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比较两种食用鸽蛋生产模式效果,以白羽王鸽为对象,采用单因子、两水平、多重复试验设计进行研究。"公母配对"模式为对照组,1128对种鸽分为6个重复,每重复188对;"双母配对"模式为试验组,1 728对种鸽分为9个重复,每个重复192对。试验期17个月,对产蛋性能、饲料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双母配对"模式与"公母配对"模式相比,每对种鸽月产蛋数增加了1.96个(P0.01),饲料效率提高了27.8%(P0.01),生产1个鸽蛋毛利润提高70.9%,但每只种母鸽产蛋间隔延长了5.4d(36.5%,P0.01),降低了种母鸽个体产蛋性能。试验表明,采用"双母配对"模式生产食用鸽蛋是可行的,可提高总体产蛋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白羽王鸽种鸽哺育前体重对哺育期减重和乳鸽生长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120对健康种鸽,按哺育前体重由大到小分为A、B、C和D四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5对种鸽。采用"2+4"生产模式,饲喂全价颗粒饲料,预饲10 d,试验期20 d。结果显示:试验第1~10天,A组母鸽减重显著高于D组(P0.05),母鸽哺育前体重越大,减重越多;试验第11~20天,不同体重公鸽减重、母鸽减重和公母鸽总减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第1~20天,A组公鸽减重显著低于B组公鸽(P0.05),A、C组母鸽减重显著高于D组(P0.05),B组公母鸽总减重显著高于D组(P0.05)。白羽王鸽种鸽体重对乳鸽5、10、15和20 d末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从数值上看以B组种鸽哺乳效果最好。公、母鸽初始体重与乳鸽5、10、15、20 d末重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公、母鸽减重与乳鸽平均日增重无显著相关性(P0.05)。综上所述,母鸽哺育前体重能影响母鸽哺育期减重,哺育前种鸽体重对公鸽减重和乳鸽生长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对白羽王鸽和泰平王鸽种鸽繁殖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白羽王鸽年均产蛋量为20.687±4.150个,极显著地高于泰平王鸽(P0.01);年均产雏量为12.915±3.897只,显著高于泰平王鸽(P0.05);白羽王鸽和泰平王鸽的孵化率都能达到90%以上,且白羽王鸽的孵化率高于泰平王鸽,但差异不显著;在受精率上,泰平王鸽略高于白羽王鸽,但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白羽王鸽繁殖性能明显优于泰平王鸽。  相似文献   

4.
不同保健砂对蛋鸽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择美国白羽王鸽种鸽60对,平阳杂种蛋鸽100对,分设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为种鸽30对和杂种蛋鸽50对。试验组保健砂采用蛋鸽高产保健砂,分设春、夏、秋、冬4种;对照组采用常规蛋鸽保健砂。经6个月的饲养试验,试验组种鸽月均产蛋5.97枚,孵化雏鸽5.93羽,孵化率达99.44%;对照组则产蛋5.93枚、孵化雏鸽5.90羽,孵化率为99.43%。饲喂高产保健砂的试验蛋鸽月均产蛋5.35枚,对照组则为4.76枚,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12.4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增加鸽产蛋量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双母鸽"产蛋配对配套技术的研究,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商品蛋鸽种鸽群,提高了商品鸽蛋的生产水平。同时不断完善早期雌雄鉴别技术和"双母鸽"配对成功率,缩短青年种鸽群的饲养周期,有效降低反复劳动强度,最终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6.
美国王鸽又叫皇鸽或K鸽,是美国新泽西州于1890年培育出来的一个优良的肉用型鸽品种。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体型大、肉质好、营养价值高、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深受广大养鸽者的青睐。近20年来,养鸽行业发展很快,肉鸽行业的主要品种是美国王鸽。为了进一步弄清美国王鸽引进我国后其繁殖性能的基本情况,我们对当地两个大型养鸽场中的美国王鸽的繁殖性能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二、调查方法选出同批次第二产蛋年健康种鸽135对,设置种鸽生产记录卡,记录5个产蛋周期,统每窝产蛋个数和受精率、孵化率、仔鸽成活率,以及日龄仔…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公母配对和双母配对模式下雌鸽繁殖期生殖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分别选择6对繁殖周期规律的美国白羽王鸽肉种鸽和蛋种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双母配对中的雌鸽产蛋当天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处于高峰期,并于产蛋后的第15天重新升高并到达峰值;雌二醇(E2)水平于产蛋后第15天升至峰值,随后降低,并于第35天显著升高;孕酮(P)水平于产蛋后第15天达到峰值,随后显著降低,并于第30~35天持续升高;血清中催乳素(PRL)水平较为平稳,试验全期无显著性变化。公母配对中的雌鸽血清中FSH和LH水平分别于第35和30天显著上升,E2和P水平分别于产蛋后第30和25天显著升高,PRL水平则于产蛋后第20天达到最大值。综上结果,雌鸽血清中FSH、LH、E2和P在繁殖期的变化规律均符合公母配对和双母配对方式下雌鸽的生产周期,研究结果为今后肉鸽和蛋鸽繁殖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饲养肉鸽的经济效益如何,直接与生产乳鸽的多少和亲鸽产蛋率的高低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以提高亲鸽产蛋率和乳鸽产量。一、人工哺育乳鸽传统的肉鸽饲养方法是一对种鸽孵化和哺育乳鸽。种鸽配对10天左右后产蛋,隔一天又产一枚,开始孵化,18天出壳,亲鸽从咦囊吐出鸽乳哺育乳鸽,到28天乳鸽会啄食后出巢。这样从孵蛋到出巢为一个繁殖周期共46天。每年夏末秋初是换羽季节,种鸽停止产蛋l~2个月,l年只有300天的产蛋期,共能产6对蛋。即使高产种鸽哺育期在14天就开始产蛋,一边育推一边孵蛋,这样1年也只能生产9~10对乳鸽。如果…  相似文献   

