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冬主要病害病原菌巢式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快速地诊断浙江省慈溪市麦冬常见真菌病害——炭疽病和黑斑病,基于巢式多重PCR技术,针对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并优化巢式多重PCR反应条件,建立可同时快速准确检测炭疽病病原菌山麦冬炭疽菌Colletotrichum liriopes和黑斑病病原菌互隔交链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巢式多重PCR检测体系特异性好,同时检测2种病原菌的灵敏度高达100 pg DNA/μL,对10个田间病样进行检测,有5个病样检测到2种病原菌,3个病样检测到其中1种病原菌,2个样品未检测到目标病原菌,验证了该体系的可行性与准确性。表明所建立的巢氏多重PCR技术可用于快速准确检测麦冬2种主要病害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2.
广州地区粉葛拟锈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岩  黄丽华  陈健 《植物保护》1999,25(1):11-13
近年在广州地区粉葛上发现一种症状极似豆科锈病的病害,经采样分离致病性测定,显微镜和电镜观察以及田间病害调查结果,认为引致该病的病原菌为葛藤集壶菌(SychytriumpuerariaeMiy)。  相似文献   

3.
1988-1990年间对严重影响福禄考观赏价值的福禄考斑枯病(Septoria divaricatae Ell.et Ev.)进行了病原菌种鉴定、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状态在病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冬。在沈阳地区该病害每年有2-3个发病高峰期,降雨是影响病害发生的最主要的环境因子,室内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多硫胶悬剂和50%多菌灵等药剂对病害的防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枇杷花腐病病原物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调查发现,在重庆发生的枇杷花腐病症状有2种类型:干腐型和湿腐型。通过病原菌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测定,初步鉴定这两种症状分别由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eriobotrifolia(Guba)Chen et Cao]和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引起。枇杷花腐病害的发生与环境湿度有关,且湿度越大,病害发生越严重。  相似文献   

5.
侯天爵 《植物保护》1997,23(2):24-25
经鉴定胡卢巴灰斑病病原菌为尾孢属真菌CercosporatraversianaSacc.,该病及病原真菌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文中简要描述了病害症状及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用吸水纸法对发病田播种用的种子及当年病田所产种子进行样品检验,带菌率分别为15%和48%。初步认为种子带菌是病害发生的重要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白头翁叶斑病发生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了辽宁省药用植物白头翁叶斑病的发生危害、症状描述及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并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分离得到的菌株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白头翁叶斑病是由银莲花壳二孢(Ascochyta anemones Kab..et Bub.)真菌侵染所致。针对此病害的发生特点,本文初步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盾叶薯蓣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一种引起盾叶薯蓣叶、茎呈暗绿色至黑褐色水渍状软腐的病害进行了调查 ,并作了鉴定。结果明确其为灰葡萄孢菌 (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 )引起的一种新病害 ,根据症状和病原鉴定将该病称为盾叶薯蓣灰霉病。该病原菌生长温度 0~30℃ ,最适生长温度 10~ 2 5℃。病害在每年春季、夏初和秋末 ,雨水多的年份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8.
雷玉明 《植物保护》2002,28(3):36-38
根据田间调查和病原菌分离鉴定表明 ,唐菖蒲腐烂病系由Alternaria tenuis, Penicillium gladioli,Trichothecium roseum ,Paecilomyces sp .复合侵染所致的一种病害。唐菖蒲生长期主要受A .tenuis危害。田间湿度大 ,播种密度高 ,播种过早或过迟 ,土壤板结 ,地下害虫猖獗是造成球茎腐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我国甘薯新病害-茎腐病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06年以来广东省主要甘薯产区发现1种甘薯新病害,主要症状表现为叶片变黄,茎基部呈黑色水浸状腐烂,并逐渐沿茎枝向顶端腐烂,后整株倒伏、死亡。从甘薯病茎部分离得到了病菌,经柯赫法则验证为致病病原菌。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菊欧文氏菌(Erwinia chrysanthemi)。采用茎枝、菌液共培养法接种8个甘薯品种,结果表明8个品种均无抗病性,病原菌致病性较强。这是我国首次发现该病害。   相似文献   

10.
水稻穗果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永红  黄琼 《植物保护》2000,26(1):28-29
水稻穗果病是一种危害隐蔽的水稻病害,目前除云南有分布外,广西西南部也有发生。调查发现水稻穗果病的发生与稻瘿蚊的发生、危害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发现该病病原菌稻珊座孢Corallocytostroma oryzae Yu et Zhang的新寄主游草Leersia hexandlu。  相似文献   

