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加工番茄病害危害严重的主要有病毒病、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灰霉病、脐腐病等;虫害主要有棉铃虫、地老虎、蚜虫等;对加工番茄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强化农业技术措施,结合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诸项措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防治加工番茄病虫害和减轻农药残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由于棉铃虫具有暴食性,发生危害重,同时对农药具有较强的抗药性,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为了控制棉铃虫危害,降低生产成本,在防治上必须采用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1 994~ 2 0 0 1年对棉铃虫的抗药性进行监测 ,明确了棉铃虫对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农药的主要品种的抗药性动态规律和抗性水平。目前 ,棉铃虫对久效磷、灭多威尚未表现明显的抗药性 ,而对氯氰菊酯的抗药性产生比较快 (2~ 3年 ) ,现已达极高的抗药性 ;生产上仍可以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作为防治棉铃虫的主导产品 ,而要限用或禁用氯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 ;对棉铃虫的防治要采取综合防治 ,坚持交换、轮换、混配等科学用药技术 ,可以有效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新疆加工番茄田间鳞翅目害虫种类及其优势种群,明确其消长动态,为生产上应用性诱剂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4 ~2015年在博湖县和呼图壁县加工番茄田间布置10种性诱剂,定期调查不同性诱剂诱集害虫数量.[结果]博湖县加工番茄田间未诱集到欧洲玉米螟、斜纹夜蛾和烟青虫,呼图壁县加工番茄田间未诱集到斜纹夜蛾.博湖县加工番茄田间,6月中上旬和8月中上旬是棉铃虫和甜菜夜蛾盛发期,7月上旬和8月上旬是亚洲玉米螟盛发期,7月中上旬是黄地老虎生发期.呼图壁县加工番茄田间,5月中上旬、7月上旬和8月上旬是棉铃虫、大豆食心虫、黄地老虎盛发期.[结论]棉铃虫、甜菜夜蛾、亚洲玉米螟和黄地老虎是博湖县优势种群,棉铃虫、大豆食心虫和黄地老虎是呼图壁县优势种群.博湖县棉铃虫和甜菜夜蛾防治时期在5月下旬和7月下旬,亚洲玉米螟在6月和7月下旬;呼图壁县棉铃虫和大豆食心虫防治时期在5月中旬、6月和7月下旬.  相似文献   

5.
性诱剂与农药组配防治棉铃虫试验王登甲,赵延义,程建国,张广义,薛怀芳,王少华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一大害虫,1990年以来连续暴发成灾,1992年因棉铃虫暴发减产50~60%。针对棉铃虫防治这一难题,于1993年在山东农业大学白马河实习农场开展了“性诱剂...  相似文献   

6.
反季节番茄棉铃虫危害调查及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在番茄反季节栽培条件下棉铃虫的发生危害规律,制定无公害防治措施,2004~2005年在贵州大方县达溪镇对番茄棉铃虫发生危害进行了调查及无公害农药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棉铃虫幼虫在番茄上危害花、果为8月中下旬和9月下旬~10月中上旬,造成果实虫孔盛期在8月中旬~9月下旬,虫孔高峰9月中旬。选择5种无公害农药做田间防效试验,筛选出3种防效较高的农药,在施药后5 d和10 d,防效分别为93.84%~92.35%、90.86%~84.95%和89.40%~85.20%,可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7.
该文介绍了保护地番茄病虫发生特点,分析农药残留超标准原因,并提出保护地番茄农药残留主要控制技术。包括:农业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酱用番茄棉铃虫性信息素与频振式杀虫灯对酱用番茄棉铃虫诱虫效果比较,性信息素诱捕器与频振杀虫灯所诱到的成虫消长规律基本一致。但频振杀虫灯诱蛾量稍高于棉铃虫信息素诱捕器。应用棉铃虫性诱剂对阜康市番茄棉铃虫发生动态进行监测,为酱用番茄棉铃虫的防治时间提供了理论依据。调查性诱剂诱捕器对棉铃虫诱杀效果,可降低番茄棉铃虫蛀果率,减少农药使用次数。  相似文献   

