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马岩  李鹏波 《现代园艺》2013,(19):52-54
在城市景观风貌趋同化的背景下,城市景观小品对于提高景观魅力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从创造特色城市景观小品的目标出发,探讨了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性,分析了城市景观小品中地域文化特色缺失的问题,提出了从形式、内容、表达上体现城市景观小品地域文化特色的原则,提出主题、撷取、重构三种表达方法,为城市景观小品的特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李婷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2):102-104
城市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主要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景观,城市特色街道景观的营造对城市景观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文章在深入调查杭州上城区5条街道的基础上,针对街道景观现状存在的问题,结合杭州地区的特色文化、历史,地理位置和环境,从景观和特色结合的角度研究探讨如何构建特色性的杭州街道景观,提出最佳街道景观设计和最具特色的的景观设计方案.在为城市特色景观提供一定设计思路的同时,也为进一步地系统研究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能够强化景观地域特征并提高景观文化价值。本文研究了城市景观发展现状及本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意义,以西安市为例,研究了西安本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提出城市景观设计应充分利用本土文化元素,塑造地域特色,提高城市景观的辨识度。  相似文献   

4.
城市景观雕塑是城市历史发展的缩影,是城市文化的积淀,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现代城市建设和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们更多地关注城市景观雕塑的好坏。本文以哈尔滨市的城市景观雕塑为平台,总结其发展历程及特色,为哈尔滨城市景观雕塑的有序发展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滨水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与历史的展示平台,对城市建设与发展,打造多层次的旅游景观、深化当地的旅游资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城市滨水景观的建设中,避免现存的景观问题,理解其景观建设的必要性。从而营建出多层次、高质量且特色鲜明的城市滨水景观。  相似文献   

6.
李琦  李鹏波 《现代园艺》2013,(21):53-55
城市景观只有传达给公众系统的、良好的景观意象才能引起公众的共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继而产生对城市环境的亲切感、满足感乃至归属感。景观形象识别系统就是通过规划和设计城市景观的理念、行为、视觉、触觉、意境等识别系统,构建城市景观的综合形象,不仅从物质要素方面给公众美好的景观体验,而且注重环境意境等思想文化层面的表达,给公众以境胜的陶冶。本文通过分析和梳理企业CI和城市CIS理论,以城市滨河区域生态结构、功能需求为基础,结合城市的地域风格特色、历史文化及风土人情,通过学科交叉整合,研究了适合滨河区域形象特色塑造的识别系统,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触觉识别、环境意境识别五个要素构成,塑造系统、整体的滨河区域形象特色。  相似文献   

7.
现代城市的水体景观对于构筑城市现代居住环境,提升城市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新疆地区的城市水体景观的设计具有其特殊性。新疆地区城市水体景观设计秉承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以生态水体景观的设计概念,以西部地区独特的干旱缺水的地域文化为载体。新疆城市水体景观的设计应该坚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水资源,珍惜和利用水资源,创造和谐的可持续的生态水体景观设计,继承和发展新疆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将传统的水体景观融入到当地城市特色中去,从而实现新疆水体景观设计的生态性。  相似文献   

8.
不论是在人们的印象中,还是城市景观设计者的实践当中,城市景观都已缺乏独特性、人性化缺失、创新思维落后的形态出现.城市景观面对这样的设计困境和创造瓶颈,从水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城市景观究竟应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居住环境的污染、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资源枯竭,城市景观生态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城市景观墙设计如何表达出城市意蕴和文化内涵变得越来越重要,不仅成为一个特定区域的特色亮点,甚至变成一个公园、一个小区或者一条道路所特有的标志性景观,使其精神意义远远大于其外形的观赏意义,体现其文化、历史、生态性等多重价值。  相似文献   

10.
秦慧 《现代园艺》2022,(6):42-44
书法景观是在城市空间中展示书法作品的场所或景观,不同书法作品在不同载体上的表现形式,形成了形式多样的书法景观.其表现的主题主要包含民俗类、文雅类、城市类.书法景观可以彰显城市品牌形象,美化城市生活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增强城市软实力.在书法景观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和城市整体规划的融合和统一,注重城市文化的挖掘,...  相似文献   

