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闫毅  王瑞梅  于海业  陈丽梅  袁月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19-8520,8559
建立人参优化施肥数学模型,为人参科学合理施肥提供可靠依据。以氮、磷、钾为试验因子,人参产量为试验指标,采用3因素5水平2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案,应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建立了人参施肥效应回归模型。对产量反应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分析表明,人参产量与施肥量呈正相关。氮、磷、钾3要素的增产效应次序为氮、钾、磷。应用非线性规划方法对人参施肥效应回归模型求模型最优解,分析了氮、磷、钾的主因素效应和单因素效应,得出最高产量797.12 g/m2,最佳施肥量:尿素23.74 g/m2,过磷酸钙68.02 g/m2,硫酸钾41.27 g/m2。该模型拟和度较好,预报性较高,实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2.
设施环境下人参最优施肥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人参优化施肥数学模型,为人参科学合理施肥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设施栽培的人参为试验样品,以氮、磷、钾为试验因子,人参产量为试验指标,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案,应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建立了人参施肥效应回归模型。[结果]对产量反应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分析表明,人参产量与施肥量呈正相关。氮、磷、钾的增产效应次序为氮、钾、磷。应用非线性规划方法对人参施肥效应回归模型求模型最优解,分析了氮、磷、钾的主因素效应和单因素效应。[结论]最高产量797.12 g/m2,最佳施肥量:尿素23.74 g/m2,过磷酸钙68.02 g/m2,硫酸钾41.27 g/m2。该模型拟合度好,预报性很高,实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3.
邱勇 《现代农业科技》2012,(17):22-23,25
2007年在潼南县灰棕紫色半沙半泥田进行了水稻"3414"肥效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的主要因子是氮、磷、钾,在氮、磷、钾3个因素中影响效应以氮最大,而磷和钾的影响效应相似。随施肥水平的提高,钾的影响效果呈现高于磷的影响效果。水稻最高经济产量为531.01 kg/667 m2,对应施肥量为纯氮10 kg/667 m2、五氧化二磷4.5 kg/667 m2、氧化钾4.5 kg/667 m2。最佳经济产量为519.27 kg/667 m2,对应施肥量为纯氮7.5 kg/667 m2、五氧化二磷3.0 kg/667 m2、氧化钾1.5 kg/667 m2。氮磷、氮钾、磷钾交互作用对水稻的产量均无促进作用。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为土壤全氮含量为中,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为高。  相似文献   

4.
在黔中玉米连作种植区域,采用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回归设计试验,研究在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情况下,配合施用复合微肥的农艺效果。结果显示:试验因子对株高、穗粗、穗行数的影响变化不大;而对植株茎粗度、穗长、行粒数、百粒重、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建立了产量与密度、氮肥、复合微肥的三元二次回归模型,经解析得到产量大于750 kg/667m2的优化栽培组合方案:种植密度为3 149~3 578株/667m2,施氮量为27.58~34.94 kg/667m2,复合微肥为3 971~4 225 g/667m2。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水肥耦合效应对沙葱产量的影响,以引种的甘肃民勤沙葱为试验材料,采用4因素5水平2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盆栽试验建立了沙葱产量与水、氮、磷、钾用量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各单因素效应及水肥耦合效应。结果表明:1)处理7(相对含水量50.14%、施氮量0.049 g/kg、施磷量0.08 g/kg、施钾量0.1 g/kg)产量最小,最小值为0.527 g/株,处理17(相对含水量65%、施氮量0.12 g/kg、施磷量0.08 g/kg、施钾量0.1 g/kg)产量最高,最高值为1.851 g/株;2)水、氮、磷、钾对沙葱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水(X1)>氮(X2)>磷(X3)>钾(X4);3)水、氮、磷、钾对沙葱边际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水(X1)>磷(X3)>氮(X2)>钾(X4)。4)水氮、水磷、水钾对沙葱产量的耦合效应均为正耦合效应。水肥用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沙葱产量的提高,水...  相似文献   

6.
以根茎冰草(Agropyron michnoi)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研究了氮、磷、钾不同施肥条件对根茎冰草的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均显著提高根茎冰草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含量。施用氮磷钾肥,分别为17.4、66.7、8.0 g/m2时,产量最高为1.01 kg/m2;只施用氮钾肥,分别为34.8、16.0 g/m2时,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5.83%;施用氮磷钾肥,分别为17.4、66.7、8.0 g/m2时,粗脂肪含量最高,为7.22%;施用氮磷钾肥,分别为52.2、66.7、16.0 g/m2时,粗灰分含量最高,为7.44%;施用氮磷钾肥,分别为34.8、100.0、16.0 g/m2时,钙含量最高,为0.274%,磷含量最高,为0.279%,产量及营养成分含量最高施肥处理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及空白对照。以产量、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钙、磷的含量为评价标准,根据氮磷钾配施三元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计算结果,得出最佳施肥量:氮为28.11 g/m2,磷为74.99 g/m2,钾为15.35 g/m2。氮磷钾最佳施肥组合为2.8∶7.5∶1.5。  相似文献   

