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2010年,对徐州地区野生羊肚菌资源进行了连续系统性调查,对本地区羊肚菌种类、分布范围、发生地环境条件、发生季节和发生规律等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调查发现,本地区野生羊肚菌有粗腿羊肚菌、羊肚菌、普通羊肚菌、小羊肚菌、小球羊肚菌、肋脉羊肚菌、淡褐色羊肚菌、薄楞羊肚菌和尖顶羊肚菌,共9种。此研究对全面了解我国野生羊肚菌自然分布情况,对徐州地区乃至全国羊肚菌资源开发利用、资源保护提供依据,也为下一步更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尖顶羊肚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惠群  刘洪玉 《食用菌》1995,17(5):18-19
羊肚菌(Morchellaceae)是一类珍贵的食、药用真菌,肉质脆嫩可口,其珍贵程度在欧洲被认为仅次于块菌。近年来,野生的羊肚菌资源由于受各种因子的制约,产量距外贸的需求甚远,使之价格不断上涨。为了更好地开展羊肚菌的驯化栽培研究,我们对尖顶羊肚菌的生理特性进行了初探。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沂蒙山区境内野生羊肚菌资源的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分布有3种羊肚菌:粗柄羊肚菌、尖顶羊肚菌和普通羊肚菌。依据调查情况,结合室内观察分析,介绍了其生物学特征、生境条件、分布规律并提出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北高原尖顶羊肚菌的生境调查初报暴增海,马桂珍(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农学系昌黎066800)在承担“张北高原大型真菌资源调查”课题期间曾多次到河北省张北高原进行野生食用菌资源实地考察。现将经鉴定为尖顶羊肚菌(Morchellaconica)的生境初报...  相似文献   

5.
羊肚菌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羊肚菌(Morchella spp.)在许多国家中都是人们所喜爱的食用菌。人们很早就想栽培羊肚菌供食用,但是至今还没有研究出商业栽培的方法。我在查谟和克什米尔调查期间,找到了五种羊肚菌。然而,有一种倾向,认为本属没有那么多种。现已知道,羊肚菌对营养条件的反应、培养特征和组织结构,对于羊肚菌属中种的划分是很有参考价值的。现将八株羊肚菌的培养特征报导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用的菌株:尖顶羊肚菌(Morchellaconica),小羊肚菌(M.deliciosa),杂种羊肚菌(M.hybrida),羊肚菌(M.esculenta),小顶羊肚菌(黑  相似文献   

6.
首次对泰山周围400km2内羊肚菌(Morchella spp.)的发生种类、分布范围、生境条件进行调查和研究,并进行了室内种类鉴定,得出该地区野生羊肚菌的种类有10种:粗腿羊肚菌、羊肚菌、普通羊肚菌、小羊肚菌、褐赭色羊肚菌、小球羊肚菌、肋脉羊肚菌、淡褐色羊肚菌、薄楞羊肚菌及尖顶羊肚菌,其中有6种在山东未曾报道过.这对我国羊肚菌这一珍稀食用菌种类的研究及该资源开发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和一定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尖顶羊肚菌胞外多糖提取物对黑腹果蝇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尖顶羊肚菌胞外多糖提取物可明显延长果蝇的寿命。浓度为0.2g·L-1的尖顶羊肚菌多糖提取物可使雌雄果蝇的平均寿命分别延长22.18%和30.27%;使雌雄果蝇的半数死亡时间分别延长20.55%和32.35%;使雌雄果蝇的最高寿命分别延长20.39%和31.52%。尖顶羊肚菌胞外多糖提取物对果蝇寿命的影响存在着性别差异,对雄性果蝇的延寿效果优于对雌性果蝇。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利用冬季闲置鱼塘资源,实现种养循环,提高综合效益,试验利用冬季休渔期的鱼塘塘基栽培羊肚菌。从栽培设施、环境条件、营养袋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鱼-菌(羊肚菌)的轮作技术,分析该栽培模式所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羊肚菌的绿色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尖顶羊肚菌母种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冕  张松 《食用菌》2007,29(6):32
探讨了2种尖顶羊肚菌菌株在5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尖顶羊肚菌M-1、M-2菌株采用胡萝卜黄豆粉培养基,菌丝生长最快,菌丝干重最高。  相似文献   

10.
正加拿大森林面积4亿多公顷,占其国土总面积的31%。加拿大地处亚寒带及寒带地区,森林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山火过后的森林土壤适合野生羊肚菌的生长,每年都有大批羊肚菌采摘者前往加拿大西北地区"淘金",野生羊肚菌的价格大致在每磅30加元(约328元/kg)。加拿大人工栽培羊肚菌较少,所以羊肚菌价格还有上升的空间。笔者应加拿大ECO CONNECT INC公司的邀请,前往加拿大温哥华指导当地的箱栽尖顶羊肚菌  相似文献   