11.
基于铺地景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对铺地与大众行为心理的关系研究,具体分析铺地景观在"以人为本"方面的不足,从人们对铺地景观的心理需求角度对铺地的设计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为今后的铺地景观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太春  冯楠  瞿燕花 《中国园艺文摘》2013,(10):101-102,F0003
标志性建筑是城市景观的代表性的建筑作品,它作为城市的一种符号和标记,具有文化、科技、形象和所在区域面貌的代表性。它是繁华都市的一角,它的视觉感受应该是强调绿色植物对建筑群的修饰作用,并与周围的环境相辅相成,具有生态补偿、美学和生态服务的功能。文章以陕西省电信大楼的周围环境景观设计为例,阐述环境融合、植物的景观修饰、企业文化特色以及景观小品应用的设计理念,提出标志性建筑群的环境景观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3.
“森林城市”模式与城市绿地园林景观及功能的弱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城市”的提法导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模式产生一定的偏差,“森林城市”忽视了城市内绿地与城市外绿地功能的诸多差异,甚至导致城市园林绿地丧失其应该体现的园林艺术特征和休闲、游憩、娱乐、健身等综合功能。除生态效益之外,只有强调城市绿地的园林艺术特征和多功能性才能防止城市绿化中过密、过滥的“森林式”的种植模式。正确定位城市中心和城市外围两种不同地域绿地的功能和结构,并以生态的楔形绿地为桥梁是实现城内外绿地相互联系、功能互补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构建良好的护岸景观为出发点,对护岸的特点、类型、规模进行简述,分析比较不同护岸的特点,归纳总结护岸的设计原则和意义,为研究与实际施工提供参考。从景观设计的角度,探究城市护岸景观形式,形成功能多元化、景观优美化、生态多样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护岸景观。  相似文献   

15.
翁少滨  弓弼  马婧 《北方园艺》2011,(16):127-129
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园林植物三方面介绍了福建滨海城市的园林景观资源.从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二方面简要介绍了园林景观的分类.从植物、地域文化、历史、自然环境等景观元素入手,浅析了福建省滨海城市园林景观所具有的特色,对城市景观建设中如何体现景观特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袁海龙 《北方园艺》2012,(15):95-99
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城市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的有效途径,在山水园林城市建设中特色植物的应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安康市山水园林城市建设中植物资源的应用情况的全面调查,统计出乡土特色植物与外来植物种类及比例,分析了安康山水园林城市建设中植物选择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应用特色植物,营造具有安康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Qi  Ye  Henderson  Mark  Xu  Ming  Chen  Jin  Shi  Peijun  He  Chunyang  Skinner  G. William 《Landscape Ecology》2004,19(4):375-388
We characterized and analyzed the dynamics of a rapidly expanding urban landscape of Beijing Municipality, based on the Hierarchical Regional Space (HRS) model. We focused on ec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flows of energy, materials and population between the urban core and its periphery, and how these processes co-evolved with urbanization. We treated the HRS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cellular automata (CA) approach to characterizing and modeling of landscape dynamics. With LANDSAT data, we showed that the urban area of Beijing expanded from 269 km2 to 901 km2 in the period from 1975 to 1997, an increase of 2.35 times in 22 years. Meanwhile, a number of secondary urban centers formed on areas that used to be sparsely populated around the city. These secondary centers quickly expanded and ultimately merged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the urban core. The changes in spatial pattern and organization were accompanied by evolution of urban functions and particularly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urban core and its periphery. We demonstrated a dramatic increase in dependence of the urban core on the periphery as well as the cores influence on the periphery with a case analysis of the vegetable supply to Beijing. The tightening link between the city and its periphery reinforces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further driv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gions landscape. We conclude that the HRS model is capable of characterizing the patterns and processes of complex and dynamic landscapes such as the case of Beijing, and this model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quantitative modeling of human dominated landscapes as well.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May 2005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8.
黄艾 《北方园艺》2010,(12):128-131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形成时期最早的聚居点、城市繁荣期的经济与文化中心、城市中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城市滨水区线形景观作为一种线形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观视线观赏线,它可以提供连续的、以平视透视效果为主的、高潮迭起而富有变化的视觉景观效果。结合节点分布,可以创造出有特色、给人印象深刻的城市景观,对城市形象特征的形成和环境功能的体现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现以宁波市甬江东岸滨水线形景观规划设计为例进行探讨如何创造一种多功能的、人文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滨水线形景观。  相似文献   

19.
对贵阳市植物景观现状调查分析,强调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绿地同其它用地一样重要,植物景观规划应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重要一项。植物景观设计应遵循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要注重园林植物的形式美和意境美及体现地方文化特色。指出贵阳市植物景观特色的体现重要的一点就是向自然学习,体现植物的最佳适用性,把使用乡土树种、以乔木为主的植物配置从图纸上落实在建设中,以此推行节约型、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园林绿化。最后列出几种宜于贵阳市的植物配置模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来朝旭 《现代园艺》2012,(10):120-121
城市滨水景观区是反映城市独特风貌的区域之一,滨水区景观设计是城市生态规划和城市空间系统规划的重要部分。本文以山西新绛新城区滨水景观设计为例,旨在研究有关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及人性化的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