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外源脱落酸对黄独试管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研究了添加不同浓度脱落酸(ABA)对黄独试管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独试管苗在ABA浓度为0~1.6 mg/mL(0,0.4,0.8,1.6)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且在0和0.4 mg/mL时黄独试管苗长势最佳;当ABA浓度在3.2~6.4mg/mL之间时,黄独试管苗生长缓慢;ABA浓度为12.8和25.6mg/mL时,黄独试管苗不生长,其叶片及茎部出现枯萎甚至死亡现象,根部萎黄.由此可知,低浓度的ABA有助于黄独试管苗的生长发育,高浓度ABA会对黄独试管苗的生长发育造成胁迫和毒害.  相似文献   

2.
不同浓度的硒对植物生长有截然不同的作用,低浓度硒有益于植物生长,高浓度硒对大部分植物有毒害作用。随着人类对环境硒污染认识的加深,土壤硒污染及作物硒毒害等问题逐渐得到重视,这推动了对硒在植物中的吸收、积累及代谢调控的研究。总结了植物硒毒害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土壤中硒的分布特征,不同植物硒毒害的阈值、表现特征以及毒害机制和抵抗毒害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硒毒害研究难点,为硒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硒对镉胁迫下豌豆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缓解重金属对豌豆幼苗生长发育的毒害。[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硒对镉胁迫下豌豆的种子萌发、植株生长、根尖细胞分裂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镉浓度≤50.0mg/L、硒浓度≤1.2mg/L时,硒促进镉胁迫下豌豆种子萌发生长、根尖细胞分裂,且降低细胞畸变率;镉浓度≤10.0mg/L、硒浓度≤0.1mg/L能提高叶绿素含量,缓解镉的氧化胁迫;当镉浓度达到100mg/L,1.2mg/L的硒则协同镉发生作用,加剧对豌豆幼苗的毒害作用。[结论]低浓度的硒能缓解一定浓度的镉污染毒害,增强豌豆的抗性;高浓度的硒则协同镉一起胁迫豌豆而产生毒害。  相似文献   

4.
外界硫酸盐环境的变化会影响植物对硒酸盐的吸收转运,且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植物营养状况、健康和产量。试验选取2个小麦品种冬黑1号和洛旱6号在硫充足(+S)和缺硫(-S)营养液中培养,研究不同浓度硒酸钠对小麦幼苗生长及硒、钼、铁、铜和锌元素含量的影响,从中筛选促进小麦幼苗生长的最适硒酸钠浓度。结果表明,小麦根部吸收的硒和钼可以向地上部转运,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叶片硒含量随硒酸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缺硫处理下小麦幼苗对硒和钼的吸收积累能力更强;铁、铜和锌多集中在根部,在植物体内迁移转化能力弱,适宜浓度硒酸钠可以提高叶片铁、铜和锌含量,而硫缺乏和硒酸钠处理均会降低根部铁、铜、锌含量;硫充足(+S)和缺硫(-S)条件下促进小麦幼苗生长的最适硒酸钠浓度分别为5、1μmol/L,此时小麦生长状况良好,微量元素积累也较高;缺硫营养液中高浓度硒酸钠(10μmol/L)处理下,小麦叶片中硒含量最高,但对小麦幼苗有毒害作用,根长、叶绿素含量及硒耐受指数均最低,而硫酸盐可以减弱硒的毒害作用。不同营养环境下只有添加适宜浓度硒酸钠才能促进小麦幼苗生长,同时增加植物中营养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5.
