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河南农业》2005,(7):6-7
“三电一厅”即电脑网络系统、电话语音系统、电视节目制作系统和乡镇农业信息服务大厅,是广大农民群众及时获得科技信息,减少市场风险的有效载体,通过电脑网络采集信息,丰富充实农业信息数据库,为电话语音系统和农业电视节目制作提供信息资源;通过电话语音系统,开展语音咨询和  相似文献   

2.
数字短信     
三电合——即电话、电视和电脑三种信息载体优势互补、互联、互动的“三电合一”。该系统以电话、电视、电脑为载体,以开发整合农业信息资源为支撑,以电话语音系统建设为重点。建设“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努力打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即通过推广电话、电视、电脑“三电合一”的信息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农业部门的信息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面向“三农”提供信息服务,及时、准确地将农业政策、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送到干家万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试点地域内所有拥有电话、电视和电脑的农业生产单位或农民是项目的最终受益者。系统方便快捷、应对迅速的服务,可帮助他们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优化产品质量,最终达到促进流通、增加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创建农业信息综合服务体系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就是充分发挥综合服务的特点,坚持现代科技手段和传统手段相结合,整合多种服务方式和手段,走多策并举、立体开发的服务道路.浏阳市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在"三电合一"基础上,创建了农业信息综合服务体系的新模式,即:电话语音服务,电视节目服务,电脑网络服务,专车出诊服务,书刊板报服务,技能培训服务,示范推广服务,科技展示服务,手机短信服务,以及电子商务服务十大服务体系,为当地农民提供全方位、多渠道、高质量的农业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4.
黄蕤 《河南农业》2006,(1):10-11
我省三门峡市精心组织实施农业信息“落地入户”工程,全面提升电脑网络平台,抓好96398电话语音系统和农业电视节目制作系统建设,在服务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营销、农民群众文化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精心组织,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项目建设(一)电话语音系统。按照农业部要求,三门峡市组织技术力量,编制了语音系统详细的软件开发规划和流程,高质量设计了硬件和技术方案。先后投资30万元,购置了交换机、语音卡、IBM数据库服务器等设备,与软件开发商一起,边研发边调试,系统软件先后进行五次升级,建成了较完善的963…  相似文献   

5.
黄蕤  庞占杰 《河南农业》2006,(4):10-11,26
近年来,许昌市大力实施了以电脑、电视、电话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战略,突出“建网络、抓覆盖、促互动”三个环节,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电脑、电视、电话三种主要信息服务方式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系统,加快了信息技术在农业各领域的渗透和应用,走出了一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服务“三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6.
长春市属于经济欠发达的省会城市,农业人口比例较大,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利用数字化信息存在较大的障碍。本文总结了长春市建设“互联网、电话网、卫星网”三网合一,“网络信息服务、电话语音和固网短信服务、农民远程教育服务、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服务”四位一体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实践,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解决农业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和农业信息怎样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农业部将采取3项措施推动农业信息化进程,这3项措施包括:整合国内外农业信息资源,加快实施“金农工程”和农村信息服务电视、电脑、电话“三电合一”试点工作,大力培养农业信息人才。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成效,近几年江苏省在20多个县农业部门建设了智能电话语音信息服务系统。广大农民通过电话拨号即能获得语音信息和专家咨询服务。该系统的运行为农业生产经营及时提供了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为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探索了路径。文章在信息资源建设、专家工作机制及制度的完善等方面,对进一步发挥系统信息服务的作用提出来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慈溪市农业局实施农业部"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试点项目以来,实施了语音平台建设、网站平台开发、电视节目制作、改造网络等工程,推广"三电合一",使农业信息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农民得到了实惠.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农民的应用水平有待提高、系统分散难以共享等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徐村隶属河北省藁城市邱头镇,全村共有1688户,6891人,耕地面积9738亩。板材加工、种养业为村里的支柱产业.种植业以粮食、蔬菜生产为主,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510元。该村两委班子把为村民提供科技、市场信息服务,作为一项日常工作。他们依托市“三电合一”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系统,建立了“农业快易通”综合服务站.充分利用电视、电话、专栏、喇叭、图书、报刊、简报等多种信息载体,向农民传递市场供求、价格行情、致富技术等信息,供应化肥、农药、良种等农用生产资料。信息、技术、物资服务“三结合”.深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海门市"三电合一"(就是将电话、电视、电脑有机组合起来,互联互通,融为一体)农业信息平台的建立及应用情况。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是以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必然,有效的利用农业信息为农民服务,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农业信息电话语音服务系统的构建模式、系统功能,提出了该系统的建设应用是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武强县积极拓展技术服务形式,全面促进粮食增产。 1、以农业信息网为载体,促进农业科技信息入户。结合电视、广播等,通过网上农技110、农业手机短信、网上视频医院、农业专家电话等,开展“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让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及时、快捷、简便地获得农业科技信息。  相似文献   

14.
"三电一厅"信息服务系统为农民致富助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藁城市通过对全市农业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利用“三电一厅”(电脑、电视、电话、农业科技服务厅)等媒体及设施的信息传播优势,建立了农业信息计算机网络中心、农业电视制片中心、农业快易通电话热线服务中心和农业科技服务厅。在因特网上设立了藁城农业信息网站,在当  相似文献   

15.
智能农业在河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传统农业技术数字化、农业技术推广手段现代化,是当今农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河北省通过承担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满足了这一要求。具体方法是:①农业专家系统网上运行、单机版单机运行并举;②开通河北农业智能信息网,与省内100多个县市联网,自主研发出了农业信息数据采集交换系统;使用农业智能语音电话系统.农民用电话可直接与计算机农业专家系统或农业专家交流;③建立长期定点观测试验站,使农业数据及时更新。  相似文献   

16.
《福建农业》2009,(5):33-33
近年来,建阳市充分利用和整合电话、电脑、电视等资源。建立起功能完善、快捷便利的“三电合一”立体信息服务网络,实现了农业信息与农民的零距离传播、零距离服务、零距离培训,让该市20多万农民享受到信息带来的实惠。  相似文献   

17.
智能农业电话查询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一台微机、语音板卡、电话和一套软件系统,将国际互联网信息、现代农业技术和农民紧密的联系,这就是智能语音电话。农民坐在家里,拿起电话,就可查询当天的全国农副产品行情、当前的农作物管理要点等,而不用农民直接上网,既节省开支又使信息为广大农民服务,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电信网与因特网的农业语音信息咨询服务系统的构建模式,以及它作为一种新兴信息服务方式在农业信息咨询服务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分析,希望这种人机结合的方式可为互联网建设尚不发达而电话已达到一定普及率的广大农村地区提供一种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农业部正式启动“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试点项目,重点推广电话、电视、电脑“三电合一”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提高试点项目建设单位的信息服务能力,辐射并带动周边地区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该项目拟选择6个地区、50个县作为试点实施单位,信息服务覆盖面将达到100个县以上。该项目的实施是农业部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农业部正式启动“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试点项目,重点推广电话、电视、电脑“三电合一”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提高试点项目建设单位的信息服务能力,辐射并带动周边地区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该项目拟选择6个地区、50个县作为试点实施单位,信息服务覆盖面将达到100个县以上。该项目的实施是农业部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