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小麦干热风与高温逼熟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干旱地区,当小麦灌浆至成熟期,若温度湿度及风力风速等条件适宜即产生干热风;高温高湿或高温低湿引起小麦植株水分入不敷出,光合作用受抑制时即产生小麦高温逼熟。阐述了干热风、高温逼熟的形成条件、危害症状,并提出了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2.
干热风是辉县市小麦产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多发生在小麦乳熟中后期,以高温低湿型为主,导致叶片卷缩、干枯、麦籽干瘪减产。本文着重探析干热风防范及提升小麦高产技术,降低和减少干热风对我市小麦生产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一、小麦干热风的危害小麦干热风是小麦扬花灌浆期间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综合性农业气象灾害,也是小麦的环境胁迫因子。干热风是通过高温、干燥和强风三者的综合作用,轻则造成籽粒秕,植株早衰,重则加速植株死亡,从而造成小麦不同程度的减产。遇轻干热风的年份,可减产5%~10%;重的年份,可减产10%~20%,有时可达30%以上,而且影响小麦的品质及降低出粉率。  相似文献   

4.
天津地区干热风气候对小麦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热风是在小麦扬花灌浆期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灾害性天气。文章针对干热风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及防御措施展开研究,对于防灾减灾、夺取小麦丰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及时防止干热风小麦生长后期常有干热风发生,导致叶片加速衰老死亡,小麦粒重降低。干、热、风三要素中,高温是诱发小麦叶片早衰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相对湿度和风速。干热风分为轻度干热风和重度干热风,轻干热风的气象指标是14时气温≥32℃,相对湿度≤30%,风速≥  相似文献   

6.
正干热风是我市小麦生育后期容易发生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灾害性天气,它可使小麦失去水分平衡,严重影响各种生理功能,使千粒重明显降低,导致小麦显著减产。因此,防御小麦干热风已经成为实现我市小麦优质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1危害症状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除干热风强度和持续时间外,还与种植制度、小麦生育期早晚、品种、生态型等有很大关系。在高温、干旱、风大的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7.
正干热风是指小麦生育后期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气象灾害。干热风在我国北方麦区经常发生,一般年份可造成小麦减产1~2成,偏重年份可减产3成以上,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杨霏云等学者对干热风的基本特征、变化规律、成因以及对小麦千粒质量影响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利用1961—2016年气象资料,研究高温低湿型干热风特征、变化规律及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小麦易发生干热风、高温逼熟、贪青晚熟、雪灾、倒伏灾害,故着重介绍了小麦的干热风、高温逼熟、贪青晚熟、雪灾、倒伏灾害的预防与补救措施,对提高安徽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其稳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小麦干热风是小麦扬花灌浆期间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综合性农业气象灾害,也是小麦的环境胁迫因子。干热风是通过高温、干燥和强风三者的综合作用,轻则造成秕粒,植株早衰,重则加速植株死亡,从而造成小麦不同程度的减产。  相似文献   

10.
<正>干热风是指小麦生育后期,即开花、灌浆、乳熟阶段,高温、低湿,并且伴有一定风力的大气干旱现象,一般干热风的指标为:日最高气温≥30℃,相对湿度≤30%,风速≥3米/秒。大量的田间试验和调查表明,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除干热风强度和持续时间外,还与种植制度、小麦生育期早晚、品种、生态型等有很大关系。一、干热风的危害及其症状1、小麦干热风的危害干热风危害程度与小麦成熟阶段有密切关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对干热风抵抗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自然状态下干热风处理的方法,经过两年田间试验,初步认为:高中秆小麦品种忍耐千热风害的能力比现有的矮杆品种强;抗寒性偏弱的品种抵抗干热风的能力比抗寒性强的小麦品种强;早熟或早中熟品种在华北地区能够避开干热风的危害。这些论点,对千热风多发地区小麦品种的合理布局和培育抗干热风品种时杂交组合的选择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历年红枣产量与气象因子的统计分析,研究红枣关键生长阶段气温、光照、相对湿度等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确定红枣受干热风影响的关键气象因子和关键影响时段。同时,采用大弓棚人为提高环境气温的方法,研究红枣开花座果关键时段单个枣吊落花落果量与最高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关系,确定不同等级干热风的气象指标和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评价干热风对红枣产量的影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引进芒果新品种19个,以3年芒为对照,开展金沙江干热区芒果品种嫁接试验。比较了不同品种嫁接成活率和嫁接后生长量的差异。综合评价后初步认为,热农1号和Keitt嫁接成活率、生长量较好,适宜在金沙江干热区推广。  相似文献   