5-氨基乙酰丙酸(ALA)是一种植物体内广泛存在的非蛋白质类氨基酸,是参与植物叶绿素合成十分重要的物质,具有缓解逆境胁迫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ALA在植物抗低温和干旱逆境过程中的作用,该文综述了低温和干旱胁迫对植物理化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外源ALA缓解低温和干旱胁迫的积极响应,为今后植物抗低温和干旱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磷酸盐与硒酸盐相互作用对小白菜磷和硒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土培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磷酸盐与硒酸盐相互作用对小白菜生长、磷和硒吸收的影响,旨在为安全有效地进行补硒和硒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试验的硒浓度范围内(1.0~5.0 mg·kg-1),硒酸盐对小白菜产生毒害作用,表现为单施硒酸盐处理较对照小白菜的根长、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均下降,且高硒处理(5.0 mg·kg-1)小白菜SPAD值显著下降。施用磷酸盐能显著增加小白菜生物量,明显缓解硒酸盐的毒害作用,且由于生物稀释效应导致小白菜地上、地下部硒浓度下降,但小白菜的硒吸收量增加。施磷小白菜地上部硒平均利用率提高至42%,且同等硒浓度低磷处理小白菜硒利用率高于高磷处理,表明适量施磷可提高硒的利用率。施磷时施硒对小白菜地上部磷浓度无显著影响,但由于硒的毒害作用导致磷吸收量下降。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生产富硒绿豆芽最适宜的喷施浓度,采用不同浓度(0.00、0.06、0.19、0.38和0.57 mmol/L)纳米硒喷施处理绿豆芽,测定其生长指标(根长、下胚轴长和下胚轴茎粗)、营养指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抗坏血酸)、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酚类含量(总酚和总黄酮)、ABTS自由基清除力及硒含量。结果表明:纳米硒对绿豆芽生长具有双重效应,低浓度纳米硒能够促进生长,高浓度纳米硒对绿豆芽有毒害作用,会抑制其正常生长。0.19 mmol/L浓度纳米硒喷施处理绿豆芽的效果最佳,其下胚轴茎粗比对照提高2.91%,下胚轴长提高38.70%;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抗坏血酸含量分别增加31.67%、 51.18%和44.3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提升108.04%和59.45%;同时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提高了88.37%和26.81%。而且0.19 mmol/L纳米硒喷施处理绿豆芽中硒含量为3.04 mg/kg,在安全标准范围内。因此,生产富硒绿豆芽以0.06~0.19 mmol/L纳米硒浓度喷施最佳。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了解硒对富硒植物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探讨了水培营养液中不同亚硒酸钠质量浓度对恩施碎米荠(Cardamine enshiensis T.Y.Xiang&Y.Y.Wu)幼苗叶片的光合色素、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维生素C(VC)以及叶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硒的质量浓度在30~90 mg/L时,可以促进恩施碎米荠叶片叶绿素b的合成;而且叶片中GSH和VC的含量有显著增加,并在45 mg/L时达到最大值;在30~60 mg/L时,叶片中的MDA生成显著减少。可见,适量的硒可以提高恩施碎米荠叶片的光合效率,促进抗氧化物的生成,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9.
利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钙(CaCl_2)、5-氨基乙酰丙酸(ALA)及亚精胺(Spd)对大叶榉树种子进行浸泡,分析150 mmol/L NaCl胁迫下大叶榉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找出提高大叶榉树种子发芽率的最佳浓度配比。结果表明:150 mmol/L NaCl胁迫下,大叶榉树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均显著下降;适宜浓度的外源物质浸种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大叶榉树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CaCl2、ALA和Spd的最适浸种浓度分别为20.0 mmol/L、20.0 mg/L和2.5 mmol/L;采用20.0 mmol/L CaCl_2、20.0 mg/L ALA和5.0 mmol/L Spd混合浸种,大叶榉树种子萌发效果最好,显著优于各单剂处理。  相似文献   

10.
MeJA、ABA与BA对黄瓜离体子叶叶绿素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光照一段时间后的黄瓜离体子叶置于黑暗条件下,外源茉莉酮酸甲酯(MeJA)对黄瓜离体子叶叶绿素积累的抑制效果比光照条件下脱落酸(ABA)对黄瓜离体子叶叶绿素积累的抑制效果要强烈,苄基腺嘌呤(BA)与等摩尔浓度的MeJA或ABA混合使用可以完全中和它们的抑制作用。与ABA相反,MeJA可以增加在黑暗下预培养的子叶叶绿素合成的抑制作用,而ABA的抑制效果没有改变;经测定绿色子叶中的氨基乙酰丙酸含量发现,植物激素(BA)与叶绿素含量和ALA的积累密切相关。对于氨基乙酰丙酸合成,MeJA的抑制效果也强于ABA。本研究结果表明:MeJA和ABA两种抑制剂在叶绿素合成中有不同的抑制机制。MeJA优先抑制初期在黑暗条件下叶绿素的积累,而ABA的抑制性更突出表现在光照下叶绿素合成反应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揭示ALA处理对冬油菜(Brassica napus L.)幼苗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ALA溶液浸种对中双9号油菜幼苗生长及体内ABA含量的影响。实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用0、25、50和75mg/LALA(CK、A1、A2和A3)溶液浸种6h。[结果]除了A3处理使油菜幼苗干重轻微降低之外,ALA浸种使油菜幼苗(根系和地上部)干重、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较对照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ALA浸种使油菜幼苗体内和木质部伤流液中ABA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提高体内ABA含量可能是ALA浸种处理促进冬油菜幼苗在冬前低温阶段生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为分析玉米ABA/逆境响应转录因子ABP9基因过量表达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利用该基因开展抗逆分子育种。【方法】本研究构建了35S启动子驱动ABP9组成型表达的植物表达载体,获得了过表达ABP9基因的拟南芥转基因株系,并在正常生长条件下,比较了转基因植株和野生型在种子萌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的形态和生理变化,分析了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条件下,转基因植株与野生型相比表现出萌发,幼苗生长以及开花阶段的生长抑制;气孔开度减小,叶片内源ABA含量降低;ABA信号传导基因表达增强,而ABA合成基因表达降低;而且这些效应在ABP9基因表达相对较强的转基因株系中表现更明显。【结论】说明ABP9基因过量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即诱导转基因植株产生耐逆反应,抑制植株的生长发育。因此,在利用ABP9基因进行转基因抗逆育种时须考虑控制ABP9基因适时适量表达。  相似文献   

13.
