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土壤风蚀预报简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壤风蚀是目前全球性土地退化的主要过程之一,土壤风蚀预报是在风沙物理学和各种风蚀因子研究的基础上于本世纪5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一门实用技术,用以指导土壤风蚀防治。经过科学家们40多年的努力,目前已提出了风蚀方程、帕萨克模型、波查罗夫模型、德克萨斯侵蚀分析模型、风蚀评价模型、修正风蚀方程和风蚀预报系统等代表性的风蚀预报模型。我国的土壤风蚀问题日趋严重,亟待开展风蚀预报研究。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榆林市土壤风蚀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壤风蚀是土地沙漠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首要环节,对其危险度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有效地控制土壤风蚀.选取风力、植被、气温、降水、地形、土壤等因子,在ArcGIS 9.3平台支持下,建立土壤风蚀环境因子数据库,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土壤风蚀危险度评价模型,对榆林市土壤风蚀危险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基于GIS技术的土壤风蚀危险度评价可宏观地揭示该区域土壤风蚀危险度空间格局特征.(2)风力、植被、气温、降水、地形、土壤等因素控制着土壤风蚀空间分异格局.(3)榆林市土壤风蚀危险度空间分异格局呈带状分布,表现为危险度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3.
岩溶生态系统水土流失敏感性关键指标和评估模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更合理地评价岩溶地区水土流失敏感性,以岩溶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模型(RUSLE)为蓝本,通过引入石漠化因子,对RUSLE进行修正;通过计算土壤侵蚀量、划分土壤侵蚀强度、水土流失关键因子影响评估,构建广西岩溶生态系统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空间叠加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空间主成分分析法3种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方法,利用遥感数据对多种评估结果进行验证与对比,选取最优评价方法对广西岩溶生态系统水土流失敏感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引入石漠化因子后的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模型(RUSLE)可以较合理地评价广西岩溶生态系统土壤流失空间分布状况;广西岩溶生态系统水土流失敏感性因子作用大小顺序为:气象>石漠化>植被>土壤>地形>人类活动,土壤流失影响率与大多数敏感性因子和土壤侵蚀强度均呈一致变化趋势;3种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方法对比以主成分分析法(PCAEI)评估结果最优,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AHPEI)次之,因子叠加分析法(CMSEI)较差。广西岩溶生态系统水土流失敏感性以轻度、中度、高度敏感区为主,水土流失敏感性整体中度偏重,水土流失敏感性强度由东部向西部、由南部向北部逐渐增强,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河池市、百色市,不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桂林市、崇左市。  相似文献   

4.
国外土壤风蚀预报的研究历史与动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国外土壤风蚀研究成果,将土壤风蚀预报研究历史分为4个阶段:即定性描述阶段、定量研究阶段、风蚀方程的建立与完善阶段及风蚀预报系统的建立与完善阶段。简要介绍了风蚀方程、帕萨克模型、波查罗夫模型、德克萨斯侵蚀分析模型、风蚀评价模型、修正风蚀方程和风蚀预报系统等代表性的风蚀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风蚀沙化土地的发展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辽宁省土地沙化区总面积 41 0 6万hm2 ,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区 ,该区受风蚀危害的面积达 193 3 3万hm2 。风蚀造成耕地、草场退化沙化 ,作物和牧草产量下降 ,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造成辽宁土地风蚀沙化的主要原因 ,因此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实行科学种植 ,坚决退耕还林还草 ,大力开展改造风蚀沙化土地的水利工程建设 ,加强风蚀沙化土地治理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MPI模型在矸石山复垦土壤生产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MPI模型(复垦土壤生产力指数的修正模型)对阜新矿区矸石山复垦土地生产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MPI模型在评价矸石山土壤复垦质量时,考虑了影响土壤生产力的因子间相关性和时空变异性,适用于矸石山复垦土壤生产力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宁夏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志玲  吴咏梅  张敏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4):101-105,111,300
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对制定区域环境政策、有效进行区域生态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宁夏主要生态敏感问题,选取土壤侵蚀、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作为评价因子,运用GIS技术在单因子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宁夏生态环境敏感性分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4个等级,不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区;轻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盐池南部低山丘陵台地区以及北部引黄灌区;中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环境脆弱区以及贺兰山山前洪积平原区;高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陶乐东部边缘区、中卫北部边缘区以及盐池的土地沙化严重地区。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宁夏生态环境敏感性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宁夏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5年4月17日-5月17日,由农业部948项目“土壤侵蚀及其环境效应评价模型”组织的美国AGNPS(AgriculturalNonpointSourcePollution,农业面源污染模型),RSULE2(the2ndRevisedUniversalSoilLossEquation,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WEPS(WindErosionPredictionSystem,风蚀预报系统)模  相似文献   

