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麦籽粒γ-氨基丁酸含量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研究不同大麦材料的籽粒γ-氨基酸(GABA)含量和发掘高GABA含量的大麦品种,采用比色法测定了美国、中国及其他国家的180个大麦品种籽粒GABA的含量.结果发现,不同品种中GABA的含量(mg/100 g)差异很大,中国大麦籽粒GABA含量(9.99±4.59)高于美国大麦籽粒(8.31±2.17),裸大麦籽粒GABA含量(15.28±8.51)高于皮大麦籽粒(8.56±2.54),多棱大麦籽粒GABA含量(9.40±4.22)高于二棱大麦籽粒(8.60±2.68);其中来自云南迪庆州的青稞籽粒GABA含量(29.51±1.20)是供试样品中最高的.本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选育富含γ-氨基丁酸的大麦品种提供材料,并为大麦资源开发提供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季节播种和割苗期对大麦苗粉营养成分的影响,以48个云南大麦品种(系)为材料,进行秋、冬、春、夏四季播种和不同时期割苗处理,对大麦苗粉4个营养功能性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秋播大麦苗粉的总黄酮(156.21 mg·100 g-1)、生物碱(106.73 mg·100 g-1)、γ-氨基丁酸(186.40 mg·100 g-1)、蛋白质(30.79%)含量高于冬、春、夏播,且秋播与冬播、秋播与夏播间4个被测指标差异均显著。相同季节播种,分蘖前期割苗苗粉的总黄酮、生物碱、蛋白质含量均高于主茎抽穗期割苗,以秋播分蘖前期割苗苗粉的总黄酮(161.85 mg·100 g-1)、生物碱(106.80 mg·100 g-1)、γ-氨基丁酸(202.44 mg·100 g-1)、蛋白质(32.66%)含量最高。二棱大麦苗粉的γ-氨基丁酸、总黄酮、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多棱大麦。综上所述,秋播最适于云南大麦生产苗粉;延迟割苗期会降低大麦苗粉营养功能成分含量;二棱大麦品种(系)苗粉的营养成分含量高于多棱大麦;本研究条件下,适于生产麦苗粉的品种有云啤5号、云啤9号、矮思4号。  相似文献   

