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春季气温开始回升,水温也逐渐上升,鱼类开始摄食生长,水体中的细菌、寄生虫等致病因子也开始萌芽。鱼类经过越冬,体质较差,抵抗力低,容易感染鱼病。养殖户应该做好鱼病预防工作。笔者根据往年同期病害流行规律,总结出春季最易发生的几种鱼病及防治方法,以便大家做好春季鱼病预防工作。1综合预防1.1及时更换越冬池塘老化水。适时增氧,定期使用二氧化氯全池消毒,定期用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调节水质,有效  相似文献   

2.
在工厂化刺参育苗一个倒池周期内,使用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并通过不同种类微生态制剂配合使用以控制水质平衡。从试验结果看,前期EM菌对水质调节效果明显,后期需要配合其他种类微生态制剂消除育苗水体中积累的过量亚硝酸盐,达到在一个倒池周期内,育苗水体水质始终稳定、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1.调节水体藻相平时注意培养池塘中水生物的多样性,维持水体一定的肥度,以便在暴雨时池水水质能保持相对稳定,减少对虾应激反应。可通过定期交替泼洒EM菌、光合细菌、化能异养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来调节水体藻相,每隔10~15天投放1次,如果水质不良应适当加大投放量。  相似文献   

4.
正夏季气温、水温高,既是鱼类生长旺季,也是鱼病高发期。因此,在养殖生产中应加强疾病防控,确保鱼类安全度夏、健康生长。1.抓好水质管理(1)定期注换新水。每7~10天加注1次新水,每次加水20~30厘米,保持水深2~2.5米;每15天换水1次,每次换掉30%的旧水,保持水体透明度35厘米左右。(2)合理开机增氧。晴天中午开机,阴天清晨开机,连绵阴雨天半夜开机,有浮头征兆应提前开机,一般每次开机2~4小时,保持水体溶氧量4~5毫克每升。(3)改善水质环境。每15天每667平方米水面用15~20千克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1次,调节水体p H在7.5~8.5;定期使用EM菌、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5.
<正>冬季气温低,水面结冰,水体溶氧较低,鱼体抗病能力弱,给鱼越冬带来许多不利影响,甚至发生死亡,应加强管理,积极预防鱼病的发生,保证鱼类越冬的成活率。一、鱼种禁止未经消毒或患病后未治愈带病越冬虽然冬季池塘水温较低,但有些鱼类病原体在冬季仍可繁殖蔓延,如黏孢子虫、车轮虫等,可每立方米水体用0.1克环烷酸铜加水全池泼洒,隔2天使用1次,连用2次;或者每亩用500克虫敌治孢散防治1~2次。二、调节水质冬季鱼停食后,由于池塘水质较肥和水温的降  相似文献   

6.
细菌性肠炎细菌性肠炎主要是因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感染引起。其症状为:病虾消化道呈红色,胃部最明显,中肠变红并肿胀,直肠(后肠)变混浊,界限不清。病虾活力减弱、厌食、生长慢。此病主要发生在春夏季节,主要由于水质恶化或饵料腐败所致。预防要进行清塘消毒。虾苗放养前将淤泥清除干净,用生石灰彻底消毒,杀灭病原体。经常使用水质调节制剂进行调水,防止水体和底层有害物质大量积累,施入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提高虾苗的抗病能力,保持水体透明度不低于30厘米,利于对虾的生  相似文献   

7.
李泽相 《新农村》2004,(11):18-18
浮游生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放出的氧气,是越冬水体氧的主要来源。在冰封前要有意识地注入部分含浮游植物多的肥水,作为引种之用,但注水量一般不要超过五分之一。如果越冬池水质清,每亩可以各施0.5~1千克的尿素和过磷酸钙,提高水的肥度,但不能施用有机肥,以免污染水质。施肥时间不宜过早,最好在临封冻前进行,以防藻类过早繁殖,而降低后期水体含氧量。  相似文献   

8.
池塘养鱼水质调节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淮清  张建峰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4):118-118,122
分析了池塘水质管理的基本措施包括:清塘消毒、肥效调节、化学调节、夏季水质调节、水草培育、应用微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9.
<正>1水位控制1)保持池塘水位稳定。冬季适当提高水位,增加水体容量,既可保持相对稳定的水温,又可改善水质条件,鱼池水位应保持在1.8~2.0 m。当水位下降10~15 cm时,必须补充新水,保持水位和水质稳定。2)定期调节水质。有水源的池塘,每隔10~15 d应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注新水20~30 cm,并适当排放老水;每隔15~20 d泼洒一次石灰浆,以提高水体钙质浓度;20 d左右再增施一次磷肥,提高水体含磷浓度,增强鱼体抗寒能力;配备增氧机的池  相似文献   

