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力发展村镇供水确保饮水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广西村镇供水发展中存在水质状况差、供水保证率低的问题,分析了导致农村饮水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源水未经处理、水源污染以及水资源贫乏。提出了新时期广西农村饮水工作目标重点和解决饮水安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辽宁省农村饮水现状调查,全省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811.12万人,饮水水质不安全人口305.07万人。饮水水质主要包括氟超标、砷超标、苦咸水、未经处理的Ⅳ类及超Ⅳ类地表水、细菌超标的地下水、污染严重的地下水及铁锰超标等其他水质问题。分析了全省水质不安全现状、水质评价、水质污染因素,提出了农村饮水水质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辽宁省农村饮水现状调查,全省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811.12万人,饮水水质不安全人口305.07万人.饮水水质主要包括氟超标、砷超标、苦成水、未经处理的Ⅳ类及超Ⅳ类地表水、细菌超标的地下水、污染严重的地下水及铁锰超标等其他水质问题.分析了全省水质不安全现状、水质评价、水质污染因素,提出了农村饮水水质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浅论通辽市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得到发展,人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居住、电力、交通等条件已逐步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农村饮水设施建设基本停留在较低水平,明显滞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饮水工程缺乏水处理设施,水质达不到规定的标准,饮水不安全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威胁。农村饮水安全成为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加强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保障农民群众长期受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保农村饮水解困工程能够长期发挥效益,保障农民长期受益,根据目前农村饮水解困工作的进展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了过去历史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加强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管理的目标和原则,并就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水价和水费、保护水源、监测水质、确保饮水安全等几个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农村饮水现状的调查方法、内容和过程,对延安市调查结果涉及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普及程度、自来水普及率、受益人口、供水水质、工程措施、管理模式等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延安市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型缺水(16.49万人)、水质型缺水(23.09万人)和工程型缺水(34.7万人)等类型。最后,结合志丹县南湾村等地区的典型事例提出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措施之一。太湖县虽然水资源丰富,但也存在着水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危机,全县有18.15万人饮水不安全。主要存在着苦咸水、水污染、供水水源不可靠等突出问题,其症结在于供水工程不足,水资源保护观念淡薄,农村供水投入不足等。针对存在的问题,从组织领导、规范建设、优化技术方案、精心实施、增加投入、强化管理、水源保护、提高认识等8个方面提出保障太湖县农村饮水安全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天祝县农村饮水安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寒脆弱环境的天祝藏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饮水安全现状的全面调查分析和认真研究,探析出该县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水质超标;二是水量不足、保证率低、用水不方便。针对不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和分布情况,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提出了从组织管理、前期工作、建设管理和建后管理的具体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山西农村饮水水质不达标成因及其对饮用者危害,结合我省水质、地形实际特点,提出了全省解决农村饮水水质问题采取的措施,并以工程实例分析了每种措施的应用效果,为同类地区开展水质处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农村饮水工程基本内涵与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四川农村饮水的特点、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新时期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在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用水保证率、可持续运行等5个基本要求的内涵;探讨了不同用水条件、不同工程类别、不同项目区域的设计用水量;提出了不同区域的农村供水模式;探讨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管理机制;根据工程规模和投资渠道,提出了农村供水工程集中管理、协会管理、股份管理、农户自主管理等5种运行管理体制,对农村安全饮水的规划和建设管理具有较强指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