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绩溪县扬溪林场主要以杉木林为主,经营方针是以培养杉木中径级用材林为主,现有杉木林面积909.1hm2。本场积极造林,加强幼林抚育,适时适度进行抚育间伐,合理采伐利用,及时更新造林,促进林木的速生丰产和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人工杉木林抚育间伐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是我国南方林区造林的主要树种.通过对不实施、2次、3次抚育间伐试验模式研究表明,采取3次抚育间伐能较好地促进人工杉木林生长,其平均胸径、树高、单株蓄积和出材量及经济效益等指标均高于其他两种模式.在杉木主产区和适生区,人工杉木林采取3次抚育间伐模式经营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几次大造林绿化,杉木作为长江以南的造林当家树种,出现大面积二代或三代连作经营,导致人工林地力衰退。为了解决地力衰退问题,文章主要以杉木二代迹地更新营建秃杉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例,从种苗、林地准备、造林、幼林抚育和成林抚育等各个环节进行阐述,总结秃杉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培育技术,为南方地区二代或三代杉木采伐迹地更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杉木人工林优化密度控制模型──DENTROL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德应  刘景芳 《林业科学》1993,29(5):415-423
DENTROL模型是根据全国杉木造林密度试验和杉木林抚育间伐强度试验的结果,参照新编的全国杉木人工林经营数表,分别杉木分布带,区和地位指数级,编制成的优化密度控制计算机模型。它主要以内部收益率为目标函数,辅以其它指标,实行全局优化判别。优化密度控制包括初值密度,间伐开始期,间伐强度,间伐次数,保留密度,主伐年龄和培育目标的确定,使最终的内中收益率为最大或接近量大。以12块抚育间伐试验标准地的数...  相似文献   

5.
杉木是我国特有的用材树种,营造杉木速生丰产林,是解决目前我国木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探索杉木速生丰产林的栽培技术,1979年以来,我们结合生产,在梁平县林场,营造了杉木林67亩,对苗木质量、造林密度和整地方式上开展了单因子对比试验.通过(1979~1988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苗木质量、造林密度和整地方式对杉木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有很大差异.因而,选用优质苗木、合理的造林密度和正确的整地方式并加强造林后幼林抚育及适量施肥、适时间伐,达到速生丰产标准是完全可能的,并能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总结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杉木团状造林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团状造林试验表明:团林造林比单株造林的10年生杉木林单位面积材积生长量可增加11.58%~46.30%,每公顷经济收入可增加1562~7987元,且可方便间伐抚育,其中一穴2株式造林效益最为突出。在分析团状造林效益的机理后提出了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杉木是我区主要造林树种,山区群众素有经营习惯和丰富经验。50年代以来,各国有林场一直以杉木为主进行造林,至80年代,杉木人工林陆续进入主伐。第一代人工杉木纯林主成后,第二代林分如何经营,成为森林经营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提高迹地更新成效,对全区8个国有林场1988~1996年期间杉木林采伐迹地更新成效进行了调查总结,本着适地适树、速生丰产、经济效益高的原则,对人工杉木林采伐迹地更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出初步探讨,以期提高经营二代林分的质量和产量,提高林地生产力和经济效益。1自然条件池州地处皖西南、长…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开化县林场杉木丰产林、杉木普通林、2代杉木萌芽更新和杉木公益林改造等多种杉木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其实施的技术措施。针对目前杉木经营中存在的树种结构不合理、采伐利用不及时、生长量下降、低效林比重大、后备资源缺乏和造林措施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今后杉木可持续经营中要控制杉木发展面积、发展杉木中大径材、加大科技推广力度、采用科学营林措施及合理利用杉木公益林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杉木林生长和合理密度管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杉木林生长和合理密度管理模型研究赵品福,陈汉民,顾小平关键词杉木林,相对地位级,合理密度,数学模型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林分的密度管理研究是用以指导杉木造林和中幼林抚育间伐的基础,在林业生产上有着十分...  相似文献   