11.
尖顶羊肚菌人工栽培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羊肚菌是著名的野生食用菌,味道极佳,备受各国消费者所青睐。 90年4月12日我们在庆元县新村区青林村(海拔730m)的梨棕园草地上发现多朵羊肚菌,经鉴定为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la Pers.)。以组织分离法进行培育扩大。斜面培养基组成为PDA培养基加尖顶羊肚菌基部之土50克,通过斜面培养基制作的各个环节,尔后进行接种,培养,得到母种。原种及栽培种之培养基组成为棉子壳38%,青冈栎木屑39%,麦麸20%,石膏1%,砂糖1%,水1:1。培养容器为750lm的广口瓶,按菌种常规制作程序——拌料、装瓶、灭菌、冷却、接种,尔后进行培养。培养室照度为0—10勒克司,培养温度15—22℃、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之间。尖顶羊肚菌菌丝蔓延异常快,日生长量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2021,(3)
测定分析人工栽培的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子实体中主要营养成分、矿质元素、维生素、游离氨基酸和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三种羊肚菌子实体中主要营养成分虽有差别,但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和矿质元素,脂肪含量很低。三种羊肚菌子实体均富含维生素B_1、维生素B_2、维生素C、叶酸。羊肚菌的蛋白质氨基酸构成较好,属于优质蛋白;不同种类羊肚菌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维生素、矿质元素、氨基酸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三种羊肚菌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一定的富集作用,生产中应注意。  相似文献   

13.
尖顶羊肚菌人工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种母种培养基和5种原种培养基对分离到的一株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进行人工栽培,并探讨了温度、光照和覆土对羊肚菌菌丝生长和出菇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M1与原种培养基Y1最有利于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Y1培养基有利于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成,且在菌丝满袋后不覆土、强光刺激48h、室温(13~23℃)处理下实现出菇。  相似文献   

14.
沈阳辉山、棋盘山地区野生羊肝菌资源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有3种野生羊肝菌:粗柄羊肝菌(Morchella crassipes)、尖顶羊肚菌(M.conica)和黑脉羊肚菌(M.angusticeps),主要生长于棕壤和森林中腐殖质较多的草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8个羊肚菌不同菌株间的拮抗性、菌丝体生长特性及菌核形成试验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羊肚菌不同菌株间的差异属于种类或地理分布差异,其导致了生物学特性和外形上的差别。美味羊肚菌菌株M918与尖顶羊肚菌菌株M928亲缘关系及生物学特性相近,M316、M318、M320、M326各有差异。菌株M918、M928的菌丝生长速度及浓密程度明显优于其它菌株,生长旺盛,抗杂能力强,日平均生长速度可达1cm·d-1,是一种菌丝生长较快、菌核形成较多的羊肚菌优良品种,适宜羊肚菌人工栽培和营养菌丝发酵使用的菌种。  相似文献   

16.
辛颖 《食用菌》2020,(3):56-57
羊肚菌是一种低温高湿型珍稀食用菌。人工栽培羊肚菌周期短,投入成本低,效益高。近年来,我国人工栽培羊肚菌技术取得了突破,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羊肚菌栽培模式主要有大田仿生露地栽培模式、小拱棚(套棚)栽培模式、冷棚栽培模式、日光温室栽培模式。日光温室栽培羊肚菌,可以适时人为调控栽培环境,减少不利自然环境因素对出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采集自滇西北地区的羊肚菌、高羊肚菌、黑脉羊肚菌和尖顶羊肚菌子囊果形态(包括鲜重、总长、菌柄长、菌柄直径、菌帽长、菌盖直径、菌柄与总长的比率、菌盖与总长的比率、菌盖与菌柄的比例)进行了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每种羊肚菌均有自己独特的形态特征,不同形态特征具有不同的变异大小,但有些形态呈连续过渡状况并且受到环境的影响显著.此研究结果对深入研究羊肚菌属种类的亲缘关系与分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概述四川气候特点和羊肚菌资源分布。介绍当前四川人工栽培羊肚菌的区域、品种和栽培模式;针对生产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联系生产与研究现状,指出羊肚菌研究滞后于产业需求,该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应当理性对待出现的"羊肚菌热"。  相似文献   

19.
杨嘉谷 《食用菌》2001,23(6):37-37
继 198 8、1993、2 0 0 0年在海拔 15 90~ 1644 m的保山坝及丘陵地区发现粗柄羊肚菌 (Morchella crassipesPers)后 ,笔者又于 2 0 0 0年 11月下旬在海拔 680~760 m的亚热带怒江河谷区域又发现了大量的尖顶羊肚菌 (Morchella conica Pers)。这种羊肚菌生长在怒江两岸至高黎贡山东坡脚一带 ,散生或集生于箐沟两旁的龙舌蓝篱笆阴湿的地方 ,在咖啡地边、埂侧和甘蔗田(地 )里普遍生长 ,在 1m多长的咖啡地埂侧就可采到10余支大小不等的尖顶羊肚菌。 2 0 0 0年 11月 2 6日在怒江西岸龙舌蓝根旁采到一支罕见的巨型尖顶羊肚菌 ,鲜重竟达 2 2 0 g;…  相似文献   

20.
云南羊肚菌rDNA的ITS序列与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序列比对技术分析了根据形态挑选的14个羊肚菌子实体(其中11个来自云南,3个来自浙江)。结果表明,云南的11个羊肚菌子实体(M1~M11)可分为4个种:高羊肚菌(Morchella elata),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粗柄羊肚菌(Morchella crassipes)和大孔(宽肋)羊肚菌(Morchella costata)。浙江的3个羊肚菌子实体(M12~M14)经鉴定为未知羊肚菌种。14个羊肚菌子实体样品和GenBank中黑脉(小顶)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AJ698476)]、美味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AJ698475)]以及羊肚菌科常见属钟菌属Verpa conica(AJ544206)的ITS序列聚类,以钟菌(AJ544206)作为外类群,可分为三大聚类群:高羊肚菌、大孔(宽肋)羊肚菌和黑脉(小顶)羊肚菌为第1类群(Group1);美味羊肚菌和尖顶羊肚菌为第2类群(Group2);粗柄羊肚菌和浙江的3个羊肚菌为第3类群(Group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