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艳鹏 《蔬菜》2020,(8):7-12
正基于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和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农情,以小农户为主的家庭经营是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家庭农场自2013年被国家列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之一以来,现已成为带动农户发展的主要力量。家庭农场将农户生产为主与适度规模经营结合起来,帮助"小农户"实现"大生产",有效弥补了传统小农户生产中土地利用效率低、对市场反应迟滞、经济效益不好等不足,在破解谁来种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引导扶持家  相似文献   

2.
自1978年,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开了土地革新的阀门,赋予农户更多经营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农业生产迈入突破性发展轨道。随着农业经营制度和农产品市场流通体制的深入推进,个体户自身存在的信息不通畅、产品单一、管理制度落后、规模小且分散等弊端使之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发展。为此,“互联网+订单农业”这一新型经营模式应运而生,相比于传统的自产自销,它能够将市场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及时更新数据,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达川区积极探索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新思路、新办法,按照"依法、有偿、自愿、规范"的原则,大胆创新土地流转新机制,加快了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步伐。这种做法,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Probit模型分析的农业信息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芹  毕杰  乔立娟 《北方园艺》2015,(7):192-196
以河北省6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样本进行了统计性分析,并运用Probit模型对农户的农业信息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是否租用土地、是否经营养殖业、家庭农业生产固定资产价值、租用土地数量、村庄地理类型、农业收入占年收入比重6个因素对农户的信息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推进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规模化、提升农民素质教育水平的农业信息服务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家庭农场的最大特点在于既保留了农户经营农业的优势,又克服分散经营的弊端,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必要条件和现代农业组织的基础,但其尚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仍面临着多种困难和问题。当前是家庭农场大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应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科学制定认定标准、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加大财政扶持、提高经营者综合素质等措施,促进其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家庭农场”是一个外来概念,在我国指“拥有较大经营规模,能保证捉户家庭主要劳动力充分就业的,以农业收入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继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关于发展家庭农场的意见以来,我国各地掀起了推行家庭农场试点的新一轮热潮。简介加拿大、美国、法国等国家发展家庭农场的成功模式。浅析我国推行家庭农场存在“缺乏完善的土地流转交易机制;人均耕地资源太少,流转出去有顾虑;土地费用有待消解;农业比较收入太低;缺乏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撑”等问题。提出“(1)城镇化比率高的地区可率先推行家庭农场;(2)家庭农场是有效解决农业生产劳动力不定期集中投入、收益不确定性矛盾的最佳途径;(3)家庭农场能有效破解农民老龄化、农业兼业化的双重困境;(4)政府支持扶助力度在加大;(5)中国式家庭农场——多业并举”等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7.
正近些年来,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我国农村出现了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等问题,诸如"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之类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亟需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经营效率。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坚持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的同时,也克服了传统小农土地碎片化、经营低效化的缺点,是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有效形  相似文献   

8.
<正>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2013年陕西眉县大胆尝试土地集中流转,进行草莓庄园建设。1眉县槐香草莓庄园建设概况园区按照"政府主导、公司运作、农民参与、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梯次推进"的发展思路,聘请西农大专家进行了统一规划。计划利用5年时间,建成以眉县槐西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村的万亩优质草莓生产基地,逐步建成精品草莓种植区、采摘  相似文献   

9.
王立民  刘维忠 《北方园艺》2016,(15):203-207
在对新疆3个县(市)588个农户的实地调查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于参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愿总体比例较高,其中受教育程度、年龄、是否是村干部、自有资金能力、家庭总劳力、家庭承包土地面积、是否有农业保险、最希望创办哪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时是否会获得外部资金支持、若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否会获得税收优惠等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大力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因地制宜,多形式多途径,逐步建立起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让全区农户获得更多的创收致富门路,进一步促进农业高效、稳步、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农村土地流转是在农村土地所有权归属和农业用地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将土地经营权从承包权中分离出来,转移给其它农户或经营者,即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流转。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承包土地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它方式流转。无论是采取哪一种土地流转形式,只要是自愿而且用于农业生产,并能取得较高农业生产效益的方式都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好方式。把各自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蔬菜生产的集约规模经营,以统  相似文献   