14.
分析暴雨洪涝、高温干旱、冰雹大风、寒潮冻害等农业气象灾害对三明市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针对这些农业气象灾害的主要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5.
根据芒果叶片性状变量,对怒江干热河谷区芒果种质资源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置信水平λ=0.945时,分析的24个个体可聚类为3大类,这说明怒江干热河谷区芒果具有较为丰富的形态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冬小麦生育期内不同灾害发生规律,以河北省冬小麦主产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990—2018年灾情数据分析各灾害时空特征,估算主要灾害减产比例。结果表明:1)冬小麦旱灾发生频繁,拔节期和抽穗期旱灾频率最高分别为0.7和0.6;研究期内风雹灾共计54次,主要发生在抽穗期(21次)、乳熟期(11次)和成熟期(19次);低温冻害共计27次,主要发生在分蘖期(10次)和拔节期(14次);干热风主要集中在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病虫害多出现在抽穗期。2)1990—2018年,冬小麦生育期内旱灾发生频率呈下降趋势,风雹灾次数与干热风日数呈现增长趋势,低温冻害次数与病虫害受灾程度持续下降。3)小麦生育期内旱灾频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中南部更易出现旱灾;风雹灾随冬小麦生育期由南向北推进;西部地区全生育期内低温冻害次数较多,南部地区拔节期低温冻害次数较多;干热风年均日数由北向南递增;南部地区病虫害年均发生率较高。4)旱灾减产贡献率最大,低温冻害贡献率较低,中南部冬小麦减产水平较高,石家庄市和廊坊市减产比例均在6%以上,其他地区在5%左右。因此,为降低冬小麦灾损率,各地应根据灾害发生规律在现有减灾措施基础上进一步重视风雹灾及干热风对冬小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浏阳金桔生产的适种农业气候条件。[方法]利用浏阳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的气象资料及浏阳中小尺度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结合浏阳气候区划及灾害风险区划,对浏阳金桔生产的适种农业气候条件及灾害防御进行分析。[结果]浏阳的光照、温度和降水条件及其时空分布均能满足金桔生长发育的需要,但低温冷害、高温热害、干旱、暴雨、雷雨大风等对金桔的抽梢、开花坐果、膨大和成熟均可能造成显著影响。[结论]浏阳有金桔生产适宜的气候环境,但必须重点防御低温冷害、高温干旱、暴雨等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干热河谷不同种源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苗期的光合生理特性,比较分析了牛角瓜幼苗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能利用效率(LUE),瞬时羧化效率(CE)和气孔限制值(ls)在元江、红河、个旧、建水、元阳等种源间的日变化动态与日均值差异。牛角瓜5个种源的Pn日变化动态均呈双峰曲线,但在不同时刻的数值存在种源间差异。牛角瓜对高温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它通过增加气孔导度和蒸腾作用来提高光合同化效率。干热河谷的极端高温不是影响牛角瓜幼苗光合作用与羧化反应的限制因素,而正午的强光辐射显著抑制了牛角瓜幼苗的光合作用与水分利用。干热河谷牛角瓜不同种源间的光合生理参数日均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红河种源的Pn,Tr,LUE和CE显著高于其他4个种源(P<0.05),个旧种源表现出“高光合、低蒸腾”的显著特点,具有最高的WUE和较高的Pn,LUE和CE,因此筛选出红河、个旧为具有高水平光合生产与水分利用潜力的干热河谷牛角瓜种质资源。图3表1参43  相似文献   

19.
印楝4个种源抗旱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印度引种的4个种源印楝的生长和水分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分析它们的水分生理特性及其抗旱机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12项试验指标中筛选出与印楝抗旱能力评价关系密切的6项指标:保存率、株高、离体叶60h失水速率、束缚水含量、束自比和蒸腾速率.用主成分值对印楝4个种源的抗旱能力作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印楝树种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具有适应我国干热河谷区生境的水分生理生态特性;印楝4个种源抗旱能力大小为IND95001>IND95002>IND95003>IND95004.据试验结果选择出IND95001、IND95002、IND95003较为抗旱的3个种源可用于我国干热河谷部分地区造林.  相似文献   

20.
元谋盆地是中国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区的典型区域。滇榄仁Terminalia franchetii群落为该区域重要的代表性植被类型之一。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对不同类型滇榄仁群落林下物种多样性及幼苗更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滇榄仁群落内物种组成较为简单,共有种子植物32种,隶属于16科28属;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和矛叶荩草Arthraxon lancifolius等耐旱禾草为群落优势种。滇榄仁群落林下物种多样性程度较低,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35 ~ 2.82,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63 ~ 0.81,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68 ~ 0.85,不同群落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②群落内滇榄仁更新主要发生在当年雨季早、中期,雨季结束进入旱季后,落地种子停止萌发,随着时间推移幼苗数量也随之减少,尤其是干旱最严重的3月和4月,幼苗数量降至最低,仅有少数处于荫蔽潮润环境下的植株能够存活。2年生及以上幼苗数量的年内变动较小,在不同群落环境中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说明它已具有较强的抗逆能力。③减少林下干扰使之形成良好的林下环境,滇榄仁幼苗能够成功定居,就可以通过天然更新达到乡土植被自然恢复的目的。表2图2参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