7.
采用氮、磷、钾3因素4水平最优回归设计,在田间探讨土壤中氮、磷、钾对水稻产量及肥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棠湾龙楼田洋水稻生长发育所需氮、磷、钾三要素中氮肥对水稻产量的作用大于磷肥和钾肥。通过田间试验结果,建立本地区水稻肥料效应函数,获得土壤最佳经济产量为550.83 kg/667m2。其氮、磷(P2O5)、钾(K2O)肥最佳施用量依次为:6.9、1.19、0 kg/667m2。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探究水、氮、磷和钾水肥耦合效应对大白菜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早熟五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桶栽试验建立了大白菜产量与水、氮、磷、钾用量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单因素效应及多因素耦合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处理14(灌水量:70%W;施氮量:0.185 g/kg;施磷量:0.095 g/kg;施钾量:0.240 g/kg)单株产量最大,最大值为1.44 kg;处理9(灌水量:40%W;施氮量:0.185 g/kg;施磷量:0.095 g/kg;施钾量:0.240 g/kg)单株产量最小,最小值为0.26 kg。水、氮、磷、钾用量对大白菜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灌水量(X1)施氮量(X2)施钾量(X4)施磷量(X3)。灌水量与氮、磷、钾用量间存在显著正耦合效应。【结论】水、氮、磷、钾用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大白菜产量提高,合理搭配水、氮、磷、钾用量能显著提高大白菜产量。在桶栽试验条件下,灌水量为84.34%W,施氮量为0.307 g/kg,施磷量为0.115 g/kg,施钾量为0.286 g/kg时,理论单株产量最大,最大值为1.52 kg。  相似文献   

9.
氮磷钾配合施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江苏省丹阳市应用"3416"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氮、磷、钾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建立了水稻的氮、磷、钾肥料效应方程.结果表明,水稻最佳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N 15.6 kg/667m2、P2O5 5.2 kg/667m2、K2O 6.8 kg/667m2,最佳经济产量为622.5 kg/667m2.对水稻增产效果的影响表现为氮>钾>磷;过量施用氮、磷、钾肥造成水稻对氮、磷、钾奢侈吸收,造成肥料利用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叶面微肥在香蕉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优质高产香蕉种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常规施肥基础上用纯硼、氨基酸型+TE(微量元素)、磷钾型+TE、高钾型+TE、微量元素型、高氮型+TE等6种常用叶面微肥在香蕉孕蕾期、抽蕾初期、抽蕾后期对植株整株进行喷施,分析喷施叶面微肥后香蕉产量和农艺及经济性状变化。【结果】在农艺性状中,香蕉喷施叶面肥对假茎长和青叶数无影响,但对假茎径围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影响;在经济性状中,喷施叶面肥对香蕉梳果数和单果重无影响,但对果指长度和果指指围影响显著;在产量上,喷施叶面肥的处理产量均高于CK(清水),其中,喷施氨基酸型+TE(微量元素)叶面微肥的产量最高,达3 408.9 kg/667m2,较CK提高7.10%,增产极显著;其次是高钾型+TE、磷钾型+TE和纯硼叶面微肥,产量分别为3352.9 kg/667m2、3351.5 kg/667m2和3342.9 kg/667m2,显著高于CK。【结论】在香蕉常规施肥基础上喷施叶面微肥可促进其生长,改善果实性状,提高产量;推荐氨基酸+TE为香蕉施用的主要叶面微肥,高钾型+TE和磷钾型+TE叶面微肥增产效果也较好,生产上可选择施用。  相似文献   