9.
1利用保姆鸽提高繁殖率 种鸽出壳后.一般要到5-6月龄才能配对繁殖,交配后产2个蛋即开始孵化。孵化需18天。出壳到分窝,这样繁殖一对需48天.优良种鸽1年一般可繁殖5.7对乳鸽。如果用保姆鸽代替种鸽孵蛋及喂食,则可大大提高种鸽的利用率,一般在产蛋后10天又可重新产蛋.1年可繁殖10对以上的乳鸽。保姆鸽是用一般的信鸽或草鸽配对后,代替肉用种鸽来孵蛋及喂乳鸽。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羽色、不同品种鸽交杂后的生产性能,选取白羽鸽(白羽王鸽W、白卡奴鸽Y和石歧鸽X)和有色羽鸽(灰羽王鸽B和黑卡奴鸽H)进行杂交。设计8个组合,每组80对,进行为期1年的生产性能测定。结果显示:BY组合产蛋数最高,为23.45个,显著高于XB、BX、BW组合(P0.05)。HY组合产蛋间隔最短,为28.15 d。BY组合出栏乳鸽数最高,为15.45只,极显著高于HY和HW组合(P0.01)。BY组合受精率最高,为92.04%;与XB无显著差异(P0.05),与其他组达到极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BX和XH组受精蛋孵化率最高,分别为87.95%和87.06%,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其中与BY组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HY乳鸽28日龄成活率最高,为98.83%,与BX组合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著高于HX组合(P0.05),极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1)。研究表明,灰羽与白羽的杂交后的生产性能优于黑羽与白羽的杂交,其中BY、HX杂交后的生产性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有色羽鸽种的产肉性能,选取银羽王鸽和灰羽王鸽成年鸽20对、28日龄乳鸽30只,进行体尺和屠宰性能测定。结果显示,YW(成年银羽王鸽)龙骨长、胸宽、胫围显著小于HW(成年灰羽王鸽)(P0.05),YW28(28日龄银羽王鸽)龙骨长、胫围显著小于HW28(28日龄灰羽王鸽)(P0.05)。YW和HW、YW28和HW28体重及屠宰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个品种乳鸽的胸肌率都在22.3%,成年鸽高达29%,屠宰率86.7%~87.5%、全净膛率65.3%~67.0%。28日龄乳鸽体重和体格已经达到了成年鸽的85%。YW和HW体重、屠体重、半净膛率、胸肌率极显著大于YW28、HW28(P=0),但屠宰率成年鸽和乳鸽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且YW腹脂率显著小于YW28(P=0.025),HW腹脂率也小于HW28。灰羽王鸽体尺指标公母鸽间没有产生差异(P0.05)。银羽王鸽公鸽胫长、胫围极显著大于母鸽(P0.01),公鸽龙骨长显著大于母鸽(P0.05)。两个品种公鸽全净膛率显著大于母鸽(P0.05),腹脂率母鸽显著大于公鸽(P0.05)。研究结果提示,银羽王鸽体型略小于灰羽王鸽;两个鸽种产肉性能相当,肉用性能良好;乳鸽早期生长迅速,有效食用比例等同于成鸽,脂肪含量高于成鸽;银羽王鸽,龙骨长、胫长、胫围可以作为鉴别公母的参考指标;成年母鸽脂肪囤积能力大于公鸽。  相似文献   