3.
为寻求功能大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选用3个优质大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时间割苗对再生大麦农艺性状和生物产量及籽粒γ-氨基丁酸、总黄酮、生物碱及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延迟割苗提高了干麦苗产量,但显著影响了再生麦的农艺和产量性状。除旗叶宽和茎粗外,割苗降低了再生麦的株高、节间总长度、旗叶长和穗长,显著降低了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秸秆产量和籽粒产量。再生麦的秸秆与籽粒产量以1叶1心和3叶1心两个阶段割苗最高,5叶1心期割苗最低,但5叶1心期割苗的干麦苗产量最高。在3叶1心前割苗,再生麦的籽粒功能成分(γ-氨基丁酸、总黄酮、生物碱及抗性淀粉)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和国外裸大麦γ 氨基丁酸的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tric Acid,GABA)是一类非蛋白质氨基酸,对人体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为探明我国裸大麦籽粒GABA含量的分布及挖掘高含量的裸大麦资源,利用比色法对来自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178份和国际干旱改良中心(International Arid Improvement Center,IAIC)引进的157份裸大麦籽粒GABA含量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籽粒颜色与籽粒GABA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裸大麦农家品种和育成品种籽粒GABA含量分别为19.00±5.90 mg·100 g-1和18.18±4.26 mg·100 g-1,均显著高于引进品种(13.41±5.01mg·100 g-1);西藏农家品种富含高GABA种质,WB21籽粒GABA含量在所有参试品种中最高,为34.6±0.93mg·100 g-1;籽粒GABA含量和籽粒颜色存在显著相关性,深色籽粒GABA含量高于浅色籽粒,紫色籽粒含量最高,为19.62±5.88 mg·100 g-1,黄白色籽粒GABA含量最低,为12.99±4.87 mg·100 g-1.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萎锈灵在大麦上的残留特性和安全性,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研究了萎锈灵在大麦和土壤中残留的检测方法、萎锈灵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其在大麦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本检测方法对萎锈灵的最小检出量为0.002ng,萎锈灵在大麦植株、籽粒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05、0.002、0.001mg·kg~(-1),添加回收率分别为78.9%~94.0%、92.4%~98.6%和90.6%~101.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3%~7.9%、1.8%~4.7%和0.9%~4.8%。萎锈灵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6.5~7.1d,药后14d消解率大于93%。400g·L~(-1)萎锈·福美双悬浮剂120、180g a.i.·100kg~(-1)种子拌种,收获期大麦籽粒中萎锈灵残留量均低于0.002mg·kg~(-1),说明400g·L~(-1)萎锈·福美双悬浮剂在大麦上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大麦发芽过程中功能成分的变化,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了28份大麦籽粒发芽前(无菌水浸泡24h,记作发芽0d)及发芽1~9d的γ-氨基丁酸(GABA)、总黄酮和生物碱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1)大麦籽粒中的GABA和生物碱含量均为发芽0d高于发芽1~2d,而明显低于发芽3~9d的相应含量;发芽前后GABA累积最大均值是最小均值的2.1倍,生物碱累积最大均值是最小均值的11.6倍。(2)大麦籽粒发芽前总黄酮含量最高,发芽后相对较低;而发芽4~8d期间的GABA和生物碱含量相对较高。(3)不同大麦品系间籽粒GABA和生物碱含量在发芽4~6d差异明显,且达到峰值的频率较高;籽粒总黄酮含量在发芽8~9d差异明显,发芽前总黄酮含量达到峰值的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对福建省选育的、生产上正在种植利用的5个大麦品种的麦苗产量及其3种营养含量进行比较试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大麦品种多次收割的麦苗产量,以及叶片中的叶绿素、蛋白质含量和SOD酶活性等,都存在明显差异。福大麦1号除了叶绿素含量比闽麦02稍低外,麦苗产量、蛋白质含量和SOD活性都比其它4个品种优越。试验认为,进行大麦品种筛选对于麦苗产品生产开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普通大豆品种(系)异黄酮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声波法对吉林省26份普通大豆品种(系)大豆异黄酮含量进行HPLC测定.建立了一种HPLC测定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异黄酮各异构体在50~1000μmol·L~(-1)范围内线性系数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8~0.9999;检出限为1.09~2.06 mg·L~(-1),定量限为3.25~6.46 mg·L~(-1);异黄酮各异构体同收率为97.11%~103.31%;相对标准偏差(RSD,n=7)分别为2.03%~4.32%.该方法线性范围广,线性关系好,灵敏度和准确度高,适合于大豆及大豆制品中异黄酮含量的测定.测得吉林省261份普通大豆品种(系)中的异黄酮含量范围1.46~4.97 mg·g~(-1),超过4 mg·g~(-1)的品种(系)有23个,占测定品种(系)总数的8.81%.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综合技术措施,创造高产土壤环境,跟踪大豆群体动态发育,探索地下部养分平衡,水分动态及对地上部分群体植株的发育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顷产3750kg大豆的土壤有机质为2.623%,土壤养分全氮0.198%;水解氮5.404mg/100g土;全磷0.166%;速效磷7.058mg/100g土;速效钾8.598mg/100g土,土壤容重为1.0—1.1g/cm~3;土壤孔隙为56—60%。土壤水分含量在幼苗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分别为21%、23%、27—28%、28—30%和27—28%(田间最大持水量为34%)。研究认为在花荚期及鼓粒期土壤含水量低于24%应及对灌水。 绥农四号大豆品种公顷产3750kg的大豆群体生育动态植株日生长量(株高)由出苗(VE)到分枝期为0.64cm/日,分枝到初花期(R_1)为1.2cm/日,初花期至盛花期(R_2)为1.11cm/日,盛花期至结荚期(R_3—R_4)为1.33cm/日;叶面称指数(LAI)自出苗到盛花期不断增长,结荚期(R_3)最高达5.5左右,黄熟期(R_6—R_7)仍保持3.5—4.0;干物质积累苗期42.6g/m~2,分枝期104g/m~2,初花期149g/m~2,盛花期351g/m~2,结荚期709g/m~2,鼓粒期(R_2)916g/m~2,黄熟期1197g/m~2;公顷产3750kg大豆群体产量结构为790—888荚/m~2,1767.5—2072.7粒/m~2,粒重375.1g/m~2以上,百粒重18.9—22.4g。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比4个不同类型的大小麦割青与未割青的籽粒产量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割青后作物籽粒产量减少,农艺性状有所改变,其中有效穗数和单穗粒数下降是造成割青后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割青的籽粒产量与未割青的籽粒产量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差异均达极显著。割青对作物的影响程度:福小麦1号﹥10凡1﹥11凡2﹥福大麦1号。  相似文献   