9.
新疆加工番茄病虫草害发生概况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调查结果表明,新疆加工番茄病害约50种,危害严重的主要有病毒病、苗期烂根病、细菌性疮痂病、细菌性斑点病、早疫病、叶霉病、脐腐病、日烧病等;虫害约10种,主要有棉铃虫、黑蟋蟀、地老虎、叶螨等;杂草以芦苇、稗草等单子叶杂草及灰黎、马齿苋等双子叶杂草为主.对新疆加工番茄主要病虫草害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强化农业技术措施,结合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诸项措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防治加工番茄病虫草害和减轻农药残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六种生物农药防治加工番茄棉铃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六种生物源农药对加工番茄棉铃虫的防治效果,筛选出更加适合番茄制品出口食品安全要求的高效农药.[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六种生物源农药对加工番茄棉铃虫的防效差异.[结果]施药后第10 d,各药剂的防效分别为:48;多杀菌素悬浮剂93.28;、600×108PIB/g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91.44;、16 000 IU/mgBT可湿性粉剂83.88;、0.3;印楝素乳油73.44;、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68.21;、0.36;苦参碱水剂43.89;,对照化学药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为86.67;.[结论]48;多杀菌素悬浮剂、600×108PIB/g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16 000 IU/mgBT可湿性粉剂、0.3;印楝素乳油、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5种生物源农药的防效较好,且更适合加工番茄产品出口的食品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1.
菊酯类农药由于长期连续使用,棉铃虫已对多种菊酯类农药产生了抗性,有的品种已不能继续使用,为控制棉铃虫对菊酯类农药抗性的发展,发挥其强大的杀虫威力,自2003年开始,我们对棉铃虫抗药性进行了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望广大棉农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棉田西瓜有机磷农药安全施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棉花西瓜间作田采用氧化乐果和久效磷滴心防治棉蚜和棉田一、二代棉铃虫,经化验分析瓜皮和瓜瓤,均无农药残留;氧化乐果喷雾防治的安全间隔期为采瓜前19天。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目前国内番茄用农药登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给番茄病虫害防治及农药登记提供参考,对我国番茄用农药登记数量、类别、有效成分及防治对象、剂型、毒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登记农药存在产品种类不均衡、传统剂型偏多、生物农药登记较少等问题,提出了调整农药登记产品结构、发展绿色环保农药剂型、加强生物农药研发及完善相关登记管理制度等参考建议,以期为病虫害防治、农药合理使用及农药登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一、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选择几种可以替代高毒农药的最佳药剂,并针对几种不同药剂采用不同的施药浓度防治棉花棉铃虫的药效试验,明确几种药剂防治棉铃虫的最经济的用药量,为农药合理利用、提高防效、减少农药污染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番茄棉铃虫的药剂防治效果番茄棉铃虫是为害番茄的主要害虫,幼由蛀果为窖,造成落果坏果。为容量重时蛀果率高达7.34%。目前棉铃由对菊酯类农药已产生抗性,因此急需寻找适合蔬菜上应用的高效、低霉,低残留杀虫剂。田间药效试验的供试药剂为30%菊马乳油1500...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是世界性重要农业害虫,条件适宜时常大面积爆发,使棉花、玉米、花生、豆类、蔬菜、花卉等生产损失严重。由于长期采用化学防治,已使棉铃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加。尽管转基因棉的大面积种植暂时缓解了棉铃虫对化学农药的抗性发展,但在棉花生长后期,由于Bt蛋白的表达量降低,常造成3、4代棉铃虫发生严重,仍需进行药剂防治。基于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的禁用政策,急需筛选出一些适合目前种植背景,对棉铃虫高效、低毒并对天敌安全的农药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是北疆垦区酱用番茄最主要的害虫。介绍了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技术,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等,以期为酱用番茄棉铃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几种防治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的新农药田间药效试验表明,防治第3代棉铃虫较理想的药剂为华农一号,50%甲.锌乳油和40%家福灵的持效期较短,25%棉铃清乳油防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9.
<正> 化学农药长期使用不可避免地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抗性监测已表明河南省各地棉蚜、棉红蜘蛛、棉铃虫对常用农药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化防效果明显下降。不同类别农药的选择使用和混配,是解决当前抗性问题的方法之一。为了提高对抗性棉虫的化防效果,我们利用几种常用农药在太康县进行了单用及混配防治棉蚜、棉铃虫试验。  相似文献   

20.
<正>棉铃虫是我区棉花的主要害虫,为了寻找适宜的农药品种,使其在棉铃虫的防治中发挥更好的作用,2009年进行了几种药剂防治棉铃虫田间试验,以筛选出较为理想的药剂品种,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