12.
为您服务     
湖北省读者金大建来信问:落地王鸽与白羽王鸽有什么区别? 答:白羽王鸽是我国生产性能最好的肉用鸽之一,成年公鸽体重750~900克,母鸽体重650~750克。年产卵9~1O对,育成乳鸽6~8对,4周龄乳鸽平均体重620克。全身羽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母鸽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谷氨酰胺(Gln)对母鸽月产蛋数、孵化率、乳鸽数的影响,并测定母鸽产蛋后不同时间段内血清中的Gln值。试验分为4组,每组100对种鸽,试验Ⅰ组、Ⅱ组、Ⅲ组每天分别饲喂0.1、0.2、0.3g/d的Gln,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生产模式各组均为自然孵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组不同产蛋时间段内,Ⅰ组母鸽血清Gln值产蛋后17d较产蛋后1d提高26.18%(P<0.01);Ⅱ组产蛋后17d较产蛋后8d降低18.01%(P<0.05);Ⅲ组和对照组产蛋后各时间段差异不显著(P>0.05)。其生产性能上,Ⅰ组母鸽月产蛋总数较对照组、Ⅱ组、Ⅲ组提高16.7%(P<0.01)、22.5%(P<0.01)、17.1%(P<0.01)。Ⅰ组母鸽月孵化率较对照组、Ⅱ组提高8.7%(P<0.01)、8.2%(P<0.01),Ⅲ组较对照组、Ⅱ组提高8.8%(P<0.01)、8.3%(P<0.01)。Ⅰ组母鸽月产乳鸽数较对照组、Ⅱ组、Ⅲ组提高25.9%(P<0.01)、32.7%(P<0.01)、17.3%(P<0.01),Ⅱ组较对照组、Ⅲ组降低4.9%(P<0.05)、11.4%(P<0.01);Ⅲ组较对照组提高了7.3%(P<0.01)。产双蛋、单蛋及间歇产蛋母鸽血清Gln值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母鸽只在产第1枚蛋后血清Gln与产蛋相关,产双蛋Gln值[(3.12±0.24)mmol/L]为正常生产值,Gln值高于2.89mmol/L(3.12-0.24=2.89mmol/L)的可以在48h内产第2枚蛋。综上,母鸽血清中Gln的含量与其生产性能有关,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Gln,可改善肉种鸽的生产性能,每只种鸽每日添加Gln0.1g最佳。  相似文献   

14.
利用杂交配套的方法选育而成的良田鸽配套系,良田鸽配套系1系(以下简称L1)、良田鸽配套系2系(以下简称L2),其生产性能经测定结果可知,L1、L2的开产日龄均为180天,平均体重L1♂703克、♀647克;L2♂688克、♀635克。平均每对种鸽年产蛋数分别为23.5只和24.0只,平均受精率分别为91.1%和91.5%,每对产鸽平均年产合格乳鸽数分别为19.5只和20.3只,比现时饲养量较大的杂交王鸽的14.5只/(对·年)分别提高了34.5%和40%;乳鸽4周龄体重分别为628克和638克,比杂交王鸽的575克有极显著的提高(P0.1);4周龄乳鸽全净膛重分别达到415.8克和407.6克,较杂交王鸽的391.5克有明显的提高,可以达到出口乳鸽全净膛重400克以上的要求。摘要:利用杂交配套的方法选育而成的良田鸽配套系,良田鸽配套系1系(以下简称L1)、良田鸽配套系2系(以下简称L2),其生产性能经测定结果可知,L1、L2的开产日龄均为180天,平均体重L1♂703克、♀647克;L2♂688克、♀635克。平均每对种鸽年产蛋数分别为23.5只和24.0只,平均受精率分别为91.1%和91.5%,每对产鸽平均年产合格乳鸽数分别为19.5只和20.3只,比现时饲养量较大的杂交王鸽的14.5只/(对·年)分别提高了34.5%和40%;乳鸽4周龄体重分别为628克和638克,比杂交王鸽的575克有极显著的提高(P0.1);4周龄乳鸽全净膛重分别达到415.8克和407.6克,较杂交王鸽的391.5克有明显的提高,可以达到出口乳鸽全净膛重400克以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一、有无两只鸽全公、全母由于鸽的公母鉴别较困难,人工配对有可能出现两只都是同性的鸽子。配对后如两者经常打架,或两者低头、鼓颈,互相追逐,并发出“咕咕”的叫声,则可能都为公鸽;两鸽配对后连续产蛋3~4枚的,则可能全为母鸽,这时应将配错的鸽拆开重配。 二、有无“同性恋 配对后两者感情很好,但一个多月仍未产蛋,这时应仔细观察是否为两只公鸽“同性恋”。因为两只公鸽在一起后,即使开始感情不好,但一段时间后已能相处,并产生了感情,有时还有交配的动作和爱抚的行为,但不会产蛋,这就是“同性恋”,应立即拆离。 三、…  相似文献   

