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品种概述衡5229是河北省农科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副所长、著名小麦育种专家陈秀敏研究员利用该所独创的"水旱交替选择法",历时12年选育而成。在2001~2004年国家  相似文献   

2.
《世界农业》2006,(6):F0004-F0004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室是早著名小麦育种家蔡旭先生于1949年组建并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3.
国审、优质、高产、抗病、白皮、粒重型小麦新品种川农10号(原名白粒3号)是由著名小麦育种专家、四川省小麦育种攻关组组长、四川农业大学教授任正隆课题组培育而成.1999~2000年参加四川省区试;2000~2001年参加国家区试,2003年4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河北农业科技》2009,(11):F0004-F0004
冀52058是河北省2007年最新审定的小麦品种,主要育种人为省农科院著名育种专家陈希勇博士和李亚军研究员。  相似文献   

5.
《小麦育种的理论基础》一书,是由英国著名育种学家F.G.H.Lupton主编,23位欧洲小麦遗传育种方面的专家参加编写,体现八十年代水平的关于小麦育种综合方法的权威性著作。该书综合了小麦育种各有关研究领域的信息和资料,讨论了这些研究在选育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中的应用。全书分为十七章,内容包括:小麦的分类和进化;小麦栽培史,小麦育  相似文献   

6.
英国剑桥植物育种研究所最近的试验结果表明,与豆类混种的冬小麦在整个生长季节都保持深绿色,而没有混种的冬小麦在花期后便很快变黄。该所的科学家们认为,这是因为豆类在小麦整个生长期,特别是成熟期为其缓慢而持续地提供了所需的氮素,从而提高了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育种专家、博士生导师刘秉华研究员,因在小麦育种历史上作出划时代贡献,而被诺贝尔奖获得者布劳格博士誉为"小麦育种的革命"。他历经数年研制成功的矮败小麦及其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是小麦遗传育种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使我国小麦育种技术研究实现了革命性突破,被认定属国际首创,达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8.
匈牙利小麦育种家J.Lelley总结前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科学实践,编著了《小麦育种的理论与实践》(Wheat Breeding Theory and Practice),于1976年在布达佩斯出版。该书概述小麦育种在世界经济上的作用,以及各国小麦品种更换情况。此外,对历年有关文献加以系统分类。并概略地介绍了世界小麦研究的历史、过程和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之一,山东省是全国的小麦主产和高产优势区,绝大多数的农民在种小麦,全省小麦常年种植面积近6000万亩(1亩=1/15hm2).自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小麦市场优势不断下降.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从育种开始,这是中国小麦育种专家的历史责任.为了践行自己的责任,年过六旬的赵振东研究员,几十年如一日奋战在小麦遗传育种工作第一线,育成高产优质小麦主栽新品种5个,在黄淮海地区累计推广面积达2.2亿亩以上,增产优质小麦70多亿kg,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提出的"以提高光能利用为基础,以农艺和品质性状同步选择为关键技术,从而达到产量和品质协调提高"的育种理念开辟了小麦育种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EMS(甲基磺酸乙酯)诱变育种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在小麦诱变育种上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小麦EMS诱变育种技术在连云港地区的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11.
在杂交育种中,正确选择亲本对于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是一个关键性问题;而选择的标准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杂交亲本品系所具的遗传性状,第二是亲本遗传性状的遗传传递力。我国著名小麦育种家蔡旭(1962) 总结他几十年小麦育种实践经验时指出:“选配亲本的作法不外两种:第一种,是根据亲本材料本身的特性表观来选配……第二种,是根据亲本材料特性遗传传递能力大小来选配。”  相似文献   

12.
矮败小麦创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虎渠  刘秉华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12):4127-4131
 阐明矮败小麦创制的过程和其在小麦育种上应用前景,提出矮败小麦育种应用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小麦雄性不育在杂种优势育种上应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正> 小麦白粉病是我省小麦上的主要病害之一。防治这种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利用抗病品种。小麦白粉病的抗病育种已成为我省小麦育种和生产上的一项紧迫任务。因此,了解小麦白粉菌群体结构及其变化动态,对抗病育种、选用抗病品种以及病害流行的预测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从1983年开始,我们曾经连续几年运用毒性频率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我省小麦白粉菌的群体变异,初步明确了小麦白粉菌群体结构及在全省各地基本相同的频率分布。为进一步监测我省小麦白粉菌群体结构的变化动态,我们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再次分析了我省小麦白粉菌的毒性频率。现把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小麦育种研究的回顾与设想孙连庆(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所沈阳1101611小麦育种与生产简要回顾辽宁省小麦育种研究工作始于1955年。到1997年共选育出近20个品种(系)在生产上示范和推广应用,省内外累计种植面积达746.7万公顷。有15...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1月14日上午,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郑州黄河迎宾馆召开,曾获得国家科技"工人农民奖"二等奖的我省著名小麦育种专家吕平安在此次会议上再获殊荣,获得省政府颁发的河南省"十一五"优秀科技创新人才荣誉称号。吕平安曾先后培育出温2540优系、豫麦49(温麦6号)、豫麦49-198、平安3号等多个超高产新品种(系)。其中豫麦49系列品种是我省推广速度最快、面积最大的小麦新品种。1996年以来,吕平安推广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小麦新品  相似文献   

16.
河南郑州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试种的7公顷彩色小麦获得成功。据著名小麦育种专家周中普透露,这种彩色小麦是他们采用“化学诱变”、“物理诱变”和“远缘杂交”三结合育种方法,经过10多年艰辛努力培育而成。目前已培育出黑色、紫色、绿色、咖啡色、蓝色、白色等多种颜色的小麦,其中绿色小麦在全世界罕见。  相似文献   

17.
英国植物育种研究所位于剑桥市南郊,是英国专门进行植物育种的中心场所(此外,还有伦敦育种试验场、Scotish植物育种站、鲸洲育种试验场、威尔士植物育种,站)。研究所创办于1912年,当初是剑桥大学的附设研究所,1952年后,由英国农业技术委员会接管。所内现有职员275名,其中研究人员180名,试验面积169.5公顷。其中温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荆州地区农科所小麦抗病育种经验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荆州地区农科所地处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由于当地气候温暖,降雨量多,相对湿度大,小麦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经常严重流行.该所从五十年代起就开始从事小麦抗病育种工作,相继选育和推广了荆州1号、荆州2号、荆矮早21号、荆州47号和荆州66号等抗病高产的小麦优良品种,其中荆州1号、荆州47号和66号的推广面积已分别达到150万到200万亩以上.他们长期实践的经验,对于南方冬麦区的小麦育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匈牙利科学院农业研究所成立于1949年,位于布达佩斯市西南30km的毛尔通瓦沙尔(Martonvasar)镇。该所主要从事小麦和玉米的品种选育和理论研究,研究领域涉及遗传、生物技术、植物生理、选种技术、植物病理、抗病育种、农艺、种子生理等,以上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两大作物的理论研究和实用研究相辅相成,使研究成果很快地应用到了生产中。该研究所与匈牙利谷物研究所是匈牙利两个主要的作物品种选育和理论研究基地,双方竞争非常激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匈牙利推广的大部分小麦品种和玉米品种是农业研  相似文献   

20.
"超优24"由湖北省武穴市农作物良种研究所采用多亲本复合杂交和异地(海南)穿梭育种技术相结合,并综合数十个优良的亲本育种材料,于2003年春在该所海南育种基地培育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