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泾川县旱地大豆不同覆膜栽培方式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泾川县南部旱塬区进行了春播大豆不同覆膜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4种大豆不同覆膜栽培方式以全膜微垄沟播大豆折合产量最高,为1 846.88kg/hm2,较对照露地条播增产106.64%;全膜双垄沟播大豆折合产量次之,为1 475.00kg/hm2,较对照露地条播增产65.03%。且全膜微垄沟播栽培方式集雨、保墒、通风透光效果好,有利于开花、结荚,提高了单株荚数、荚粒数,可作为泾川县旱地大豆最佳覆膜栽培方式推广。  相似文献   

2.
针对冀西北地区绿豆生产单产水平低、经济效益差的现状,以当前常规品种张家口鹦哥绿豆不覆膜种植为对照,研究了覆膜种类对张绿1号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可使绿豆产量增加10.6%~28.2%,覆黑膜较白膜增产幅度大;覆膜可增加绿豆千粒重和单株荚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绿豆的商品性;覆膜可明显提高经济收入,张绿1号覆黑膜较常规品种不覆膜种植增收6741元/hm 2。张绿1号覆黑膜将成为生产上主要推广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甘肃省庄浪县旱地梯田进行了玉米不同栽培模式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增温保墒明显,增产显著。其中,秋覆膜优于春覆膜,全膜优于半膜,双垄沟播优于平覆膜,尤其是全膜双垄沟播秋覆膜栽培模式增温明显,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高效利用天然降水资源,缓解干旱逆境因子对旱地小麦的不利影响,在山西洪洞、闻喜采用大田对比方法,开展了黄土丘陵区旱地小麦膜侧条播种植模式增产效应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在严重干旱年型条件下,2个试验示范点的2种覆膜种植模式均较露地条播小麦增产,2种覆膜种植模式中1膜4行优于1膜2行,2种覆膜种植模式增产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穗粒数的增加和千粒重的提高;土壤水分测定表明,在小麦起身期2种覆膜模式0~60 cm土壤水分明显优于露地麦田,其中1膜2行模式的土壤水分优于1膜4行模式;该试验示范为旱地冬小麦抵御干旱逆境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设全膜双垄沟播、全膜覆土穴播、全膜双垄侧播、露地条播4个处理,对大豆播种期、出苗期、幼苗期、花芽分化期、开花结荚期、鼓粒期及成熟期0~10、10~20、20~40、40~60 cm的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记载,以及成熟期对其株高、分枝数、单株结荚数、荚粒数、株粒数、百粒重等生物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全膜双垄沟播、全膜双垄侧播3种覆膜栽培模式具有较强的集雨、保墒能力,增温效果明显,能显著缩短大豆生育期,优化大豆生物及经济性状,大幅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进行不同覆膜方式与覆膜时期对旱地玉米增产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较露地种植相比有巨大的增产优势,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效果显著优于平铺覆盖,全膜覆盖优于半膜覆盖。随着覆膜时期的推迟,产量降低,各项生物、经济指标秋季覆膜明显高于春季覆膜。在会宁县中川乡,玉米种植最佳的栽培方式是全膜双垄沟播秋季覆膜。  相似文献   

7.
旱地玉米不同覆膜方式与覆膜时期节水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不同覆膜方式与覆膜时期下旱地玉米的节水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是节水增产的最佳覆膜栽培模式,较半膜平铺覆盖栽培增产22.4%,土壤耗水量减少23.71 mm,水分生产效率提高0.45 kg/mm,经济性状均明显优于半膜平覆。覆膜时期以全膜双垄秋覆膜最好,较半膜平铺顶凌覆膜增产21.0%,土壤耗水量减少11.20 mm,水分生产效率提高0.27 kg/mm。  相似文献   

8.
旱地玉米不同覆膜方式栽培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旱地玉米在不同覆膜方式下的水、热效应和增产效果,于2015年实施了不同覆膜方式栽培效果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覆膜方式下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及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三种覆膜栽培方式,分别为:膜际栽培(MJ)、全膜双垄沟播(QM)和双沟覆膜(SG),以露地栽培(LD)为对照,共4个处理。结果表明,QM、SG、MJ在玉米苗期阶段均能较大幅度的提高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QM、SG、MJ在玉米苗期阶段均能较大幅度的提高5~25 cm土层土壤温度;QM、SG、MJ均能显著增加玉米的株高、穗行数和行粒数,MJ和SG能显著增加玉米的粒重;QM、SG、MJ均能显著增加玉米的产量,且三者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MJ较QM、SG操作简单、省人工、省投入。因此,膜际栽培(MJ)作为旱地玉米节水增产栽培模式,在玉米抗旱栽培中应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9.
黑色地膜覆膜方式对旱地马铃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旱地梯田进行的马铃薯黑色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黑色地膜全膜覆土垄侧栽培、全膜垄侧栽培和半膜垄侧栽培3种覆膜方式的折合产量分别为47 552.88、43 802.70、41 479.35 kg/hm2,分别较对照露地双行垄作栽培增产27.88%、17.79%、11.54%,且单株结薯数、大中薯率也高,适宜在庄浪县旱地梯田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玉米在双垄全膜、平覆全膜、小垄沟半膜、露地起垄种植几个处理下其集雨节水与保墒增产效果。结果表明,玉米双垄全膜覆盖侧播栽培模式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11705.55千克/公顷,比小垄沟半膜种植增产2912.55千克/公顷,增幅33.12%;比露地起垄种植增产4956千克/公顷,增幅68.46%。生育期比不覆膜起垄种植提早5天~9天,是适合秦州区玉米种植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1.
旱地绿豆双沟覆膜集雨栽培是具有集水、保水、节水等多种功能,起到早熟增产效应的抗旱新技术,较露地栽培增产2.9倍。其技术要点是整地施肥,开沟覆膜,选用良种,规范播种,加强管理,分批采收。  相似文献   

