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根据鲤科鱼类同源序列设计并合成了长鳍吻(鳍)(Rhinogobio ventralis)应激因子HSP70、抗体IgM、抑炎性因子IL-10和促炎性因子IL-1b基因特异引物,以长鳍吻(鳍)皮肤组织总RNA为模板,RT-PCR 扩增获得长度分别为412、463、520和217 bp的上述4种免疫因子基因cDNA部分序列.同时通过RT-PCR比较患小瓜虫病长鳍吻1715和对照组长鳍吻(鳍)皮肤和肠道组织中各免疫因子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在皮肤组织中,IgM和IL-10在感染组鱼体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鱼(P<0.05), HSP 70和 IL-1b的表达则没有差异;在肠道组织中,IgM、IL-10和 IL-1b在感染组鱼体中表达量显著增高,HSP 70的表达量没有差异.本研究首次对长鳍吻(鳍)的免疫因子进行了分析,指出免疫因子IgM和IL-10在鱼体中免疫应答反应中较为灵敏,为养殖过程中长鳍吻(鳍)应激监测方面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根据鲤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HSP70)序列(AY120894)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肝胰脏组织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获得草鱼HSP70基因cDNA部分序列,并进行了组织表达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所获为序列为480 bp,获得GeneBank登陆号为FJ483832。序列测序结果显示,HSP70扩增序列与鲤、斑马鱼、鲋的同源性为:93%、91%、93%。另外,所获序列HSP70在草鱼脂肪、肌肉、肠、脑、粘液、性腺、鳔、肝胰脏、心脏、脾脏、鳃、鳍12个组织的表达存在差异,HSP70在草鱼这12个组织中均检测到表达,其中在鳍中表达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在鳔中表达次之,且与脑、心脏、性腺中表达差异不显著;在粘液中表达最低。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通过研究谷氨酰胺/脂多糖(Gln/LPS)对中华鳖肝脏、脾脏和肠道组织热应激蛋白HSP70表达的影响,考察Gln对中华鳖免疫应激的保护作用与其诱导组织HSP70表达的关系。试验选择体重接近的健康中华鳖24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腹腔注射0.7%Nacl、500 ugLPS/kgBW、100 mgGln/kgBW和500 ugLPS+100 mgGln/kgBW。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中华鳖肝脏、肠道和脾脏中HSP70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皮质醇(COR)含量。结果表明:腹腔注射500 μgLPS/kgBW显著增强了中华鳖肝脏和脾脏组织HSP70的表达(P<0.05),而补充100 mgGln/kg BW抑制了中华鳖肠道、肝脏和脾脏组织HSP70的表达。推测Gln对免疫应激中华鳖的保护作用与其诱导机体组织HSP70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锦鲤的抗逆机理,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持续热应激对大正三色锦鲤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分别于应激前、应激后2、6、10、14、18、22、26 h进行取样测定呼吸爆发、补体蛋白3(C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发现,热应激后呼吸爆发降低,在应激后2、10、18~26h降低显著(P<0.05);热应激2 h后血清中C3含量略有上升,应激6~26 h过程中与应激前相比均下降,应激14~22 h显著地下降(P<0.05);热应激下血清中SOD有上升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下,血清中MDA浓度升高,应激10~18 h上升显著(P<0.05);应激后2、26 h 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应激前相比显著性地上升了5.93倍、2倍(P<0.05),应激后6~22 h 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应激前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热应激影响锦鲤非特性免疫指标,降低锦鲤非特异性免疫力;HSP70的表达受热应激调节,热应激下诱导合成的HSP70对锦鲤起到一定的应激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锦鲤的抗逆机理,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持续热应激对大正三色锦鲤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分别于应激前、应激后2、6、10、14、18、22、26 h进行取样测定呼吸爆发、补体蛋白3(C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热休克蛋白70 (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发现,热应激后呼吸爆发降低,在应激后2、10、18~26 h降低显著(P<0.05);热应激2h后血清中C3含量略有上升,应激6~26 h过程中与应激前相比均下降,应激14 ~ 22 h显著地下降(P<0.05);热应激下血清中SOD有上升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下,血清中MDA浓度升高,应激10~18 h上升显著(P<0.05);应激后2、26 h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应激前相比显著性地上升了5.93倍、2倍(P<0.05),应激后6~22 h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应激前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热应激影响锦鲤非特性免疫指标,降低锦鲤非特异性免疫力;HSP70的表达受热应激调节,热应激下诱导合成的HSP70对锦鲤起到一定的应激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草鱼HSP90基因cDNA序列克隆及其组织表达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斑马鱼HSP90(Heat shock protein)序列(NM_131328)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提取草鱼肝脏组织总RNA,RT-PCR扩增获得草鱼HSP90基因cDNA部分序列596 bp,获得GenBank登陆号为FJ517554.