高等植物脱落酸生物合成及其信号转导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近年来高等植物体脱落酸(ABA)生物合成缺陷型及反应敏感性突变体、逆境胁迫下ABA的合成、ABA生物合成途径以及ABA信号的细胞识别与转导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NCED)、醛氧化酶(AAO)和玉米黄质环氧化酶(ZEP)在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间接途径合成中发挥主要调节作用,它们是ABA合成相关基因。以桑树栽培品种嘉陵40号(Morus atropurpurea Roxb.)果实为材料,测定其发育过程中ABA的含量,分析桑椹成熟过程中ABA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ABA及其合成抑制剂对果实发育的影响,为研究ABA在桑椹成熟和衰老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根据从单倍体川桑(Morus notabilis Schneid.)基因组数据库(http://morus.swu. edu.cn/morusdb)下载的ABA合成相关基因序列,对其DNA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使用RNAiso Plus(TaKaRa)提取总RNA。以cDNA为模板,利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不同时期和不同处理桑椹中ABA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差异。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桑椹发育过程中的ABA含量。【结果】在川桑基因组数据库筛选鉴定到6个ABA合成相关基因:1个MnAAO、2个MnZEP和3个MnNCEDMnNCED1-3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聚类分析表明它们与双子叶果树NCEDs序列同源性较高,与单子叶植物同源性较低;转录分析表明它们在叶中转录水平相对高于其他组织,在根中最低。其中MnNCED2MnNCED3在根、皮、冬芽、雄花、叶中的转录水平较高。随着果实的发育,ABA含量在转色期开始逐渐上升。外源ABA处理后,桑椹脱落率升高,而氟啶酮(fluridone)可以抑制桑椹的脱落。MnNCED1-3在果实发育中后期的转录水平较高,与ABA含量的升高相一致,而MnAAOMnZEP1-2在中后期下调。离体桑椹经ABA处理后,MnNCED1MnAAOMnZEP1的转录水平直到第4天才出现上调,MnNCED3在第3天和第4天被上调,MnZEP2一直上调;氟啶酮处理后MnNCED1MnZEP2的转录表达量只在第1天和第3天被下调,MnAAOMnZEP1只在第4天升高,MnZEP1只在处理后第1天被下调,MnNCED2在ABA和氟啶酮处理后均被下调。【结论】从桑树中获得了6个ABA合成相关基因MnAAOMnZEP1-MnZEP2NCED1-NcED3,MnNCEDs在果实发育中后期的转录表达相对较高,并与ABA的含量变化相一致,可能对ABA的合成起主要调控作用,外源ABA处理能够促进桑椹的成熟和脱落,氟啶酮处理能够抑制桑椹的成熟和脱落。  相似文献   

15.