9.
以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沙黄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风洞模拟实验对7Be示踪估算土壤风蚀速率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由于风蚀过程易带走土壤细颗粒,且7Be在土壤细颗粒中含量较高,所以利用7Be水蚀模型计算的土壤风蚀速率高于实测值。实验中发现样点风蚀后和风蚀前土壤颗粒比表面积之比与样点风蚀后7Be含量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基于此,提出颗粒校正系数(P)的计算式,并将P引入到7Be水蚀模型对其进行修正。计算分析发现,和实测值相比,利用修正模型计算的土壤风蚀速率误差均不超过5%,这说明经过修正的7Be水蚀模型能较准确地估算土壤风蚀速率,利用7Be示踪技术估算土壤风蚀速率是可行的。研究为进一步利用7Be示踪技术调查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土壤风蚀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杭锦旗土地退化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锦旗地处黄河南岸,鄂尔多高原西北部,属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因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不良影响,使土地大面积退化,退化类型多样,有风蚀沙化,草地退化,水土流失和土壤次生盐渍化等,其中以风蚀沙化和草地退化为主。  相似文献   

11.
为阐明准东地区土壤风蚀现状及影响因子,通过实地采样,结合气象、土地利用数据、DEM、遥感影像,从气候因子、地形因子、土壤因子以及植被盖度4个方面进行分析,利用GIS平台结合WEQ经验模型对各因子叠加计算的土壤风蚀状况进行分级,并对各侵蚀等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土壤及植被盖度共同影响该区域的土壤风蚀状况。受各因子的影响,准东地区风蚀分级状况比较明显,侵蚀强度由南向北呈增强趋势,主要表现为重度侵蚀,占研究区面积的43.02%。该区域平均侵蚀模数为4 470.64t/(km2·a),风蚀量达9 969.53万t。为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利用137 Cs示踪法推算的风蚀模数与模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137 Cs示踪法估算值间的平均相对误差7.78%,证明该模型在研究区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风蚀沙化影响因子的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土壤风蚀沙化是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牧业生产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通过室内风洞实验研究,定量分析了土壤风蚀率(风蚀强度)与风速及土壤水分的相关关系、土壤风蚀输沙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翻耕后土壤风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风蚀率与风速变化成正相关,随着风速增大,风蚀率相应增加,18m/s风速是风蚀由轻变重的一个转折点;土壤水分与风蚀率呈负相关,水分含量越高,风蚀率越小,6%含水量水平是土壤风蚀由重变轻的一个转折点。通过曲线拟合表明,风蚀率与风速成幂函数的关系,与土壤水分含量成对数函数关系。土壤风蚀空间不同高度输沙量呈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在距地面2~4cm范围内集沙量最多,80%左右的沙量集中在近地面10cm范围内。土地翻耕是加重土壤风蚀的重要因素,对于天然草场,翻耕后风蚀强度是未翻耕的66~306倍,对于旱作农田,留茬覆盖可以有效控制土壤风蚀,翻耕马铃薯地风蚀强度是留茬地的25~108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综合分析河北省丰宁县土壤沙化区沙化演变规律和驱动因子,为沙化土地治理及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上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遥感和GIS作为信息获取和分析工具,通过对河北省丰宁县2009,2014年2期土地沙化遥感影像解译,研究了该区土地沙化的时空演变规律,并对引起其演变的驱动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沙化土地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主要分布于中部以西地区,且沙化类型以固定沙地为主;近5a来,尽管中度沙化面积有所增加,但沙化土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轻度沙化减少了560.9hm2,重度沙化减少了1 872.6hm2,沙化土地总面积减少了809.2hm2;高原区较低山区易发生土地沙化,干旱区土壤沙化程度重于半干旱地区。[结论]以当地地貌环境条件为基础,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地面积,可有效减弱土地沙化。  相似文献   