11.
五味子茎基腐病发生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辽宁省多个地区的调查,发现此病害发生普遍,尤其是二年生的五味子茎基腐病发生严重。五味子茎基腐病在5月上旬开始出现,6月初为发生盛期。本文对五味子茎基腐病进行了症状描述,并对不同地点采集的病样分别进行木质部和韧皮部病原物的分离、纯化。对分离得到的菌株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并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此病害可由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茄腐镰刀菌(F.solan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4种镰刀菌属真菌引起。针对此病害的发生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非洲菊枯萎病病原菌鉴定及药剂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对采集的病害标本分离培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 ,危害非洲菊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药剂防治试验结果显示 ,甲基硫菌灵、百菌清1000倍液和多菌灵800倍液对非洲菊枯萎病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开发针对陕西地区花椒主要病害的生防菌资源,对陕西省宝鸡市凤县花椒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并测定了其对花椒的4种靶标病原菌,即干腐病菌(Fusarium zanthoxyli)、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根腐病菌(F. solani)和落叶病菌(Marssonina sp.)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从花椒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到297个微生物菌株,其中105个为真菌,192个为细菌。通过初筛,获得了20个对3种及以上靶标病原菌均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经形态学和16S rDNA 序列分析,将其中7个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5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yloliquefaciens),3个鉴定为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的不同种,2个鉴定为安徽黄杆菌(Flavobacterium anhuiense),3个为其他种。经复筛和验证,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P87的生防潜力最强,可以作为花椒病害生物防治的备选菌种。  相似文献   

14.
桑枝枯菌核病是近年来在江苏发现的一种新的桑树病害,该病主要危害春季一年生枝条上已萌发的桑芽及新梢,常造成桑芽枯萎和病芽上方的枝条干枯死亡。经鉴定,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真菌[Sclerotina sclerotiorum(Libert)de Bary]。病原菌在桑芽或新梢的寄生部位能形成黑色菌核。菌核随采叶、伐条等田间操作而掉入土中越冬越夏,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病害发生与桑树品种关系密切,育2号为易感病品种。桑园间作是造成病害交互感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李树流胶病病原特性及发病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树流胶病在福建李主产区普遍发生 ,其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Moung .ex Fr.)Ces.et de Not.]。该病是单病程病害 ,病原最适培养基为PDA ,温度 25~30℃ ,pH6~7,黑光灯照射有利分生孢子产生。 2月下旬开始释放分生孢子 ,5月旬雨量 30mm时出现高峰。病菌的分生孢子随雨水传播 ,通过皮孔、伤口侵入当年生枝梢 ,潜育期 3~5个月 ,10月为发病盛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室内抑菌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拮抗细菌B-05对白术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对白术的增产效应。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拮抗细菌B-05对白术立枯病原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和根腐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a mSckl.)的抑菌效果较好,抑菌率分别为84.5%、62.7%。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拮抗细菌B-05活菌液和灭菌液对白术的保苗效果显著,在药后10d保苗效果分别为62.5%、70.8%。且活菌液较为稳定,在药后30d的保苗效果仍达到35.6%,明显高于灭菌液。对白术施用拮抗细菌B-05生防菌液能增加白术须根和块茎的鲜重。  相似文献   

17.
石斛内生细菌DEB-2对5种辣椒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明石斛内生细菌DEB-2菌株对贵州辣椒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菌株DEB-2发酵液对辣椒黑斑病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e、辣椒疫病病原菌Phytophthora capsici、辣椒黑点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辣椒红色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m gloesporioide和辣椒早疫病病原菌Alternaria solani的毒力。结果显示,内生菌DEB-2菌株能显著抑制5种辣椒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菌丝尖端均有不同程度变粗、膨大、崩解或者菌丝分枝增多的现象;分生孢子及芽管产生畸形。DEB-2菌株发酵液对5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值分别是28.5、76.2、80.7、79.9、72.0 μL/mL;对辣椒疫病病原菌和早疫病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73.5 μL/mL和68.7 μL/mL。研究表明,DEB-2菌株能有效地同时抑制5种辣椒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对该5种辣椒真菌病原菌具有一定的生防潜力,可作为生防菌进行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爪哇白豆蔻叶斑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爪哇白豆寇叶斑病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发生严重。1986和1987年,在北京和云南对该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菌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进行了研究。经与有关相近种比较,将病原首鉴定为姜叶点霉(Phyllosticta zingiberi Hori)。该属真菌在爪哇白豆蔻上寄生,国内外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引起福建省大豆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2018—2019年从福建省福州、三明、莆田、泉州和南平市采集具有大豆炭疽病症状的大豆豆荚,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采集的豆荚样本中共分离获得152株炭疽菌菌株,经形态学初步鉴定分属于3种类型,从3种类型的病原菌中分别选取3株代表菌株进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这9株代表菌株分别与Colletotrichum plurivorum、平头炭疽菌C.truncatum和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聚在一起。形态学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引起福建省大豆炭疽病的病原菌有3种,分别为C.plurivorum、平头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其占比分别为10.53%、50.00%、39.47%。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C.plurivorum、平头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对大豆均有致病作用,但不同的菌株致病力存在差异。表明平头炭疽菌是引起福建省大豆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而C.plurivorum为引起我国大豆炭疽病的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牡丹瘤点病的症状,病菌经PDA培养基培养,进行病原菌鉴定,引起该病发生的病原菌为瘤座孢菌(Tubercularia 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