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不同提取方法测定桑叶黄酮和多糖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不同提取方法测定桑叶中黄酮和多糖的含量,探讨最佳提取方法。[方法]分别采用超声波提取法、碱水提取法和煎煮法3种方法提取桑叶中多糖和黄酮,利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桑叶中多糖和黄酮的含量。[结果]超声波法测得黄酮含量最高,为1.702%;煎煮法测得多糖含量最高,为2.437%;碱水法测得黄酮和多糖均为3种方法最低的。[结论]利用不同提取方法,桑叶中黄酮和多糖测定结果差异较大,黄酮测定用超声波法效果最佳,多糖测定用煎煮法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测定桑叶中的多糖和总黄酮含量,为桑叶资源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声波法、索氏提取法和水煮法多种提取方法及分光光度法测定桑叶中多糖和总黄酮含量。结果:超声波法中测得的桑叶多糖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2.49%、1.402%。结论:不同提取方法中桑叶多糖和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在桑叶开发及利用时应注意提取方法对多糖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丁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50-21652
[目的]优选桑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分别用热水浸提法和水提醇沉法、超声波辅助法3种方法提取桑叶多糖,以多糖的得率为指标,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热水浸提法提取桑叶多糖的较优条件为温度80℃、时间1.5 h、料液比1∶40(g/ml);在此条件下,桑叶多糖得率约为11.3%。水提醇沉辅助法用浓度80%乙醇回流1.5 h,然后在80℃下水浴提取1.5 h,测定桑叶中多糖的得率为9.5%。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桑叶多糖的较优方案为超声功率50 W,超声时间10 min,再在料液比1:40(g/ml)、提取温度80℃的条件下水浸提取1.5 h,测定桑叶中多糖的得率为11.6%。[结论]3种方法提取桑叶多糖的得率大小顺序依次为超声辅助法〉热水浸提法〉水提醇沉法,综合考虑成本、工作效率等因素,选择超声辅助提取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酶-超声双辅助提取桑叶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优化桑叶多糖提取工艺,在纤维素酶、果胶酶联合作用下,利用超声辅助,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研究酶种类及用量、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乙醇浓度以及超声次数等因素对桑叶多糖提取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桑叶中多糖提取最佳条件为纤维素酶与果胶酶酶比例为1∶2、乙醇比例2.5∶1、超声时间60min、超声温度80℃、超声功率60 W、超声次数3次。酶-超声双辅助提取桑叶多糖能有效提高提取率和原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复合酶法提取桑叶中多糖的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复合酶法提取桑叶中多糖。[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酶的浓度、酶作用的时间、酶作用的温度以及酶作用的pH值对桑叶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通过复合酶法提高了桑叶多糖的提取率。[结论]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0℃、pH值为4.5、酶用量1.0%、提取时间1 h;提取桑叶多糖的收率可达14.32%。  相似文献   

6.
桑叶多糖的碱性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取桑叶多糖并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氢氧化钠提取桑叶中的多糖,从浸提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4个方面对提取率进行了分析,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碱性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得出桑叶多糖氢氧化钠提取的最佳条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结果]单因素试验得出的最佳条件是提取液浓度为0.5 mol/L,提取温度为80℃,料液比为1∶50,提取时间为4 h。正交试验筛选出桑叶中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是浸提浓度为1.5 mol/L,提取温度为80℃,料液比为1∶50,提取时间为4 h,多糖含量为2.55%。[结论]提取时间对桑叶多糖的提取有比较大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配比,使得提取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7.
运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othod,RSM)探索桑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在单因素试验确定试验因素和水平的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设计五因素三水平试验,利用Design-expert 8.0.6方差分析确定多糖得率回归方程,分析与桑叶总多糖得率相关的性质.结果表明:提取桑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φ(乙醇)=81.80%,醇析时间为27.44 h,料液比为22.30∶1(mL/g),浸提时间为84.37 min,浸提温度为91.98℃,桑叶多糖的理论产率为4.468%.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和便捷性,将提取桑叶多糖的最佳条件改进为φ(乙醇)=82.0%,醇析时间为28.0 h,料液比为23.00∶1 (mL/g),浸提时间为85.0 min,浸提温度为82.0℃.在此工艺条件下,多糖得率为4.328%,接近回归方程预测值,试验精密性、重现性、稳定性、回收率良好,复合提取2次较合适.桑叶粗多糖对DPPH、OH、O2-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8.
龙桑叶多糖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与抗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探讨龙桑叶多糖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多糖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龙桑叶多糖的最适提取工艺条件是:料液比1:40,温度70℃,水浴时间2 h,超声波时间20 min.抗氧化试验表明,龙桑叶多糖类物质抗氧化能力较强,随其添加量的增加,抗氧化性能增强,并且柠檬酸、抗坏血酸对龙桑叶多糖提取液的抗氧化作用均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15份桑叶中多糖和γ-氨基丁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叶中的多糖和γ-氨基丁酸在临床上有降血糖、抗肿瘤、抗氧化等功效。为了研究不同桑叶品种的物质含量差异及应用价值,本研究提取并测定了凤尾桑、浙农桑、湖桑199等15个桑品种中的多糖和γ-氨基丁酸含量。结果表明,黄桑中多糖含量最高,为10. 19%;湖桑199中γ-氨基丁酸含量最高,为3. 66mg·g-1。本研究有望为深入发掘不同桑树品种在生物医药、人工饲料、食品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碱法提取桑叶蛋白的基础上,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方法探索不同条件下从桑叶中提取叶蛋白的效果。【方法】以桑叶蛋白提取率作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试验对提取桑叶蛋白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随着浸提液pH值逐渐上升,桑叶蛋白提取率随之上升,在浸提液pH=13时,桑叶蛋白提取率达到峰值;随着料液比减小,桑叶蛋白提取率明显上升,当料液比达到1︰100 g/mL时,桑叶蛋白提取率达到峰值;随着微波提取时间延长,桑叶蛋白提取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提取80 s时达到峰值;桑叶蛋白提取率随微波功率的逐渐增加显著上升,在功率为500 W时达到峰值。【结论】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碱法提取桑叶蛋白的最佳工艺参数为:pH 11.4,料液比 1︰102 g/mL,微波功率500 W,微波提取时间82 s,该条件下桑叶蛋白的提取率为35.84%,与模型预测值相近。此方法大幅减少桑叶蛋白提取时间,为桑叶蛋白进一步研究利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桑叶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桑叶多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影响因素与水平,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较优提取工艺条件. 结果表明,其较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1.5℃,超声波时间30 min,超声波功率100 W,水料比为10 mL/g.采用该工艺条件,桑叶多糖的提取得率达到2.99%   相似文献   