11.
以茶树品种水仙驻芽三、四叶为原料,研究高γ-氨基丁酸(GABA)岩茶的加工工艺。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谷氨酸溶液浓度、厌氧温度、厌氧时间、厌氧方法对GABA富集有较好的富集效果,且差异极显著(p 0.01)。以谷氨酸溶液浓度、厌氧时间和厌氧次数设置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9个试验组中有6个试验组GABA含量高于150 mg/100 g(γ-氨基丁酸茶含量标准),其中以处理5 GABA含量最高为317.93 mg/100g,且感官品质较好,其处理工艺为:鲜叶喷洒0.2%谷氨酸(GLU)溶液,共摇青三次,每次摇青后真空厌氧1 h。  相似文献   

12.
以茶树品种水仙驻芽三、四叶为原料,研究高γ-氨基丁酸(GABA)岩茶的加工工艺。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谷氨酸溶液浓度、厌氧温度、厌氧时间、厌氧方法对GABA富集有较好的富集效果,且差异极显著(p <0.01)。以谷氨酸溶液浓度、厌氧时间和厌氧次数设置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9个试验组中有6个试验组GABA含量高于150 mg/100 g(γ-氨基丁酸茶含量标准),其中以处理5 GABA含量最高为317.93 mg/100g,且感官品质较好,其处理工艺为:鲜叶喷洒0.2%谷氨酸(GLU)溶液,共摇青三次,每次摇青后真空厌氧1 h。  相似文献   

13.
彭菁  姚亚明  屠康 《大豆科学》2016,(1):136-141
以富含γ-氨基丁酸(GABA)的大豆芽和玉米浓浆为原料研制玉米味发芽豆乳。研究了大豆发芽过程中,适宜用来制作豆乳的最佳芽长,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豆乳配方和稳定剂添加量。结果表明:芽长为3~4 cm,发芽时间37~43 h,GABA含量是对照组的6~8倍,制作的豆乳无豆腥味、青芽味。白砂糖、玉米浓浆和Na Cl添加量分别为30,50和0.75 g·L~(-1)时,豆乳口感清甜,玉米味、豆乳味协调。采用0.75 g·L~(-1)复合磷酸盐2号,2 g·L~(-1)复合增稠剂(黄原胶∶海藻酸钠=2∶3),0.8 g·L~(-1)复合乳化剂(蔗糖脂肪酸酯+分子蒸馏单甘酯,HLB值=11)复配的稳定剂得到的豆乳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4.
以'福鼎大白茶'、'黄金芽'和'白叶1号'的一芽二叶鲜叶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厌氧时间(0、2、4、8 h)富集γ-氨基丁酸(GABA)的方式,结合绿茶和红茶工艺制备样品,探讨不同厌氧时间对绿茶与红茶工艺茶叶的GABA及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厌氧时间延长,两种工艺茶叶的GABA含量均呈极显著增加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下降,咖啡碱含量变化不大.相同厌氧时间内,红茶工艺茶叶GABA富集量显著高于绿茶工艺茶叶,且高氨基酸茶树品种的GABA富集效果较好,黄金芽在绿茶和红茶工艺中GABA含量最高,分别为2.64 mg·g-1、2.69 mg·g-1.以厌氧温度为25℃、真空度为0.09 Mpa,厌氧时间为4 h的条件,分别结合杀青锅温为180℃,投叶量300 g,杀青时间为2min的绿茶工艺和以发酵温度为28℃,湿度为90%,发酵时间为4 h的红茶工艺,所制得的绿茶清香浓郁、滋味清爽,红茶香气高长、滋味醇厚,综合品质最佳,且达GABA茶标准.  相似文献   

15.
139份大麦种质材料苗期和成株期抗白粉病鉴定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培育大麦持续性抗白粉病品种提供有价值的抗源,利用7个大麦白粉病菌优势小种,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接种139份大麦品种(系),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同时于2009-2011年度在云南保山对参试品种(系)进行田间成株期抗性鉴定,并考查成株期抗病材料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在苗期对7个优势小种表现出48个不同的抗性反应谱,13个大麦品种(系)能抗所有参试的优势小种,22个大麦品种(系)能抗4~6个优势小种.25个大麦品种(系)具有成株期抗病性.大麦苗期抗性与成株期抗性并不完全一致,但苗期抗优势小种数较多的材料中,成株期表现抗性的也较多,5个苗期抗所有优势小种的大麦品种(系)均表现出成株期抗性.25个成株期抗病品种(系)中18个为二棱皮大麦,7个为多棱裸大麦,它们株高、穗长、穗粒数扣千粒重的变异系数较大,二棱皮大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0.3%、15.0%、12.0%和20.6%,多棱裸大麦分别为18.3%、26.4%、19.5%和22.8%.  相似文献   