将测序结果利用DNAman软件与其他几种已知序列的鱼进行比对,结果表明,草鱼HSP90与斑马鱼、鲤、鲋的同源性依次为90%、89%、92%.同时利用半定量(Semi-quantitative,SQ)RT-PCR技术检测HSP90在草鱼脂肪、肌肉、肠、脑、粘液、性腺、鳔、肝脏、心脏、脾脏、鳃、鳍12个组织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HSP90在草鱼除了鳍外的其他11个组织中均检测到表达,其中在心脏中表达最高,但与鳃、性腺、脑、脾脏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在脂肪、粘液、鳔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其他几种组织(P<0.05),在肝脏、肌肉与肠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采用相对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以β-肌动蛋白(β-actin)的表达量作为内参,对健康养殖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不同组织(头肾、心脏、肝脏、脾脏、鳃、肌肉、鳍、眼、肠道)中的10种免疫相关基因:免疫球蛋白(IgM)、CD4、MHCIIa、TCRβ、CD8a、MHCIa、ISP16、Mx、TNFR14、HSP90的mRNA表达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0种免疫相关基因在斜带石斑鱼的10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体液免疫相关基因[免疫球蛋白(IgM)、CD4和MHCIIa]在鳃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其他组织部位的表达量相对较少。细胞免疫相关基因(TCRβ、CD8a和MHCIa)也是在鳃中的表达量最高,在眼、肌肉、肝和肠的部位表达量相对较少。ISP16在鳃和肝中的表达量较高,在肌肉和肠中的表达量较低。Mx在鳃中的表达量较高,在肌肉和肠的表达量较低。TNFR14在眼的表达量较高,在肠的表达量较低。HSP90在鳃和肝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在心和肌肉的表达量较低。  相似文献   

8.
将25℃(对照组)下暂养的体质量(9.87±1.20) g大口黑鲈"优鲈3号"幼鱼直接放入28、31、34、37℃水环境中,0、6、48 h时取肝脏和鳃组织,探究不同温度应激后对大口黑鲈"优鲈3号"幼鱼肝脏、鳃组织结构损伤及HSPs基因在这些组织中表达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28℃和31℃组肝脏和鳃组织均与对照组无差异,34℃肝脏和鳃组织出现轻微的细胞水肿,37℃则出现肝细胞空泡化、细胞间界限杂乱模糊、细胞核溶解,鳃小片末端出现膨大且弯曲,部分鳃小片因红细胞过多而涨破。在不同水温下,HSPs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不同。6 h时,肝脏和鳃组织中HSP70和HSC70 mRNA表达量均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37℃时表达量最高;48 h时,肝脏和鳃组织中HSP70和HSC70 mRNA表达量相较于6 h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除31℃组鳃组织HSP70);且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37℃组的表达量最低。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会使大口黑鲈"优鲈3号"幼鱼产生一定应激损伤,因此在实际养殖生产中,应密切关注温度的变化,降低温度胁迫对鱼体免疫机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RT-PCR方法扩增实验动物剑尾鱼(Xiphopohorus helleri)纯系RR-B的HSP70家族两个成员的eDNA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同时利用RT-PCR半定量方法研究热应激时两个成员在剑尾鱼组织中的表达。通过克隆获得了剑尾鱼的HSP70家族两个新成员的cDNA片段,两序列均包含HSP70家族的特征性签名序列和热休克蛋白的定位序列;通过对克隆片段与已发表的青锵(Oryzias latipes)等鱼类HSP70的核苷酸序列和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较高,成员一和成员二分别为85%-89%和82%-9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更高,成员一和成员二分别为97%-99%和93%-99%。一般条件下,两成员在剑尾鱼肝脏、脾脏、肾脏和心脏中不表达,但热应激能刺激成员一在剑尾鱼脾脏中表达,成员二在肝脏、脾脏、肾脏和心脏中强烈表达,并可能在参与热应激保护方面起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鳍鳠免疫球蛋白M 重链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春涛  张其中  杨莹莹  朱成科  李超  陈霞 《水产学报》2011,35(11):1684-1693
用RACE-PCR和RT-PCR方法获得大鳍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M(sIgM)重链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大鳍鳠sIgM的cDNA全长为1 992 bp,包含5 '非编码区53 bp,3’非编码区226 bp,开放阅读框1 713,编码570个氨基酸.推测的大鳍鳠sIgM蛋白质序列可变区含有4个骨架区(FR)和3个互补决定区(CDR),恒定区(CH)含有CH1、CH2、CH3和CH4 4个部分.与其它6种硬骨鱼类IgM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大鳍鳠sIgM存在半胱氨酸和色氨酸保守位点;其氨基酸序列与斑点叉尾鲴IgM的相似性最高,为54.3%;与石斑鱼的相似性最低,为24.6%.进化树分析表明,大鳍鳠sIgM与斑点叉尾鲴聚为一支.RT-PCR显示,大鳍鳠IgM基因主要在血细胞、脾脏、头肾和中肾中转录表达;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后,血细胞、脾脏和头肾IgM重链基因转录表达量在1~10 d内有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