ABA合成与植物耐旱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126-8127
阐述了植物中ABA的生物合成和代谢、ABA在调控植物耐旱性方面的作用,以及ABA合成途径的关键酶,指出了目前该方面研究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It is well known that application of 5-aminolevulinic acid(ALA) could promote the plant growth under abiotic stress in oilseed rape(Brassica napus L.). However, the specifics of its physiolog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regulation under herbicide stress conditions are poorly understood. In the present study, alleviating role of ALA in B. napus was investigated under four levels of herbicide propyl 4-(2-(4,6-dimethoxypyrimidin-2-yloxy) benzylamino) benzoate(ZJ0273)(0, 100, 200 and 500 mg L–1) with or without 1 mg L–1 ALA treated for 48 or 72 h.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48 h of herbicide stress, the growth of rape seedlings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with the successive increases of the ZJ0273 concentrations from 0 to 500 mg L–1, but this inhibition was obviously alleviated by exogenous application of ALA. However, when treatment time prolonged to 72 h, the recovery effects of ALA could not be evaluated due to the death of plants treated with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ZJ0273(500 mg L-1). Further, the root oxidizability and activities of antioxidant enzymes(superoxide dismutase, peroxidase and ascorbate peroxidase) were dramatically enhanc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1 mg L–1 ALA under herbicide stress. Therefore, plants treated with ALA dynamically modulated their antioxidant defenses to reduc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accumulation and malondialdehyde(MDA) content induced by herbicide stress. Additionally, exogenously applied ALA improved the ultrastructure's of chloroplast, mitochondria and nucleus, and induced the production of stress protein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ALA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 potential plant growth regulator for the improvement of herbicide tolerance through alleviation of the physiolog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induced by the herbicide in crop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7.
脱落酸(ABA)在种子的发育、休眠、萌发以及植物的营养生长、环境胁迫响应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植物体具有控制ABA的合成、降解、信号感知及其信号转导的调节机制。目前对高等植物ABA的合成途径及其调节机制的研究已比较深入,合成途径中的所有关键酶基因都已鉴定出,但对ABA分解代谢的研究则相对滞后。概述了ABA的生物合成、分解代谢途径及其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从已发表论文和相关数据库中收集到与ABA代谢有关数据,构建脱落酸代谢网络图;根据信号传递网络性质,获得ABA信号传递中所需要的信号分子、受体、第二信使和激酶等信息.应用CellNetAnalyzer软件分析ABA信号传递网络,获得了信号传递路径与网络冗余性,为研究植物ABA代谢调控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ALA增强小麦抗盐性及硫磺改良碱性盐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硫磺及ALA(氨基乙酰丙酸)为试材,对硫磺(石膏作为对照)改良盐碱土,以及ALA提高小麦抗盐性的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硫磺和石膏的施用均不同程度降低了土壤pH,促进了小麦生长;ALA的施用对土壤pH和EC值无明显影响,但对小麦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表明ALA显著增强了小麦的抗盐性。3种供试物料促进小麦幼苗生长的效果依次为硫磺>ALA>石膏;而硫磺的改土效果优于石膏,ALA喷施在茎叶上的效果则优于直接浇于土壤表面。不同用量相比,高量硫磺(11.48 g/盆)或喷施高量ALA(4.5μL/盆)的效果则分别优于各自的较低用量。  相似文献   

20.
园艺作物褪黑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巩彪  史庆华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2):2326-2337
褪黑素是一种在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吲哚胺类化合物,在动物中具有调节昼夜节律、提高免疫力和抗衰老的作用,是一种对人类健康有益的保健佳品。现已发现褪黑素在高等植物中广泛存在,其生物合成途径以L-色氨酸为底物,途径色胺、5-羟色胺、N-乙酰-5-羟色胺,最终生成褪黑素。目前,植物中鉴定到的褪黑素合成关键酶有:L-色氨酸脱羧酶(Trp DC)、色氨酸羟化酶(T5H)、5-羟色胺-N-乙酰转移酶(SNAc T)、N-乙酰-5-羟色胺甲基转移酶(Ac SNMT)和羟基吲哚-O-甲基转移酶(HIOMT)。虽然目前有关褪黑素在园艺作物中的功能研究还不是很多,但已有研究表明,褪黑素在园艺作物中具有促进生长,增加产量,促进种子萌发,调节光周期,调控根系发育,延迟叶片衰老,影响果实成熟和贮藏等生理功能。而褪黑素的抗氧化特性又赋予它较强的活性氧(ROS)清除能力,且褪黑素能提高光照、温度、水分、盐碱、重金属和氧化胁迫下的抗氧化酶活性。此外,褪黑素还参与了包括生长素(IAA)、赤霉素(GA)、脱落酸(ABA)、乙烯(ETH)、水杨酸(SA)、多胺(PAs)和一氧化氮(NO)等物质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组成了控制园艺作物生长、发育和抗性获得的复杂信号网络。文中从"褪黑素在植物中的生物合成,园艺作物中的褪黑素含量及影响因素,褪黑素在园艺作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褪黑素在园艺作物胁迫应答中的作用,褪黑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的信号转导网络"5个方面对褪黑素在园艺生产中的作用进行综述。重点阐述已经发现的褪黑素在园艺作物上的功能作用,对其潜在生理功能进行了预测,并从提升园艺作物褪黑素含量方面展望了今后需重点开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