程度,增强了小麦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促进了小麦的萌发生长。其中,1.5 g·L-1的...  相似文献   

17.
薇甘菊在不同光环境下的生理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薇甘菊在不同光环境下(相对光强100%,25%,10%)的生理生态研究,系统研究了不同遮荫生长下的薇甘菊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叶面积和比叶重(SLW)。结果表明:100%相对光强下薇甘菊在12 : 00~14 : 00时表现出短暂的光抑制现象;在高光强下薇甘菊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Pn)、比叶重(SLW)、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比值来维持其正常生长和避免午间高光强对光合系统的破坏;25%和10% 2个光环境下生长的薇甘菊各测定指标无显著差异,其通过提高叶面积捕捉更多的光能以维持自身的生长。喜光植物薇甘菊能够在不同光环境下正常生长,推测薇甘菊生理和形态在不同光环境下,光系统调节作用和表型可塑性是其较强入侵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盐胁迫条件下外源甜菜碱(GB)和脯氨酸(Pro)对不同大麦品种种子萌发及幼苗的效应,以课题组前期筛选到的耐盐品种中川大麦和盐敏感品种ZY218为材料,在萌发期和苗期以200 mmol·L-1NaCl为胁迫条件,分别施加浓度为0、0.5、1.0、5.0、10.0 mmol·L-1的外源GB和浓度为0、5.0、15.0、30.0、45.0 mmol·L-1的外源Pro进行处理,测定并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大麦萌发及幼苗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不添加外源物质的对照相比,施加外源GB和Pro均可有效缓解盐胁迫对大麦种子萌发及地上部分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叶绿素含量;外源Pro可以显著增加幼苗的总根长、总根体积和总根表面积,有效缓解盐胁迫对大麦幼苗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且对盐敏感品种效应更大。因此,施加外源GB或Pro可有效缓解盐胁迫对大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