12.
实验结果表明在高寒阴湿区不同种植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地膜覆盖栽培种植模式较露地栽培种植模式增产41.19%-98.17%,不同覆膜种植模式较常规种植模式增产3.37%-38.31%,其中全模双垄沟播种植模式较半膜常规种植模式增产38.31%,适宜在积石山县高寒阴湿区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徐光财 《甘肃农业》2011,(4):87-87,89
研究结果表明在临夏高寒阴湿区不同种植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地膜覆盖栽培种植模式较露地栽培种植模式增产42.19%~99.17%;不同覆膜种植模式较常规种植模式增产3.47%-39.31%,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模式较半膜常规种植模式增产39.31%,且苗齐苗壮、茎粗色深、长势强劲、增产效益明显,适宜在临夏高寒阴...  相似文献   

14.
在平凉市崆峒区旱地进行了大豆不同起垄覆膜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全膜微垄沟播栽培方式保墒效果最好,折合产量为3 096.9 kg/hm2,较露地播种增产665.6 kg/hm2,增产率27.4%;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折合产量为3 028.1 kg/hm2,较露地播种增产596.8 kg/hm2,增产率24.5%。2种栽培方式可在崆峒区旱地大豆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玉米在双垄全膜、平覆全膜、小垄沟半膜、露地起垄种植几个处理下其集雨节水与保墒增产效果。结果表明,玉米双垄全膜覆盖侧播栽培模式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11705.55千克/公顷,比小垄沟半膜种植增产2912.55千克/公顷,增幅33.12%;比露地起垄种植增产4956千克/公顷,增幅68.46%。生育期比不覆膜起垄种植提早5天~9天,是适合秦州区玉米种植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覆膜方式对山旱地油菜收后复种架豆王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模式架豆王植株性状最优,生育期0~40 cm土壤含水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为151.03 kg/(mm·hm~2),较半膜平铺提高了34.26 kg/(mm·hm~2);折合产量为23 125.0 kg/hm~2,较半膜平铺增产21.92%。全膜双垄沟播可作为天水市山旱地油菜收后复种架豆王的主要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晋北地区不同种植密度对春播绿豆产量的影响,以晋绿豆9号为试材,对6种种植密度下绿豆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和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均呈下降趋势,千粒重变化不显著;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表明,绿豆的产量与分枝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下,适当提高分枝数和单株粒数,可提高绿豆产量;通过曲线估计得到绿豆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的最佳预测模型为二次曲线模型y=246.23+169.66x-5.67x2,最适理论种植密度为14.96万株·hm-2,产量为1 515.37 kg·hm-2。  相似文献   

18.
起垄覆膜方式对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不同起垄覆膜方式对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侧播较露地垄作侧播增产297.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21.25%,全膜垄作种植,膜与膜的接茬在垄沟,膜侧播种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露地垄作侧播提高225.00%和87.82%。  相似文献   

19.
用当地常用鲜食蚕豆品种慈蚕1号,在春化栽培条件下,进行2个播种时期,3个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对春化栽培的慈蚕1号单株荚数、3粒荚数和3粒荚重量占比、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不同密度下,蚕豆的单株荚数有显著差异,但3粒荚数和3粒荚重量占比、产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旱地谷子全膜双垄沟覆盖穴播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旱地采用秋季全膜双垄沟覆盖穴播栽培谷子,可明显的保住土壤水分、接纳无效降水,提高出苗率,促进幼苗健壮生长发育,增产增收效果显著。采用秋季全膜双垄覆盖春季沟穴播技术,谷子产量可达3909.09kg/hm^2,比露地种植增产46.7%,纯收入达到11743.5元/hm^2,较对照增加4176.0元/hm^2;其次为早春(顶凌)全膜双垄覆盖春季沟穴播技术,谷子产量达到3713.64kg/hm^2,较露地种植增产39.3%,纯收入达到10794.0元/hm^2,较对照增加3226.5元/hm^2。建议在谷子覆膜栽培上,重点选用秋季地膜覆盖和早春地膜覆盖技术,促进谷子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