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乳山市发展蓝莓生产的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春霞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6):159-159,162
根据蓝莓的生物学特性,利用乳山市1995-2007年气候资料,分析了乳山市适宜种植蓝莓的气候条件,需注意的是7~8月份的高温多雨是影响蓝莓产量和品质的不利因素,应加以防范,以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合理发展蓝莓产业。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青岛市黄岛区蓝莓栽培园区为研究对象,选择栽培年限满5 年、10 年、15 年的蓝莓地块,采集2 种栽培模式、2 种耕层深度的蓝莓植株根际和行间的土壤样品,及对照土样,进行分析比较,以了解蓝莓栽培后土壤养分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蓝莓栽培园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基础养分含量普遍比对照明显提升,提升幅度0~20 cm 耕层﹥ 20~40 cm 耕层,且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土壤基础养分含量呈现富集的趋势。蓝莓保护地栽培模式对土壤基础养分含量的提升程度大于露天栽培模式。蓝莓根际处土壤基础养分含量高于蓝莓行间,0~20 cm 耕层土壤基础养分含量高于20~40 cm 耕层。  相似文献   

3.
温室栽培蓝莓要采用高畦栽培,预先将1年生的硬枝扦插苗或2年生的组培苗按株行距0.5 m×1.2 m进行假植2年,然后进行定植3~4年生的大苗。丹东地区一般在10月上中旬,当气温降到8℃~10℃时开始扣棚膜保温,在12月初至12月中旬开始升温。温室蓝莓生产应注意灰霉病、花腐病、炭疽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安徽蓝莓种苗组培扦插繁育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蓝莓组培繁育技术,为发展蓝莓产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6个兔眼蓝莓品种、5个高丛蓝莓品种和2个半高丛蓝莓品种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丛生芽的诱导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和温室锻炼和大田移栽试验,还进行了蓝莓扦插繁育技术试验。[结果]不同的蓝莓具有不同的最佳繁育方法,高丛和半高丛蓝莓适宜组培繁育,而兔眼蓝莓适宜绿枝扦插繁育。蓝莓在丛生芽诱导培养基WPM+ZT 2.0 mg/L、继代增殖培养基WPM+ZT1.0 mg/L、生根培养基1/2WPM+IBA 0.1 mg/L培养,生根率达30%~70%,试管苗经温室锻炼后成活率达60%。[结论]安徽发展蓝莓产业化生产条件优越,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5.
分光光度法测定蓝莓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简便、快速测定蓝莓中维生素C (Vc)的含量,利用活性炭的氧化和脱色作用,将蓝莓中的还原型Vc氧化为脱氢型Vc,进而与2,4-二硝基苯肼耦联反应生成较稳定的脎,然后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中的Vc含量.结果表明:Vc在0~10 mg/L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大果蓝莓的添加回收率为在94.8%~97.8%之间,小果蓝莓的添加回收率在97.8%~102.5%之间,均在允许范围内,说明此方法测定的结果准确可靠;采用该检测方法测得大果蓝莓的平均Vc含量为133.38 mg/kg,小果蓝莓中Vc的平均含量为69.03mg/kg.这表明采用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检测蓝莓中的Vc含量,简便快速、结果准确,试验过程中使用的试剂廉价易得,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冷藏温度对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的冷藏温度贮藏蓝莓,以蓝莓的失重率、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果皮的色差及维生素C的含量等为参考指标,研究冷藏下蓝莓品质的变化。结果显示1℃~3℃低温冷藏蓝莓,经60 d长期检测,低温显著抑制了果实的失重率,腐烂率和Vc含量的下降,较好的保持了果实原有色泽,显著抑制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维持了果实原有风味,保持了果实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7.
土壤条件对蓝莓栽培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蓝莓栽培的土壤条件至关重要。适宜蓝莓生长的土壤pH值为4.5~5.5,有机质含量≥5%,同时要求有良好的团粒结构,适宜的水分含量。概述了蓝莓对土壤胁迫的生理响应,具体分析了土壤因素对蓝莓生长、产量和生理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利用 ISSR 分子标记技术分析17个蓝莓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 DNA 指纹图谱。从60个 ISSR 引物中筛选出10个稳定的多态性引物。采用 NTSYS-PC 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17个蓝莓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6~0.86,在0.69的水平可分为4个品种群。引物 UBC825、UBC862可将17个蓝莓品种区分开,并依此建立了数字化的 DNA 指纹图谱,为蓝莓品种分类、快速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蓝莓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莓学名越桔,为杜鹃花科越桔属,灌木果树,其营养丰富,食用价值、药用价值较高,且市场价格高,因此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新疆伊犁被喻为塞外江南、花城,引进蓝莓种植项目可大幅改善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文章介绍了一整套蓝莓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利用HPLC法,检测了两种蓝莓人参保健酒中主要人参皂苷Rg1、Rc、Rb2和Rd的含量。结果显示:蓝莓酒中添加人参的保健酒和蓝莓配制酒添加人参的保健酒中的Rg1和Rd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后一种保健酒中的Rc和Rb2含量则均显著高于前一种保健酒中的;本研究所用的检测方法可准确分析两种蓝莓人参保健酒中的主要人参皂苷含量。  相似文献   

11.
利用HPLC法,检测了两种蓝莓人参保健酒中主要人参皂苷Rg1、Rc、Rb2和Rd的含量。结果显示:蓝莓酒中添加人参的保健酒和蓝莓配制酒添加人参的保健酒中的Rg1和Rd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后一种保健酒中的Rc和Rb2含量则均显著高于前一种保健酒中的;本研究所用的检测方法可准确分析两种蓝莓人参保健酒中的主要人参皂苷含量。  相似文献   