11.
肥料种类对马铃薯增产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肥料种类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不同,增施有机肥和微肥比单施复合肥增产39.6%,商品率提高21个百分点;有机肥中加入微生物肥料,比施复合肥(加强钾肥)产量显著提高,但是增产幅度与土质有关,黑粘土增产10.9%,河潮土增产则达32.0%;商品率提高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了喷施不同类型叶面肥对忍冬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酸+全微量元素叶面肥和全微量元素叶面肥均能显著缩短花枝节间长度,从而提高单位长度花枝上的花蕾数量,有助于提高产量;喷施氮磷钾复合肥和氮肥对花枝节间长度有显著促进作用,能显著降低单位长度花枝上的花蕾数,进而造成减产。喷施磷钾动力叶面肥和铁肥叶面肥对忍冬花蕾伸长和(或)花蕾鲜重有显著促进作用;喷施全微量元素叶面肥、氨基酸+全微量元素叶面肥和激素DCPTA[2-(3,4-二氯苯氧基)-乙基-二乙胺]对忍冬叶片大小及鲜重有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金银花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不同肥料施用量对冬马铃薯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冬马铃薯的高产优质生产提供参考,以合作88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复混肥、高钾水溶肥和单质肥料不同施用量对马铃薯蛋白质、可溶性糖、VC及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施肥处理的马铃薯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并以播种时施50kg/667m~2复混肥作基肥的马铃薯蛋白质含量最高,为0.513 9%;施57kg/667m~2复混肥其次,为0.496 1%;不施肥(CK)处理最低,为0.332 6%。2)在齐苗时施18.2kg/667m~2高钾水溶肥作追肥的马铃薯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0.258%;播种时施43kg/667m~2复混肥作基肥的马铃薯可溶性糖含量最低,且低于对照,为0.140%。3)在齐苗时施57kg/667m~2高钾水溶肥作追肥的马铃薯Vc含量最高,为17.88μg/100g;施16.0kg/667m~2高钾水溶肥其次,为17.18μg/100g;施13.8kg/667m~2高钾水溶肥第3,为16.20μg/100g;CK最低,为11.80μg/100g。4)在齐苗时施18.2kg/667m~2高钾水溶肥作追肥的马铃薯淀粉含量最高,为13.6%;施16.0kg/667m~2高钾水溶肥其次,为12.89%;施13.8kg/667m~2高钾水溶肥第3,为12.71%;CK最低,为9.68%。各施肥处理的马铃薯蛋白质含量、VC含量和淀粉含量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891钛肥,活力素等微肥对大豆增产效应的研究,明确了各种微肥对大豆的肥效及其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891钛肥对大豆的增产效果最好,比CK增产12.9%,经济效益最高,投产比可达1:13.1。活力素、北丰牌液肥及特多收也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陕西渭北旱塬红富士苹果园设置肥效对比试验,探讨施用微生物复混肥与施用传统肥料对红富士苹果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研究所研制的苹果专用微生物复混肥后,产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提高,最高增长幅度为28.82%,最低为3.06%;单果重平均为233.88 g,平均提高15.83%;商品果率平均为80.80%,平均提高8.67%;糖度平均为13.52%,平均提高4.79%;硬度平均为9.61 kg/cm2,平均提高3.58%。说明施用微生物复混肥在提高产量尧改善苹果品质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腐殖酸复合生物肥在日光温室番茄上的施用增产效果,选用液体冲施型腐殖酸复合生物肥,采用多处理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常用肥+腐殖酸生物肥配施追肥与常用肥单施追肥比较,番茄的植物学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均存在显著差异,常用肥+腐殖酸生物肥配合追施产量高达8697.62kg·(667 m2)-1,较常用肥单施追肥增产671.01kg·(667 m2)-1,增产率8.36%,收益达20544.28元/667m2,增收1580.4元/667m2,增加8.33%,增产增收效果明显,适宜在温室番茄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高效稀土多元复合微肥在谷子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分别以不施肥和施复合化肥为对照,研究了高效稀土多元复合微肥对谷子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高效稀土多元复合微肥能增加穗长、穗粒重和千粒重,提高谷子产量。通过研究其不同施用方式对谷子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效稀土多元复合微肥30%用作底肥和70%于拔节期追施,增产效应最明显。  相似文献   

18.
氮磷钾肥配施对紫花苜蓿饲草产量及微量元素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紫花苜蓿饲草产量及微量元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饲草产量,与未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饲草产量增幅为5.45%~15.01%,且氮、磷、钾肥配施效果显著优于单施;能提高紫花苜蓿铁、锰、铜、锌、钼、硼、钴、硒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和累积量,且氮、磷、钾肥配施效果优于单施;NPK处理最优,显著高于未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生物有机肥在西藏大棚番茄栽培中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拉萨龙湖生物有机肥为试材,设置8个不同用量的处理,研究了有机肥的施用对大棚番茄成活率、结果初期的株高和茎粗、每株穗数、每穗果数和单果重的影响。[结果]有机复合肥在低用量下对番茄定植成活率无明显影响,用量超过0.500 kg/m2时,随着用量的增加,出现很强的抑制作用。随着复合肥用量的增加,番茄株高、番茄单果重和前期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0.250和0.375 kg/m2用量的处理株高最高。0.375和0.500 kg/m2用量的处理单果重最好。0.375 kg/m2用量处理的番茄前期产量最高,0.250 kg/m2用量的处理次之,0.875 kg/m2用量的处理最低。[结论]在大棚番茄上,拉萨龙湖生物有机肥的适宜用量为0.250~0.375 kg/m2。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田间试验将沼渣与复合肥和有机肥施用效果对比,结果表明不同用量的沼渣对植物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最大叶宽和长势.沼渣能显著提高产量.沼渣处理1、2、3与空白处理相比,产量分别提高704、1 057和1 481 kg/hm2;复合肥对小青菜的生长性状和产量促进作用最大,其中产量提高4 756 kg/hm2.沼渣、有机肥和复合肥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中各组分的含量.本研究为沼渣农田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