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环境污染致害事件明显呈上升趋势,生态恶化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环境污染象“恶魔”一样吞噬着人类生存的地球。然而,由此而引起的诉讼却寥寥无几,其主要原因是公民个人提起环境诉讼困难重重,而现行法律对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地位规定不明确。以检察机关完善法律监督为视角,主要分析检察机关代表国家行使环境公益诉权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制度设想,以期对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资源纠纷日益增多,现行的诉讼体制已经不能满足环境资源诉讼的要求。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民期盼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环境公益诉讼也引起人们的关注。环境公益诉讼与传统的环境资源诉讼比较,诉权得到放宽,适合主体得到扩展,环境权益得到充分的保护,为英美、大陆法系国家环境资源立法、司法广泛采用。而目前我国实行的仍然是传统的环境诉讼,其与环境现实要求、理论发展制度的完善极不协调。本文将从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特征进行论述,介绍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现状以及美国的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完善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3.
环境侵权作为现代一种新型的侵权行为,对于整个环境法体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侵权是追究行为人责任,为受害者提供救济的基础。学者们就其概念特征构成要件抗辩事由救济方式等作出了不同的见解,本文就以上诸方面做出自己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公民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建筑施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显,环境侵权纠纷案件数量也在不断地增长。针对此种情况,本文从建筑施工活动中环境侵权实务出发,以《侵权责任法》为基础,阐述建筑施工环境侵权行为的主要类型及归责原则,从而促进施工企业规范管理,有效防控施工环境侵权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5.
环境污染侵权是一种有别于传统侵权的新型侵权行为,环境污染侵权一方面侵害了公民的传统民事权利,另一方面也侵害了公民的新型环境权。传统侵权救济机制在环境救济方面的失灵以及村民环境知情权的严重缺失是造成农民环境权利得不到救济的重要原因。构建包括基层组织调解、环境公益诉讼、风险救济机制等在内的多渠道新型环境侵权救济机制是解决农村环境侵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简·斯迈利的小说《一千英亩》蕴涵多种文学伦理内涵,其中隐性的毒物描写可以将该作品归入后自然小说之列。本文以环境文学之毒物描写为切入点,从环境伦理思考、环境伦理话语、环境伦理诉求三方面分析《一千英亩》的环境伦理主题,指出《一千英亩》等后自然小说中的毒物描写源于作者的毒物意识,是毒物危机背景下人类关于环境末世的环境伦理思考;潜隐在土地之争、父女矛盾等传统伦理话语下,小说揭露人类滥用化学毒物以提高土地产量, 忽视毒物对环境和女性造成的无法逆转的危害, 表面先进繁荣的农场暗藏着人与土地的生态危机,构成环境危机背景下典型的环境伦理话语;基于毒物描写的环境伦理主题反映了后自然小说的环境伦理诉求,表现出文学创作对特定历史阶段各种伦理观念和伦理道德的独特表达与作家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  相似文献   

7.
徐凤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249-17250
从实体法和程序法方面分析了我国现行立法中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规定的缺失,从创设环境权、放宽原告的起诉资格、扩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范围等方面探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徐凤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609-11611
在传统法律不足以制止环境侵害的情况下,环境公益诉讼是遏制环境违法行为和救济环境公益的重要法律手段。从实体法和程序法方面分析了我国现行法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缺失,提出从创设环境权、扩大原告的起诉资格、放宽环境公益诉讼的范围、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及设立中立的环境鉴定机构等方面来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实现环境公益诉讼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入法,标志着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从理论层面走向了制度层面。但我国当下环境公益诉讼费用征收规则难以适应环境公益诉讼发展需要,导致环境公益诉讼在司法实践中受阻。运用文献研究法具体分析我国现行环境公益诉讼费用征收规则,发现在诉讼费用征收标准、诉讼激励机制以及司法救助等方面存在若干不足。因此,建议在《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中制定关于环境公益诉讼费用征收规则的原则性规定,并出台关于环境公益诉讼费用交纳规则的具体规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等措施来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费用征收规则。  相似文献   