16.
我们将以1对亲鸽同时喂养4只乳鸽的养殖技术,称之为肉鸽“2+4”养殖模式。该模式主要采用人工孵化技术、高效调仔并仔技术、保姆鸽喂养技术等,省去了种鸽孵化和哺育时间,大大缩短了种鸽的产蛋间隔和繁殖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仪征市某鸽场从上海某种鸽场引进3月龄的美国落地王鸽和法国白卡奴青年种鸽各300对,用来杂交改良原有的肉用种鸽。引进场后15天开始陆续发病,随后原来饲养的1200对产鸽也受到传染,致使种鸽群产蛋量下降,无精蛋增多,种蛋孵化率大幅降低,出现大量死胚,同时孵出的雏鸽8日龄全部发病死亡,460只未及时出售的22-28日龄乳鸽80%发病,迫使全部废弃深埋。曾用土霉素、痢特灵、环丙沙星、氟哌酸等抗菌素治疗无效,遂来我站诊断。  相似文献   

18.
1种鸽的选择在选留种鸽时,要看其年产蛋窝数、蛋重、受精率、孵化率、仔鸽成活率以及28日龄仔鸽重。个体选择时要注意个体重保持在平均体重以上,全身羽毛紧凑。母鸽头部清秀、颈部细长、双腿胫骨稍纤细;公鸽体格高大雄壮、双腿强健有力、性欲旺盛。对经产鸽要及时整顿鸽群。凡年产蛋窝数达不到8窝以上,公、母鸽不和,受精率达不到98%,所哺育仔鸽的质量差,护仔性不强等的种鹅,均应该及时淘汰。  相似文献   

19.
一公母鸽分栏饲养 鸽子长到4月龄后,进入发情期。4月龄时,按性别分成两群,分别养在不同的栏里。每栏60只左右。母鸽每栏可多放些,公鸽应少放些。饲养在同一栏里的同性鸽的品种和年龄也应相同或相近,这利于管理和以后顺利配对,还可防止大鸽欺小鸽造成伤残。 二.鸽子配对前的准备工作 1.留种时防止种鸽太肥和太瘦:种鸽太肥会影响配对后的繁殖性能,出现公鸽精液不良,精子少或畸形精子多;母鸽产蛋少甚至不产蛋等。太瘦则造成营养不良,对精子、卵子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日饲料的供给一般每天2次,每次可让鸽吃九成饱但饮水…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白羽王鸽为研究对象,选取配对经产种鸽33对,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真1仿真蛋组、2仿真蛋组),每组11对,开展孵化试验,研究其对亲鸽及乳鸽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亲鸽孵化仿真蛋对亲鸽和乳鸽的体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乳鸽日龄的增长,亲鸽体重均呈现下降趋势,到乳鸽28日龄时,亲鸽体重降幅1真1仿真蛋组2仿真蛋组对照组,而带雏亲鸽采食量的增幅2仿真蛋组1真1仿真蛋组对照组。就乳鸽而言,1真1仿真蛋组乳鸽体重高于同期孵化2枚仿真蛋组,但2枚仿真蛋组的28日龄乳鸽成活率分别比全真蛋组、1真1仿真蛋组高12%、14%。综合亲鸽和乳鸽生产性能,孵化2枚仿真蛋对亲鸽和乳鸽并无显著不利影响(P0.05),且可以提高乳鸽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