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河源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对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就业的调查情况表明,该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强劲增长势头,转移的流向是市外省内经济发达城市.并且,男劳动力外出明显高于女劳动力,外出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就如何发展河源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挖掘农村劳动力潜力,提高农民收入,拉动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前,农业平均效益低于社会平均效益,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就是要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上。一直以来,许多地方提法较多的是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即把农民外出打工作为主导方向.但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有较大难度。  相似文献   

3.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是现阶段将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促进农民增收 ,推动经济和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现实选择 .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总体上属于兼业性质 ,影响和制约因素较多 ,因此 ,巩固和保持现有的良好转移势头 ,进一步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规范有序、高质量的转移 ,在当前仍然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最近 ,我们对江苏省响水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进行了调研 ,并对进一步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作出粗浅的思考。一、响水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特点响水县是传统的农业县 ,总人口 56万人 ,耕地面积 82万亩 ,有农业人口 4 5万人 ,农村劳动力 1 8.7万人 ,剩余劳动力 1 5万人。近年来 ,响水县委、县政府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致富农民的一项重要战略来实施 ,积极组织、引导和扶持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2 0 0 3年 ,全县共组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1 0 .77万人 ,提前两年实现“五万人在家种田 ,十万人外出赚钱”的“十五”目标 ,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推动了农村经济跨越发展 ,加快了全面小康建设进程。近几年 ,响水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以下八个特点...  相似文献   

4.
农民就业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劳动力自由迁徙的体制束缚越来越少,由于农村边际劳动生产率低于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大中城市打工。本文建立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成本收益模型,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个人微观决策,并给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在我国当前形势下显得异常突出和严峻。充分认识和应用农业大于性规律,对于有效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昆明市官渡区中坝村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应用农业大于性规律面临的机遇,并提出实施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战略,健全外出务工农民就业服务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盘县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且素质低,在劳动力市场上竟争力不强,转移比较困难。劳动力市场不规范,外出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护,也影响了盘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盘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比向外转移困难,主要靠向外地转移。今后,盘县应努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强农业内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做好劳务输出工作,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及产业化步伐的加快,乌当区农村劳动力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问题。如何组织引导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科学、有序地转移,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为此,对乌当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措施。1乌当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2004年乌当区农村劳动力总数为105 103人,外出务工农民总计19 909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8.9%,涉及农户15 895户。外出务工农户中,全家外出户有1 390户,占外出务工总户数的8.74%;因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8.
施汉钱 《新农村》2005,(12):29-30
缙云县新建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全镇61个行政村,有农业人口5.4万多,农村劳动力近3万人,其中常年外出打工1.3万多人,从事非农行业0.7万多人,尚有0.3万多个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9.
由临猗县蔡村打工返乡青年丁社业投资300万元兴建的“三多苑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在蔡村,由打工返乡人员兴建的企业至此已达16家,总投资超过1100万元,吸纳剩余劳动力500余人,可为周边农民年增收400万元。在山西省,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人走出黄土地,外出打工谋富路,全省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420万人;一方面是外出打工的农民在积累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后,又返乡创业,回报家乡,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10.
朱守忠  郇刚 《山东农业》2002,(10):21-2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影响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因素。据2000年底统计,济宁市农村劳动力总数为320.7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总数为90.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8%。为了探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出路,我们对济宁市影响和制约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1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现象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中剩余劳动力数量急剧增多,据调查,我国农村常年剩余劳动力大约可占农业总劳动力的45%左右。当前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常德忠 《吉林农业》2011,(9):216-216
在抓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农村退伍军人作用,把其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鼓励并积极支持农村退伍军人外出就业,并且带动当地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要把发展劳务经济,扩大劳务输出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实施积极的劳动力转移政策,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输出转移的步伐,四平市2011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人数达到70万人以上,其中异地输出转移就业50万人次,就近就地转移就业20万人次,全市劳务性经济总收入实现60多亿元,外出务工农民年人均劳务性经济收入超万元。  相似文献   

13.
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从农村向城市有序转移,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必然结果。根据河南劳动部门统计,到2004.年底,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达1411万人,较2003年增加101万人,全省劳务总收入达到613亿元,比2003年增加了85亿元,人均年收入达到4350元。外出打工收入,已经占到全省农民纯收入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优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增强了城乡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促进了社会变革,塑造了一代新型农民,产生了广泛的回归效应."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意味着农业的剩余向农村转移、农村的剩余向城市转移的绝对转移思路,也意味着劳动力本身、农业、农村自身的直接发展所形成的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的提高而导致的相对转移.因而,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是良性发展过程的应有之意."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使资本、技术、信息随人员流动而运动,使区域间交流日益增多,纵横联系加强.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务之急 我国大约有5亿农村劳动力,其中农业本身能容纳1.9亿人,转移到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有1.7亿人,还有大约1.41%的剩余劳动力在农村。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推进和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人力资本素质的逐步攀升以及土地可耕面积的不断减少,农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将会不断下降,原来集中在农业中的劳动力将会被大量释放出来。专家预测,21世纪将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最艰巨、劳动力转移最活跃的时期,特别是在世界金融危机蔓延的形势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将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为了实现农村经济有效发展;农村经济及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必然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农业经济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平邑县位于鲁中南地区,现辖16个乡镇,738个行政村,农业人口87万人。全县地形以丘陵和山地为主,人均耕地面积相对偏小,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近两年,全县外出劳动力人数锐减,不但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还不利于农村的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已成为该县当前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吕梁是革命老区,也是贫困山区,农业立地条件差,自然灾害多,生存环境恶劣,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人口密度大,剩余劳动力多。走出大山,外出打工已成为当地农民生存的必然选择。吕梁全市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成为一种必然的经济和社会现象。这种状况,虽然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但是,不合理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会限制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路,是新形势下,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成为一种必然的经济和社会现象。这种状况,虽然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但是,不合理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会限制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路,是新形势下,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