10.
水产养殖复合微生态制剂使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6,(5):50-53
为提高微生态制剂使用效果,在室内及水泥池进行了微生态制剂使用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当菌剂浓度为109cfu·m L-1时,在室内养殖模式下,每立方水体的使用量约为8 m L,7 d投放一次;在田间开放养殖模式下,日常维护时使用量为7.5 kg·hm-2,10~15 d使用一次,水质恶化时使用量为15 kg·hm-2,5~7 d使用一次,利于水质净化和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微生态制剂对水质的影响,筛选适宜的制剂类型,以鲤鱼养殖生产中常用的乳酸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光合细菌和EM菌等微生态制剂为材料,探索其在一定时间内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芽孢杆菌、硝化细菌能够快速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适合在养殖水体亚硝盐氮指标偏高的环境中使用;光合细菌能够快速提高水体溶氧、降低水体氨氮含量,适合溶解氧不足、氨氮偏高时的应急使用;乳酸菌对降低水体pH值效果较好,可在水体pH值偏高时使用;复合制剂EM菌对亚硝态氮、氨氮、溶氧和pH值均有较好的调控效果,能够长时间稳定鲤鱼养殖水质环境,适合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2.
氧化类水质改良制剂具有强氧化性,尤其是"康乐"、"水立爽"、"可立康"、 "高点"等氧化类水质改良制剂.通过全池泼洒"康乐"、"高点"、 "水立爽"、"负离子氧"等,可快速氧化养殖水体中的有机物质;通过干撒"底立爽"、"可立康"等,可氧化水体中尤其是水体底部的有机物质.如果须立体氧化养殖水体中的有机质,可同时使用"康乐+可立康"或"水立爽+底立爽".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2017,(9)
<正>黄颡鱼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目前各地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但是,部分养殖者由于片面追求产量,不断向养殖水体投放过量饲料及肥料等,不但使养殖成本大大上升,而且导致水质恶化,影响黄颡鱼生长。现将黄颡鱼高产高效养殖技术,尤其是水体要求,放养密度,投饵施肥,水质调节等技术简要介绍如下。1.清塘消毒通过严格的清塘消毒,既可杀灭野杂鱼,减少黄颡鱼的争食对象,又可杀灭水体中的致病因子,改善水质,创造良  相似文献   

14.
枯草芽胞杆菌对斑节对虾饲养池水净化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将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制剂施放于斑节对虾(Pcnaeus monodon)饲养池,利用血清学鉴定和TCBS培养基平板计数,分别监测养殖池水中B.subtilis和弧菌(Vibrio)的消长情况,并定期测定养殖水体的pH值、总碱度、COD值和亚硝酸盐、H2S浓度等水化学指标,研究了B.subtilis制剂对斑节对虾饲养池水水质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在饲养池中添加B.subtilis制剂后,池水的COD值、亚硝酸盐、H2S浓度比对照池有显著降低,而总碱度显著上升,pH值维持在8.02—8.60之间,表明B.subtilis制剂对净化斑节对虾饲养池水水质和调节养殖水体微生态结构稳定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水、种、饵、密、混、轮、防、管"八字精养法,水是八字精养法之首,根据中华鳖"三喜三怕"生活习性,采用微流水注水,定期施用微生物制剂和生石灰,调节水体,保持水质清新,使中华鳖栖息、摄食、生长在仿生态水体环境,提高中华鳖品质和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珠三角地区1年3茬养殖凡纳滨对虾的主要技术,包括养殖时间安排、池塘设施、水质要求、清塘消毒和水体培肥、投放虾苗、池塘养殖、越冬管理和收获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鲍远山  蔡善元 《农技服务》2011,28(3):331+342-331,342
池塘水质调控是水产养殖的重要技术环节,从水体藻群控制、移植水生植物、微管与增氧机增氧、池塘生态系统修复、药物改良和定期搅动底泥与加注新水等方面介绍了池塘水质调控技术,以供水产养殖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项目简介本项目从池塘底泥中分离具有降解氨氮和亚硝酸氮作用的芽孢杆菌,研究了所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BFY027对动物和环境的安全性、对水体氨氮和亚硝酸氮的降解能力和对水体水质的调节作用,研究了该菌株的培养(生产)特性。项目从菌株的筛选入手,重点解决在净水芽孢杆菌生产使用过程中效果不稳定的难题。BFY027制剂使用后,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显著下降,具有较好的调节水质的作用和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春天,气温回升,万物复苏,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和毒力也会不断增加。因此,加强甲鱼的春季养殖管理是甲鱼春季养殖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水质"养鱼先养水","宽水养大鱼"这种道理同样适用于甲鱼养殖,甲鱼生性喜净怕脏,良好的水体环境是甲鱼稳定生长的基本条件之一。1.换水排污。露天越冬池和温棚越冬池在开春后气候比较稳定的情况下,适当换除部分底水并加注一些新水,对减少养殖池中的废物  相似文献   

20.
《现代农业》2004,(11):24
一、选择越冬池蟹种越冬池要环境安静,背风向阳,保水性能好,池深1.5一2米,面积2一4亩。使用前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清塘消毒。二、选择蟹种越冬蟹种要体质健壮,规格均匀,肢体完整,无病无伤,无附着物。每亩放养蟹种75一100公斤。三、水质管理池水水质要清新,溶氧高。水深保持1.5米以上,以维护较高水温。水位过浅,须及时补水,防正蟹种被冻伤、冻死。水质过肥,应及时更换新水,防正蟹种窒息死亡。四、适当投饵越冬期间如天气晴暖,水温在4℃以上,蟹种会少量摄食,可投喂少量切碎的小杂鱼、虾、动物血块等饵料,以补充营养。五、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