10.
农业环境侵权与农业环境责任保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环境侵权是指因农业生产活动致使自然环境污染或破坏,并因而对他人人身权、财产权造成损害或有造成损害之虞,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为农业环境侵权救济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依据,阐述了我国农业环境侵权的内涵及特征,探讨了农业环境责任保险作为农业环境侵权的救济方式,并提出了构建我国农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环境侵权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行为,环境侵权损害赔偿是环境民事责任的重要手段。我国现有的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在完善现有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制定专门的《环境侵权损害赔偿法》,理顺各种赔偿方式之间关系的基础之上,才能构筑良好的环境侵权损害赔偿体系。  相似文献   

12.
杨岳伟 《北京农业》2012,(24):85-86
以司法鉴定为切入点,通过案例分析,阐述了特种养殖动物和珍禽在繁育期间特别容易受到噪声污染的伤害;告诫侵权方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提醒受害方要树立维权意识并做好证据保全.  相似文献   

13.
唐柱云  汪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6):219-220
总结无锡市在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针对目前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在环境检测标准、监测能力、科学研究、应急能力及环境司法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从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管理模式和立法角度,提出将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职能纳入政府职能、加强环境损害评估监管、制定出台环境损害赔偿法等建议,以期推动环境损害鉴定工作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数量激增、涉案范围扩大的背景,总结了我国目前的环境公益诉讼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的赔偿金归属不明、赔偿计算标准不清、监督使用管理缺失等问题,认为应当以明确赔偿金的归属和赔偿计算标准以及完善监督管理机制3个方面为重点,构建我国的环境损害赔偿金制度。  相似文献   

15.
惩罚性赔偿乃补偿性民事责任之重要而有益的补充,某种意义上,惩罚性赔偿制度甚至可称为现当代侵权法发展的一个方向。中国在欺诈性消费合同、恶意不签劳动合同、产品责任领域严重侵权、恶意违反执行程序等领域,应坚持在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况下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惩罚性赔偿金额以所造成损失的2倍赔偿为宜,环境侵权领域和知识产权侵权领域在当前尚不宜适用惩罚性赔偿。  相似文献   

16.
明季清初职业出版者邹漪先后辑刊了数种女性作品集。《诗媛八名家集》作为其首部染指之作,大量存录黄媛介、吴琪、吴山、卞梦珏的作品,亦为柳如是诗集提供了参校版本,因而具有重要的文献辑佚与校勘价值。尤其是编者以一种非常虔诚与敬服的姿态,通过刊录与之颇有交谊的八位“当代”女性名家的作品集,暗寓其一以贯之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7.
蒙脱石的吸附行为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蒙脱石的结构特征,系统阐述了蒙脱石与水、无机金属、有机阳离子及农药的化学作用方式和机理,强调其吸附能力在消除环境污染方面所具有的优势,进一步指出它们的环境化学行为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影响、意义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与害虫持续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 ,全球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1)温室效应和空气污染 ;(2 )水资源严重匮乏 ;(3)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4 )森林破坏和退化 .科学研究逐步证明 ,环境恶化可能对昆虫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环境条件的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昆虫的种群数量变动、发育速率、发育历期、为害世代、繁殖力等生物学特性 ,植物 -害虫 -天敌之间的相互关系 ,昆虫的分布区域以及昆虫的生物多样性 .研究和实施害虫的持续控制 ,必须以生态系统为基础 ,揭示害虫发生发展的规律 ,保护生物多样性 ,最大限度地依靠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 ,把害虫的种群数量及危害程度控制在对人类造成经济损失的水平之下 ,谋求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共存  相似文献   

19.
该文按照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制定的《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方法(第II版)》对某化工企业反应釜卸料引发爆炸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害进行了评估鉴定,分析了推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环境权的基本概念出发,从生态性环境权和经济性环境权两方而,分别对环境权的代内平等和代际平等进行论述:这种平等不是结果的平等,而是权利义务的平等,自然环境权是人权的组成部分,因而是人人平等;理想的、独立封闭的环境系统间的环境权是平等的,这是因为:环境系统间无利益的交流,无利益主体人的交流,无环境污染破坏存量的交流。现实的、开放的环境系统间的环境平等权不是绝对的,任何获取利益的主体,只有在其承担的环境治理义务范围内享有相应的环境权,这种环境平等权方可存在。而现实中的平等是相对的,更多的是不平等,为最大程度的实现该平等权,本文提出了对环境平等权的系列法律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