10.
将3个杉木无性系的一年生扦插苗分成5个等级进行造林试验,成活率均在95%以上。造林后4年,无性系间胸径生长差异极显著,Ⅰ~Ⅲ级苗的树高、胸径均显著或极显著超过Ⅳ、Ⅴ级苗,并提早一年郁闭成林,可节省一年的抚育投资。因此,采用壮苗加上优良无性系造林,能显著促进幼林生长,取得更大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林木间存在着相互竞争。为提高总产量。杉木林需要抚育间伐。法正林理论指导下的杉木轮伐经营,有过历史性的贡献;而面对市场,则表现出严重弊端。目标经营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枫香杉木(萌芽)混交造林的主要方法是:在第一代实生杉木纯林的采代迹地上,栽植适当密度的枫香,抚育过程中保留部分伐蔸上的萌芽条,使之形成枫香杉木针阔混交林。这是我们在杉木林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树种选择和配置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特定的更新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3.
官山林场杉木大径材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杉木中幼林占有比重大的特点,选择其中立地条件好的优良种源林或无性系造林的中幼林分,通过抚育间伐以培育成大径林,经3a的检测结果表明,间伐后林分每公顷立木蓄积年均生长量达到15m^3以上。  相似文献   

14.
杉木生长快,适应范围广,系根发达,萌芽力强。早在70年代,宿松县大搞植树造林,推行了杉竹下山造林的做法,创办一批乡村林场。其中长铺镇大岭村林场营造杉木1000余亩,经过近三十年的经营栽下的杉树已成林成材,并逐年被采伐利用。杉木采伐后其树桩处理极不容易,对新造林带来了一定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82块杉木标准地调查和不同造林时期栽培技术分析评价,总结出了“以立地控制,遗传控制,密度控制为中心,实行集约经营,定向培育”的杉木速生林栽培模式。使庆元林场万亩杉木速丰林平均年生长量达到12.3m^3/hm^2,超过了林业部速丰林生长指标。  相似文献   

16.
采用5种不同类型的抚育管理方式,对立地条件和造林质量均相同的新造杉木幼林进行抚育,并对8年生杉木林各项生长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清除杂草抚育方式相比,林农间作、松土埋青、树盘覆草3种抚育方式的杉木高生长与径生长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结合投资净现值考虑,树盘覆草抚育方式投资小,又能显著促进杉木高、径和材积生长,达到了“省工节资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郑华福 《华东森林经理》2009,23(4):44-45,56
从开化县杉木林建设现状着手,分析了杉木林可持续发展上存在的林地承受能力超负荷、连栽面积逐年增大、林地质量明显下降、中幼林抚育工作滞后等制约因素,并从控制杉木林面积、拓宽用材林树种、恢复杉木林林地质量、加大杉木中幼林抚育间伐工作、培育杉木中大径材等方面初步探讨杉木林可持续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追溯杉木从常绿阔叶林的伴生树种被选择为人工造林树种的历史.剖析从古老的杉木混农林制度演变为现行的“大面积连片纯林、大面积炼山整地、大面积杉木连栽”的历史背景和严重的生态后果.引起对现行的杉木经营体制的重新思考,认为应让杉木从纯林回归到阔叶林中去,应按生态系统原理组织杉木的栽培制度来经营杉木林,以实现杉木的可持续经营,这是21世纪的发展方向.提出实现可持续经营的途径7条建议.  相似文献   

19.
贾盛强 《绿色科技》2021,(5):153-154
为了确保广西杉木优良家系的有效栽培与抚育,保证林木资源的充分供应,通过分析融水县国营贝江河林场杉木优良家系丰产栽培技术,总结了相关的抚育管理措施。在此次示范林营建过程中使用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审定的杉木优良家系良种,采用挖大坎施基肥的整地方式,合理的造林密度和除草松土抚育及追肥等措施,试验示范林的生长量比用普通苗木进行普通造林的林分提高40%以上。有效地在贝江河林场应用优良家系建立示范林220亩,实际完成示范林营建318亩,项目各项经济指标均达到预期效果,也为市场供应了大量的优良家系杉木木材。  相似文献   

20.
杉木混交林营造技术及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杉木混交试验林9年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它的林学原理、林分生长过程与规律及混交效益,总结出杉木木荷、杉木拟赤杨、杉木擦树、杉木马褂木、杉木光皮桦、杉木香樟和杉木马尾松7个成功的以杉木为主的混交林类型及其造林技术,可供生产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