12.
介绍近年来桑叶的降血糖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情况。方法:查阅大量关于桑叶降血糖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分离纯化和作用机制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结果:桑叶降血糖活性成分有多糖、黄酮类和生物碱类等,都能改善糖尿病糖代谢状况。结论:目前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冬桑叶,为夏桑叶的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娜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312-1313
[目的]寻求褐菇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新鲜褐菇子实体为材料,采用热水浸提法,探讨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水比以及提取次数等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提取褐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30、时间2.5 h、提取2次、温度90℃。[结论]该研究为褐菇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醇提法、超声提取法探讨了从桑叶中提取总黄酮类物质的最佳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超声提取效果最好。其最佳条件是:用浓度为70%、按料液比1:15的比例的乙醇浸泡3h,再用超声提取45min,其桑叶中总黄酮类物质的提出率可达2.18%采用聚酰胺树脂为层析柱填充料,对桑叶黄酮的提取液进行了纯化。还通过样品的总黄酮与FeCl3、浓H2SO4等试剂的特征反应对所得提取物进行了定性分析,确定了所得提取物为黄酮类物质。  相似文献   

15.
桑叶叶绿素光谱特征及其含量测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祥元  高坤  张丽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23-17424,17426
[目的]研究桑叶叶绿素的光谱特征及其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新鲜桑叶为材料,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和分光光度法对桑叶叶绿素进行提取与含量测定,通过比较不同节位桑叶及桑叶不同部位的叶绿素含量,分析桑叶叶绿素的光谱特征及其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桑叶叶绿素的光谱特征与其他高等植物叶绿素的光谱特征类似;不同节位桑叶中叶绿素含量为中部〉底部〉顶端,但叶绿素a/b的比值却为底部〉硕端〉中部;而桑叶不同部位叶绿素含量及a/b比值的高低顺序依次为叶柄〉叶中〉叶尖。[结论]不仅为叶绿素的提取及含量测定提供了方法性参考,而且有益于叶绿素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提取荷叶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及研究其抗氧化作用,为荷叶多糖的提取和利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荷叶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设计,从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等方面,对荷叶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研究荷叶多糖对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结果]热水浸提荷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2.0 h,浸提温度75℃,固液比1∶30.荷叶多糖对·OH和O2-·均有明显的清除作用,且清除率随多糖浓度增加而增大,其最高清除率分别为51.6%和23.1%.[结论]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荷叶多糖的提取率为9.95%;荷叶多糖抗氧化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7.
板栗组织中富含多酚类、糖类以及单宁类等次生代谢物质,因而难以提取比较高质量的DNA分子。本实验利用三种不同提取方法,分别是改良CTAB法、CTAB-乙醚萃取法、简易法提取板栗不同部位的基因组DNA。纯化的DNA分别经过核酸蛋白分析仪、电泳以及PCR技术检测,表明改良CTAB法和CTAB-乙醚萃取法都适用于板栗嫩叶、成熟叶片及韧皮部组织DNA的提取,提取的DNA纯度较为理想,能够满足后续分子生物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邱贺媛  章宋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35-19337,19340
[目的]优化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为薄荷叶总黄酮的提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提取,薄荷叶中的黄酮类物质的工艺进行优选。并研究薄荷叶水提液和乙醇提取液对.OH的清除作用。[结果]薄荷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以体积分数4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1∶30(W/V),超声波功率400 W,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40 min,此优化条件下,薄荷叶总黄酮得率达6.58%。薄荷叶水提液对.OH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且随着总黄酮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大,最高消除率达到44.23%;薄荷叶乙醇提液对.OH的清除作用随着黄酮含量的增加先缓慢上升后持续快速下降,总体上低于薄荷叶水提液对.OH的清除作用。[结论]利用超声波协同乙醇提取薄荷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薄荷叶中黄酮类物质对.OH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可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