12.
蓝莓芽诱导与再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改良WPM为基本培养基,研究蓝莓的组培育苗技术。结果表明:以当年生绿枝茎段为外植体可有效获得无菌苗;蓝莓茎段的离体增殖率受到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的调控,ZT 1-2mg/Li和2ip 10~20mg/L的效果较好,初代培养增殖率3-6倍。继代培养时茎段和叶片也可分别再生无菌苗6-8周继代1次,增殖率可达10倍以上。蓝莓试管苗瓶内生根率不高,0.02~0.2mg/L IBA可诱导蓝莓生根,正常生根率30%~50%。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pH对蓝莓根系的影响,以野生型矮丛蓝莓为试验材料,在不同pH的生根培养基中,探究蓝莓根系对pH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适当提高pH水平(5.0~5.8)促进蓝莓的生根率,pH过高(6.0~6.6)生根率受到抑制;随着pH的升高平均生根数会受到抑制;适当提高pH水平(5.3~5.8)促进根长伸长,pH过高(6.0~6.6),抑制根长伸长;随着pH的升高平均生根指数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91~2020年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和蓝莓物候观测资料,对丹东蓝莓种植适宜区气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温度、水分、光照等气象条件对蓝莓生长的影响,分析各个蓝莓主要种植县的气象条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丹东蓝莓主要种植区域气候资源较好,除了冬季气温偏低外,基本满足蓝莓生长所需的气候条件。30年间4月平均气温振幅较大,需要防范春季倒春寒对蓝莓产业影响;受气候变化影响,降水集中时段有后延趋势,对于早熟和中熟品种蓝莓,在年景偏差情况下,需要加强水分管理,而对晚熟品种需要做好强降水和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防范;光照条件完全满足蓝莓生育期所需,中部地区更有利于蓝莓种植。研究成果将为蓝莓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蓝莓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潜在优势巨大。产业化早期由于对蓝莓生态特性认识不足,品种选用不当对产业发展造成巨大挑战。本文分析南方露地栽培产区近15年来的科研试种和生产实践,总结提出该产区应以兔眼蓝莓为产业基础,同时积极发掘和选育适应性强的南方高丛品种的战略。并以生产中表现优良的南方高丛蓝莓蓝美1号为例,提出我国蓝莓品种选育应以生态适应性作为评价和选用品种的第一要素,同时重视蓝莓近缘种种质基因的利用。  相似文献   

16.
蓝莓在日本的栽培发展及其产业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蓝莓栽培起源于美国,二战后世界许多国家从美国引种试种。日本在1951年和1962年分别从美国引进Highbush和Rabbiteye栽培蓝莓种进行适应性研究。随着农家和消费者对蓝莓的栽培特性以及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的不断认识,蓝莓的栽培迅速普及,蓝莓果实及加工制品也迅速进入日本家庭。我国随着人们对保健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加速蓝莓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我国蓝莓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由于蓝莓生产中病虫害种类较多,因此,做好田间病虫防治工作,是提高蓝莓产量、品质的重要管理技术。笔者根据青浦现代农业园区两年来蓝莓种植的田间调查情况,着重介绍当地蓝莓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并提出相关防治措施,旨在为上海地区蓝莓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南方高丛蓝莓莱格西(Legacy)和兔眼蓝莓顶峰(Climax)为材料,配制不同基质处理(S1、S2)进行大棚盆栽试验,使用水肥一体化系统进行常规施肥管理,定期测定植株移栽成活率、株高、基茎直径、总枝数、总枝长和花芽量,比较不同基质对蓝莓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蓝莓的无土栽培示范推广提供参考。结果表明,S1基质保水保肥性能较好,能促进蓝莓的生长发育,充足的水肥供应与温室条件可防止蓝莓的传统休眠,并使植株提前开花坐果。  相似文献   

19.
牛蒡提取液对蓝莓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海峰  薛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411-4413
[目的]开发新的蓝莓保鲜技术并有效利用牛蒡资源.[方法]在常温下将浓度为0.2、0.4、0.6、0.8 g/ml的牛蒡提取液以及对照组(蒸馏水)对蓝莓进行涂膜处理,研究各处理蓝莓腐烂率、呼吸强度、硬度、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后发现,各浓度牛蒡提取液对蓝莓都有保鲜效果,牛蒡浓度较低时随其浓度的增加保鲜效果增强,当浓度较高时保鲜效果没有明显提升,在其浓度为0.6~0.8 g/ml时保鲜效果最佳.[结论]牛蒡提取液可以用于果蔬保鲜,最佳使用浓度范围为0.6~0.8 g/ml.  相似文献   

20.
黔东南州有机蓝莓园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有机蓝莓园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为促进蓝莓有机化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基础。[方法]于2013~2015年对贵州省黔东南州有机蓝莓园病虫害种类和危害特点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共发现害虫种类6目26科148种,其中黑腹果蝇、大窠蓑蛾、越橘巢蛾和金龟子幼虫(蛴螬)为主要害虫;病害种类有7种,包括真菌病害4种、病毒病2种和生理性病害1种,其中真菌病害有蓝莓根腐病、蓝莓灰霉病、蓝莓枝条枯萎病和蓝莓叶枯病,病毒病害有蓝莓枯焦病毒病和蓝莓花叶病毒病,生理性病害为蓝莓红叶病。该园主要病虫为害蓝莓的根、茎、叶、花和果实,导致植株萎蔫、枯死或脱落。[结论]研究结果为黔东南州有害生物的生态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