16.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梯度洗脱法测定不同茶叶中茶碱的含量。结果 15种茶中茶碱含量在0.19-1.27mg·g~(-1)范围内,含量最高是工夫红茶,其次是茉莉花茶,最低是乌龙茶。结论:不同茶叶其茶碱的含量不一。本测定方法在茶碱质量浓度在1.13~113μg·m 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平均回收率(n=9)为100.71%,RSD为1.93%。  相似文献   

17.
大豆属于高嘌呤食品,为了降低整粒大豆的嘌呤含量,本研究采用不同条件浸泡大豆,高氯酸水解法提取大豆中的嘌呤及其化合物,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来测定其含量,研究浸泡条件对整粒大豆中嘌呤及其化合物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浸泡条件为氯化钙用量4%(g∶mL)、浸泡温度60℃、浸泡时间2.5 h,料液比1∶5(g∶mL)处理后,整粒大豆总嘌呤的去除效果最好,从1.645 mg·g~(-1)下降到1.199 mg·g~(-1)。浸泡法去除的主要是小分子量的嘌呤类物质,大分子量嘌呤类物质不易从大豆中溶出,此法处理后的大豆营养成分损失较小,且整体感官较好。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三种土壤处理除草剂配施剂量对花生田杂草干重和荚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除草剂单施时显著影响杂草干重和荚果产量,影响作用大小依次为235g·L~(-1)乙氧氟草醚EC330g·L~(-1)二甲戊灵EC960g·L~(-1)精异丙甲草胺EC;在低浓度水平时,随除草剂施用剂量增加,杂草干重逐渐降低,而荚果产量逐渐提高。三种除草剂配施时,杂草干重最低值319.00kg·hm~(-2),最优配施组合为960g·L~(-1)精异丙甲草胺EC 865.92g·hm~(-2)+330g·L~(-1)二甲戊灵EC 693.31g·hm~(-2)+235g·L~(-1)乙氧氟草醚EC 120.35g·hm~(-2);花生荚果产量最高为4338.88kg·hm~(-2),最优配施组合为960g·L~(-1)精异丙甲草胺EC 852.44g·hm~(-2)+330g·L~(-1)二甲戊灵EC 725.66g·hm~(-2)+235g·L~(-1)乙氧氟草醚EC 137.98g·hm~(-2)。本试验条件下,三种除草剂配施杂草干重≤600kg·hm~(-2)、荚果产量≥4000kg·hm~(-2)的最优配施剂量组合为:960g·L~(-1)精异丙甲草胺EC 644.06~808.74g·hm~(-2)、330g·L~(-1)二甲戊灵EC 701.66~866.41g·hm~(-2)、235g·L~(-1)乙氧氟草醚EC 111.04~137.11g·hm~(-2)。  相似文献   

19.
刈割期对多棱饲料大麦饲草及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大麦饲草与籽粒双收的适宜刈割期,以六棱皮大麦皖饲麦2号为材料,设不刈割(T0)及分蘖期(T1)、拔节期(T2)、孕穗期(T3)分别进行一次刈割4个处理,比较了两年度不同刈割期大麦饲草、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随刈割期后移,皖饲麦2号饲草产量显著增加;饲草粗蛋白、粗灰分、钙、磷含量显著下降,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增加,即饲草品质显著下降。籽粒产量受刈割期影响大,与T0相比,两年度T1期刈割籽粒产量无显著变化,T2、T3期刈割则籽粒产量显著下降;而品质受影响小。说明T1期刈割,可达到饲草与籽粒双收目标,且饲草品质好;在生产中要保障一定的籽粒产量,T2期后应停止刈割。  相似文献   

20.
140个冬小麦品种(系)对UV-B辐射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不同小麦基因型对UV-B辐射响应的差异,以中国黄淮地区140个冬小麦育成品种(系)为材料,在苗期施加4.3kJ·m~(-2)·d~(-1)的UV-B辐射,培养15d后,测定相关的生物量(株高、鲜重、干重)、色素相对含量(花青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光化学植被指数(PRI)等指标,计算UV-B辐射下的响应指数,并根据冬小麦幼苗干重响应指数对140个品种(系)进行了UV-B耐性分类。结果表明,140个冬小麦幼苗的7个被检测指标对UV-B辐射的响应不尽相同。对7个被测指标响应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反映植物生物量指标的响应指数与色素指标的响应指数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有39个品种(系)的幼苗对UV-B辐射敏感,其中,9305031-2的干重降低幅度最大(34.8%);抗UV-B辐射的品种(系)有36个,其中,京10531干重增加幅度最大(71.0%);其他65个品种(系)对UV-B辐射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