12.
《西南园艺》2011,(5):85-85
一是整合支农扶农政策和资金,对农业产业化项目分类给予基础设施建设补助。二是加快推进土地集中,流转规模达到40万亩,结合农业产业调整和土地规模经营,有针对性地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完成土地整理8万亩,新增耕地8000亩,改造农田基础设施建设3万亩。三是加快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培育10年休闲农业示范基地,新建茶叶、蔬菜、特色花木、特色水果等特色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5万亩。  相似文献   

13.
《烟台果树》2014,(4):53-53
国家在政策上“鼓励土地规模化集约化.鼓励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一政策导向的落实.将直接带来农业经济发展的巨大变革,加快农业经济的跳跃式发展,给农业创富者带来四大机遇。  相似文献   

14.
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和带动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1)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功能。山区农民守着传统的耕作方式,“等、靠、要”思想仍然普遍存在,更突出的是农民的市场观念非常落  相似文献   

15.
适度的耕地经营规模是实现农户增产、增收及土地生态的重要途径。基于陕西省长武县252份问卷调查数据,将碳排放纳入农户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测度体系,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耕地适度规模进行了测度,以期更加科学、合理地指导生产实践。结果表明:碳排放条件约束下陕西省长武县农户耕地适度经营规模为1.20~1.53 hm^2;碳排放对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有负向约束,有碳排放条件约束的农户耕地适度经营规模小于无碳排放条件约束的适度规模;农户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家庭风险偏好、农业灌溉便利程度、农户耕地碳排放认知、经营权流转认知对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有显著正向作用,地块数和是否加入农业合作社负向影响耕地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估计农业自然灾害对农户家庭福利的影响效应,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库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与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剂量-反应函数模型,分别研究了农业自然灾害以及灾害数量变化对农户家庭福利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所有样本农户家庭的家庭纯收入、家庭生活消费支出以及家庭农业生产经营投资均遭受到了农业自然灾害的负面影响,且农业自然灾害分别在1%、5%、1%的显著性水平上使得农户家庭纯收入、家庭生活消费支出、家庭农业生产经营投资平均减少0.498万、0.143万、0.002万元,说明农业自然灾害不仅对农户家庭纯收入有显著的负面漏出效应,而且也对农户家庭的生活消费行为和农业生产经营的投资行为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且农业自然灾害对农户家庭纯收入与家庭生活消费支出的负面影响相对较为强烈。随着农业自然灾害数量的不断增多,农户家庭纯收入、家庭生活消费支出与家庭农业生产经营投资均呈现出了不断下降的趋势,表明农业自然灾害强度与农户家庭福利的损失程度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龚新蜀  潘明明 《北方园艺》2017,(23):211-218
借助全国30个省区2001—2014年面板数据,探究了农业现代化与农民增收关系及农户人力资本存量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中,农业生产科技化和农业结构合理化微弱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经营规模化抑制农民增收;农户人力资本存量调节农业现代化的农民增收效应,增强农户人力资本存量可显著提升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效应。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农户人力资本开发的对策建议,以期提升农业现代化的农民增收效应。  相似文献   

18.
农业产业化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带动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在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征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农业现代化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农业生产要向科技化、机械化和现代化进军,变小范围耕种为规模化经营是前提条件之一。完善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为耕地的规模化经营提供了积极条件。在制度变革中,我们必须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保证农民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中国要走出中等收入陷阱,首先是要农民必须走出"低收入"陷阱。而土地流转将突破农民的收入瓶颈,赋予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发展利益,使农民成为土地流转的最大受益者。所以,在当今社会管理转型和创新的背景之下,土地管理应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上做更大程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农业经营主体出现的分化,除了一般的小农经营主体外,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在推动农村、农业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动实现代际传承和新老交替,从而破解了我国未来农业经营主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难题,是培养职业农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