14.
以丰宁满族自治县小坝子乡为研究对象,在全面调查,获取资料,建立土地利用现状属性数据库的基础上,运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和打分评价相对模型分别建立了小坝子乡土壤水蚀、风蚀预报模型;并通过建立分级指标体系,对小坝子乡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分级研究。旨在探求接坝山地土壤侵蚀的特点和侵蚀程度,为该区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晋北地区环境特征及其土地沙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晋北地区地处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和过渡性的特点。以实地调查为基础,从植被退化、土层厚度和风蚀强度等3个方面,提出了评价晋北地区土地沙化程度的综合指标,并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等级。分析了晋北地区土地沙化的成因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脆弱的自然条件是晋北地区土地沙化发生、发展的基础,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是晋北地区土地沙化发生、发展的驱动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晋北地区土地沙化发生、发展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对面积约0.15 km2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土壤风蚀强度与其抑制因子进行取样检测,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取得数据进行了半方差函数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土壤风蚀强度与其抑制因子(植被盖度、土壤含水量)的实测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其中植被盖度变异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符合指数模型,而土壤含水量和土壤风蚀强度指数变异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符合球状模型.通过对2009年5月监测资料的分析,得出试验区植被盖度、土壤含水量、土壤风蚀强度指数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变异性,土壤风蚀强度与其抑制因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负相关性.即土壤风蚀强度指数随着植被盖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增大(或减小)有减小(或增大)的趋势,因此土壤风蚀强度对植被盖度和土壤含水量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在风力空间差异不大的小尺度范围内,干旱区土壤风蚀强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植被盖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大小.植被盖度与土壤湿度则是抑制土壤风蚀的主要因子,也是保持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沙面稳定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7.
晋西北沙化土地粒度特征及其可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晋西北沙化土地粒度特征及其可蚀性进行研究,为该区合理利用土地和有效防控风蚀沙化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晋西北沙化土地区的撂荒地、玉米地、人工林地、裸地4种地类0—20cm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地类土壤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并采用粒级—标准偏差法对各地类易蚀颗粒进行提取。[结果](1)晋西北沙化土地区的土壤粒度组成均以极细砂(0.125~0.063mm)、粉砂(0.063~0.002mm)为主,含量占总粒级的70%以上。(2)不同地类中,撂荒地、玉米地和人工林地均以粉砂为优势粒级,其含量分别为52.86%,48.81%和43.52%,裸地以极细砂为优势粒级,其含量为45.64%。(3)撂荒地的易蚀颗粒(0.25~0.056mm)最少,为47.18%,其次为玉米地(49.67%),这Ⅱ种地类的可蚀性均为中等,裸地的易蚀颗粒最多(68.80%),人工林地(55.83%)次之,可蚀性强。[结论]土地利用方式会影响土壤颗粒的级配特征,使土壤性质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可蚀程度存在差异。裸地是该区今后土壤风蚀防控的重点地类,应采取地表覆盖等保护措施以降低风蚀程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风蚀模型的宁夏土壤风蚀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宁夏土壤风蚀情况,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力普查中推荐的风蚀经验模型,通过野外土壤采样及风洞试验修正模型参数,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2000—2015年土壤风蚀强度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影响因子权重,明确影响风蚀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微度、轻度风蚀的区域分布在石嘴山市西部,银川市西部和东部,吴忠市中北部,中卫市中部,固原大部分地区,中度及以上风蚀的区域分布在沙坡头区、灵武市、盐池县、平罗县、兴庆区、贺兰县、金凤区的沙地、荒漠地区;时间序列上,研究期间风蚀发生总面积和风蚀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按风蚀地类分,风蚀强度排序为:沙地>耕地>裸地>草地>林地,平均风蚀强度分别为:47.39t/(hm2·a),5.77t/(hm2·a),1.82t/(hm2·a),1.48t/(hm2·a),1.00t/(hm2·a);银川、吴忠、固原、中卫的风蚀强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土壤湿度,次要影响因子为植被覆盖度,石嘴山风蚀强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为超过起沙风速累积时间。  相似文献   

19.
"3S"技术是进行土壤风蚀研究的有效工具,其数据采集、获取、处理、分析、管理和制图功能为风沙地貌与沙漠化地图集绘制,土壤风蚀影响因子提取、处理、空间分析和管理,风蚀量测定和模型评估,土壤风蚀评价与制图,沙尘暴监测与预警提供了科学手段和依据。就目前"3S"技术在国内土壤风蚀领域的应用现状与进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沙漠化对土壤风蚀的影响——以青海共和盆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漠化程度对土壤风蚀强度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个区域的沙漠化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可以预示该地区的土壤风蚀程度,探讨二者之间变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青海共和盆地为例,对该地土壤风蚀随土地沙漠化程度的变化进行探讨,得出共和盆地强烈发展中沙漠化土地年增长率为2.7%,严重沙漠化土地增长率为1.2%。当严重沙漠化土地每增加1 km2,土壤风蚀就要随之增加0.43 t。盆地的土壤风蚀导致龙羊峡水库每年有20.82万t的沙尘落入库区,使3000万m3的流沙进入库区,造成50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在此基础上,利用该地区自然、人文因子的变化资料,结合其沙漠化程度的变化资料分析了土壤风蚀加剧的原因,从而提出了防治对策与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